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使用环境DNA(environmental DNA,eDNA)监测水生系统是一个快速发展的研究方向。eDNA技术采用快速、经济、非损伤性采样方案,更适用于稀有、珍贵的水生动物,或难以收集的野生动物的疫病检测和监测。本文结合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AH)水生动物委员会(AAC)讨论性文件,综述了eDNA技术在水生动物疫病监测中样品的收集和处理、方法的验证与确认以及在监测方面的适用性等;提出了eDNA方法无法获得诊断性能的准确评估,不适合用来支持WOAH名录中疫病的无疫声明,但阳性结果可能是可疑病例的适当判定标准等。未来可发挥其优势,进一步尝试将eDNA方法用于出入境食用、种用和观赏用水生动物养殖场、隔离暂养场等水生动物疫病监测,特别是特种高货值水生动物及大型水面水生动物疫病的监测。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环境DNA(eDNA)应用发展迅速,已涉及食品微生物、生物监测、群落生态学、古环境研究、保护生物学和入侵生态学等多个领域。基于eDNA的研究手段具有非侵入性、易于取样和能够探测隐秘物种等优点,因此eDNA是生态系统广泛直接取样的一种有吸引力的替代品。本文综述了eDNA的定义和发展历史,介绍了DNA条形码选择和设计、样品收集、DNA抽提、DNA扩增测序、DNA条形码数据分析等eDNA研究步骤,描述了eDNA在外来物种入侵、物种检测、生物量估算、水中生态系统监测等领域的应用,总结出eDNA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该方法的应用前景。本文为全面了解eDNA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动物疫病监测采样中,技术方法和样品质量决定着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因此,采样必须遵循一般的原则,对采样技术人员、方法及操作程序都有特定的要求。本文从采样原则、样品种类、采样技术方法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总结,确保样品质量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为重大动物疫病诊断和防控提供技术支持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养殖水生动物疫病危害技术经济分析与防控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徽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连续10年进行养殖水生动物疫病测报工作。2009年,总站确立了235个测报点,实施养殖水生动物疫病监测、测报,测报总面积2.5万hm2,测报主要养殖品种12个,测报疫病30种。从安徽省水生动物疫病发生情况、各主要养殖品种的发病情况、疫病造成的危害和经济损失、疫病发生流行的原因以及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综合防控水生动物疫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PCR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种体外特异性扩增DNA片段的新技术,在分子生物学检测与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扼要介绍了PCR技术的基本原理,并对该技术在动物疫病诊断和免疫预防等应用方面的新进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中国兽医学报》2016,(10):1797-1802
建立动物疫病的快速诊断,对于我国养殖业疫病的预防及控制、进出口检疫、动物食品安全卫生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PA)是近几年出现的1种有望替代PCR的新的核酸扩增技术。该技术主要依赖于3种酶:能结合单链寡核苷酸引物的重组酶、单链DNA结合蛋白和DNA聚合酶。反应过程中不需要模板链的热变性,可以在恒定的低温条件下快速扩增DNA或者RNA。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快速、操作简便、适用于现场快速诊断等特点,在动物疾病早期诊断、实地检测、进出口快速检疫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和市场。本文对RPA技术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hemiluminesecence immunoassay,CLIA)是用于疫病检测的一种免疫检测技术,是基于免疫反应原理,结合化学发光检测技术而建立的。与放射免疫分析、酶免疫分析等标记免疫技术相比,具有无放射性污染、灵敏度高和特异性强的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疫病流行病学调查、诊断、药物分析以及微生物检测等方面。本文简要介绍了CLIA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发展,从细菌、病毒和寄生虫检测方面,综述了近年来该技术在动物疫病检测中的应用,提出该技术正向高特异性、高灵敏度、高通量、快速和自动化检测的方向发展,这为今后CLIA在动物疫病检测中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脐带血在人类疾病诊断方面得到充分应用,而在动物疫病监测和净化中的应用罕有报道。本文对猪脐带血的采样优势、采集方法进行了分析,并就猪脐带血在生产母猪疫病诊断、监测和净化中的应用前景作了相关展望。  相似文献   

9.
核酸检测技术是目前动物疫病诊断和食品安全监测的重要手段。多重核酸检测技术可同时检测多种病原,具有通量高、损耗低的优势,在疫病诊断和食品安全监测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已研发出多种多重核酸检测技术,包括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多病原核酸检测技术、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多病原核酸检测技术、生物芯片多病原核酸检测技术、高通量测序多病原核酸检测技术等。由于检测原理不同,不同方法之间的检测性能存在较大差异。本文通过概述基于PCR/RT-PCR、LAMP/RT-LAMP、生物芯片、高通量测序建立的多重核酸检测技术,全面分析其在动物疫病诊断和食品安全监测领域中的特点和具体应用策略,以期推进病原检测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为动物疫病诊断及食品安全监测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糖皮质激素(GC)可以用来反映鸟类的应激水平、监测鸟类的应激状况,进而了解环境对鸟类生存和繁殖的影响。以往的研究中,血液、粪便以及羽毛均可作为鸟类糖皮质激素检测的材料,但目前在我国主要采用血液和粪便,对羽毛糖皮质激素的检测及其生态学研究尚属于空白,需要对激素的检测方法进一步完善。本文介绍了血液、粪便和羽毛这3种采样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每种采样技术的优缺点、影响检测的因素,论述了羽毛作为一项非损伤或微损伤采样技术在鸟类应激监测中的重要性,并建议在激素研究中,羽毛的采样技术可以作为血液和粪便采样的补充手段,而不是替代手段。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就羽毛糖皮质激素检测的应用展开了探讨,其形成机制及其生态学意义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