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正定县政府自1998年出台“秸秆还田机械补贴办法”后,以玉米秸秆为主的还田机械的应用,成为这两年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重心。两年来累计推广36.76kW(50马力)以上的拖拉机464台,玉米秸秆还田机1197台,1999年完成玉米秸秆直接还田1.97万hm2(29.5万亩),占全县玉米种植面积的92.2%,彻底解决了秋季玉米秸秆焚烧问题。我县玉米秸秆直接还田的成功经验,给农机技术推广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一、农机新技术的推广必须与农民需要相一致一项新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必须有广阔的市场,这就要求该技术…  相似文献   

2.
原平市机械化整秆还田的经验机械化秸秆整株还田技术是在农作物成熟摘穗后,直接采用大型拖拉机深耕,随着深耕把站立状态的秸秆整株翻入土中,然后经过配套机械作业处理,最终实现秸秆直接还田。原平市从1989年开始试验,到1994年大面积推广,累计达到1.1万h...  相似文献   

3.
秸秆直接切碎还田技术是目前有效利用秸秆,解决烧秸秆问题的重要途径。1998年,我们积极研究秸秆还田技术工艺,并与行政措施、资金扶持相结合,取得了较好成效,全市推广玉米秸秆直接切碎还田2.5万hm2,占种植面积的80%。但在推广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如...  相似文献   

4.
2000年农业部“丰收计划”项目下达广东省《水稻机械化秸秆还田沃土高产技术》课题,由广东省农机推广站承担。该项目的核心内容是机械化耕整秸秆还田技术、化肥机械深施技术的推广应用。经过两年的课题试验推广,机械化秸秆还田面积达到1.75万hm~2,底肥深施面积完成1.98万hm~2,两项指标分别完成计划的158%和149%。2001年项目试验区水稻平均增产  相似文献   

5.
整秸秆直接还田技术的试验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秸秆直接还田技术的试验与应用研究山西省农机推广站张培增整秸秆直接还田是近几年山西省原平、忻州等市县,在秸秆粉碎还田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机械化秸秆直接还田新技术。其技术要点是将摘德后直立于田间的秸秆,直接用高犁柱深耕犁翻埋到土壤中。主要工艺为:人工摘穗一高犁柱犁深耕翻埋秸秆一冬浇或镇压一旋耕或缺口耙整地一播种。忻州地区农机局在农业部农机化司支持下,组织原平、忻州两市于1991和1992两年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1993年进行了0.33万公顷的推广试验,1994年已达0.4万公顷。此外还有屯留…  相似文献   

6.
《四川农机》1999,(6):12-12
通江县农机局自1995年引进实施秸秆过腹还田技术以来,通过多年的试验示范、广泛宣传和精心组织推广,现在已取得良好的效果,并带动了农村养殖业和加工业的迅猛发展,体现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截止目前,秸秆过腹还田技术实施覆盖面占乡(镇)和作物播面的70%左右;年度内实施面积达60万亩次;开发利用了以玉米、油菜、水稻、豆类及藤蔓类等多种作物秸秆作饲料;累计推广秸秆粉碎机2672台套;半机械化秸秆切碎机420台套;实现了年度内加工粉碎秸秆约2.5亿公斤。先后在全县累计建起了56个(每区3—4个不等…  相似文献   

7.
天津市90年代开始进行机械化秸秆微生物发酵贮存技术的试验示范,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自1995年以来,全市已推广利用微贮秸秆165万吨,创经济效益1287万元。为解决农作物秸秆难以处理的问题,缓解农区畜牧业饲料短缺的矛盾,天津市科委、农委把秸秆机械化微...  相似文献   

8.
概述了原平市秸秆还田技术的发展与实施状况,阐述了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推广的意义、机械化整秆还田技术操作规程和机械化整秆还田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9.
叶绿多汁的鲜玉米秸秆是牛、羊、驴等草食性畜的美食。每7.6kg鲜玉米秸秆所含营养成分相当于1kg玉米。近年来玉米秸秆青贮养畜技术迅速推广,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为普及该技术,特撰此文,以飨读者。1.机械化青贮效益现在一些规模化养畜场大量收购鲜玉米秸秆,使之变成了巨大的经济资源,按0.15~0.20元/kg计,每667m2增收250~300元。农户自收自用也获得良好效益。青贮玉米秸秆较干燥秸秆粗蛋白含量降低5%,粗脂肪增加11.9%,粗纤维降低28.67%,消化率达65%以上。用青贮料与干燥秸秆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山西省农机部门根据本省具体特点,大力推广机械化实用增产技术,其中秸秆直接还田技术和小麦地膜覆盖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有力地推动了全省粮食产量的提高。山西省早在80年代初就在全省推广秸秆粉碎直接还田技术,同时坚持探索更加经济简便的还田方式。农作物秸秆整株还田技术是农机技术人员在实践中不断试验创新形成的,是具有减少机具投入,降低生产费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等特点的新技术。该项技术由于把埋在地下的整株秸秆变为禾苗营养库,养分、水分被作物逐渐吸收,比未搞秸秆还田的地块亩增产40kg,被列入国家科委国家级重点科技成果推广计划。山西省春玉米种植面积较大,农机部门把秸秆整  相似文献   

11.
整秸秆原位还田技术相对其它还田技术(如粉碎性还田)而言,是一项崭新的技术,是对我国秸秆还田技术的有益补充。为此,从整秸秆原位还田的研究机理出发,结合脱粒后稻秆的物理特性,研制出适于整稻秆原位还田的装置。试验表明,该机具作业效果十分明显,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生物覆盖也叫秸秆覆盖,它是利用作物秸秆和一切残体覆盖地表,达到蓄水保墒、改土培肥、减少水土流失的目的。目前推广的生物覆盖技术是一项综合的旱作技术。玉米生物覆盖有5种形式,这就是,半耕整秆半覆盖,全耕整秆半覆盖,免耕整秆覆盖,短秸秆覆盖和地膜、秸秆二元覆盖。  相似文献   

13.
旱作新技术     
旱作新技术潞城市农机局于1993年引进了机械化玉米整秆覆盖休闲免耕技术。通过试验表明,该技术具有省工、节支、增产等优点,增产幅度在30%以上。现将这一技术简要介绍如下:1.作业程序(1)秋季,采用秸杆铺放机把摘穗后的整秆玉米秸秆推倒、镇压,按等行距0...  相似文献   

14.
玉米收获后,一般情况下秸秆有一部分被丢弃在田间地头,大部分集中起来堆积在房前屋后,还有焚烧现象。秸秆不能被合理利用,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为加快推进我县农业绿色发展,提升我县秸秆综合利用水平,拓展农作物秸秆利用渠道,实现秸秆全面利用率,结合我县实际,分析研究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  相似文献   

15.
2006年以来,山东省茌平县始终把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为农业节本增效、农民增产增收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取得了显著效果。2008年,我县建设16个保护性耕作示范基地,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8万亩,2009年保护性耕作面积达到15万亩,玉米机收面积22万亩,玉米秸秆还田率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16.
原平市自1989年开始采用机械对秸秆进行整体还田试验,并获得初步成功,经过近10年的研究、示范和改进,这项新技术已发展成为一项较成熟的农机化技术,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目前全市秸秆整体还田面积已超过2万hm2,拥有高柱犁近400部。机械化秸秆整体还田技术的流程是:作物摘穗收获后,直接用大型拖拉机配带高柱犁,将站立状的秸秆整株翻入上中,秸秆经过冬浇或镇压,来年基本腐烂,之后进行旋耕或重耙,再进行精播、施肥等配套作业。实施机械化秆秆整体还田有许多优点:(1)一根秸秆一管水。作物秸秆中含有农作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摘…  相似文献   

17.
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续完)任跃男,张培增(上按第2期第15面)2.整秆覆盖机整秆覆盖技术是干旱地区在推广秸秆还田技术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一项抗旱保墒,减少水土流失,实现免耕、少耕的一项新技术。该技术与宽窄行种植相配套,宽行行距一般为60~67cm(厘...  相似文献   

18.
承德县地处河北省东北部,属冀北冷凉一年一季旱作区。全县山地丘陵占总面积的94石%,是典型山区县。县域上壤状况按国家分级标准为中下等,总体评价是缺磷少氮含钾中等,微量元素缺锌。主要农作物为玉米、水稻,玉米占种植总面积的50%。根据我县的实际情况,谈一谈山区推广玉米秸秆机械还田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山区推广玉米秸秆机械还田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20年,承德县农业和农村经济有了飞速发展,但在农业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后劲不足的缺点,主要表现在农民不愿向土地过多投入,农家肥施用越来越少,大量施用…  相似文献   

19.
玉米秸秆作为农业废弃物之一,产出量大,污染环境,影响农业生产,因此,要积极探索秸秆综合利用方式方法,变废为宝。近年来,通过试验示范,探索出适合我县秸秆还田技术模式,即秸秆翻埋技术模式,对保护我县农业生态环境,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2002年,我县在省、地农机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承担了省农机局下达的草海镇农机综合示范建设项目。主要在示范推广机耕的基础上,配套推广马铃薯挖掘、机灌,玉米脱粒、加工,秸秆粉碎还田等综合农机具及技术,不断推进我县粮食生产向"二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