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和高度致死性传染病.本病主要发生于雏鸭,且10日龄内的病鸭死亡率很高.临床以发病急、死亡快、死前呈角弓反张状和病鸭肝脏肿胀、出现淡红色斑点、表面有出血斑点为病变特征.  相似文献   

2.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和高度致死性传染病.本病主要发生于雏鸭,且10日龄内的病鸭死亡率很高.临床以发病急、死亡快、死前呈角弓反张姿态和病鸭肝脏肿胀、出现淡红色斑点、表面有出血斑点为病变特征.  相似文献   

3.
1鸭病毒性肝炎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引起,雏鸭以肝脏呈现出血性炎症为特征的急性烈性传染病。本病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病鸭临诊表现为角弓反张,病理变化为肝炎和出血。本病常给养鸭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病毒有三个血清型,即Ⅰ、Ⅱ、Ⅲ型。我国流行的鸭肝炎病毒为血清Ⅰ型,主要特征为病鸭肝脏肿大,有出血斑点和神经症状。在新疫区,本病的死亡率很高,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4.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以肝脏肿大、出血为特征的急性、烈性、高致病性的传染病。笔者根据接诊的的1例鸭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症状、病理剖检情况,总结了该病的流行特点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小鸭的一种高度致死性疾病,临床上大多感染1周龄内的雏鸭,以肝脏肿大和出血为特征。2006年9月份左右在仪征市的周边地区,雏鸭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一直保持一个较高的水平,由于鸭病毒性肝炎发病以后死亡率较高,对一些农村中小型的养殖户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在我站门诊采集的2例疑似雏鸭病毒性肝炎病例,将死亡的雏鸭的肝脏,送往扬州大学实验室进行检测,最后确诊为雏鸭病毒性肝炎,通过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有效控制了该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6.
鸭病毒性肝炎简称鸭肝炎,是由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以肝脏呈现出血性炎症和肿大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该病主要侵害3周龄以内雏鸭,常常引起较大经济损失。现将该病的诊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和高度致死性传染病,患病的鸭常表现为头部痉挛,角弓反张的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可以看到,患病鸭的肝脏肿大,肝脏表面有大小不一的出血点和出血斑,鸭病毒性肝炎病给养鸭行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主要介绍鸭病毒性肝炎病的诊断和治疗,为我市养鸭行业的对鸭病毒性肝炎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鸭病毒性肝炎简称鸭肝炎,是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引起的雏鸭一种以肝脏呈现出血性炎症为特征的急性烈性传染病。鸭肝炎Ⅰ型引起雏鸭的严重死亡,死亡率高达90%,中成鸭一般不发病,其特征是病程短促,意识紊乱,频频抽搐,肝脏呈斑点状出血,胆囊肿大,胆汁颜色变淡。鸭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杆菌埃希氏菌属的某些血清型致病菌株引起的,病理特征是呈现败血症、纤维素性浆膜炎或肉芽肿等。  相似文献   

9.
鸭病毒性肝炎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铁岭某鸭场的雏鸭突然发生以“背脖”为主要症状、肝脏出血点为主要剖检变化的疾病,死亡率达70%。从病死鸭的肝脏内分离到一株 病毒,人工感染2日龄雏鸭及12日龄鸭胚,致死率达100%,并出现鸭病毒性肝炎的特征性病变。该病毒的毒力可被特异性鸭病毒性肝炎高免血 清所中和。病毒分离及血清学鉴定结果证明,该病毒为I型鸭病毒性肝炎病毒。  相似文献   

10.
鸭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防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鸭病毒性肝炎是危害雏鸭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的病毒性传染病。目前国内各地流行的鸭病毒性肝炎病毒以Ⅰ型为主,其感染特征是传播快、发病急、死亡率高,剖检肝脏有明显出血点和出血斑,小鸭的死亡率有时可高达90%以上.作者总结了鸭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诊断措施,以期为该病的防制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11.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感染后所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多发生于雏鸭.鸭在发病后肝脏病变严重,且出现极高的死亡率,给鸭养殖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通过对鸭病毒性肝炎进行全面的概括和总结,旨在为养鸭场提供一些预防本病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as hepatitis,DVH)是是鸭肝炎病毒(DHV)引起幼龄雏鸭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俗称“背脖病”,其特征发病急、传播迅速、病程短和病死率高,临床特征为角弓反张,病例特征为肝脏肿大、出血性斑点。近年来,鸭病毒性肝炎在我国各地也不断发生,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给养鸭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3.
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急性和高度致死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发病急、传播快、病死率高,临床主要表现为肝脏肿大和出血.该病常给养禽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对雏鸭危害严重.  相似文献   

14.
鸭病毒性肝炎是危害雏鸭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主要病变的部位在肝脏,显示有血点和出血斑纹,严重的鸭场死亡率可达到90%以上,笔者根据鸭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征及剖检变化,总结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李军 《草业与畜牧》2010,(4):43-43,58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具有明显的神经症状和肝脏肿大、表面呈斑点状出血为特征.主要侵害6周龄以内雏鸭,尤以2日龄至3周龄的雏鸭最为易感,成年鸭有抵抗力.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鸭病毒性肝炎卵黄抗体污染的原因,试验采集病死鸭肝脏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对鸭病毒性肝炎卵黄抗体致死的肉鸭和未用完的鸭病毒性肝炎卵黄抗体进行了细菌学检查。结果表明:鸭病毒性肝炎卵黄抗体被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导致注射了抗体的肉鸭急性死亡。说明优化鸭病毒性肝炎卵黄抗体的生产工艺,加强鸭病毒性肝炎卵黄抗体的生产、保存和使用管理,可提高肉鸭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7.
雏鸭病毒性肝炎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主要危害10日龄的雏鸭,以发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剖检肝脏肿大、出血为特征,对养鸭业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相似文献   

18.
2016年4月,扬州地区一养鸭场发生以角弓反张为特征的传染病,剖检发现病死雏鸭肝脏肿大、色黄、质脆。临床初步诊断为雏鸭病毒性肝炎。采集该疑似鸭肝炎病例的肝脏,通过接种鸭胚尿囊腔分离病毒,并通过RT-PCR方法对其进行鉴定。试验结果显示该群鸭感染了鸭甲型肝炎病毒1型(DHAV-1)。  相似文献   

19.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不同型鸭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以肝脏肿大和出血斑点为病理特征的病毒性传染病,该病主要发生于3周龄以下的雏鸭,具有传播迅速、高度致死性等特征。不同日龄的雏鸭发病后,死亡率有所不同,最高死亡率可达90%~95%,几乎各养鸭地区均有发生和流行,是严重影响养鸭业发展的疾病。因此加强对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最近笔者遇到一起雏鸭病毒性肝炎感染的病例,现将发病情况和诊治过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1 鸭病毒性肝炎 1.1 特点 鸭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危害幼龄鸭的高度致死性传染病,1周龄左右的雏鸭最易发生,发病急、病程短、传播快、死亡率高,病鸭呈角弓反张样外观,肝脏有出血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