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农技服务》2016,(2):159-160
花溪区马铃乡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合发展冷水鱼养殖产业,但目前马铃乡从事冷水鱼养殖的基本上都是个体投资、零星养殖,这种单打独斗的家庭式"作坊"如果长期经营,难免会给养殖户带来潜在的养殖与销售风险。鉴于此,笔者从马铃乡实际出发,结合该乡冷水鱼养殖现状,为今后马铃乡冷水养殖能有更好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科技动态     
科技动态俄罗斯的商品鲟养殖俄罗斯的商品鲟养殖目前还不够普遍,全国只有不到20个专门经营或兼营的商品鲟养殖场,主要养殖品种是选育的杂交种和国外引进的品种。杂交品种主要有鳇鲟鱼(由欧洲鳇与小体鲟杂交而成)及其回交种(欧洲鳇与鳇鲟鱼杂交),还有欧洲鳇与裸腹...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鲟(Acipensergueldenstaeti Brandt)产于前苏联,俄罗斯鲟个体大,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经人工驯化,成为工厂化、池塘、水库养殖优良品种,在鲟鱼类中具有较高的养殖开发前景。其属偏冷水鱼,适宜生长温度为15~23℃,生长速度较快。昆明市官渡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开展了俄罗斯鲟鱼科技示范养殖,通过对养殖期间的日常管理及鱼群生长情况观察,养殖达到预期满意结果。文章总结了昆明市官渡区俄罗斯鲟鱼养殖技术和经验,并提出了俄罗斯鲟鱼养殖场建设建议,以期为昆明市俄罗斯鲟鱼的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山区鲟鱼的高效养殖提供参考,在流水池塘养殖模式下,研究不同投喂频率(1次/d、2次/d、3次/d、4次/d和5次/d)对杂交鲟幼鱼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投喂频率对流水池养殖模式下杂交鲟幼鱼生长性能的影响显著;高频投喂(4次/d和5次/d)鲟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脏体比和肥满度均显著高于低频率投喂处理(1次/d、2次/d、3次/d);3次/d和4次/d的饲料效率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在流水池养殖模式下,杂交鲟幼鱼日投喂频率以4次/d为宜。  相似文献   

5.
从养殖环境条件、网箱规格与设置、鱼种投放、饲料投喂、日常管理、疾病防治等方面总结了杂交鲟网箱健康养殖技术,并对其经济效益进行分析,以期为水产养殖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山区鲟鱼的高效养殖提供参考,在流水池塘养殖模式下,进行1次/d、2次/d、3次/d、4次/d和5次/d的投喂频率试验,研究不同投喂频率对杂交鲟幼鱼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投喂频率对流水池养殖模式下杂交鲟幼鱼生长性能有显著的影响;高频投喂(4次/d和5次/d)鲟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脏体比和肥满度均显著高于低频率投喂处理(1次/d、2次/d、3次/d);3次/d和4次/d的饲料效率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在流水池养殖模式下,杂交鲟幼鱼日投喂频率以4次/d为宜。  相似文献   

7.
不同开口饵料对山区全人工繁殖杂交鲟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发育早期消化酶活性情况,及不同开口饵料对山区全人工繁殖史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杂交鲟仔鱼生长发育的影响,分别以人工配合饲料、水丝蚓、轮虫、熟蛋黄为开口饵料,对杂交鲟仔鱼进行了养殖试验,研究不同开口饵料对杂交鲟仔鱼成活率及生长情况的影响,并对不同饵料的一般营养成分及不同发育时期仔鱼消化酶活性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体质量、体长、特定生长率、增质量率和成活率,均为水丝蚓组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孵化初期,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均较低,随着不断生长发育,4种消化酶活性逐渐升高。同一发育期,脂肪酶活性显著低于其他3种消化酶(P0.05),蛋白酶(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P0.05)。由结果可知,杂交鲟仔鱼开口期以水丝蚓作为开口饵料效果较好,人工配合饲料也可以作为杂交鲟仔鱼开口饵料。  相似文献   

8.
《北京农业》2013,(22):30-31
小贴士:中华鲟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目前,主要食用的品种为西伯利亚鲟和杂交鲟,还包括史氏鲟、俄罗斯鲟和匙吻鲟等品种。天是昨夜雨洗过的,山岗照着太阳又留一片阴影;从没有人说过八月什么话,夏天过去了,也不到秋天。我望着田垄,土墙上的瓜,还有水塘里游着的鱼,突然明白,八月里的生活同梦是怎么样的相连。炎炎夏日,来到京郊的怀柔区,寻访京郊的冷水鱼是一件乐事。  相似文献   

9.
贵州铜仁具有得天独厚的冷水资源,为冷水鱼养殖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自然条件,近年来铜仁冷水鱼生态养殖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该市的冷水鱼生态产业化水平一直得不到有效地提高,对发展生态冷水鱼养殖进行探讨,以期对贵州铜仁的冷水鱼生态产业化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鲟鱼是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中大型特色鱼类,是冷水鱼主要养殖品种之一,我国鲟鱼养殖产量位居世界首位。为促进鲟鱼产业健康发展,从苗种与成鱼养殖现状、养殖模式、国内外贸易等方面分析我国鲟鱼产业的发展现状,发现产业存在鲟种业建设乏力、成鱼养殖成本高、投入大、鲟鱼产品加工利用率低、国内市场销售不畅等主要问题,结合鲟鱼产品具有多元价值空间、鲟鱼子酱市场需求空间大和有利于开展野生鲟鱼资源保护等发展机遇,提出做好资源保护、加大科技攻关、开发可利用的冷水资源和深化产品加工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朱玲 《农技服务》2006,(10):4-5
鲟鱼是一种大中型经济鱼,具有很高的食用、营养、药用和研究价值。从1999年开始,贵州省陆续引进史氏鲟、俄罗斯鲟、匙吻鲟、西伯利亚鲟以及杂交鲟等品种的鲟鱼卵和苗种,在流水或微流水条件下,进行水泥池和池塘养殖,经过多年的探索研究,养殖技术日趋成熟,并获得较好成效。现在,鲟鱼类的养殖已经延伸到全省各地,如贵阳、遵义、铜仁、安顺等渔业经济发达地区。养殖规模逐年扩大,养殖方式由池塘发展到网箱养殖。目前,鲟鱼的养殖面积已经发展到1.5万平方米,养殖尾数近32万尾,产量约18.5万公斤,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一)存在问题喀斯特山区鲟鱼…  相似文献   

12.
摄食水平对杂交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静水条件下,对两类杂交鲟(Hybrid Sturgeon)--W类(野生施氏鲟与野生西伯利亚鲟的杂交品种)和D类(人工驯养的施氏鲟与野生西伯利亚鲟的杂交品种)的幼鲟进行了生长对比实验.结果显示,在18~26 ℃条件下,摄食水平(LR)对杂交鲟特定生长率(RSG)有显著影响(P<0.01).二者的函数关系分别为:y=77.476x-0.202 9(W类),y=100.05x-0.895 6(D类).两类杂交鲟饵料转化效率的变化趋势有所不同,W类摄食水平为3%时,转化效率最大;而D类随摄食水平的增加,饵料转化效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3.
林海 《农家致富》2004,(14):40-41
近年来,已试养成功、人工繁殖过关并有批量苗种供应的包括小体鲟、匙吻鲟、史氏鲟、西伯利亚鲟、杂交鲟等。其商品化养殖有静水、流水等方式。现将相关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鲟鱼(史氏鲟、杂交鲟)市场价格趋于平稳,苗种价格大幅度下降,集约化养殖规模已初步成型,育苗及养殖  相似文献   

15.
鲟鱼(史氏鲟、杂交鲟)市场价格趋于平稳,苗种价格大幅度下降,集约化养殖规模已初步成型,育苗及养殖  相似文献   

16.
鲟鱼(史氏鲟、杂交鲟)市场价格趋于平稳,苗种价格大幅度下降,集约化养殖规模已初步成型,育苗及养殖  相似文献   

17.
鲟鱼(史氏鲟、杂交鲟)市场价格趋于平稳,苗种价格大幅度下降,集约化养殖规模已初步成型,育苗及养殖  相似文献   

18.
进行了一种鲟鱼双层网箱套养模式试验。即设计内外两层大小套装网箱,在内箱中采用投饵方式养殖杂交鲟,外箱中采用不投饵方式养殖鳙鱼和青鱼,结果为内箱杂交鲟净单产23.3 kg/m2,外箱中鳙鱼和青鱼净单产7.1 kg/m2;内箱和外箱的投入产出比分别为1∶2.02和1∶3.98。在鲟鱼养殖网箱外套挂大规格网箱不投饵养殖鳙鱼、青鱼等,在提高网箱养殖经济效益的同时,可减少养殖废物向水体的排放,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鲟鱼网箱健康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19.
渔业产业是支撑社会经济平衡发展的关键行业,随着当下渔业规模的不断扩增,无论是传统的冷水鱼流水养殖方法,或是针对鱼群的病害防治技术,均不再适用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基于生态渔业背景下,对冷水鱼流水养殖及病害防治技术展开研究。在此过程中,为了提升冷水鱼流水养殖的成活率,提出选择冷水鱼流水养殖场地、布设冷水鱼流水放养密度、合理规划对冷水鱼日投喂量等方式;并从多个角度,对冷水鱼流水养殖常见病害进行分析,以此结合养殖的实际环境,提出与不同病害问题相匹配的防治技术与措施,以此避免由于水质不耐受等问题造成的鲟鱼、虹鳟冷水鱼流水养殖病害现象,提升冷水鱼流水养殖产出量,带动渔业生态化与经济化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20.
杜欣  汪兰 《农家顾问》2011,(6):47-47
鲟鱼是一种珍贵的高档水产品.鱼肉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组成齐全,用鲟鱼软骨、皮、鳍、肉、肝、血、肠可以做成几十道风格各舁的名菜。鲟鱼品种较多.目前已人工试养成功,并有批量小体鲟、匙吻鲟、史氏鲟、西伯利亚鲟、杂交鲟等苗种供应.其商品化养殖有静水、流水等养殖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