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方双孢蘑菇地床式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孢蘑菇栽培近几年在北方有了较快发展 ,因为北方的桔秆作物和畜禽粪资源丰富 ,如果有效的利用 ,发展蘑菇生产是农村致富的好门路。它具有工艺简单 ,成本低 ,见效快 ,经济价值高等优点。本文将近几年在日光暖棚采用地床方法栽培双孢蘑菇技术介绍如下 :1 季节选择 双孢蘑菇属  相似文献   

2.
<正>双孢蘑菇近几年在我国北方许多地区都发展了一定的面积。北方气温较低、空气干燥,秋季气温下降较快,在双孢蘑菇生产栽培管理上必须与特殊的气候特点相适应,才能获得高效益。结合几年来的生产调查和栽培实践,现将北方地区栽培双孢蘑菇应注意的问题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高法暖 《食用菌》1997,19(6):25-26
北方地区,冬季栽培双孢蘑菇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既保证出菇房的温度在7~22℃,又不能直接受太阳光的曝晒,以满足双孢蘑菇的正常生长.1995~1997年我们利用冬暖式塑料大棚在冬季栽培双孢蘑菇,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1 建菇棚 与北方普遍使用的冬暖式塑料大棚基本相同,只是在顶部和后墙留通气孔,孔距2m,顶孔和墙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北方开发了以玉米秸秆、麦草、畜禽粪便为主要原料的双孢蘑菇栽培,随着国内食品安全性要求与北京、天津等大中城市蔬菜类产品的市场准入制度的施行,双孢蘑菇生产的有机化栽培提到了日程。笔者在“北方无公害双孢菇规模化生产技术规程”基础上,研究了双孢蘑菇的有机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利用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菌糠栽培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和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并测定农艺性状、产量和营养成分,以研究利用刺芹侧耳菌糠栽培草菇和双孢蘑菇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用刺芹侧耳菌糠栽培草菇产量为6.34kg/m2,相比常规稻草栽培草菇增产49.17%,其蛋白质含量为27.9%,也高于稻草栽培草菇(24.9%);刺芹侧耳菌糠栽培双孢蘑菇的产量与稻草栽培双孢蘑菇产量相近,而蛋白质含量与氨基酸含量都低于稻草双孢蘑菇。  相似文献   

6.
《食用菌》2015,(6)
<正>东北地区有丰富的玉米秸秆资源,部分玉米秸秆在田间被白白烧掉或随意丢弃掉,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而且带来安全隐患。辽宁建平县每年玉米播种面积稳定在3.33×109m2以上,大约产生300万t的玉米秸秆。笔者通过多年的试验示范,研究出了一套玉米秸秆温室栽培双孢蘑菇技术,667 m2投料约1.5×104kg,产量可达6000 kg,生物学效率可达40%。此栽培技术正在大范围推广,如果每年建平县秸秆的20%,大约60万t用于栽培双孢蘑菇,即可生产双孢蘑菇24万t以  相似文献   

7.
《食用菌》2015,(6)
<正>以前辽宁省凌源市利用一次发酵技术栽培双孢蘑菇,产量不高(7.5 kg/m2)。近几年笔者在凌源市刀尔登镇柏杖子村利用现有50个冷棚进行二次发酵技术栽培双孢蘑菇,鲜菇产量达到15 kg/m2。笔者根据栽培实践,现将冷棚二次发酵技术的要点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1二次发酵法的优点二次发酵技术是双孢蘑菇标准化规范栽培的重要步骤,是双孢蘑菇高产栽培不可缺少的技术措施,与传统的一次发  相似文献   

8.
玉米秸秆栽培双孢菇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双孢蘑菇又名白蘑菇,是世界上栽培较广、产量较高的一种食用菌。其肉质鲜嫩,味道鲜美,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因此享有“植物肉’的美称。我国目前栽培双孢蘑菇仍以稻草、麦秸等原料为主料,限制了双孢蘑菇在玉米产区的发展。而作为玉米种植的副产品玉米秸大部分被焚烧,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自1997年,我们用玉米秸栽培双孢蘑菇,经4年的试验,逐渐形成了一套北方玉米秸栽培双孢蘑菇的技术,其生物转化率在33%以上。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一、选择适宜的栽培时间双孢蘑菇菌丝在8~27℃均可生长,最适生长温度20~22℃;子实体在8~…  相似文献   

9.
陈天泰 《北方园艺》2012,(13):177-178
以碾压处理的油菜秸为试材,采用日光温室地面栽培方法,研究了不同配方对双孢蘑菇栽培的菌丝长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菜秸与麦秸以1∶2的比例栽培双孢蘑菇,菌丝生长速度快,生物学效率与麦秸培养料相近,产量可达10kg/m2以上。  相似文献   

10.
杂交狼尾草栽培双孢蘑菇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开展杂交狼尾草(Pennisetum americanum×P.purpureum)干草替代稻草栽培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试验研究,探讨不同草粪比对双孢蘑菇产量、品质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杂交狼尾草干草替代稻草栽培双孢蘑菇是可行的,供试草粪比中,以3∶2(配方A,碳氮比为28.66∶1)栽培的双孢蘑菇产量最高(12.32 kg/m2)、品质最好(单菇重、氨基酸含量高)。  相似文献   

11.
利用闲置水稻育秧大棚栽培双孢蘑菇,比较不同双孢蘑菇品种栽培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闲置水稻育秧大棚栽培下,双孢蘑菇AS2796平均单产最高,达到5.93 kg/m2,菇形圆正、颜色白、单菇较重、菌盖厚。  相似文献   

12.
目的:筛选适宜双孢蘑菇打包料配方.方法:试验设计了3个打包料配方,比较各个配方打包料在发酵及栽培双孢蘑菇过程中理化性状的变化以及对双孢蘑菇产量的影响.结果:配方②打包料pH、灰分、孔隙度、含氮量、含碳量、碳氮比较理想;配方③(CK)双孢蘑菇产量最高,为26.84 kg/m2,配方②为26.62 kg/m2,配方①为24...  相似文献   

13.
以杏鲍菇的菌渣栽培双孢蘑菇,分析菌渣对双孢蘑菇产量、子实体农艺性状以及成本利润等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杏鲍菇菌渣与牛粪比例3∶1时双孢蘑菇产量和菇质最好,比稻草栽培和纯菌渣栽培分别提高5.23%和13.36%,且菇体紧实致密,单朵菇平均重35.7 g;纯收入最高的为纯杏鲍菇菌渣,达到42.91元/m2,比对照增加39.82%,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濮阳市双孢蘑菇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为了规范双孢蘑菇生产,促进双孢蘑菇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濮阳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科研团队对全市双孢蘑菇栽培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并制定了濮阳市双孢蘑菇周年栽培技术规程,指导菇农进行规范化栽培,切实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其要点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双孢蘑菇的品种是影响其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试验对176、163、U3、152、111五个品种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5个品种在北方都能发菌出菇.176品种产量比较高,子实体外部形态特征较好;163品种产量高,子实体形态特征差;U3、152品种子实体形态特征好,产量偏低;111品种子实体形态特征好,产量太低.因此在北方鲜食的双孢蘑菇,可以栽培176、163品种,制罐出口的双孢蘑菇可以栽培U3、152品种.  相似文献   

16.
双孢蘑菇是全世界食用菌生产量最大,消费最广的第一大宗食用菌。在四川,仅露地大田双孢蘑菇的栽培面积就达数万亩。栽培大田双孢蘑菇已成为广大农村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之一。据调查,种植大田双孢蘑菇的产量相差极大,高者667 m2产3 000-4 000 kg,低者不到1 000 kg。而在投入相当的  相似文献   

17.
陈剑  方洪枫  郑英姿 《食用菌》2019,(4):62-63,66
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又称双孢菇,属草腐菌,是目前世界上人工栽培最广泛、产量最高、消费量最大的食用菌之一,也是中国目前最大宗的出口创汇食用菌[1]。2016-2017年我国生产双孢蘑菇鲜菇335万t,约占世界总产量的65%,全国双孢蘑菇栽培面积约3亿m2[2]。双孢蘑菇色质白嫩、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是深受消费者青睐的食用菌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8.
正双孢蘑菇又名白蘑菇、洋蘑菇、蘑菇,洁白细腻,肉质鲜嫩。2014年,山西省长治县双孢蘑菇栽培面积达60多万m2,双孢蘑菇总产量为7210 t,总产值达5706万元,同时带动起周边屯留县、武乡县等。但因双孢蘑菇生产在当地起步较晚,栽培技术相比青椒等蔬菜还不成熟,加上菌种退化、栽培技术落后、管理方式不科学等,病虫害一直得不到有效控制,导致出现了盲目用药、滥用药的现象,影响了双孢蘑菇的品质。  相似文献   

19.
双孢蘑菇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食品,在市场上倍受青睐。河南商丘市栽培双孢蘑菇已有十几年的历史,大多数采用稻草栽培。近几年由于稻草资源紧缺,价格上涨,栽培成本越来越高,制约了双孢蘑菇的发展。为了扩大培养料的来源,笔者利用当地丰富的麦秸秆做原料栽培双孢蘑菇,通过几年的栽培试验,获得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并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现将这一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五节芒与稻草栽培双孢蘑菇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贵平 《食用菌》2013,(6):36-36
对五节芒与稻草栽培双孢蘑菇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五节芒栽培双孢蘑菇平均单产(9.85kg/m^2)与稻草栽培双孢蘑菇的产量(10.06kg/m^2)相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