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河滩区泥鳅集约化养殖高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省范县地处黄河背河洼地,1999~2002年,该县在我站指导下,在陈庄乡、杨集乡等相继建立了6个泥鳅养殖示范基地,进行了大规模的泥鳅养殖。经过几年来的生产实践,亩产均达到1000千克以上,亩利润达4000元。现将几年来泥鳅养殖过程中的主要关键技术进行总结。一、泥鳅的苗种培育技术(一)清塘与施基肥1.池塘的清整苗种培育以土池为好,面积以30~100米2为宜,池深40~60厘米。池中开挖鱼溜,以利其栖息和避暑防寒,池埂池底夯实,进排水口设拦鱼网,池底铺垫15~20厘米淤泥层,池中投放浮萍或水草起遮…  相似文献   

2.
利用不同面积、水深的池塘,采用不同的放养密度、不同规格的苗种进行高密度养殖试验。结果表明:泥鳅养殖池塘以长条形为佳,面积2亩~3亩,水深保持在0.4m~0.5m,池底铺设腐殖泥土10 cm,养殖效果较好;泥鳅苗种规格为70尾/kg~80尾/kg,放养量1000kg/亩~1200kg/亩,单产较高,效益最好;放养苗种规格越大,养殖成活率越高;随着放养密度增大,成活率逐渐降低;试验条件下,放养规格为70尾/kg的泥鳅苗,单产最高。  相似文献   

3.
以成熟的3龄泥鳅为亲本(1500kg),采用注射激素催产、室内产卵池产卵、室内孵化槽孵化、室外池塘培育苗种的方法,在水温20-25℃的条件下,共获得泥鳅水花1亿尾,3-5cm鳅苗4000万尾。介绍了泥鳅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  相似文献   

4.
泥鳅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鳅肉质细嫩,肉嫩鲜美,有调中益气、解渴、醒酒、利便、壮阳等功效,在日本、韩国市场上素有“水中人参”之称,价可高达4美元/kg。养殖泥鳅具有产量高、疾病少、饲料来源广、成本低、效益高的特点,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朋友一条很好的致富门路。现将养殖技术介绍如下:1池塘条件苗种培育以土池为好,面积以30~100m2为宜,池深40~60cm。养殖成鳅的池塘以100~250m2,池深70~100cm,水深40~50 cm,土池、水泥池均可。如水泥池池底要铺上20 cm厚的泥土。无论苗种池还是成鱼池,池中要挖鱼溜,以利其栖息和避暑防寒,池埂池底铺垫15~20 cm淤泥层,池中投…  相似文献   

5.
林建军 《内陆水产》2000,25(8):18-19
泥鳅(Misgurnusanguillicaudatusontor)属鲤形目 ,鳅科。泥鳅被誉为“水中人参” ,其味道鲜美 ,肉质细嫩 ,营养丰富 ,“泥鳅钻豆腐”是闻名中外的传统名菜。在医药上也具有较高价值 ,是我国外贸出口的重要水产品这一。泥鳅因其适应性强、疾病少、成活率高 ,且繁殖力强、运输方便、饵料易得 ,已成为重要的水产养殖品种。现就泥鳅的苗种培育、池塘养殖、稻田养殖、病害防治以及捕捞、运输等技术要点作一简单的介绍。1苗种培育1.1池塘条件苗种培育以土池为好 ,面积以30~100 为宜 ,池深40~60c…  相似文献   

6.
梭鱼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苗种培育 1.池塘条件 梭鱼苗种培育池的面积一般在1-5亩之间,水深1.0-1.5米,底质为泥砂土结构,池底平坦,要求保水性能好,池塘进排水系统完善,以利于进行池塘水体交换。养殖用水要求无污染,水质清澈,pH值7.2-8.5,溶氧在4毫克/升以上。  相似文献   

7.
正辽宁省盘锦市泥鳅人工繁育和养殖时间较早,但由于受气候、技术等原因,泥鳅人工培育苗种没有达到规模化生产需求,泥鳅养殖主要依靠天然野生苗种,成活率低,生长期短,养殖效益差。为提高泥鳅养殖效益,本文详述了泥鳅人工繁育与养殖技术要点。辽宁省盘锦市泥鳅人工繁育和养殖时间较早,但由于受气候、技术等原因,泥鳅人工培育苗种没有达到规模化生产需求,泥鳅养殖主要依靠天然野生苗种,成活率低,生长期短,养殖效益差。自2010年起我们进行了泥鳅人工繁育与养殖试验,现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泥鳅是出口创汇的产品,国际市场需求量非常大,现在国内的泥鳅市场价格也居高不下,所以泥鳅是一种市场潜力大、很有发展前途的养殖品种。但是近年来由于过量抓捕及栖息场所的日益恶化,泥鳅资源遭到了破坏,自然产量大为减少。泥鳅养殖技术简单,具有管理方便、投入少、产量高、效益大、资金回笼快等特点,是适合广大渔民养殖的好品种。一、选择池塘水源充足无污染、避风向阳。鱼种池面积100-300m2,成鱼池面积1000-2000m2,池深80-100cm,水深30-50cm,池埂用土修成坡比为1:1.5,再用水泥磨光护坡。池底淤泥20-30cm。进水口用密网布包裹,防泥鳅逃跑及敌害生物和野杂鱼进入。为方便捕捞,池中设与排水口相连接的鱼溜,面积为池底的5%,比池底深30-50cm。  相似文献   

9.
正泥鳅苗种培育成活率低,是目前泥鳅养殖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子。笔者通过近年来的生产实践与研究,针对泥鳅苗种阶段的生长发育特点及对环境条件、饲养管理等方面不同要求,总结出部分技术要点,以期与广大泥鳅养殖者共同探讨与提高。泥鳅苗种培育一般分为夏花培育和大规格鱼种培育两个阶段,两个阶段需要的环境条件、饲养管理技术有所差别,下面分别予以阐述。1夏花培育该阶段为从鱼苗放养到长到3 cm左右,养殖  相似文献   

10.
以100w白炽灯为光源,分析了夜间照明对台湾泥鳅苗种培育池中有害昆虫的清除及苗种培育成活率及生长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照明天数为5d数以上,每天连续照明时长为4h,有害昆虫清除率都能达到100%。照明天数为20d时,每天照明时长4h以上,苗种平均规格及成活率均最大值,分别为7.57cm及78.29%。小结:合理的夜间灯光照明可以清除苗种培育池中的有害昆虫,有利于台湾泥鳅苗种的生长及苗种成活率。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由于河道污染严重,野生泥鳅苗种资源日见匮乏,为满足养殖户对泥鳅优质苗种的需求,1998年进行了“泥鳅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试验”,共获受精卵43万粒,培育各种规格苗种28.6万尾。现将主要技术总结如下:1基本设施本试验在华村水库管理所内进行,水源来自管引库水。3月底即人工繁殖前1个多月,在避风向阳、光照充分的地方,建造水泥他15个,其中:面积10m2培育他1个,池深1m;面积4.5m2孵化池4个,地深0.5m;面积20m2育苗池10个,池深0.8m。另外,管理所内有4亩池塘可用于泥鳅种的培育。水泥地池底平整,呈长方形,池边设注排水…  相似文献   

12.
大鳞副泥鳅池塘苗种培育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鳞副泥鳅幼苗放养量在60万尾/667m^2,经过30d的培育,体长可达4~6cm,成活率达40%左右,然后进入成鳅养殖阶段。试验着重解决大鳞副泥鳅的池塘苗种培育技术和苗种培育成活率低的难题,为鳅苗的培育找到适口的饵料。  相似文献   

13.
<正> 广西浦北县乐民公社社头大队第二生产队社员曾庆华,1981年10月利用面积为2厘的鱼池养殖泥鳅,放养苗种10斤,约2,000尾。饲养7个月后开始陆续捕捉出售,到1982年10月底,共捕出泥鳅86斤,收入172元。池内尚有泥鳅40多斤,折款80元。曾庆华养殖泥鳅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1.龟池建在向阳、有水源的地方,最好建在住宅附近,面积15~20平方米为宜,池深90~100厘米。2.池底铺一层20~30厘米厚的软肥泥,以供泥鳅钻入泥中栖息和防寒避暑。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盐都县一些精明的养殖户,在池底种植稗草,然后淹青养殖泥鳅,既能改善池底的底质,又能直接利用稗草培育泥鳅。现将该项技术介绍如下。1稗草种植6~7月播种。播种时排干池水,将稗草籽均匀地撒在池底淤泥上,然后用木板轻轻地将池泥刮一下,使稗草籽入土,...  相似文献   

15.
泥鳅素有"水中人参"之称,不仅是高蛋白、低脂肪的一种美昧佳肴,还有补血益气、壮阳利尿等药用价值,不仅为国内各地消费者所喜欢,还出口到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近年来,随着泥鳅的国际贸易和国内市场需求量大增,价格不断上涨,人工养殖也逐步引起人们的重视。笔者根据近几年实践和探索,现将池塘精养泥鳅高产高效技术分成苗种培育和成鳅养殖两方面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大鳞副泥鳅为底栖鱼类,在传统的苗种培育方法中多采用泥塘作为培育池,泥鳅苗种喜欢钻进泥土中,被搅动的泥巴容易将泥鳅鳃堵塞,控制不好容易导致大量死亡。同时,饵料种类、苗种培育塘水质管理、病害防控等环节也直接影响苗种的成活率,试验中发现传统苗种培育方法成活率不足20%。本研究从泥鳅养殖的水体、饵料和环境出发,肥水培育泥鳅苗种,使用发酵料、浮游动物和配合饲料分阶段投喂,同时使用微生态制剂调  相似文献   

17.
泥鳅的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鳅属鲤形目、鳅科、鳅属,具有较高的经济、营养和药用价值,目前河南省濮阳市养殖泥鳅的苗种,大部分是天然捕捞采集而来,优劣不等,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为了解决大面积养殖泥鳅苗种短缺的问题,我们对苗种繁育进行了系列工作。本文现将近年来泥鳅的人工培育苗种技术总结如下。一、泥鳅的人工繁育1、泥鳅亲种的选择及培育(1)亲鱼来源:人工繁育用的亲鱼尽量避免长时间蓄养,因而最好采集临近产卵期的天然泥鳅或人工饲养体质较好的亲鱼,在进行数天的强化培育后,于4月底5月初当水温稳定在20℃左右时,即可进行人工繁殖。(2)亲鱼的选择:体长15cm~20…  相似文献   

18.
<正> 泥鳅因其营养价值、药用价值、美容价值受到人们的青睐,价格日益高涨,养殖规模从南到北也随之扩大,市场前景十分看好。但也应该看到其养殖技术的难度,特别是初次养殖户,更应该小心。笔者根据自己多年养鳅的经验,认为想养好成鳅,须把好八关,现表述如下: 1.把好苗种质量关。苗种质量是养殖成败的关键。用来养殖的泥鳅苗种应该是:体长大于3cm,色泽鲜艳一致,无杂色、白苗,体表洁净,无脏物,个体大小均匀,运动活泼有力。  相似文献   

19.
2015-2016年进行了台湾泥鳅池塘苗种培育试验,采用了肥水下塘和清水下塘两种放养方式,经30d的养殖,苗种规格达3~7cm,清水下塘成活率较高且稳定,为30%~35%,而肥水下塘成活率相对较低,为20%~25%。  相似文献   

20.
泥鳅的池塘养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由于泥鳅价格不断攀升,无论是池塘、网箱、稻田养殖泥鳅,都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尤其是池塘养殖,不但经济效益高,而且易于建设、管理,现将池塘养殖泥鳅技术介绍如下:一、池塘的选址要选在避风向阳处,池塘深度约为1米,水质好,注排水方便无污染,用水最好与农田用水分开,中性底质。二、池塘建设池塘可以是水泥池,也可以是土池。土池池壁需用砖石砌成,或用三合土捶紧,池底需夯实,做到坚固耐用,无漏洞。进出水口用铁丝或塑料网拦住。池底向排水口倾斜,以便排水与捕捞。每10m2建一个食台,食台可用砖石砌成,面积40×60cm,四周有10cm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