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和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交替防治及不同比例混合防治桑椹菌核病,试验表明,70%甲基托布津和50%腐霉利交替和混合使用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达95.00%以上,且各药剂处理区之间无显著差异,其中70%甲基托布津和50%腐霉利按1:3比例混合使用防治效果最好,防效达97.85%。  相似文献   

2.
桑椹菌核病综合防治与不同药剂组合防治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椹菌核病是危害果桑的一种主要病害,严重影响桑椹的产量和品质。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桑椹菌核病对果桑的危害,2014年进行桑园冬耕、整枝、清洁田园、喷洒石硫合剂、地膜覆盖等越冬防治;2015年春季用20%爱可悬浮剂(SC)2 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WP)1 000倍液、40%菌核净WP 1 000倍液和50%多菌灵WP 500倍液等进行不同组合的农药防治试验,至桑椹采摘前25 d停止用药。结果表明,春季桑芽萌发后间隔7~10 d交替喷施70%甲基托布津WP 1 000倍液等杀菌剂3~4次,即可控制桑椹菌核病,防效均在91.00%以上,其中20%爱可SC 2 000倍液与70%甲基托布津WP 1 000倍液交替使用防治效果较好,校正防效在98.50%以上;进行越冬防治也可减少桑椹菌核病初侵染源,但对桑椹菌核病的防治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3.
比较4种常规农药对桑椹肥大性菌核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并检测各种农药在桑果上的残留情况.试验结果显示50%多菌灵WP、70%甲基硫菌灵WP、80%代森锰锌WP和50%腐霉利WP的田间防治效果依次分别为94.79%、96.23%、81.18%和82.77%,各种农药对桑椹肥大性菌核病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其中50%多菌灵WP和70%甲基硫菌灵WP防效较好;经过检测,各种农药用药后在桑果上的残留量依次分别为3.90 mg/kg、1.34 mg/kg、2.10 mg/kg和0.98 mg/kg,其中50%多菌灵WP的残留量比国家标准(0.5 mg/kg)超标7.8倍,70%甲基硫菌灵的残留量比国家标准(0.5 mg/kg)超标2.68倍,80%代森锰锌WP和50%腐霉利WP的残留量都远低于国家残留标准(5 mg/kg).综合田间防治效果和药物残留影响食品安全问题分析,80%代森锰锌WP和50%腐霉利WP比较适用于果桑园桑椹肥大性菌核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4.
桑椹菌核病是危害桑果常见的病害,是桑果生产潜在最大的威胁。桑椹菌核病是真菌性病害,试验使用在农业生产上应用的多菌灵、甲基托布津、腐霉利等真菌杀菌剂在田间试用防治桑椹菌核病,并检测农药残留量。试验结果表明:应用多菌灵和甲基托布津进行喷洒,相对防治效果分别达到了53.22%和61.18%,达到显著防治桑椹菌核病效果,腐霉利也有一定防治效果;在使用各种农药中,多菌灵的残留量超过国家规定的限量值,而甲基托布津和腐霉利农药残留量低于国家规定的限量值,食用安全可靠。在桑果生产中,合理利用有效药物,并结合配套一些技术管理措施,既有效减少桑椹菌核病的发生,提高桑果产量,也达到保证桑果食用安全目的。  相似文献   

5.
桑椹菌核病是危害果桑的一种主要病害,严重影响桑椹的产量和品质,为筛选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桑椹菌核病的药剂,用430 g/L戊唑醇悬浮剂、37%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进行了防治试验,在桑椹采摘前25 d停止用药。试验结果表明,430 g/L戊唑醇悬浮剂3 000倍稀释药液的防治效果最好,校正防效达95.74%;37%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3 000倍稀释药液的防治效果次之,校正防效为54.47%;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稀释药液的防治效果较差,校正防效只有16.01%;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800倍稀释药液的防治效果最差,校正防效仅为11.19%。  相似文献   

6.
几种农药对桑椹小粒性菌核病的防治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椹菌核病是果用桑树的重要病害,为高效、安全控制该病对桑果生产的危害,进行了大田农药防治筛选试验。结果表明,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多菌灵-硫磺粉剂500倍液和1 000倍液对桑椹小粒性菌核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桑叶和桑椹无明显药害;70%甲基托布津粉剂1 000倍液、25%吡唑醚菌酯乳油1 500倍和3 000倍液以及40%嘧霉胺粉剂1 000倍液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桑椹小粒性菌核病是果桑生产中发病率高、危害严重的真菌病害。选择5种常用杀菌剂,采用单一施用或2种药剂交替施用的方法,在前2年发病较严重的桑园于桑树开花期间进行桑椹小粒性菌核病防治的小区试验,单一施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稀释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稀释液以及二者交替施用对桑椹小粒性菌核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平均防治效果达到91.48%~99.03%。在桑椹小粒性菌核病的大面积田间防治试验中,采用上述2种药剂交替防治以及药剂防治+地膜覆盖防治的方法,防治效果在80.07%~82.48%,显著优于只用地膜覆盖的防治方法,其中采用药剂防治+地膜覆盖的防治方案,可减少1次施药。试验结果表明:交替施用70%甲基硫菌灵1 000倍稀释液和50%多菌灵800倍稀释液可有效防治桑椹小粒性菌核病,在药剂防治的基础上增加薄膜覆盖可减少总施药量,有利于保证桑果食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桑椹菌核病是果桑的一种主要病害。目前生产上主要以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为防治药物。经过多年使用,有可能产生了一定的抗药性,生产上急需效果可靠的替代新型农药。为了筛选有效的新防治药物,对扑海因、凯润、世高三种新药进行了大田筛选试验,结果证实世高和凯润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桑椹的价值越来越得到重视.桑椹菌核病是桑果生产中危害较为严重的真菌病害,为筛选安全高效的桑椹菌核病防治药剂,提高桑椹品质,采用生物制剂10.4%~ 11.8%脂肪酸乳油、6.5%茶黄素悬浮剂、木霉发酵液、6.5%茶黄素悬浮剂+木霉发酵液混合制剂及化学抗真菌药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与80%代森...  相似文献   

10.
桑椹肥大性菌核病化学防治试验与农药残留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椹肥大性菌核病是桑椹的一种毁灭性真菌病害。目前控制该病最有效的方法是化学防治。将不同药剂及组合对该病进行大田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多菌灵、甲基硫菌灵、腐霉利、菌核净、咪鲜胺5种农药防治桑椹肥大性菌核病均有较好的效果。桑椹农药残留检测只有多菌灵超标,达到17.2mg/kg,是0.5 mg/kg标准的34.4倍。结合大田防治效果、桑椹农药残留及病原抗药性等因素综合分析,处理III 25%咪鲜胺乳油500倍液+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750倍液组合是控制该病适宜的化学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1.
湖州市桑椹菌核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湖州市近年来桑椹菌核病的发生情况、类型、发病原因和防治方法,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分析与总结;提出了适合当地防治桑椹菌核病的措施,即桑椹菌核病防治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宜早不宜迟;用农药防治时要正确掌握用药时期和用药品种,在桑树鹊口期时用1000倍70%的甲基托布津WP和800倍50%多菌灵WP间隔多次交替喷施,每次间隔5~7d,连续防治3~4次。在桑椹采摘前,发现染病桑椹要及时摘除,并将带病桑椹在远离桑园处集中烧毁或深埋。在冬季结合冬耕,彻底清除桑园内枯枝、落叶和杂草,春期结合除草进行翻耕。  相似文献   

12.
于1996-1998年进行了柑桔贮藏期防腐剂的筛选。贮藏果为脐橙和蒲江夏橙。供试药剂有以色列马克西姆公司的抑霉哇50%(万利得)乳油和45%扑霉灵乳油,日本大日本油墨公司的40%百可得可湿性粉剂,德国艾格福公司的25%施保克乳油,日本曾达公司的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珠海绿色南方保鲜剂厂的绿色南方柑桔保鲜剂,江苏江阴农药厂的扣%多菌灵可湿性粉剂,重庆永丰双丰农药厂和四川简阳国光保鲜剂厂的柑桔保鲜剂,四):l广汉有机化学厂的果品保鲜剂等10种。室内抑菌试验,采用PDA培养基,培养含药滤纸抑菌法。室内接种试验,用小铁…  相似文献   

13.
甲基硫菌灵、多菌灵和腐霉利是桑椹菌核病防治的常用药剂。为了评价3种杀菌剂在果桑生产中应用的安全性并指导生产上科学合理用药,利用气相色谱与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检测大田条件下桑树喷施3种杀菌剂后在桑椹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检测结果表明3种杀菌剂在桑椹中的消解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消解速率由高至低依次是甲基硫菌灵、多菌灵、腐霉利,其中:甲基硫菌灵消解动态方程为C=2.650e~(-0.217t),R~2=0.850,半衰期为3.194 d;多菌灵消解动态方程为C=27.457e~(-0.076t),R~2=0.789,半衰期为9.120 d;腐霉利消解动态方程为C=16.476e-0.055t,R~2=0.795,半衰期为12.603 d。设置3种杀菌剂不同施用剂量(0.70 g/L和1.40 g/L甲基硫菌灵,0.63 g/L和1.26 g/L多菌灵,0.33 g/L和0.66 g/L腐霉利)和不同施药次数(喷施2次、喷施3次)试验组,至桑椹盛熟期(最后一次施药后30 d)采样,检测桑椹中甲基硫菌灵、多菌灵和腐霉利的残留量分别在0.27~0.39 mg/kg、0.16~0.45 mg/kg、0.13~0.50 mg/kg之间,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对浆果类水果的农药残留量限制标准。依据上述检测结果认为,3种杀菌剂均可用于桑椹菌核病的防治,田间施药在保证防效的前提下,可适当提前施药时间和控制药液浓度,并尽量采收成熟桑椹。  相似文献   

14.
桑椹肥大性菌核病是果桑生产中常见的桑椹菌核病之一。采用多年、多地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桑椹肥大性菌核病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并根据调查点的土壤病原菌留存、气象条件(降雨及湿度)、果桑品种及栽植密度和树型养成等分析与病害发生有关的因素;选择常用的6种农用杀菌剂,通过对桑树喷雾和土壤灭菌2种施药方法,调查供试杀菌剂对病害的防治效果。调查结果显示桑椹肥大性菌核病具有群体发病的特点,当桑园土壤存在的大量越冬病原菌(桑实杯盘菌Ciboria shiraiana)的子囊孢子萌发期与桑树开花期一致时,病原菌的孢子能很快侵染传播;种植易感病果桑品种和桑树开花前后2个月田间适温(逐渐升温)多湿(RH80%),会明显增加病害的发生及传播机率;栽植密度大及低干养成果桑的发病率较高。在始花期连续3次喷施多菌灵、甲基托布津、腐霉利、菌核净等杀菌剂对桑椹肥大性菌核病的大田防治效果为53.26%~64.24%,内吸性杀菌剂与保护性杀菌剂混配使用具有增效作用;在3月上旬采取土壤施药(40%五氯硝基苯或80%多菌灵)杀菌的方法也能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5.
桑椹菌核病是果桑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为了确保果桑生产的安全、高产、优质,在田间条件下以树龄15年的果桑品种大10供试,将生防真菌木霉菌和甲基硫菌灵交替使用防治桑椹菌核病,调查防治效果及桑椹中的农药残留.木霉菌和甲基硫菌灵交替使用对桑椹菌核病的防效可达到99.49%,比单独使用木霉菌的防效提高24.56%;桑椹始熟期抽样检...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室内药效试验、田间防效试验、有效药剂的残留期测试等,测试了几种药剂对桑树断枝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室内药效试验中对桑小粒型菌核病病原菌的相对抑制率达到80%以上的药剂是70%戊唑·菌核净水分散颗粒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甲基硫菌灵悬浮剂;田间防效试验中以桑树盛花期喷药防治效果最佳,对桑小粒型菌核病和桑树断枝病的防效达到90%以上的药剂是70%戊唑·菌核净水分散颗粒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50%甲基硫菌灵悬浮剂,三种药剂对家蚕的残毒期分别为7 d、5 d和5 d;田间施用2%的甲醛溶液,病原子实体第2 d便完全死亡,子囊孢子4 h便畸形破裂失去活性。  相似文献   

17.
选择桑椹菌核病严重的桑园,利用套袋法进行病菌入侵期与药物防治效果调查。结果表明病菌入侵期主要是桑椹盛花期,在此时期喷洒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对桑椹菌核病有明显的防治效果。调查数据还显示进入3月后,喷洒药物对此病的防控不起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测定不同化学杀菌剂对香蕉灰纹病的毒力,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9种杀菌剂对3株香蕉灰纹病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WP)和12.5%氟环唑悬浮剂(SC)毒力最强,平均EC50值均小于1 mg/L;25%丙环唑乳油(EC)、37%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WG)、20%戊唑醇乳油(EC)和50%甲基硫菌灵悬浮剂(SC)次之,平均EC50值在1~3 mg/L之间;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WP)和24%腈苯唑悬浮剂(SC)毒力一般,平均EC50值在9~20 mg/L之间;40%百菌清悬浮剂(SC)毒力最弱,平均EC50值为46.572 4 mg/L。80%多菌灵WP、12.5%氟环唑SC、25%丙环唑EC、37%苯醚甲环唑WG、20%戊唑醇EC和50%甲基硫菌灵SC可有效抑制香蕉灰纹病菌菌丝生长,可进一步用于田间试验。  相似文献   

19.
为了保证桑椹的食用品质和安全性,采用泰诺木霉菌2×10~8CFU/g可湿性粉剂和哈茨木霉菌3×10~8CFU/g可湿性粉剂进行桑椹菌核病的田间防治试验,筛选高效的生防制剂及最佳使用量。在桑树初花期、盛花期和谢花期分别用2种木霉菌制剂的不同稀释液喷施桑树,对桑椹菌核病均具有防治效果,但2种木霉菌制剂的防治效果差异显著,其中泰诺木霉菌2×10~8CFU/g可湿性粉剂300~800倍稀释液对桑椹菌核病的防效为69.76%~84.02%,可作为桑椹菌核病的生防药剂。  相似文献   

20.
采用五点取样法进行华安铁观音茶炭疽病的发生规律调查,利用喷雾法进行田间药效筛选试验研究。调查结果显示,铁观音茶炭疽病在华安1年发生3次。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第1次施药后,6种药剂的防治效果大小依次为30%醚菌酯可湿性粉剂、450g·L-1咪鲜胺水乳剂、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25%丙环唑乳油、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第2次施药后,防效大小依次为30%醚菌酯可湿性粉剂、25%丙环唑乳油、450g·L-1咪鲜胺水乳剂、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7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综合试验结果认为,30%醚菌酯对炭疽病防治效果最好且具有较好的持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