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证实了流行于甘肃省清水县马属动物的一种未知病是由饲料、饮水含硒量过低引起的硒缺乏病。主要症状为运动和吞咽障碍,骨骼肌对称性肿胀,心脏衰弱和尿液呈棕褐色(内含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年平均发病率15.39%,病死率40%左右。共测定病区和非病区饲料、饮水及动物组织样品583份,玉米、箭舌碗豆、冬小麦秸秆等含硒量均低于0.01ppm,苜蓿干草和麦麸的含硒量均低于0.03ppm;饮水含硒量低于0.001ppm;病畜血清和毛的含硒量分别为0. 0137±0.009μg/ml和0.085±0.026ppm。用亚硒酸钠(Na_2SeO_3)治疗和预防均取得显著效果。病区补硒组和未补硒组的毛硒含量差别非常显著( P<0.001)。  相似文献   

2.
张之华  冯泽庆 《养猪》1990,(1):36-36
据湖北省饲料抽样调查,我省武当山脉及鄂西北山区、鄂中丘陵均属于低硒区,我县地处低硒区内,土壤和饲料的含硒量均低于0.1ppm,饲料中玉米、麻饼等硒的含量每千克不足0.01毫克。猪对硒的需要量为每吨饲料含硒0.15克,美国科委颁布的《猪的营养需要》1988年第九版与1979年第八版相比较,1—10千克仔猪对  相似文献   

3.
硒及其化合物在养禽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缺硒概况畜禽机体硒营养缺乏的发生,主要取决于饲料、牧草中含硒程度,而饲料、牧草中硒又取决于土壤和水中可利用硒水平,随着我国集约化养禽业的突起,各类遗生高产禽的引进,禽硒营养缺乏在各地屡有发生,致使养禽业蒙受损失。苏琪等(1985)研究表明:在中国饲料、牧草中含硒量大于0.1ppm以上的正常区仅占9%。其余91%饲料、牧  相似文献   

4.
<正> 我场地处长江入海处,属土壤缺硒地带。据南家大研究测定,我场土壤总硒平均为0.1246±0.016 ppm(风干),土壤水溶性硒为5.16×10~(-3)±1.04×10~(-3)ppm;我场所产主要饲料(玉米、小麦、元麦及大豆)平均硒水平低于0.10ppm(风干);自来深井水总硒几乎测不出来。我场一千多亩地,主要用于种植玉米、小麦、大豆等猪用饲料。哺乳母猪及断奶前后的  相似文献   

5.
我场地处海拔2850米以上的祁连山根,饲养牦牛1600多头,每年5—8月所产5—35日龄的犊牛常发生腹泻,造成死亡。如1985年,在一个初产牛群发病率41.7%,致死率达96.7%,给养牛生产造成严重损失。根据发病情况,经调查研究和饲料分析认为,我场属缺硒地区,含硒量低于正常需要量0.1ppm,犊牛下痢与缺硒可能有一定关系,因此,1986年采取补硒的办法预防该病,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硒(Se)在自然界中是一种分散的微量元素,它在地壳和土壤中的平均含量分别为6×10~(-5)和1×10~(-6)。硒存在于动物所有的细胞、组织及体液中,特别在肝脏和肾脏中含量最高。牛、羊肝中正常含量为1.00和0.70ppm湿重,正常猪肝中含量为1.82±0.16ppm。肌肉、骨骼及血液中较低,雏鸡红细胞和血清中分别为0.25~0.35和0.1~0.2  相似文献   

7.
硒已是人们广泛熟知的人和动物的必需微量元素之一。世界许多地区缺硒。我国有72%的地区缺硒,其中29%属严重缺硒区,饲料牧草含硒量低于0.02ppm;43%属缺硒区,饲料牧草含硒量在0.03~  相似文献   

8.
硒(Se)是动物体内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之一,据省农业厅对永嘉县17个饲料样品分析结果,含硒量为0.03±0.017ppm,按国际规定0.05ppm为不缺硒,0.03ppm为缺硒,因此我县属于缺硒地区。近几年来我县基层兽医站,特别是沙头、岩头等区广泛使用硒制剂喂猪,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 丹棱县地处缺硒带,土壤一半以上属酸性土壤。在酸性土中,S?可与铁形成FeSO_3,而影响植物对硒的吸收,造成饲料作物含硒量低或缺硒。丹棱县自1991年3月以来,农户饲养的仔猪不断发生一种以发病快、死亡快、病死率高为特点的疾病,用一般常用药物(如抗生素等)治疗无效,给广大农户造成  相似文献   

10.
猪煤烟污染型硒中毒的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80-1989年湖北省恩施自治州宣恩县杉砣村、巴东县南潭村的猪相继发生以脱毛、脱蹄为主要症状的中毒病,发病率为27.3%,病死率为75.3%。调查发现,处于高硒地区的这两个材的农民有用高硒石煤煤烟熏土壤作肥料的习惯,致使土壤本含量增加数十倍,导致农作物及饲草含硒量成倍增加。经测定,用石煤煤烟熏土12h后,土壤总硒量增加14倍;在烟熏了3h的农田种植油菜,仅53d其含硒量较对照组增加36.4%,  相似文献   

11.
缺硒对鸡胰腺影响的病理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1日龄来航公雏,进行两次试验。第一次试验,将180只雏鸡按体重平均分为两组,每组90只。试验组喂低硒基础日粮(含硒0.01ppm),对照组在基础日粮中补硒至0.20ppm。试验于6、12、18、24、30日龄时分批进行剖检。每次随机从各组取6只做胰腺的病理组织学观察。 第二次试验,将275只雏鸡按体重平均分成5组,每组55只,日粮含硒水平为0.01ppm、0.025ppm、0.05ppm、0.10ppm、0.20ppm。试验于39日龄时随机从每组取5只进行胰腺的病理组织学观察。 结果,低硒组6日龄时,胰腺腺泡上皮细胞胞浆内出现空泡,12日龄时多数与6日龄的变化几乎相似;18日龄时,腺泡上皮细胞胞浆内出现玻璃小体,并有腺泡轻度萎缩;24日龄时胰腺组织的实质内空泡剧增,呈蜂窝状,部分区域的腺泡萎缩,间质开始纤维化;30日龄时胰腺组织的部分区域出现纤维化;39日龄时日粮硒水平0.01ppm组胰腺组织大部分区域出现纤维化。日粮硒水平0.025及0.05ppm组胰腺组织的部分腺泡严重萎缩或轻度纤维化。日粮硒水平0.10ppm组胰腺组织轻度纤维化或腺泡萎缩。两次试验只有0.20ppm组,除个别胰腺实质中出现少量的空泡外,其余未见异常变化。作者初步认为,鸡日粮中硒的含量以0.15~0.20ppm为适宜。  相似文献   

12.
<正> 我国土地辽阔,气候和地形条件都较复杂。因此,从动物的微量元素硒的营养角度出发,对各地区饲料牧草中硒含量分布进行较详细地普查,是进一步发展我国畜牧业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我们对浙江省进行饲料含硒量分布调查,结果证明浙江省仍属一低硒区,并在省内发现-包括十余个县范围的明显的严重缺硒带(饲料硒含量≤0.02ppm)。嵊县太平公社曾有猪的缺硒报导与我们普查该地区饲料中硒平均含量为严重缺硒的结果(即0.016ppm)相一致。现把浙江省普查情况详述于后。  相似文献   

13.
广西宜州龙江河沿岸桑树种植的重金属污染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土壤重金属污染对桑树种植和桑叶品质的影响,以便为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采用常压湿法消化法处理样品,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HG-AFS)和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分别测定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宜州区龙江河沿岸的怀远、叶茂、大湾、洛东4个调查点的桑园根际土壤及桑树叶片中的锰、铜、锌、砷、汞、硒等6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结果表明:宜州区龙江河沿岸桑园根际土壤及桑叶中锰、铜、锌、砷、汞、硒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23.50~461.73、5.69~10.99、47.35~82.28、4.12~8.58、0.02~0.08、0.55~0.94 mg/kg和8.17~162.22、1.29~6.65、28.68~37.30、0.05~0.31、0.02~0.03、0.20~0.29 mg/kg;在各个采样点中,根际土壤的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桑叶,不同重金属元素的富集系数有明显差异,其平均值分别为锰7.31%~62.84%、铜22.92%~61.99%、锌35.08%~60.78%、砷0.90%~8.43%、汞29.17%~65.00%、硒26.23%~48.82%;大部分桑园根际土壤及桑叶中重金属含量差异显著,其含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锰锌铜硒砷汞;桑树对土壤中锰、铜、锌的吸收量相对较多,而对土壤中砷、汞、硒的吸收量则相对较少。根据土壤质量评价的相关标准,除怀远和洛东2地桑园中的锰存在轻度到中度污染外,其余的5种重金属在宜州区龙江河沿岸怀远、叶茂、大湾和洛东桑园中,尚未构成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14.
硒(Sclenium,Se)是人和动物机体生长发育所必需元素,过量和不足都能引起疾病的发生。自从1817年硒元素被发现后,硒与人畜关系,越来越密切和被重视起来,在我国富硒区逐渐发现很多人和动物的急、慢性硒中毒,而在贫硒区人、畜和禽的直接或间接的缺硒病已知不下二十多种。在我国历史上长期不明的克山病,近年已发现与硒有关。1981年广东省在中国农科院支持下,对全省9个地区的土壤和饲料含硒量进行取样化验,其中汕头地区参加普查的有揭阳、潮阳、潮安和海丰四个县,在20种常用饲料中采样346个,分析结果,平均含硒量为0.05ppm,  相似文献   

15.
在郑州黄河滩区紫花苜蓿草地上基施4种硒钴配施肥料(低硒低钴型、低硒高钴型、高硒低钴型和高硒高钴型)的田间试验,研究微肥基施3年后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基施当年(2008)0~20cm土层中Se的有效含量平均提高了16.67%(P0.01),种植苜蓿3年后(2011);通过苜蓿吸收和富集,0~20cm土层中Se含量平均下降9.76%(P0.05);基施当年高钴肥料能使0~20cm土层中Co的含量平均提高8.24%(P0.05),种植苜蓿3年后,Co的含量平均下降5.74%(P0.05),土壤中Co的含量相对平衡,低钴肥料对土壤中钴的有效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硒钴配施肥料会显著降低土壤中Cu、Mn和Zn3种微量元素的有效含量(P0.05),对土壤中Fe的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试验结果提示,基施硒钴配施肥料,会降低土壤中速效钾的含量,但对土壤中碱解氮、速效磷以及有机质含量没有显著影响;硒钴配施还有降低土壤的容重和提高土壤孔隙度的作用,多次施用会破坏土壤的结构;4种硒钴配施肥料基施后能够显著影响土壤中硒的有效含量。  相似文献   

16.
硒与禽流感     
1硒状况与病毒病的关系因为H5N1与类似病毒的影响较为深远,则我们需要密切关注该病毒在何处及为何会出现,以便采取相关措施。研究发现,病毒对土壤含硒量低的地区影响较大,土壤硒含量低表明种植的植物和动物饲料原料硒含量亦较低。美国东部和西海岸的土壤硒含量较低或缺硒。土壤硒分布图表明,1918年流感暴发时,美国缺硒的东部地区病患死亡率高达0.6%~0.7%。相比之下,中西部土壤硒含量较高,因此当地居民膳食摄入硒亦较多,死亡率仅为美国东部的六分之一。纵观全球,流感死亡率较高的地区土壤硒含量均较低。除德国外的其它欧洲国家土壤硒含量亦较低,死亡率均较高。  相似文献   

17.
笔者通过对湟源县2013年-2015年羊泰勒焦虫病的发病情况调查发现,该地区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每年的3月-5月,主要侵害1月龄~5月龄的羔羊,其次为1岁左右的羊。发病率、病死率都较高,分别达到8.14%和52.92%;羔羊的发病率、病死率分别为6.63%和58.35%;1岁左右羊的发病率、病死率分别为1.51%和29.13%。该地区的蜱种以青海血蜱为主,偶见草原革蜱,活跃期主要集中在2月-5月,蜱活动规律与该地区的羊泰勒焦虫病发病时间存在一致性。  相似文献   

18.
科学家们研究证实,克山病、大骨节病、癌肿、生育及视觉障碍、畜禽白肌病等与机体缺硒密切相关,补硒能增强机体免疫和抗病力。据国外研究,健康猪肝应含硒1.82ppm±0.47,病猪肝硒为0.2ppm±0.05。而兰州兽医研究所翟旭久等报道,我国猪肝含硒量,平均为0.67ppm,云南猪则为0.73ppm。我国云南省普遍缺硒,该所苏琪等报道,生长猪日粮含硒量为0.3ppm时,日增重可比含硒0.01ppm的对照组提高26.7%,血硒量增加12.6倍。  相似文献   

19.
我师四团一连自1982年发生羔痢,发病率为62%,病死率为75%。至1985年,发病羊群增至7个连队,发病率可达90%以上,如不治疗,病死率可达80%以上。从1983年2月至1987年2月,我们邀请有关科研部门对羔痢病原进行了调查,并采取了一系列综台防治措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以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桑树种质资源圃保存的杂交桑和湖桑品种为材料,采用大棚盆栽自然接种桑叶枯病病原的方法,调查不同桑树品种在高Cd和低Cd浓度胁迫下桑叶枯病的发病率,以及相同Cd浓度条件下大树和建筑物遮荫(低温区)对桑叶枯病发病率的影响,发病率以发病叶片数占整株桑树叶片总数的百分比表示。结果表明:不同的桑树品种,其桑叶枯病的发病率差异较大。在调查的66个桑树品种中,育2号等9个品种的桑叶枯病平均发病率低于5%,为抗性品种;粤桑11号等16个品种的桑叶枯病平均发病率高于50%,为易感品种。高Cd浓度区与低Cd浓度区,高温区与低温区发病率差异也较大,其平均发病率分别为高温高Cd区60.75%、低温高Cd区29.50%、高温低Cd区46.43%和低温低Cd区20.00%,高温高Cd区平均发病率比低温高Cd区高31.25个百分点,高温低Cd区平均发病率比低温低Cd区高26.4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