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张元培 《内陆水产》2004,29(7):15-16
1.1淡水有核珍珠养殖周期 圆球形有核珍珠的育珠周期根据插植珍珠核大小而定。5-6mm珠核,养殖1年即可采珠;7-8mm珠核,养殖1.5-2.0年采收,珍珠皮层厚可达0.8mm以上;9~10mm珠核一般要养殖2~3年。珍珠皮层可达1.0—1.5mm。珠核越大.珍珠皮层要求越厚,养殖周期越长。总体来说.珍珠皮层厚的有核珍珠,质量佳,价格高。  相似文献   

2.
万年县珍珠养殖业大都存在规模狭小,布局分散,生产要素配置不合理的现象。因此,改变珍珠养殖“小而散”的落后状态,逐步实现规模经济,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手段,以效益为中心,实行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推行“公司十基地十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走珍珠产业化之路,已成为珍珠业在当前和今后求得稳步高效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一、“小而散”的落后局面,已经成为当前珍珠业稳步发展的障碍万年县的珍珠养殖水面基本上是利用原来的零星小塘、鱼种地和自挖责任田稍加改造而建成的。因而,自然造成了珍珠养…  相似文献   

3.
赫山区八字哨镇大湖村村民曾志云,从1993年开始从事特种水产养殖,将近十年历史。从2000年开始,扩大养殖规模,养猪、养鱼、养鳖、养珍珠一体化。现拥有养殖水面80.4亩,其中甲鱼养殖面积11.4亩(种甲鱼池2.5亩,商品鳖养殖池8.5亩,温室0.4亩),珍珠养殖面积30亩,成鱼养殖面积39亩。2001年产商品鳖4200千克,产成鱼15吨,出栏生猪220头,产稚鳖9000只,养殖收入49.04万元,纯收入20余万元。另外,2000年吊养珍珠蚌4万只,3~4年后,珍珠养殖纯收入可在40万元左右。他家…  相似文献   

4.
开发大型正圆优质淡水珍珠的养殖加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潘炳炎  文仲芬 《内陆水产》2001,26(11):43-45
我国加入WTO后,珍珠业将参与国际竞争,淡水珍珠的养殖和贸易更加市场化。从目前珍珠养殖数量来看,中国是第一大国,但质量却不尽人意。据不完全统计,1999年世界珍珠产量1362吨,其中中国海水珍珠20吨,淡水珍珠1200吨,占世界珍珠产量的96%,销售额却只有3.8亿美金,占世界销售额45亿美金的8%。这些数据表明中国珍珠数量与价值存在明显的反差。这种仅仅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的做法,如不采取措施,极可能毁掉中国的珍珠产业。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们曾以浙江的金华兰溪为中心,向全国育珠区推广“改进接蚌技…  相似文献   

5.
我们在1958年,继承了十三世纪创始的“佛像珍珠”的传统,开始了海、淡水珍珠的养殖。在淡水育珠方面,最初用插核法,1962年转入插片法。江苏省的同志从广东学习后,回去发动群众大搞珍珠养殖,由1966年到1972年育出了七吨珍珠,远超日本淡水珠的产量,他们以渔促农,以农促渔,国家、集体、  相似文献   

6.
池蝶蚌(见彩中插2)是日本特有品种,产于日本滋贺县的琵琶湖,是优质淡水育珠蚌。池蝶蚌具有个体大、双壳厚、外套膜结缔组织发达厚实、分泌珍珠质能力强的特性,所产珍珠圆、光、大.品质十分优良。我们2005年从江西抚州市洪门水库开发有限公司引进不同规格的池蝶蚌,分别放养在外荡大水面中自然养殖与池塘中人工养殖,通过半年饲养管理.养殖效果良好,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当今日本,人们谓之珍珠王国;不论在珍珠养殖的技术上、还是在产量及质量上都首屈第一。然而,日本的珍珠养殖是受我国明朝养殖佛像珍珠的启发,至1904年才成功地育成了有核珍珠的。以后,日本的珍珠养殖便正式以生产规模发展。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其发展速度之快,甚为惊人。1946年,日本的珍珠产量仅为188公斤,  相似文献   

8.
万年县珍珠养殖有近20年的历史,过去由于受蚌种和技术等诸因素的制约,珍珠生产很不景气,自1979年人工繁殖三角帆蚌的成功,给珍珠养殖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使珍珠生产走上了正常轨道。1986年以来湖云塘珍珠养殖取得了亩产值5000元以上,亩利税4000余元的最佳效益,使人们得到了启迪,开阔了视野。县委、县政府就本县水产资源和技术力量的优势,制定了“八五”水产发展规划,要求在“八五”期间在大力提高养鱼单产的同时,发展万亩珍珠养殖,实行鱼蚌混养。“八五”期末实现年产珍珠15吨,鱼类3000吨,较1990年分别增长25倍和46.34%。现就发展珍珠养值的前景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淡水珍珠领域,有一个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他就是世界淡水有核珍珠的研创者、广东绍河珍珠有限公司董事长谢绍河。其发明的“淡水有核珍珠”被誉为“天下淡水第一珠”。谢绍河在湛江水产学院任教期间,曾师从我国现代珍珠养殖创始人熊大仁教授从事海水珍珠养殖研究.发明和推广国际首创“淡水有核珍珠”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10.
任海 《科学养鱼》1995,(2):10-10
谈次品珍珠的种类及预防珍珠是名贵的装饰品及良好的药材,不同等级珍珠之间的经济价值相差较大,为降低本地的珍珠次品率,笔者在工作中经细致的调查研究,总结了以下珍珠养殖过程中的生产经验,供大家参考:1.烂片插入外套膜结缔组织的,1、片,腐败变质、溃烂成脓状...  相似文献   

11.
<正>我国的海水珍珠传统养殖方式主要是以海区吊养为主,也在池塘进行吊养试验。但近几年来,在传统的珍珠养殖方式下,海水珍珠养殖业出现场地老化、污染严重、放养密度过大,养殖培育期过短,珠层薄,珠质差等问题。本试验根据珍珠贝的生物习性,从管理操作便利性、安全性等因素出发,提出和设计试验了珍珠底筏养殖方式,以提高和增强珍珠养殖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降低珍珠死亡率,提高珍珠质量。  相似文献   

12.
《广西水产科技》1978,(3):18-23
目前人工养殖海水珍珠的生产周期较长,施术后一般都要经过两年的育珠期才能达到商品规格。1973年我们曾用单面轻抹细胞小片(只抹不贴壳的一面)取得效果,养殖6个月珍珠厚度达0.516—0.887毫米,相当于常规生产养殖二年的珍珠厚度.1974—1975年,又先后利用胎盘组织液、赤霉素、三磷酸腺甙钠(ATP)处理细胞小片,也都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汪鼎枝 《内陆水产》2001,26(7):36-37
近几年来,珍珠市场行情看好,珍珠生产发展迅猛。到目前止,安乡县共发展珍珠养殖面积近4 000公顷,吊养珍珠手术蚌7 000多万只,成为全省最大的珍珠养殖县。不少的专业户通过珍珠养殖已脱贫致富。最近笔者会同有关人员对珍珠生产进行了较大范围的调查,发现很多珠农因养殖技术欠缺,管理不善导致珠蚌生长受阻或发生死亡现象。1 存在的主要问题开发布局不合理,水源条件差不少开发者,没有认真地实地考察和合理布局,所开发的珍珠养殖基地水系不畅,无法保障珍珠养殖用水。珍珠养殖对水质要求较高,需经常加注新水,补充浮游生物种群,保证…  相似文献   

14.
国营益阳县茈湖口水产养殖场地处资江下游的万子湖滨,蚌源丰富。该场利用这个优势,于一九六九年新增加了一个珍珠养殖队,专职从事蚌珠养殖生产。这个队现有职工四人,另外在插蚌季节安排家属18人,十一年来共收获无核珍珠890.36市斤,收入现金585338元。  相似文献   

15.
《水产养殖》2009,(8):41-41
宁夏优质水产品养殖今年又有新突破。记者2009年7月7日获悉,经过3年人工养殖培育,宁夏自治区首批人工养殖河蚌珍珠成熟上市,此举填补了西北地区人工养殖河蚌珍珠的技术空白。  相似文献   

16.
鱼蚌混养是将河蚌育珠和池塘养鱼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生态渔业模式。这种养殖模式具有立体利用水体养殖空间、合理利用饵料、大幅度提高水体养殖效益等优点,能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年来随着珍珠市场行情的不断走低,鱼蚌混养模式已逐步得到广大珍珠养殖户的认可。鉴于养殖模式的改变,珍珠养殖户在鱼蚌混养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17.
我国每年珍珠蚌、贝类养殖规模很大,局部地区作为水产主要养殖品种。珍珠蚌养殖具有一定的周期性,珍珠蚌3年所产珍珠质量比较好。有些珍珠蚌、贝类养殖水域使用几年后,蚌贝病害发生率高,养殖珍珠质量急速下降,不得不进行迁移,造成前期投资大量流失。水域使用年限短已经成为制约珍珠蚌、贝类养殖上规模、上品质的重要因素,采用适当的方法延长珍珠蚌、贝类养殖水域使用时间,将提高贝类成活率,将节省大量投资。  相似文献   

18.
科学育幼蚌成长快效益好江西万年县苏桥乡珍珠场1992年开发养殖水面120余亩。为了逐步形成幼蚌自养、手术自做、珍珠自育的配套生产体系,同年8月23日从本县上坊乡珍珠场购买体长2厘米左右的三角帆蚌幼蚌96万只,经过一年来的精心培育,共收获成蚌59.4万...  相似文献   

19.
加速海水珍珠形成的有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在海水珍珠养殖方面,普遍的存在着死亡率高、产量低、质量差的现象。从我国北部湾沿岸珍珠养殖生产情况看来,除了技术或别的原因造成死亡外,珍珠养殖生产周期长,仍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人工养殖珍珠的育珠期,约需2~3年。在这漫长的时间里,由于施术贝的内因(体弱、黑心肝病传染等)和自然界的影响(如水温、盐度、大风浪侵袭等变化),  相似文献   

20.
珍珠养殖生产大体说来,分为育苗、育母贝、育珠三个阶段,整个生产周期约为6至7年,这在海水养殖中算是时间较长的了。这期间还经常受到自然灾害,以及敌害生物为害,往往使珍珠贝大量死亡,严重地影响珍珠养殖事业的发展。因此,如何缩短珍珠养殖生产周期,是生产上急待解决的课题。本文就是通过生产实践的认识,提出一些个人见解,与同志们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