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食用菌液体浅层静置培养技术在制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制种工艺是将 母种直接接入原种培养基中,而本所经多年制种实践,总结出将母种先接入液体培养基,采用液体浅层静置培养菌丝体技术,再将菌丝体接入原种培养基.用此法制种成功率高,且发菌快,吃料能力强,菌丝粗壮、浓白,更重要的是还对菌株有一定的复壮作用,它适应大多数食(药)用菌菌种的制作.  相似文献   

2.
工厂化、规模化食用菌菌种生产,从试管母钟复壮、扩制,到原种、栽培种生产,最少需要80~120d,而采用液体深层发酵方法制作栽培菌种,只需6—12d,不仅节省固体生产菌种所需要的大量投资,大量缩短生产时间,而且成本低、接种速度快、发菌快、出菇齐、产量高,是工厂化生产的最佳制种方法。  相似文献   

3.
经深层发酵培养的香菇液体菌种,菌龄齐,菌丝体壮,接入栽培料后发菌点多、发菌快,但要使液体菌种的优点充分表现出来,必须采用适合其生理特点的栽培措施。为此,我们对用液体菌种栽培香菇的特点进行了研究。材料和方法 (一)菌种 1.从香菇7402筛选得到的菌株,经发酵罐深层培养96小时形成的液体菌种。2.香菇7402,按常规法固体制种,作固体栽培对照。3.试验菌株固体制种,作固体栽培对照。  相似文献   

4.
竹荪制种采用组织分离培养难度较高,但分离出的菌种质量好.由组织分离培养成的试管斜面菌种称为母种或一级种;将母种接入木屑培养基中培养成的菌种称为原种或二级种;原种在木屑墙养基上扩大培养即为栽培种或三级种.  相似文献   

5.
食用菌液体菌种的制作及应用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胡贵权 《食用菌》1998,20(1):17-18
随着食用菌生产的发展,食用菌制种方法在传统固体制作的基础上在不断的改进和提高,其中液体菌种的制作便是其中之一。我所自1986年以来,一直采用液体菌种生产各种食用菌的原种、栽培种,已为广大菇农所接受,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我所液体菌种的制作方法和应用情况报告如下: 1 食用菌液体菌种的特点 1.1 菌丝生长快,生产周期短 由于菌种采用液体培养,其菌丝生长在比较适宜的环境中,能不断地进行空气交换,其呼吸作用产生的废气能及时排出,因此其代谢旺盛,菌丝生长迅速,在6~10天内可生产几升至几百升,甚至更多的菌种。由于生长周期短,其菌龄较固体菌种要一致,便于生产中使用及栽培后的管理。 1.2 液体菌种接于固体料上定植快,成品率高 液体菌种具有流动性、易分散的特点,因此当接入固体培养基中后,分布于整个培养基表面,由于菌丝活力强,萌  相似文献   

6.
通过摇瓶培养及发酵罐发酵试验,对双孢蘑菇2796液体菌种发酵工艺条件进行的优化结果为:液体发酵培养基的最佳初始pH值6.5,最适培养温度25℃,接种量5%,培养时间5-6d。发酵液的pH值与菌丝球生物量等指标可作为液体菌种发酵终点判断的依据。双孢蘑菇液体菌种传代和扩增试验结果表明,斜面母种经5级传代扩增1万倍后菌丝仍具有较高活力。一级~五级液体菌种活力相近,作为原种按1%接种量制备固体栽培菌种菌丝平均满瓶时间为27d,比传统的固体原种制备栽培菌种时间缩短25%。  相似文献   

7.
《食用菌》2020,(4)
以云南昆明的1个野生香蘑属真菌的子实体为试验样品,进行组织分离得到纯培养菌株Z1,根据形态特征和ITS序列分析,对其进行分类鉴定;然后分别用液体菌种和固体菌种制备Z1的栽培种,分析比较两种制种方式流程及制种周期。综合形态特征和ITS序列分析,将菌株Z1鉴定为紫丁香蘑(Lepista nuda)。用固体菌种制备紫丁香蘑栽培种平均需88 d;而用液体菌种制备紫丁香蘑栽培种仅需66 d,比用固体菌种制栽培种周期平均缩短22 d。用液体菌种制紫丁香蘑的栽培种,生产效率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正食用菌制种主要有液体和固体两种制种方式。液体制种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先进的方法。液体菌种具有生产周期短、用工成本低、菌丝活力强、接种后萌发吃料快、菌种在培养基中的流动性和分散性好、菌龄一致、出菇整齐、可缩短栽培时间等优点~([1])。郭静利等~([2])在对液体制种与固体制种经济效益分析比较中指出,液体菌种发育时间可以减少24 d,接栽培袋菌丝满菌时间缩短约10 d,污染率可以降低1.5%,  相似文献   

9.
食用菌液体菌种的制作与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秀云 《食用菌》1992,(1):10-11
在食用菌生产中,将母种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通过摇瓶或深层通气发酵的方法培养而成的菌种称为液体菌种.与固体菌种相比,液体菌种具有以下优点:①培养时间短.培养一瓶固体菌种,一般需25~40天,而制备液体菌种只需2~7天;用液体菌种作原种和栽培种,可缩短生产周期30~50天.②发菌时间短,菌龄整齐.液体菌种中含有许多小的菌丝球和菌丝碎片,可随培养液渗入到固体培养料的深部,形成许多生长中心,菌丝可多点同步增殖,因而菌龄较整齐,生长旺盛,与固体种相比,发菌期可缩短10~20天.③使用液体菌种可通过拌料等多种形式接种,接种均匀,快  相似文献   

10.
香菇液体菌种在栽培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通过提高培养基粘度的方法,不用匀浆机成功地制备了符合生产要求的液体菌种。本研究则采用自行设计的小型发酵设备来生产液体菌种,用注射法技术栽培代料菌棒香菇。同时也可用液体菌种作原种来繁殖颗粒菌种以代替段木栽培中的木屑菌种,通过较大的面积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可以缩短制种时间、避开高温季节,提高菌种活力,减少工本,增加收益。  相似文献   

11.
香菇液体菌种生产应用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液体菌种—固体原种—栽培种的制种工艺生产香菇,菌种制作时间短,菌龄一致,菌丝生活力强,杂菌污染少,香菇的生产周期缩短,经济效益显著提高。一九八五年我们在偏湿的培养基、较高的空气相对湿度和恒温的条件下,进行香菇的生产栽培,  相似文献   

12.
对鲍鱼侧耳液体菌种进行应用研究结果,鲍鱼侧耳液体菌种的最佳菌龄为96h;在麦粒培养基中,液体菌种的发菌速度明显快于固体菌种,约可缩短发菌周期的29.4%;液体菌种与固体菌种制作的原种均可应用于实际生产,两者生物转化率差异不明显,且出菇形态均属正常;液体菌种直接接种于栽培袋,其生产周期约为119d,与固体菌种生产相比约缩短21.2%。  相似文献   

13.
平菇是我国第三大食用菌,近年来栽培规模扩大、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但存在液体菌种制作技术不完善、菌袋生产条件参差不齐、缺乏栽培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等问题,导致菌种质量差、菌袋污染率高、产量不稳定和品质不高。根据生产实践,总结平菇熟料栽培和发酵料栽培两种模式的集约化制袋、标准化出菇技术,介绍各环节要点,包括菌袋集约化生产流水线布局,出菇场地选择,品种选择,固体、液体原种和栽培种制作,栽培常用配方及培养料处理,培养料装袋、灭菌与接种,菌袋发菌管理与挑杂,出菇管理和采收等。  相似文献   

14.
棉壳未发酵料制蘑菇菌种是蘑菇制种的最新成果,但一般仅限于栽培种的制作,而原种制作仍沿用堆制、发酵技术。但是,由于早春低温连阴雨对培养料的堆制发酵极为不利,而对原种生产影响较大,常造成缺种甚至绝种。为此,我们从1992年3月起对未发酵料棉壳制蘑菇原种进行本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1.1 供试菌株:152、176,本院保存。1.2 母种培养基采用棉壳木屑汁蔗糖培养基,即:棉壳75g,木屑75g,马  相似文献   

15.
现在许多地区都在从事食用菌液体菌种的开发工作.液体菌种可代替斜面母种用于原种生产,也可代替原种用于栽培种生产.用液体菌种培养的原种,生活力强,上下菌龄一致;用于接种栽培种,定植快,污染率低.培养液体菌种,周期短,可连续多次扩大培养,对生长速度、菌种质量均无不良影响.笔者对液体菌种作了多次系统的实验研究.实验内容为液体菌种的培养、接种栽培种和栽培.实验结果表明:①用液体菌种栽培的产量低于固体菌种栽培的15~20%;②菇个体小于正常菇,菇盖不能完全张开,菇色不如平常;③菇潮要少1~2次;④适应性差,  相似文献   

16.
选择麸皮粉、黄豆粉、高梁粉、稻草、马铃薯等价廉易得原料配制的5种液体培养基进行草菇菌种液体培养条件研究。试验结果以高梁粉、稻草、马铃薯为主要原材料的配方Ⅱ菌丝球多,大小均匀,直径1~2mm,较有利于工厂化生产要求。选择配方Ⅱ培养48h左右的菌种,处于生长对数期,菌量大,活力强,从一级种、二级种液体培养到固体过渡种,制种周期6~8d,只需常规制种时间的1/3~1/2;栽培出菇试验表明,生物效率超过20%,已达到常规种的栽培效果,为草菇的工厂化和规模化生产探索出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采用摇瓶培养方法对毛木耳液体菌种的碳源和氮源进行筛选。结果表明,玉米淀粉和蛋白胨分别为较优的碳源和氮源;通过测定液体培养时菌丝生物量、菌丝球数量的变化以及回管萌发试验确定最适发酵时间为5 d;采用以上条件制备的液体菌种栽培毛木耳,菌丝满袋时间较固体菌种减少6 d,生物学效率与固体接种相近。  相似文献   

18.
为缩短白灵菇生产周期、提高生物转化率,通过感官观察、显微镜镜检、平板回接、菌液pH变化、可溶性蛋白、还原糖、漆酶活力、出菇试验等指标的分析鉴定来考察白灵菇液体发酵菌种的培养终点。结果表明:感官观察、显微镜镜检菌丝锁状联合数量及平板回接萌发时间均显示发酵培养至第5天时,菌种活力较好;随发酵时间变化菌液pH、可溶性蛋白含量、还原糖含量、漆酶活性均表明发酵第4天、第5天时菌丝处于对数生长期;采用液体发酵第5天的液体菌种进行栽培试验表明,液体菌种生长周期比固体菌种缩短15 d,平均生物转化率为100%,子实体纵径、横径,液体菌种比固体菌种好。结论:经过对白灵菇液体发酵菌种定性、定量及栽培试验,综合判定出白灵菇液体发酵菌种最佳培养时间为发酵第5天,此时期接种可有效缩短栽培周期并提高生物转化率。  相似文献   

19.
草菇工厂化液体菌种制作与出菇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草菇工厂化生产中液体菌种的制作和出菇进行研究。通过摇床发酵进行草菇液体菌种配方的选择以及菌丝发酵终点的确定实验,并探索不同播种方法及不同发酵天数对出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葡萄糖20.2 g、蛋白胨2.0 g、酵母膏2.0 g、硫酸镁0.5 g、磷酸二氢钾1.0 g、磷酸氢二钾1.0 g,蒸馏水1 000 mL,pH8.3为液体培养基配方,发酵6 d后,直接将液体菌种洒在栽培料面并混匀的方法,出菇效果最佳。本研究首次系统探索草菇从母种到工厂化栽培出菇的最优配方、流程及方法,为草菇液体菌种的制作和工厂化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以甘肃省主栽的5种平菇菌株("德丰5号""灰美2号"‘8129’"抗病3号"‘802’)为试材,通过液体发酵培养筛选适合液体菌种制作的菌株,并对筛选出的菌株进行中试发酵及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适合液体菌种制作的菌株有‘802’和"德丰5号";液体菌种栽培与固体菌种栽培相比,‘802’与"德丰5号"的生物学效率分别提高了12.5%、13.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