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研究旨在比较分析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binding protein 1,SREBP-1)基因在湘西黄牛不同组织中的发育性表达规律,以探讨SREBP-1基因与肉牛脂肪代谢的关系。选取湖南德农牧业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级保种场不同月龄(6月龄、18月龄、30月龄)湘西黄牛各4头,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肝脏、背最长肌、皮下和腹腔脂肪组织SREBP-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①SREBP-1基因在湘西黄牛肝脏、背最长肌、皮下和腹腔脂肪的4个部位中的表达量随月龄增加依次显著增加(P0.01);②在6月龄时,皮下脂肪SREBP-1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肝脏与腹腔脂肪(P0.05);③18月龄时,SREBP-1基因在肝脏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背最长肌与腹腔脂肪(P0.05);④30月龄时,SREBP-1基因在肝脏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3个组织(P0.05),在皮下脂肪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背最长肌与腹腔脂肪(P0.05)。由此可见,SREBP-1基因在湘西黄牛不同部位脂肪组织和肌肉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其表达随月龄与部位的不同而不同,存在月龄和部位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经济动物学报》2021,25(1):20-25
比较分析HSL和PPARγ基因在湘西黄牛不同组织中的发育性表达规律,以探讨HSL和PPARγ基因与湘西黄牛脂肪酸代谢的关系。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HSL和PPARγ基因在6,18,30月龄湘西黄牛的肝脏、肌肉组织(背最长肌)、脂肪组织(皮下脂肪和腹腔脂肪)中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HSL基因在湘西黄牛肝脏、背最长肌、皮下脂肪和腹腔脂肪的4个部位中的表达量随月龄增长依次极显著减少(P0.01),而PPARγ基因正好相反。6月龄时,肝脏中HSL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3个组织(P0.05),PPARγ基因皮下脂肪表达量显著高于肝脏(P0.05); 18月龄时,HSL基因在4个组织中的表达量按大小关系依次为肝脏≈背最长肌皮下脂肪腹腔脂肪; PPARγ基因在4个组织中的表达量按大小关系依次为皮下脂肪肝脏≈腹腔脂肪背最长肌; 30月龄时,HSL基因在4个组织中的表达量按大小关系依次为肝脏背最长肌皮下脂肪≈腹腔脂肪; PPARγ基因在4个组织间的表达呈现两两差异显著(P0.05),其表达量依次为肝脏皮下脂肪腹腔脂肪背最长肌。30月龄的粗脂肪(EE)含量和饱和脂肪酸(SFA)含量显著高于6月龄和18月龄的(P0.05),18月龄和30月龄湘西黄牛肉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显著高于6月龄的(P0.05); 30月龄时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的含量较高,但显著低于18月龄的(P0.05)。由此可见,HSL和PPARγ基因在湘西黄牛不同部位脂肪组织和肌肉组织中均有表达且随月龄与部位的不同表达不同,存在月龄和组织差异性,且二者的表达规律呈负相关。在动物生产应用中,建议湘西黄牛在30月龄左右再屠宰食用,口感及营养价值更好。  相似文献   

3.
《中国兽医学报》2016,(10):1783-1786
试验旨在阐明延黄牛PCK1基因在不同脂肪组织与内脏器官的表达水平,探讨PCK1基因表达与脂肪沉积的关系。以延黄牛皮下脂肪和背最长肌及其他内脏器官为材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对PCK1mRNA和蛋白质水平在延黄牛脂肪组织和内脏器官中的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PCK1基因在肾脏、皮下脂肪和腹部脂肪中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背最长肌和其他内脏器官(P0.05),在肾脏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皮下脂肪和腹部脂肪(P0.05),在腹部脂肪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皮下脂肪(P0.05);而在背最长肌、肺、心脏、小肠和肝脏中表达差异不显著。Western blot结果表明,在腹部脂肪中PCK1蛋白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皮下脂肪(P0.05)。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探讨脂肪沉积机制及优化延黄牛肉品品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应用引物退火控制技术(ACP)筛选8月龄和30月龄延边黄牛阉牛背最长肌差异表达基因,寻找与延边黄牛生长发育相关的候选基因。相同饲养条件下,分别检测3头8月龄和30月龄延边黄牛阉牛背最长肌组织的m RNA表达水平变化。利用20对随机引物差异显示扩增,共获得9条ESTs。对Telethonin、MYH7、MSTN、Camk2d和SPP1基因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MYH7、MSTN和SPP1基因在8月龄阉牛组背最长肌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30月龄(P0.05);Telethonin和Camk2d在30月龄阉牛背最长肌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8月龄(P0.05)。结果提示,这些基因可能是影响延边黄牛生长及肉质性状的重要调控基因。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探究绵羊不同部位肌肉MyoG和PID1基因mRNA的发育变化规律,分析MyoG和PID1基因mRNA表达水平对肌内脂肪沉积的影响。选取2、4、5、6月龄敖汉细毛羊公羔和12月龄敖汉细毛羊成年公羊各5只,屠宰后取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检测肌内脂肪(Intramuscular fat,IMF)含量,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两个部位肌肉MyoG和PID1mRNA表达量,并进一步分析表达量与肌内脂肪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2~5月龄时,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的IMF含量均随着月龄的增加而增加;而5~12月龄时则基本保持不变;同月龄背最长肌IMF含量极显著高于股二头肌(P0.01)。两个部位肌肉MyoG和PID1mRNA表达的发育模式有所不同,具有组织特异性。背最长肌MyoG基因表达量5月龄最高(P0.01),PID1基因表达量6月龄最高(P0.05),均呈上升-下降趋势;股二头肌MyoG和PID1基因各月龄之间表达量均差异极显著(P0.01),MyoG基因表达量随着月龄增长呈上升-下降趋势,PID1基因表达量大体呈下降-上升趋势。同月龄MyoG和PID1表达量存在组织差异。相关分析表明,MyoG和PID1表达量与IMF含量呈不同程度正相关。综上,MyoG基因表达对绵羊肌内脂肪的沉积可能有正调控作用,而PID1基因表达可能对肌内脂肪的沉积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旨在分析不同月龄多浪羊不同部位脂肪含量、脂肪代谢相关酶活性和脂肪细胞面积随大麻素受体1(cannabinoid receptor type 1,CB1)基因表达变化的规律,探讨CB1基因表达与多浪羊脂肪沉积的关系。研究选取不同月龄(3、6、12月龄)多浪羊不同部位(背最长肌、皮下脂肪、腹部脂肪和肠系膜组织)、利用索氏抽提法测定脂肪含量,比色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酶活性,石蜡切片法测定脂肪细胞面积,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CB1基因表达量及对编码区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B1基因在不同部位均有表达且脂肪组织表达量远远高于肌肉组织表达量,脂肪含量整体在肠系膜组织中含量最高,且CB1基因较为保守,受环境影响较小,脂肪细胞面积在腹部最大,肝脂酶(HL)在皮下脂肪中含量最高,激素敏感性甘油三酯脂肪酶(HSL)在腹部脂肪中含量最高,脂蛋白脂肪酶(LPL)在腹部脂肪中含量最高。综上推测,CB1基因参与脂质代谢相关调节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多浪羊不同部位脂肪沉积逐渐增加,CB1基因高表达影响多浪羊不同部位脂肪沉积。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基因在猪不同组织中的发育性表达规律,本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马身猪和大白猪7个阶段(初生、30、60、90、120、150和180日龄)肝脏、背最长肌和背部皮下脂肪3种组织中FAS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品种间比较,FAS基因mRNA在马身猪和大白猪肝脏、背最长肌和背部皮下脂肪组织各生长发育阶段中的表达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除肝脏组织初生阶段和背部皮下脂肪组织120日龄阶段)(P<0.05;P<0.01)。FAS基因mRNA在大白猪组织间的表达差异与生长发育相关,150和180日龄阶段,背部皮下脂肪组织中表达量极显著高于肝脏和背最长肌组织(P<0.01),初生、30日龄和90日龄阶段,背最长肌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肝脏和背部皮下脂肪组织(初生阶段无脂肪组织样)(P<0.01);而马身猪整个发育过程中,背最长肌组织表现为优势组织,极显著高于其他2种组织(除120日龄阶段外)(P<0.01),脂肪组织表达量次之,肝脏组织中表达量较少。品种、日龄、组织及品种与日龄、组织与日龄的互作效应对FAS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FAS基因直接参与脂肪酸的合成,对猪肉质性状的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兽医学报》2015,(8):1366-1370
为探讨日粮能量水平对长白猪脂蛋白酯酶基因(lipoprteinlipase,LPL)mRNA相对表达量的影响,选用同日出生的90日龄(d)长白猪24头(去势公猪12头和母猪12头),按日粮能量水平分成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饲喂至180d,统一屠宰取样,采用qRT-PCR方法检测2组长白猪肾周脂肪、肝脏、皮下脂肪和背最长肌中LPL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并测定背最长肌中LPL酶活性。结果表明,LPL基因在2组试验猪组织间的表达模式基本相似,在肾周脂肪中的表达量最高,背最长肌中的表达量最低;组间的比较结果显示,H组(高能量组)肾周脂肪组织中LPL基因mRNA表达量极显著高于L组(低能量组)(P0.01),但皮下脂肪和背最长肌中差异不显著(P0.05);H组在150,180d的体质量均显著高于L组(P0.05);同样H组LPL酶活性和背膘厚显著高于L组(P0.05)。结果提示,日粮能量水平可以影响猪LPL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及LPL活性,进而影响皮下脂肪和肌内脂肪沉积。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不同类型脂肪细胞在水牛和黄牛肌肉和脂肪组织中的差异,本研究检测了成年槟榔江水牛和夏南牛(黄牛)背最长肌、皮下及肾周脂肪组织中3类脂肪细胞标志基因(ZICI、UCP1、LEP)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棕色脂肪标志基因ZIC1在育肥水牛皮脂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育肥黄牛和未育肥水牛;米色脂肪标志基因UCP1在育肥水牛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中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育肥黄牛和未育肥水牛;白色脂肪标志基因LEP主要在脂肪中表达,黄牛肌肉和皮脂中LEP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水牛。结果提示,育肥可促进水牛白色脂肪棕色化,育肥水牛白色脂肪棕色化水平高于育肥黄牛,育肥水牛皮脂中可能存在棕色脂肪细胞;与黄牛相比,水牛可能具有更强的抗寒潜力,黄牛肌内脂肪和皮下脂肪沉积能力可能高于水牛。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基因在滩羊不同时期不同部位表达量,分析其与肌内脂肪(IMF)含量的关系,试验建立了检测滩羊H-FABP mRNA表达水平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并采用该方法对2,4,6,9,12月龄滩羊(各20只,雌雄各半)的背最长肌、腰大肌和股二头肌的肌肉组织H-FABP mRNA表达水平进行了检测,还测定了三个部位肌肉组织IMF的含量。结果表明:性别与活重、胴体重、IMF、H-FABP mRNA背部肌肉表达量和股部肌肉表达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不同月龄、不同部位H-FABP基因的表达水平总体上呈上升-下降-上升的趋势,且2月龄表达量最高(P0.01)。三个部位IMF沉积规律基本相同,在生长前期随着月龄的增长其IMF含量呈上升趋势,6月龄左右上升明显,表达量为腰大肌﹥股二头肌﹥背最长肌。月龄与活重、胴体重和股部表达量差异极显著(P≤0.01),但与IMF、背部和腰部表达量差异不显著(P≥0.05)。2月龄滩羊背最长肌中H-FABP基因表达量与IMF含量相关系数为0.104(P=0.327),呈正相关;股二头肌H-FABP基因表达量与IMF相关系数为0.773(P0.01),呈强度正相关;腰大肌2~12月龄期间HFABP基因表达量与IMF含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125。说明H-FABP基因在不同组织中表达量不同,股二头肌中的表达量最高,腰大肌次之,再次为背最长肌,且腰大肌的表达量仅次于股二头肌。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脂肪甘油三酯脂肪酶(ATGL)和长链脂酰辅酶A合成酶1(ACSL1)基因在鹅的不同组织器官中的表达差异,并探索2个基因表达对机体脂肪沉积和血清脂类代谢的调控。选取16周龄五龙鹅30只(公母各占1/2),屠宰后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不同组织器官(肝脏、心脏、皮下脂肪、腹部脂肪、胸肌、腿肌、肌胃、腺胃、小肠、肾脏、大脑、肺、脾脏)中A TG L、A CSL1基因表达量。结果表明:1)在鹅的皮下脂肪、腹部脂肪、肝脏、脾脏、肾脏、心脏、胸肌和腿肌中均检测出ATGL和ACSL1基因的表达;ATGL基因在皮下脂肪和腹部脂肪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肝脏和脾脏,在肾脏、心脏、胸肌和腿肌中只有少量表达;ACSL1基因在皮下脂肪、腹部脂肪、肝脏、脾脏中表达量较高,在肾脏、心脏、胸肌和腿肌中有少量表达,而在肌胃、腺胃和肺中几乎不表达。2)ATGL基因表达量与腿肌肌内脂肪率、胸肌肌内脂肪率、腹部脂肪率、胸肌率和腿肌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P0.05或P0.01),与皮下脂肪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ACSL1基因表达量与腿肌肌内脂肪率、胸肌肌内脂肪率、胸肌率呈正相关(P0.05),与腿肌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皮下脂肪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3)ATGL基因表达量与血清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葡萄糖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ACSL1基因表达量与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葡萄糖含量呈负相关(P0.05),与甘油三酯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由此可见,ATGL和ACSL1基因在鹅的不同组织器官中的表达具有明显差异性,对机体脂肪沉积和血清脂类代谢具有反向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揭示脂肪分化相关蛋白(adipose differentiation-related protein,ADFP)变化对家禽脂肪性状形成的作用,实验采用SYBRGreenΙ荧光定量法,首次测定了四川山地乌骨鸡1、14、28、42、56、70d和84d胸肌、肝脏、腹脂和皮脂组织中ADFP基因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ADFP基因表达量在28d,腹脂和肝脏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胸肌(P<0.05),且腹脂>肝脏>皮脂>胸肌;在42d,胸肌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皮脂(P<0.05),且胸肌>肝脏>腹脂>皮脂;在84d时,胸肌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肝脏中的(P<0.05),且胸肌>腹脂>肝脏。腹脂中ADFP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的变化与活重和冠重性状的变化显著相关(P<0.05),胸肌中ADFP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发育性的变化与肌内脂肪含量的变化显著相关(P<0.05)。ADFP基因可能在鸡脂肪性状形成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3.
This study was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myosin light chain,phosphorylatable,fast skeletal muscle (MYLPF) gene in the tissues of Black cattle, and its expression level in the longissimus dorsi muscle of Black cattle and Luxi cattle, and 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study of its relationship with muscl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The MYLPF gene expression level in 10 tissues of longissimus dorsi, heart, lung, liver and spleen and so on were detected by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and then the changes of MYLPF gene expression level in longissimus dorsi of Black cattle and Luxi cattle at 2, 6, 10 and 12 months of age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YLPF gene was highly expressed in the longissimus dorsi, lowly expressed in the heart, and the other tissues were almost not expressed. The MYLPF gene expression level in the longissimus dorsi was high in 2, 6, 10 and 12 months, with the increase of age,the MYLPF gene expression level decreased gradually,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2 months of age was the highest, which was extremely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other three periods (P<0.01). The MYLPF gene expression level in the longissimus dorsi of Black cattl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Luxi cattle in four period, which in 10 months of age were extremely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0.01), 2 and 12 months of age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the difference in 6 months of age was not significant (P>0.05).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MYLPF gene in the longissimus dorsi might play a regulatory role in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skeletal muscle, which might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studying the mechanism of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skeletal muscle and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muscle growth.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MyoDⅠ基因在关岭牛不同组织表达量的差异及在肌肉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情况,试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关岭牛背最长肌、大腿肌、心脏、肝脏、脂肪、小肠6个组织的MyoDⅠ基因相对表达量进行检测。同时分析关岭牛胎儿、18月龄、30月龄时期背最长肌组织中MyoDⅠ基因的表达规律。结果显示,MyoDⅠ基因在背最长肌中表达量最高,在出生后的关岭牛肌肉组织中也具有较高的表达量,且随着出生时间的推移呈上升趋势。推测可能由于背最长肌是肌肉富集地方,因此基因表达量较高,随着年龄增大,肌肉丰满度增加,基因表达量也随着增加。  相似文献   

15.
九龙牦牛PPARγ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普通牛(Bos tarus)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基因序列设计引物,用成年九龙牦牛(Bos grunniens)脂肪组织总RNA,经RT-PCR扩增获得了PPARγ基因序列(GenBank登陆号:GU061328),其中cDNA的ORF为1 428 bp,编码475个氨基酸,与普通牛PPARγ氨基酸的同源性达99%,有2个氨基酸发生突变。利用半定量RT-PCR分析九龙牦牛PPARγ基因的mRNA表达特性。结果表明:在脂肪、背最长肌、心、肝、肾、脾和肺脏中均检测到PPARγ基因的表达,并且在脂肪组织中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1),在肝脏和脾脏中亦有较高表达。PPARγ基因在背最长肌中的表达5.5岁九龙牦牛显著高于0.5、3.5岁和9岁以上,其表达与背最长肌的肌内脂肪含量未见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17.
试验旨在探究快肌肌浆球蛋白可调节磷酸化轻链(myosin light chain,phosphorylatable,fast skeletal muscle,HUMMLC2B或MYLPF)基因在布莱凯特黑牛各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布莱凯特黑牛与鲁西黄牛背最长肌中MYLPF基因表达量的变化规律,为探讨其与肌肉生长发育关系奠定基础。以布莱凯特黑牛和鲁西黄牛为研究对象,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其背最长肌、心脏、肺脏、肝脏、脾脏等10个组织中MYLPF基因的表达情况,并对布莱凯特黑牛和鲁西黄牛2、6、10和12月龄4个不同时期背最长肌中MYLPF基因的表达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MYLPF基因在背最长肌中高表达,在心脏中少量表达,在其他组织中几乎不表达。MYLPF基因在2、6、10和12月龄牛背最长肌中均高表达,但随着年龄的增加MYLPF基因的表达量逐渐降低,2月龄的表达量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3个时期(P<0.01),12月龄表达量最低。4个时期布莱凯特黑牛背最长肌中MYLPF基因的表达量均高于鲁西黄牛,其中10月龄差异极显著(P<0.01),2和12月龄差异显著(P<0.05),6月龄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结果表明,背最长肌中MYLPF基因可能对骨骼肌生长发育起调节作用,可为研究肉牛骨骼肌生长发育机理和阐明肌肉生长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分析马身猪和大白猪背最长肌转录组测序数据,筛选肌内脂肪沉积相关基因,并对其表达特性进行分析。【方法】 采集180日龄马身猪和大白猪背最长肌,采用RNA-Seq技术对其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GeneCards在线查询基因功能,进一步筛选与肌内脂肪沉积相关的差异基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差异基因在2个品种猪不同组织以及肌内脂肪细胞成脂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变化。【结果】 获得2个品种猪背最长肌差异表达基因共280个,其中128个表达显著上调,152个表达显著下调。GO功能富集分析注释到46个条目,其中生物过程24条,分子功能8条,细胞组分14条。KEGG通路分析显著富集到PPAR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和脂肪细胞因子信号等脂肪沉积相关通路。GeneCards功能查询获得TRAF2、DUSP1、ACOT4、NR4A1、SLC27A6、PLIN5共6个与脂肪沉积相关的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马身猪和大白猪背最长肌中NR4A1、DUSP1、PLIN5基因表达量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5;P<0.01),TRAF2、ACOT4和SLC27A6基因表达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表达变化趋势与测序结果一致;马身猪腹部皮下脂肪组织中NR4A1和PLIN5基因表达量极显著高于背部皮下脂肪组织(P<0.01),而大白猪背部皮下脂肪组织中NR4A1和DUSP1基因表达量极显著高于腹部皮下脂肪组织(P<0.01),PLIN5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腹部皮下脂肪组织(P<0.05)。在背部皮下脂肪组织中,NR4A1、DUSP1和PLIN5基因在大白猪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马身猪(P<0.01);在腹部皮下脂肪组织中,NR4A1和DUSP1基因在大白猪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马身猪(P<0.05),PLIN5基因表达量在2个品种间无显著差异(P>0.05)。体外培养的猪肌内脂肪细胞分析表明,随着成脂天数的增加,NR4A1基因表达量呈下降趋势,DUSP1和PLIN5基因表达量均呈上升趋势。【结论】 本研究获得了NR4A1、DUSP1、PLIN5 3个与猪肌内脂肪沉积相关的候选基因,可为后续进一步探讨猪肌内脂肪沉积调控机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探究油脂类型对肉鸡不同组织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试验选用240只1日龄的科宝肉鸡母雏,随机分为8个组(4个单一油脂组,分别在饲粮中添加5.00%亚麻油、玉米油、芝麻油和猪油;4个混合油脂组,分别在饲粮中添加2.50%猪油+2.50%玉米油、2.50%猪油+2.50%芝麻油、2.50%亚麻油+2.50%玉米油和2.50%亚麻油+2.50%芝麻油),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鸡。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组织及油脂类型与组织的交互作用对42日龄肉鸡组织GAPDH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影响显著(P0.05),油脂类型对42日龄肉鸡组织GAPDH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42日龄肉鸡胸肌GAPDH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肝脏和腹脂(P0.05),是肝脏的37.50~89.50倍,是腹脂的129.54~190.64倍,而42日龄肉鸡的GAPDH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肝脏与腹脂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玉米油组胸肌中GAPDH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猪油组(P0.05)。2)21日龄肉鸡肝脏GAPDH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42日龄(P0.05或P0.01)。3)油脂组合及油脂组合与日龄的交互作用对肉鸡肝脏GAPDH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但日龄对肉鸡肝脏GAPDH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显著(P0.05)。由此可见,油脂类型对肉鸡GAPDH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的影响呈现组织间的差异,玉米油可提高胸肌GAPDH基因的相对表达量。42日龄肉鸡胸肌GAPDH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肝脏和腹脂,21日龄肉鸡肝脏GAPDH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42日龄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复合酶制剂水平对北京填鸭胴体性状、体脂沉积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选取35日龄健康、大小均匀的雄性北京鸭96只,随机分成4个组,每个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鸭。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试验1组、试验2组和试验3组饲粮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0、200和300 mg/kg的复合酶制剂,试验鸭在35和36日龄饲粮填饲量分别为260和300 g,之后5 d各组饲粮填饲量均为400 g/d。试验期为7 d。结果表明:1)饲粮复合酶制剂水平对北京填鸭屠体重、屠体率、全净膛重、全净膛率、腿肌重、腿肌率、龙骨长和胸宽均无显著影响(P0.05),而对北京填鸭增重、胸肌重、胸肌率、胸肌厚、肌胃重和肌胃率有显著影响(P0.05)。试验2组和试验3组北京填鸭胸肌重和肌胃重分别比对照组显著提高了7.88%和7.60%(P0.05)。2)饲粮复合酶制剂水平对北京填鸭皮脂重、皮脂率、腹脂重、腹脂率、肝脏重、肝重率和肝脂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试验1组皮脂厚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了16.2%(P0.05)。3)饲粮复合酶制剂水平对北京填鸭干物质和总能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而对北京填鸭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有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对北京填鸭体脂沉积无显著影响,但能够提高饲粮中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并促进胸肌和肌胃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