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试验随机选择6月龄、平均体重15.21 kg±0.61 kg的河西白绒山羊20只(公母各半),从5月份脱绒后开始对试验羊连续跟踪12个月每月采集绒毛样品,并在每个季节采集血样。用手排长度法测定各月绒毛生长长度,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绒山羊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Ⅰ)浓度。结果表明:河西绒山羊绒毛在6月份和7月份开始萌发,生长期为8月、9月、10月、11月、12月五个月;8月份为生长高峰期,占其全年总生长量的31.5%;生长量从8—12月份呈线性下降趋势,至元月份停止生长,5月份开始脱绒,呈慢-快-慢生长模式。公羊IGF-Ⅰ浓度(340.74 ng/mL±56.41 ng/mL)四季均极显著大于母羊(204.38 ng/mL±62.31 ng/mL)(P<0.01);无论公羊还是母羊在绒毛萌发期(6月份)和停止生长期(3月份)IGF-Ⅰ浓度均极显著高于绒毛生长旺盛期(9月份)(P<0.01);经相关性分析IGF-Ⅰ浓度与绒毛生长速度呈极显著负相关(r=-0.93,P=0.004)。本试验结果表明IGF-Ⅰ浓度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模式,性别对血清IGF-Ⅰ浓度有极显著的影响,高浓度的IGF-Ⅰ可能对绒毛的萌发和休止起调节作用、低浓度的IGF-Ⅰ可能有利于生绒或长绒。  相似文献   

2.
选20只(公母各半)6月龄、平均体重在15.21kg±0.61kg的河西白绒山羊作为试验羊只,颈静脉采血,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催乳素(PRL)的浓度。结果表明:被测公、母山羊PRL平均浓度分别为817·38u/mL±269·51u/mL、778.08u/mL±187.21u/mL,性别间无明显差异(P>0.05);绒山羊血清PRL浓度呈明显的季节性变化,5月开始上升,至8月底达最高峰(1259.50u/mL±410.61u/mL);9月份则显著下降,此后呈波动性变化并维持在较低水平(613.08±55.18~780.67±127.77u/mL)。在山羊绒主要生长期(8、9、10月),山羊血清PRL平均浓度与绒毛生长速度呈负相关,说明催乳素是影响绒山羊绒毛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试验选用20只(公母各半)6月龄、平均体重15.21 kg±0.61 kg的河西白绒山羊,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甲状腺素浓度.结果表明:被测公、母羊甲状腺素浓度分别为5.52 ng/mL±1.83 ng/mL、5.42 ng/mL±2.09 ng/mL,性别间无显著差异(P>0.05).绒山羊血清T3浓度呈现季节性变化,从2月开始上升,至9月达到最高峰值(7.52 ng/mL±1.24 ng/mL),而后又逐渐下降,至翌年2月达最低值3.77 ng/mL±0.85 ng/mL;而后开始回升,完成一个分泌周期.冬季最低,春秋季次之,夏季最高;且夏季极显著高于冬季( P<0.01).绒毛生长的高峰期8、9、10、11、12月5个月的T3浓度平均值与其绒毛增长量呈正相关(r=0.955,P=0.011).说明甲状腺素是参与山羊绒萌发和生长的重要激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旨在揭示角蛋白关联蛋白基因对绒山羊绒毛生长的作用。通过RT-PCR技术对KAP3.1基因在内蒙古阿尔巴斯白绒山羊不同时期皮肤中的相对表达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KAP 3.1基因在12个月的皮肤中均有表达,且表达量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其中8、9、10月3个月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月份(P0.01);表达量在12个月中呈周期性波动,即从6月份开始逐渐增高至10月份;随后开始降低,4月份表达量达到最低值;预测KAP3.1基因对绒山羊绒毛生长及品质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5.
放牧条件下绒山羊绒毛季节性生长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试验研究放牧条件下绒山羊绒毛季节性生长变化的规律。选择体重及产绒性能相近的2.5岁内蒙古白绒山羊羯羊10只,随机均分为2组,分别接受自然光照和短光照处理,短光照组每天的光照时间比自然光照组减少2小时,两组试羊在同一草场放牧。结果表明,放牧条件下,随牧草营养值下降(CP含量13.9%~6.0%)和光照递减(14.6~9.4h/d),绒毛生长呈慢—快—慢增长模式,主要的生长期在9月下旬~12月上旬,11月份为高峰期;减少光照可刺激绒毛生长,使快速生长的时间提前至8月下旬,绒毛长度增加10.9%,但生长模式不变。绒毛细度(14.6~14.9μm)和强度(6.9~5.9g)不受季节影响,但绒毛伸度下降54.3%;减少光照不改变绒毛强度和伸度,但绒毛细度增加5.6%、产绒量提高12.5%。  相似文献   

6.
选用8只雄性成年梅花鹿,6只雄性成年东北马鹿,在我国传统饲养模式下,每月采集鹿血液样品,进行鹿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及生长激素(GH)浓度年周期变化规律研究。试验结果表明,①梅花鹿血清IGF-1质量浓度4月份上升较高,5月份略有下降,到6月份达到一年周期变化的最高值,7月份开始逐渐下降,7~10月份均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从11月至翌年3月,梅花鹿血清IGF-1质量浓度为全年最低水平,从翌年4月开始,IGF-1水平又开始回升。梅花鹿血清GH质量浓度在夏季的4~7月份相对处于较高状态,2月份梅花鹿血清GH质量浓度为一年中的最低水平。梅花鹿血清GH质量浓度相对比IGF-1质量浓度水平高,且变化趋势具有同步性。②马鹿血清IGF-1质量浓度4月份较高,5月份略有下降,到6月份达到一年周期变化的最高值,7月份开始逐渐下降,7~10月份均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11月份略有上升,从12月至翌年3月,马鹿血清IGF-1质量浓度为全年最低水平,从翌年4月开始,IGF-1水平又开始回升,5月份同上一年的变化规律,又有一个下降的水平。马鹿血清GH质量浓度全年均较为平稳,但在夏季的4~8月份相对处于较高状态。③梅花鹿与马鹿血清IGF-1及GH质量浓度变化同步,在一年的大部分时间点,梅花鹿血清IGF-1及GH水平均高于马鹿血清IGF-1和GH水平,梅花鹿IG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成年绒山羊次级毛囊组织形态的周期性变化过程,为研究绒山羊绒毛生长的分子调控机理奠定组织学基础.[方法]制作内蒙古绒山羊1年周期内每个月的皮肤组织切片,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照相.[结果]成年绒山羊次级毛囊形态在1年中呈周期性变化,在兴盛期、退行期和休止期的形态各不相同.从4月份开始,次级毛囊外根鞘细胞向下分裂延伸,开始了毛囊的重建;8-9月毛囊完成重建,毛囊结构完整;10月毛球细胞停止分裂,毛乳头萎缩,大量细胞程序化死亡,毛根上移,毛囊进入退行期;12月毛囊根部上升到皮脂腺附近不再变化;翌年1-3月毛囊的形态基本没有变化.[结论]了解了成年绒山羊次级毛囊1年内形态的周期性变化过程,为绒山羊绒毛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试验选用8只平均(15±2)月龄、平均体重(32.08±3.12)kg半同胞内蒙古白绒山羊羯羊,研究自然条件下绒山羊生绒期皮肤脱碘酶(MD)活性与绒毛生长的关系,从酶活性途径探讨绒山羊绒毛生长机理。结果表明:绒毛开始萌发到绒毛生长旺盛期,羊绒生长速度与粗毛生长速度呈高度负相关(r=-0.92,P<0.05);羊绒生长速度与皮肤二型脱碘酶(MDⅡ)活性呈正相关(r=0.95,P<0.05);羊绒生长速度与皮肤三型脱碘酶(MDШ)活性(r=-0.90,P<0.05)及MDШ/MDⅡ比值(r=-0.91,P<0.05)呈负相关;粗毛生长速度与MDⅡ活性存在高度负相关(r=-0.98,P<0.01),与MDШ活性(r=0.90,P<0.05)及MDШ/MDⅡ比值(r=0.97,P<0.01)呈现正相关。因此,皮肤组织中MD活性与绒山羊绒毛生长的生理过程具有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1 掌握规律,科学饲养 山羊绒生长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一般从8月份开始,9~12月进入快速生长期,到第二年2月份停止,4月份后开始脱换.8~12月期间生长的绒毛量占到总产绒量的90%.可见,绒毛生长的最佳期在秋季和初冬.所以,要想提高山羊的绒产量,必须抓好这两个时期绒山羊的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绒山羊皮肤组织中催乳素受体(prolactin receptor,PRLR)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绒山羊绒毛生长的关系,通过埋植褪黑激素(me-latonin,MT)刺激绒毛提前生长,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技术检测绒山羊从绒毛开始萌发到绒毛快速生长期间皮肤组织中PRLR基因mRNA表达量的变化。结果显示:在内蒙古白绒山羊皮肤中总的催乳素受体(T-PRLR)基因mRNA表达量从6至11月逐渐降低,而MT埋植组的短型催乳素受体(S-PRLR)mRNA表达水平在绒毛快速生长的7、8、9月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山羊绒毛生长可能与S-PRLR mRNA表达水平升高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河西绒山羊和内蒙古白绒山羊生存环境相同,前者产绒量低,绒品质好,后者产绒量高,绒品质相对较差。本文旨在评价内蒙古白绒山羊与河西绒山羊杂交对后代产绒量和绒品质的影响。从河西绒山羊主产地平山湖测定11只河西绒山羊、10只内蒙古白绒山羊和10只杂种产绒量,采集颈部山羊绒测定细度、含绒率和长度。测定结果表明河西绒山羊与内蒙古白绒山羊杂交后,杂种后代平均产绒量比河西绒山羊提高了23.43%。杂种后代的山羊绒平均细度比河西绒山羊粗0.32μm,比内蒙古白绒山羊细1.64μm。杂种后代山羊绒长度比河西绒山羊增加5.85mm,比内蒙古白绒山羊增加2.90 mm。  相似文献   

12.
褪黑激素对内蒙古白绒山羊产绒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试验选用24只,平均年龄(15±1.5)月龄、平均活重(32.92±2.33)kg半同胞羯羊,随机分为4组,分别埋植0、2、4、8 mg/kg BW褪黑激素(MT),研究MT对内蒙古白绒山羊生绒期产绒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绒萌发前约一个月(夏至)埋植MT显著提高了血浆MT浓度,使羊绒萌发时间提前,绒长度增加、产绒量提高,而对绒纤维细度和粗毛生长没有影响,同时确定MT适宜剂量为2mg/kg BW。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绒山羊与辽宁绒山羊皮肤毛囊周期性变化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对内蒙古阿尔巴斯白绒山羊和辽宁绒山羊皮肤及毛囊的组织学周期性变化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表皮生发层细胞从3月份开始活动并向下延伸,此时毛囊也开始重建,绒山羊毛囊8-9月份进入兴盛期,12月份进入退行期,2-3月份为休止期。它们进入兴盛期和持续的时间不同,初级毛囊除毛球宽外,其它各性状阿尔巴斯白绒山羊均大于辽宁绒山羊,而次级毛囊各性状辽宁绒山羊都大于阿尔巴斯白绒山羊,在大多数月份二者差异显著。毛囊深、密度、S/P、毛球宽和生长期是影响产绒量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This research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light controlling and ventilation design on cashmere growth and ammonia concentration of cashmere goat,which would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high efficient and ecological feeding of cashmere goat during the cashmere non-growing period.A total of 56 non-pregnant Shaanbei White cashmere goat with similar age,weight and parity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3 groups.Group I was received natural light,group Ⅱ was received controlling (illumination at 09:30 to 16:30,and light control at 16:30 to 09:30 of next day),and group Ⅲ was received same light condition except for additional 15% concentrate feed supplemented.Different ventilation schemes of goat house under the light-controlled condition were set and cashmere wool growth traits and barn NH3 concentrations were determin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llumination condition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s on body weight of Shaanbei White cashmere goat (P>0.05),but average daily gain of groups Ⅱ and Ⅲwere slightly higher than group Ⅰ.Compared with group Ⅰ,the fluff mixtures weight of groups Ⅱ and Ⅲ were extremely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0.01),the fluff ratio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0.05),and the weight of cashmere wool,which were increased by 68.40% and 78.78%,respectively,were extremely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0.01).Less illumination resulted in longer cashmere fiber stretched length,while it caused an increasing fiber fineness of cashmere by increasing illumination.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between groups Ⅱ and Ⅲ (P>0.05).Under light-controlled conditions,using four mechanical ventilators during non-light controlled time (09:30 to 16:30) could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concentration of NH3 (P<0.05).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light controlling could increase cashmere production during the cashmere non-growing period of cashmere goat,however,less nutrients intake should be done to prevent the increasing of fiber diameter.Proper ventilation and clearance rate should be considered to keep air quality and goat health according to feeding density and house space.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通过人为控制光照,探讨光照控制和通风设计对绒山羊在非产绒期绒毛生长和羊舍氨气(NH3)浓度的影响,为非产绒期绒山羊高效生态养殖提供理论依据。选取年龄、体重、胎次相近的56只3~4岁陕北白绒山羊空怀母羊作为试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Ⅰ组为对照组,采用自然光照,试验羊12只;Ⅱ组为试验组,采用控制光照,试验羊22只;Ⅲ组在同等控制光照条件下,粗饲料饲喂量相同,精料水平饲喂量增加15%,试验羊22只。对照组采用完全自然光照;试验Ⅱ、Ⅲ组每日进行光照7 h(09:30~16:30),其余17 h(16:30~次日09:30)进入光控舍内进行光控处理,并设置不同的通风换气方案,测定试验羊绒毛生长性状和羊舍NH3浓度。结果显示,与Ⅰ组相比,Ⅱ、Ⅲ组试验羊末重和日增重差异均不显著(P>0.05),平均日增重略高于Ⅰ组(P>0.05)。与Ⅰ组相比,Ⅱ、Ⅲ组可极显著增加绒毛混合重(P<0.01)、显著提高绒毛比(P<0.05)、极显著增加绒重(P<0.01),分别较Ⅰ组提高了68.40%和78.78%。Ⅱ、Ⅲ组绒毛混合重、绒毛比及绒重差异均不显著(P>0.05)。光照控制组可极显著增加绒纤维伸直长度(P<0.01),但在控制光照条件下增加精料摄入量对绒纤维伸直长度无显著影响(P>0.05)。与Ⅰ组相比,Ⅱ、Ⅲ组显著增加了绒纤维细度(P<0.05),但对绒纤维断裂强度无显著影响(P>0.05)。在每日清粪的基础上,在白天非光控时间(09:30~16:30)同时开启4个风机,可有效降低光控羊舍内NH3浓度。结果提示,在绒山羊非产绒期,通过光照控制可增加羊绒产量,但应适当降低日粮中营养素浓度,以保证绒纤维品质。同时,应根据圈舍空间大小,选择合适的风机数量和功率及清粪间隔,以保障圈舍内空气质量和试验羊健康。  相似文献   

16.
能量摄入水平对放牧绒山羊养分消化和产绒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旨在研究生绒旺盛期内不同能量摄入水平对放牧绒山羊养分消化和产绒性能的影响。选用28只3周岁体重和上年度产绒量相近的内蒙古白绒山羊羯羊,随机分为4组,每组7个重复。试验于绒生长旺盛期(2006年9—11月)进行,羊群白天放牧,晚上归牧后对试验1、2、3组分别补饲3种不同能量水平(1.62、3.16MJ/kg和4.58MJ/kg)的日粮,对照组不补饲。换算成全日粮后,对照组和试验1、2、3组的代谢能摄入量分别为714.99、758.32、834.24、904.56KJ/(kgW0.75·d)。结果表明:提高能量摄入水平对干物质消化率有显著影响(P<0.05);不同能量摄入对产绒量、绒厚度、绒伸直长度、绒占被毛总重比例和净绒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提高能量摄入使绒细度有增粗的趋势,试验2组显著粗于其他组(P<0.05)。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光照和褪黑激素对绒山羊激素分泌和绒毛生长的影响。作者采用随机试验区组的方法,把36只绒山羊平均分成3组,分别进行长光照、短光照和自然光照处理,每组当中一半埋植褪黑素,分别检测血液激素水平和绒毛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光照时间和埋植褪黑素显著影响绒山羊体内的激素分泌,长光照抑制褪黑素的分泌,短光照促进褪黑素的分泌,埋植褪黑素组的血浆褪黑素水平显著高于不埋植组。光照和褪黑素显著影响PRL、IGFI的分泌类型,并与绒山羊的绒毛生长有关,短光照或褪黑激素处理各组绒毛平均增加338.83 g;新生羊绒的长度、细度、强度等品质指标均符合纺织工业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试验旨在筛选罕山白绒山羊皮肤毛囊生长脱落相关的关键基因,并揭示外源褪黑激素(Melatonin,MT)对罕山白绒山羊绒毛生长相关基因表达差异的影响。选择10只体重平均为33.3 kg、年龄为20月龄的罕山白绒山为实验动物,分为2组,从2014年12月开始每隔1个月按照2 mg/(kg·BW)的剂量在埋植组绒山羊耳后皮下埋植MT,于2015年9月采集2组罕山白绒山羊皮肤组织进行RNA-Seq测序,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筛选、功能注释和富集分析。共筛选获得了475个在埋植组与对照组中差异表达的基因,其中,上调表达基因392个,下调表达基因83个。KEGG富集性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白细胞经内皮迁移、趋化因子信号通路、fcγ-R介导的吞噬作用、吞噬体、造血细胞谱系、补体级联和混凝级联、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NF-kappa B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PI3K-Akt信号通路可能在褪黑激素调控皮肤毛囊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MT影响皮肤毛囊生长的分子机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年龄对绒山羊产绒性能的影响,本试验对1~5岁的150只陕北白绒山羊的产绒量、绒长度及绒细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年龄与产绒量及绒毛品质密切相关;周岁羊绒细度最细(14.66±0.99μm),随年龄的增加羊绒细度变粗,5岁时达到最粗(17.09±0.46μm);绒长在3岁时较长(7.1±0.51cm),之后小幅下降至4岁(6.06±1.27cm)后又有增加的趋势,5岁时达到8.75±1.32cm;周岁羊的产绒量最低(572.35±158.06g),5岁羊绒产量最高(887.5±131.5g);2~3岁羊的绒纤维直径较细、绒长度居中、产绒量较高。因此,陕北白绒山羊2~3岁时生产性能和绒毛品质处于最佳阶段,可适当增加2~3岁母羊在群体中所占的比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