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为有效提取芹菜CEL Ⅰ核酸酶和进一步利用它建立点突变检测技术,分析了品种、器官、发育时期和提取液pH值对其提取量的影响,并以含有单个错配的DNA异质双链为底物鉴定其对错配切剖的酶学活性.结果表明:不同芹菜品种和器官间CEL Ⅰ提取量的差异分别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在比较的3个不同品种(‘雪白’、‘文图拉’和‘泰国黄心芹’)中,以品种‘泰国黄心芹’的CEL Ⅰ提取量最高;而在测定的3种不同器官中,叶片的CEL Ⅰ提取量远远高于茎秆和根;以‘上海黄心芹’为材料比较发育时期对提取量的影响表明,生殖生长期的CEL Ⅰ提取量明显高于营养生长期;缓冲液pH值对CEL Ⅰ提取量也有重要影响,pH 7.5缓冲液的CEL Ⅰ核酸酶提取量高于pH5.5和pH9.5;酶学活性鉴定显示,CEL Ⅰ核酸酶粗提物能有效地识别和切割DNA异质双链中的碱基错配.  相似文献   

2.
以棉花纤维发育相关基因GhSUS1为目标基因,从EcoTILLING技术中常用的关键酶CELⅠ的提取、活性检测、目标基因引物设计及酶切等方面入手,开展了棉花EcoTILLING技术体系的创建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取的CELⅠ活性高,稳定性好。在42℃、酶切体系为8μL PCR扩增产物中加入2μL粗酶液,与缓冲液等量混合,酶切45 min,能有效地对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所在的异源双链错配位点进行酶切。对棉花GhSUS1基因设计A和D染色体亚组特异性引物进行等位基因的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EcoTILLING结果与测序结果一致,说明建立的基于PAGE的Eco-TILLING技术体系稳定可靠,可用于棉花复等位基因发掘研究。  相似文献   

3.
家蚕卵线粒体DNA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29种限制性内切酶对34个不同品种家蚕卵mt DNA进行酶切分析,发现一化、二化品种与多化品种的HaeⅢ酶切图谱有差异,但不同的地理品种间没有出现酶切多态性现象。另外,一些家蚕品种的受精卵和非受精卵mt DNA在Bgl I和Pst I酶切焉,呈现不同的酶切带型。同时,绘制了较精确的家蚕mt DNA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图谱。  相似文献   

4.
猪生长激素(pGH)是猪生长发育性状重要的候选基因之一。采用PCR RFLP技术检测藏猪pGH基因+159~+734 bp片段的Dra I、Apa I和Msp I酶切多态性。结果显示,藏猪群体中Dra I酶切全部切开,无多态;Apa I酶切具有4个等位基因,出现5种基因型,其中CC基因型(299A/432C)频率最高,为0.7857;藏猪群体Msp I酶切出现3种基因型,杂合性CT基因型频率最高,为0.5089,等位基因C和T频率分别为0.5580和0.4420。经比较,藏猪pGH基因Dra I酶切位点与其他猪种一样无多态性,而Apa I酶切出现了特异的432突变位点,Msp I酶切等位基因分布相对均衡,表现出与其他猪种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大麦TILLING体系在抗病基因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组靶向定位诱导损伤技术(Targeting Induced Local Lesions In Genomes,TILLING)是在化学诱变和PCR定向筛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检测点突变的反向遗传学研究方法,在多种重要农作物上都有应用。本研究使用化学诱变剂甲基磺酸乙酯(Ethyl methane sulfonate,EMS)处理大麦品种‘Tamalpais’,获得了2154个M2株系,同时开发了基于芹菜内切酶CEL I(celery juice extract)的酶切筛选体系。针对植物水杨酸抗病途径相关的两个重要基因EDR1和NPR1,检测到5个M2突变株系。序列分析表明,2个突变发生在内含子、1个NPR1基因的同义突变、2个EDR1基因的错义突变(His351Tyr和Pro556Ser)。本项研究为麦类作物反向遗传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采用差速高心法纯化鸡源(NE_4株)和鸭源(JE_1株)EDSV后,一方面用酚—氯仿抽提法分别提取两种毒株的核酸,选取EcoR、BamH、I、Bgl I、Bgl、Ⅱ、Kpn、I、Pst I和Hind Ⅲ 7种限制性内切酶对两种毒株的核酸进行酶切图谱分析;另一方面利用SDS—PAGE技术对两种毒株进行多肽分析。酶切结果显示:鸡源株用上述7种酶酶切后分别产生4、4、6、8、5、9、10个片段,共计46个;鸭源株分别产生4、4、5、7、9、10、8个片段,共计47个。两者的酶切结果除EcoR I 的酶切片段数和酶切图形完全相同外其余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凝胶染色及染色凝胶扫描结果均显示:NE_4株有13条多肽,JE_1株有16条多肽,其中有8条多肽的分子量两者相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NE_4株和JE_1株均有 8条具有免疫原性的多肽,其中2条分子量两者差异明显,其余6条分子量相同。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适合于大麦的EcoTILLING技术体系,用于鉴定大麦目的基因或特定区域的自然突变。【方法】利用M13通用接头作荧光标记,采用巢式PCR对大麦目的基因进行扩增,从PCR扩增的退火温度及模板量、CELⅠ的用量和酶切处理时间等方面对大麦EcoTILLING技术体系进行了优化。【结果】用于第一次PCR扩增(10 μL反应体系)的大麦基因组DNA模板最佳用量为20 ng,第一次PCR扩增产物稀释3倍后作为第二次PCR扩增的模板,2次PCR扩增的适宜退火温度均为58℃;在20 μL CELⅠ酶切体系中,最适酶量为0.4 μL(3 U•μL-1),45℃条件下最佳酶切处理时间为17.5 min。【结论】优化的EcoTILLING技术体系能有效地发现大麦自然群体中特定区域的DNA多态性,降低了试验成本,为在大麦及其它作物上的广泛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随着TILLING技术的发展,发挥关键作用的芹菜CELⅠ核酸酶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鉴于其活性直接影响突变体检测的效果,而芹菜粗提物中CELⅠ核酸酶的含量和活性因提取组织及提取程序不同而有较大变化,所以本研究分析了芹菜不同器官、品种等因素对CELⅠ核酸酶粗提物提取量的影响,并用只含有1个碱基差异的2个目的DNA片段形成的杂交链为底物对其活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芹菜不同器官和品种间的CELⅠ核酸酶提取量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器官的榨汁率和提取量,以茎的出汁率最高,而叶片中的提取量显著高于根和茎中的提取量;在本研究所用的3个品种中,以山东地方品种马家沟芹的提取量最高,山芹次之,西芹的提取量最低;CELⅠ核酸酶的活性鉴定表明,CELⅠ核酸酶粗提物能有效切割DNA双链中的错配碱基。  相似文献   

9.
采用了28对EcoR I/Mse I AFLP选择性扩增引物、64对Pst I/Taq I AFLP选择性扩增引物,对 作图亲本24-3、B4及其杂种F1进行了分析,统计了两种限制酶组合的扩增总带数、多态性带数及多 态性率。秩和检验结果说明,两种限制酶组合AFLP每对引物扩增出的总带数无显著差异,而多态性条 带数目以及多态性率均有极显著的差异。证明尝试不同的限制酶组合可望揭示出花生品系材料间更 为丰富的遗传变异性。  相似文献   

10.
红景天种内遗传多样性分析AFLP方法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建立一种用于药用植物红景天种内遗传多样性分析的AFLP分子标记方法.以提取红景天(Rhodiola.rosea L)种基因组DNA为模板,25 μL酶切体系中采用两步双酶切(Mse I、EcoR I),在20 μL连接体系中采用T4连接酶,22℃连接过夜,50 μL体系预扩增,Taq Plus酶2.5 U,dNTP 160 μM,对应引物0.5 μM,10×PCR Buffer(含Mg2+) 4.5 μL,25 μL体系选择性扩增,Taq Plus酶1.5 U,dNTP 80 μM,对应引物 0.25 μM,10×PCR Buffer(含Mg2+) 2.5 μL.AFLP分子标记技术是一种快速、准确、稳定的药用植物红景天的种内遗传多样性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11.
史俊燕  张秀梅  孙光明 《广东农业科学》2010,37(11):110-111,120
以巴厘为试材,测定了菠萝果实不同发育阶段总膳食纤维(TDF)、不溶性膳食纤维(IDF)、水溶性膳食纤维(SDF)、中性洗涤剂纤维(NDF)、酸性洗涤剂纤维(ADF)、纤维素(CEL)、半纤维素(HC)、酸性洗涤木质素(ADL)、总果胶(TP)、原果胶(Protopectin)和水溶性果胶(WSP)的含量,总结了巴厘果实不同发育阶段膳食纤维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巴厘在不同发育阶段均富含TDF;IDF、NDF、ADF、CEL含量变化与TDF相似,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ADL含量较少,果胶物质均随着果实发育成熟含量下降。菠萝是开发膳食纤维的良好资源。  相似文献   

12.
以罗伯逊脐橙果实为试材,研究了四川三类不同生境下果实膳食纤维中的水溶性果胶(WSP)、原果胶(HP)、总果胶(TP)、水溶性膳食纤维(SDF)、水不溶性膳食纤维(IDF)、总膳食纤维(TDF)、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纤维素(CEL)、半纤维素(HC)和酸性木质素(Lignin)11个指标的动态变化,首次应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分析了影响膳食纤维含量的主要生态因子.结果表明:(1)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WSP逐渐升高,HP、TP和HC在果实膨大期含量最高,果实转色期下降,成熟时又上升;SDF、IDF、TDF、NDF 和ADF花后100 d前为上升期,以后逐渐下降;脐橙果实中CEL和Lignin的含量极低.(2)不同生境脐橙果实CEL、Lignin、HC 、果胶和ADF含量差异显著.(3)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和温度可能是影响不同生境脐橙果实CEL、HC、果胶和ADF的关键生态因子,年降水和年日照时数也有重要的作用;WSP与气温的月和旬均值显著负相关,ADF和NDF与月平均值的日照百分率、日照时数、平均气温和空气相对湿度显著正相关,与此4项的旬均值指标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脐橙果实膳食纤维的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罗伯逊脐橙为试材,研究了果实水溶性果胶(WSP)、原果胶(HP)、总果胶(TP)、水溶性膳食纤维(SDF)、水不溶性膳食纤维(IDF)、总膳食纤维(TDF)、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酸性纤维素(CEL)、半纤维素(HG)和酸性木质素(Lignin)等膳食纤维的11个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WSP逐渐升高,HP、TP和HG在果实膨大期含量最高,果实转色期下降,成熟时又上升;SDF、IDF、TDF、NDF和ADF花后100d前为上升期,以后逐渐下降;脐橙果实中CEL和Lignin含量极低。脐橙果实是开发膳食纤维的良好资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测定不同品种苜蓿营养成分含量与变异程度以及各纤维成分含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比较不同品种苜蓿的生物产量。【方法】选用WL343HQ、WL353HQ、WL354HQ、WL363HQ、WL366HQ、阿尔冈金、金皇后、中苜3号、中苜6号、鲁多、鲁黄1号、无棣苜蓿、鲁丰1号、保定苜蓿、中原804、敖汉苜蓿16个品种苜蓿,于2016年10月2日播种,每个品种设2次重复,小区随机排列,每个品种苜蓿种植面积为18 m 2(3 m×6 m),行距30 cm,播种10行。2018年5月23日初花期时收割,测定其生物产量;制备32个样品,测定其干物质(DM)中的粗灰分(ASH)、粗蛋白质(CP)、粗脂肪(EE)、粗纤维(CF)、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木质素(ADL)等营养成分的含量。【结果】(1)不同品种苜蓿DM中,ASH、NDF、ADF、半纤维素(HCEL)、纤维素(CEL)和ADL的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EE的含量差异不显著(P=0.527)。WL363HQ苜蓿的ASH含量最高,为8.53%;金皇后苜蓿的CP含量最高,为27.19%;保定苜蓿的EE和CF含量最高,分别为3.01%、36.69%;中原804苜蓿的NDF、ADF、CEL和ADL含量最高,分别为57.02%、42.73%、34.43%和7.92%;不同品种苜蓿DM中的ASH、CP、EE、CF、NDF、ADF、ADL、CEL和HCEL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7.83%、21.58%、2.51%、33.25%、50.12%、36.76%、6.98%、29.43%和13.36%;变异系数(CV)在5.16%—12.06%之间。(2)苜蓿中ADF与NDF、CEL、ADL含量呈强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9756、0.9955、0.9455;CF与ADF、CEL、ADL之间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9114、0.8849、0.9375;CF(含AIA)与CF之间的相关系数r为0.9997;NDF与CEL、ADL、HCEL之间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9671、0.9396、0.8736;ADL(含AIA)与ADL之间的相关系数r为0.9989;RFA与ADF、CEL之间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9826、0.9700。(3)相对饲用价值(RFV)与NDF含量之间呈强相关(r=0.9938),可用于苜蓿RFV的估测:RFV=287.0677-3.4709NDF(%) n=16 P<0.01。(4)不同品种苜蓿生物产量不同,保定苜蓿粗脂肪、碳水化合物、半纤维素和纤维素产量最高,分别为393.59、9 308.22、1 976.32和4 208.05 kg·hm -2;金皇后苜蓿粗蛋白质产量最高,为2 697.23 kg·hm -2,保定苜蓿消化能(DE)产量最高,为126 814.45 MJ·hm -2。【结论】不同品种苜蓿纤维成分含量之间呈强相关,苜蓿RFV值与NDF成分呈强相关;不同品种苜蓿生物产量不同。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法制化进程的推进,法律在人们解决纠纷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然而在农村社区,人们"偏好"非法律方式解决纠纷,是一种普遍的现象。笔者认为,农民这种"偏好"不能简单地归结于农民法律意识不高和愚昧落后,而应当从行为主体和制度文化两个层面进行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为开发利用香蕉叶生产青贮饲料,研究绿汁发酵液和纤维素酶对香蕉叶青贮品质的影响,在香蕉叶青贮中以香蕉叶单独青贮为对照组,设置如下处理:添加2mL·kg-1绿汁发酵液(FGJ)组;分别添加0.05、0.15、0.25g·kg-1纤维素酶(CEL1、CEL2和CEL3)组;分别添加2mL·kg-1FGJ+0.05g·kg-1CEL、2mL·kg-1FGJ+0.15g·kg-1CEL和2mL·kg-1FGJ+0.25g·kg-1CEL混合(MIX1、MIX2和MIX3)组。每个处理重复3次。常温下贮存60d开封,测定青贮的发酵品质和化学成分。结果表明,①较对照组,处理组的pH、气体损失率(GLR)极显著或显著降低(P<0.01或P<0.05)。②较FGJ组,3个MIX组的干物质回收率(DMR)极显著升高(P<0.01);较CEL组,同纤维素酶水平的MIX组的DMR、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极显著增加(P<0.01),氨态氮/总氮(AN/TN)极显著降低(P<0.01);③在3个MIX组中,随纤维素酶添加水平升高,pH呈下降趋势,DMR、WSC呈递增趋势。结果表明,绿汁发酵液和纤维素酶都能显著改善香蕉叶青贮的品质,二者混合添加的效果优于单独添加,2mL·kg-1FGJ+0.25g·kg-1CEL混合处理的青贮品质最优。  相似文献   

17.
基于全溶体系的毛竹竹材木质素分离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以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竹材为原料,经球磨分别通过LiCl/DMSO溶剂体系的溶解、再生处理、纤维素酶水解,得到的酶解残渣进行溶剂抽提、纯化,分离出竹材中的再生酶解木质素(RCEL)。  方法  木质素化学成分按照标准方法测定,木质素结构单元的变化通过红外、碱性硝基苯氧化、核磁共振波普分析,采用X射线衍射比较再生前后的纤维素结晶区变化。用凝胶渗透色谱测定木质素的分子量及其分布。  结果  经由化学成分结果得知:RCEL的得率和纯度都较高。经红外、元素分析、硝基苯氧化、凝胶渗透色谱、核磁共振等手段表征表明:分离得到的竹材RCEL为GSH型木质素,缩合程度略高于纤维素酶解木质素(CEL),其中,紫丁香基结构单元含量较高,达50%,分离过程中结构单元比例没有变化。从分子量及其分布来看,竹材RCEL数均分子量和重均分子量都较高,分离过程中木质素降解较少。经X射线衍射分析,经LiCl/DMSO体系溶胀处理后纤维素的结晶度有所下降。RCEL木质素热失重温度为200~600℃,600℃后失重趋于稳定,木质素缩合程度不同会导致不同的热解特性。  结论  基于LiCl/DMSO溶剂体系的分离方法,对木质素大分子结构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对碳水化合物有很好的降解作用,可以改变纤维素结晶区的结构,降低结晶度,从而能促进纤维素的降解,提高酶解效率,有利于高效分离CEL。与传统分离方法得到的球磨木质素(MWL)、CEL相比,经过LiCl/DMSO溶剂体系处理后得到的竹材RCEL,能较好地代表竹材的木质素。  相似文献   

18.
以己二酸为相变材料,二氧化硅溶胶为基体,采用水热法制备己二酸/二氧化硅复合相变储热材料。应用X 射线衍射仪(XRD)、外光谱分析(FT-IR)、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同步热分析仪(TG)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试所制备复合材料的显微结构、相变温度和相变焓。结果表明:当反应条件为pH=5、反应温度为150℃、反应时间为4 h时,己二酸与二氧化硅之间是简单的物理嵌合关系,复合材料粒径较均匀,平均粒径在1~2μm;当己二酸的质量分数为30%时,复合材料相变温度峰值为139.0℃,相变焓为48.82 J/g;当己二酸的质量分数为50%时,复合材料相变温度峰值为140.5℃,相变焓为71.89 J/g。  相似文献   

19.
选用 4头装有永久瘤胃瘘管的杂交黄牛 ,采用 4× 4拉丁方设计研究白腐真菌改善菌糠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瘤胃降解特性的效果 .结果表明 ,白腐真菌能明显改善香菇菌糠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瘤胃降解特性 .香菇菌糠经 Y4 、Y5和 Y8等 3种白腐真菌处理后 ,干物质 (DM)、中性洗涤纤维 (NDF)、半纤维素 (HC)及酸性洗涤木质素 (ADL)的瘤胃动态降解率和潜在降解部分均有较大幅度提高 ,其中以 Y8菌种处理效果最好 .香菇菌糠经 Y8菌种处理后 ,DM、NDF、纤维素 (CEL)、HC及ADL的瘤胃动态降解率分别提高 62 .91 % (P<0 .0 1 )、1 1 1 .82 % (P<0 .0 1 )、43 .90 % (P<0 .0 5 )、70 2 .72 % (P<0 .0 1 )、1 2 6.0 9%(P<0 .0 1 ) ;瘤胃潜在降解部分分别提高 2 4.88% (P<0 .0 1 )、1 5 1 .5 3 % (P<0 .0 1 )、3 1 .2 7% (P<0 .0 1 )、45 1 .2 1 % (P<0 .0 1 )、1 64.5 4% (P<0 .0 1 )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