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唐珊 《蚕学通讯》2012,(3):60-61
科学养蚕是蚕农增产增收的重要途径。推行小蚕共育,是蚕桑技术推广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蚕农蚕茧产质量和实现增收目标的重要措施之一。笔者通过近年巴南区推行小蚕共育的实践,浅谈当前小蚕共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2.
1 基本情况推广小蚕共育和方格簇上簇 ,能有效地提高蚕茧产量和质量 ,深受广大蚕农的欢迎 ,多年来一直是我县蚕桑技术推广的重点 ,2 0 0 0年也不例外。全县 2 0 0 0年有共育点 5个 ,有专职共育员 2 0名 ,共育率 30 % ,其中联户共育 4 0户 ,商品化共育 1个。 2 0 0 0年小蚕共育  相似文献   

3.
共育大户顾维才18年来每年都进行春、秋2季小蚕共育,每期共育220多张,经他共育的7200多张蚕种的小蚕,分发给蚕农饲养后期期高产,得到了广大蚕农的信任,成为全县闻名的共育大户。他的共育经验是高标准建设共育室和配套共育设施,在共育中加强消毒防病、做好补催青工作、控制好共育室的温湿度、使用收蚁袋收蚁、精选良叶坚持试喂蚕、稀放饱食做好眠起处理等关键技术措施精心饲养小蚕;同时,为确保小蚕共育质量,建立了小蚕共育成品蚕的标准、安全防范、跟踪服务等共育室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4.
根据江安镇周庄村小蚕联户共育实践经验,总结了小蚕联户共育技术措施,以期为蚕农提供技术参考。按照"共育养小蚕,十天眠三眠"的目标要求,在共育之前把好消毒关,共育过程中控制好温湿度,做到良桑饱蚕,超前做好扩座和匀座工作,达到省工、省料、省桑叶,蚕好、茧优、产量高。  相似文献   

5.
为推动海安县蚕桑专业化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县蚕桑站经过广泛调查,从众多小蚕共育室中选择了责任心强、桑园面积和共育规模较大、共育水平高、在蚕农中有威信的顾维才共育室作为全县2011年小蚕专业化共育室建设的示范点。一年来,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制定成品蚕共育标准,落实小蚕共育技术措施,建立健全多种管理制度,强化技术培训指导,加强媒体宣传报道,维才小蚕专业化共育示范点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该共育室共育出来的小蚕平均张产茧比全村平均水平高7%。蚕农一致反映"维才共育室共育的小蚕不仅质量好,而且产量高,我们放心"。  相似文献   

6.
冉平 《四川蚕业》2003,31(3):24-25
俗话说 :“养好小蚕七成收” ,可见小蚕共育的重要性。小蚕共育的推广使我县的蚕业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单产增加 (由过去的2 0公斤 /张左右 ,提高到 2 0 0 2年全年平均单产 3 2 8公斤 /张 ) ,质量提高 (茧丝长达1 0 0 0米以上 ,上车率达 96%以上 ,上茧率达 90 %以上 ,色泽达 85以上 ,干茧茧层率达 47%以上 ,解舒率达 60 %以上 )蚕农经济效益提高 ,但随着市场的需求 ,科技的进步 ,高质量的小蚕共育就显得尤为重要。1 小蚕共育现状名山县车岭蚕桑蚕茧站有共育室 55个 ,全年平均单产在 3 5kg/张以上的有 7个 ,占1 2 7% ,单产在 3 0~ 3 5kg/…  相似文献   

7.
小蚕共育应对连续性强降雨天气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广西小蚕共育户不断增多,在6、7月份由于连续性强降雨,使很多共育户养蚕失败,造成蚕农很大损失,针对连续性强降雨对小蚕生长环境的影响,作者通过多年的小蚕共育实践,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技术,有效地预防蚕病的大面积发生,提高共育户共育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通过调查、分析蚕农在商品化小蚕共育过程中影响小蚕共育质量的主要因素,从而提出如何提高商品小蚕质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罗尤海 《蚕学通讯》2000,20(2):63-64
蚕种的集体催青和小蚕共育,已成为蚕桑生产中的重要技术措施,实行小蚕共育不仅能节省蚕室、蚕具及升温等设备,减少蚕用物资消耗,解决蚕农养小蚕难的问题,同时有利于培养技术力量,有利于统一技术要求,加强技术处理,贯彻科学养蚕技术措施,使蚕儿体质强健,为养好大蚕打下良好基础。小蚕共育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蚕茧产量和质量,关系到蚕农养蚕收入的提高,关系到蚕桑生产的持续发展。因此,搞好小蚕共育应抓好有关技术环节。l 狠抓蚕前消毒,确保蚕作安全 共育室及蚕具应在充分打扫、清洗、暴晒的基础上,进行化学药剂消毒。第一…  相似文献   

10.
小蚕共育是农村养蚕生产提高单产和质量,增加蚕农收入、增加社会经济效益的一种先进养蚕技术。规范的共育管理及共育技术的落实更能体现出共育的优势,随着蚕业生产的发展,只有不断寻找一种适应发展的生产模式才能够促进蚕业生产持续健康发展,做强做大蚕业产业。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索出一套适合平果县蚕桑发展的省力化高效小蚕共育技术,平果县2014年在马头镇驮弯村建立了1个省力化高效叠框式小蚕共育示范点,该示范点在3年间为平果县新安、马头等6个乡镇的蚕农共提供健康小蚕8 885张,平均张种产茧量35.9kg,取得了良好的成绩。通过实践得出,省力化高效叠框式小蚕共育的关键技术包括桑园肥培管理与病虫害的防控、蚕期的防病与消毒、小蚕精养技术以及小蚕售前与售后服务等内容。而完善的配套设施及技术是小蚕共育成功的保障,叠框式小蚕共育是一种能有效促进新蚕区蚕桑生产,提高设施利用率和劳动效率的实用技术,有利于新蚕区蚕农养蚕的稳产、高产和增收。  相似文献   

12.
推广小蚕共育是发展现代蚕业的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森 《广西蚕业》2009,46(3):45-49
小蚕共育是现代蚕业生产实现社会分工的方式,是我区发展现代蚕业的重要途径,与传统的全龄饲养方式相比,实行小蚕共育具有降低养蚕成本,增加全年饲养总量,提升蚕茧产量和质量,提高生产效益的特点。本文通过对传统全龄饲育与实行小蚕共育农户的投入和收益进行对比,发现蚕农直接购买商品小蚕进行生产,所需投入的成本比全龄饲养的农户低,而年养蚕增收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3.
陈汉文 《广西蚕业》2007,44(2):43-45
小蚕共育是根据小蚕的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性,将一定数量的小蚕进行集中饲养和管理,以保证小蚕发育整齐、体质强健,为大蚕饲育打好基础的一种科学饲育模式。它不仅能使养蚕高产、稳产、优质、高效,而且还能节省桑叶、节省劳力、节省投资成本。笔者根据多年的小蚕共育经验,就如何提高小蚕共育质量的技术措施和要点做一简要介绍,以促进小蚕共育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14.
谢寿泳 《广西蚕业》2003,40(4):34-37
广西地处亚热带,炎热时间长,一年可养蚕十多批次,是其它省区无法相比的,但也正因为广西的高温多湿的气候条件及养蚕批次密等原因,蚕病较容易发生,对此新老蚕农束手无策,有的血本无归。从2002年贵港市覃塘区调查统计结果来看,自育小蚕的农户产茧量低,平均张产量不到20公斤;为了解决当地蚕农的养蚕问题,我们在贵港市黄练镇建立了科宝小蚕共育室,现在已发展到每批共育蚕种200张的规模。采用了小蚕共育和大蚕饲养跟踪服务的办法,基本上控制了蚕病的发生,大幅度地提高了蚕茧产量和质量,平均张产量达到了40公斤,高产的达到50多公斤。本人根据一年…  相似文献   

15.
吴永才 《广西蚕业》2006,43(1):62-63
小蚕共育为了有效防止蚕病的发生,促进蚕体强健好养,降低养蚕成本,达到稳产高产、增加蚕农收入的目的,特制定以下制度:1蚕室、蚕具及蚕药的准备共育小蚕,首先要有条件较好的共育室。共育室一般要求能保温、保湿、光线均匀、空气流通、水泥地面、墙面批灰、有天花板便于消毒和清洗。每共育10张蚕种需蚕房面积10~15平方米,蚕匾80个(每个面积0.7平方米,可共育至四龄饷食),以及相配套的蚕架等蚕具。还需要约5公斤的漂白粉、1盒蚕安王、一包小蚕“防病一号”、生石灰20公斤等蚕药。2小蚕共育技术2.1共育室及蚕具的消毒养蚕前一周进行,用共育室催…  相似文献   

16.
广西桑蚕小蚕共育经济效益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艺  蒙霜 《广西蚕业》2012,(4):72-76
通过对我区6个具有代表性的桑蚕生产县(区)小蚕共育户和养蚕农户进行调查,得出蚕农饲养共育小蚕比自养小蚕平均张种产茧量增加2.78kg,增加7.54%;平均亩桑产茧量增加22.93kg,增加22.93%;平均用工量减少1.9工/张,减少11.52%。蚕农饲养共育小蚕比自养小蚕更具优势。小蚕共育户饲养4龄蚕比饲养3龄小蚕出售平均用工量多0.49工/张,增加111.36%;平均售价多113.46元/张,增加105.38%;平均成本多101.25元/张,增加134.80%;平均利润多12.21元/张,增加37.50%。小蚕共育户共育4龄蚕比共育3龄小蚕出售对桑蚕产业的推动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17.
蔡卫中 《蚕桑通报》1994,25(3):59-60,51
影响共育质量的主要因素及对策江苏省通州市兴仁区多指站蔡卫中小蚕专业共育是保证养好小蚕的有效措施,多年的实践证明,它具有省工、省叶、省成本的特点,有利于消毒、管理等技术指导,有利于提高单产、提高茧质。小蚕共育的好环最终会影响蚕茧质量,“养好小蚕一半收”...  相似文献   

18.
温天斌 《蚕学通讯》2008,28(2):34-35
随着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和“东桑西移”工程以及重庆市建设优质蚕茧基地相关项目的实施,促使黔江区的蚕桑产业发展迅猛。特别是近年来,在生产中通过高标准、高质量推广小蚕共育,我们认识到实施小蚕共育是直接帮助蚕农提高蚕茧单产、质量和经济效益、降低蚕农养蚕风险的一项重要技术。  相似文献   

19.
万玉新 《广西蚕业》2002,39(4):53-53
杨仕德是贵港市港南区湛江双联村人 ,在贵港市被誉为“共育王”,这并不是因为他的小蚕共育数量大 ,而是因为他多年练就的过硬的小蚕共育本领及经营小蚕共育的崇高品德 ,为贵港市蚕业生产作出了较大的贡献。杨仕德 2 0多年来坚持诚信原则经营小蚕共育 ,小蚕共育事业不断发展壮大 ,建设具有地火龙的小蚕共育蚕房三间 ,面积 6 0多平方米 ,建有小蚕共育桑园 5亩 ,年共育小蚕 1 2 0 0多张 ,还不能满足蚕农的需要 ,他的小蚕共育经验是 :看天育蚕。看天育蚕是杨仕德经营小蚕共育的看家本领 ,是 2 0多年练就的绝技。养蚕过程中 ,每天都详细记录早、…  相似文献   

20.
如东县是蚕桑生产的重点县,也是优质蚕茧生产大县,年饲养蚕种近20万张,生产蚕茧7100吨左右,多年来我县一直实行小蚕共育,蚕农已习惯于小蚕共育,依赖于小蚕共育。通过几代人的努力,我县曾拥有共育室1500余座,参与共育人员9000多人,承担着全县1~3龄蚕的共育任务,形成完整的共育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