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全要素生产率与广东农业经济增长波动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晨 《广东农业科学》2009,(12):223-227
采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对广东1985-2006年农业经济增长的伞要素生产率(TFP)进行了定量测度,研究发现,在农业生产技术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广东农业经济增长中资本对产出的弹性高达0.65,而劳动对产出的弹性仪为0.35;资本、劳动和全要素生产率对农业经济增长率的贡献率分刖为80.609%、-1.012%和20.403%,即资本对产出的贡献率最大,而劳动对产出的贡献率却为负值.广东农业经济增长中全要素生产率存在着6个明显的波动区间.最后就如何提高广东未来农业经济增长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王路 《贵州农业科学》2020,48(6):165-168
为进一步剖析贵州省经济发展内在驱动力提供参考,基于贵州省1979-2016年经济统计数据,运用索洛残差法测算全要素生产率(TFP),并估算贵州省各生产要素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979-2016年贵州省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呈一定程度的波动;由于经济新常态特征逐渐显著,近年贵州省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贡献较低。  相似文献   

3.
利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统计数据未含港、澳、台地区,下同)农业要素投入产出数据,基于农业要素收入份额存在较大差异的基本国情,从时间和空间维度放宽传统Cobb-Douglas生产函数模型产出弹性为固定常数的假定,通过构建时空异质弹性生产函数模型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同地区、不同阶段农业要素投入、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978—2017年,中国农业要素投入呈现出劳动力减少、资本存量增加、资本深化程度不断提高的特点,不同地区农业要素投入存在明显空间异质性;反映技术进步的全要素生产率在改革开放初期较快增长,近年来增速明显下滑,东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速达到2.4%,高于中部地区的1.6%和西部地区的1.6%。中国农业经济增长的时空差异性要求未来在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需要更注重地区农业比较优势的发挥,在推进农业资本深化的同时,从基础设施和制度安排出发加快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相似文献   

4.
在C-D生产函数视角下,以全要素生产率为切入点,对兵团2001—2015年农业经济发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兵团全要素生产率对兵团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6.65%,资本的贡献率为28.18%,有效灌溉面积贡献率为25.23%,劳动力贡献率为9.94%.说明以农业生产技术、管理体制为代表的全要素生产率对农业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兵团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已由劳动力密集型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转变.兵团农业作为绿洲农业,有效的灌溉面积依然是其发展的根本.建议:提高农业投入资金的利用效率;转移过剩劳动力,提高农业劳动力素质;推进农业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提高农业科技推广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把握棉花经济绩效动力转换特征,对推动中国棉花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中国12个棉花主产省份1985―2017年数据,实证考察生产要素对棉花经济增长的作用,揭示棉花经济增长的动力及其时空特征。结果表明:1985年以来,中国棉花经济增长整体为物质要素驱动,但在不同政策时期、不同棉区存在较大差异;中国棉花经济增长动力经历了从物质要素和全要素生产率双重驱动→全要素生产率驱动→物质要素驱动→全要素生产率和物质要素双重驱动的转换;长江流域棉区棉花经济增长属于物质要素驱动型,黄河流域棉区和西北内陆棉区棉花经济增长属于物质和机械化投入要素双重驱动型。  相似文献   

6.
美国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途径,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增长方式是指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不同生产要素的组合方式。生产要素组合方式的不同决定了实现经济增长主要通过两种途径或方法,即粗放增长和集约增长。如果生产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于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则增长方式就是以粗放为主;反之就...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农业部固定观察点河南省的农户调查数据,对2003-2008年间河南省小麦生产增长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利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和产出增长分解的方法,测算引起小麦生产增长的各因素贡献率。【结果】2003-2008年小麦产出增长中,3.75%来源于投入要素增长的贡献,96.25%来源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在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中,有61.75%来自于技术进步的贡献,34.5%来自于技术效率提高的贡献。【结论】推动河南农户小麦产出增长的主要因素是以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为核心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我国区域内生增长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林  高安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414-21418
利用全要素生产率(TFP)来衡量区域的内生增长状况,结果表明,我国TFP增长率、TFP对经济的贡献率存在较明显的地域差异,通过对TFP增长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发现,目前驱动TFP增长主要来自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和结构调整,我国研发投入对TFP的贡献非常低,我国区域,尤其是西北地区落实创新型国家战略需要努力。  相似文献   

9.
杨秀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745-13747
使用扩展的索洛增长模型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的增长贡献进行实证检验,核算了对不同时期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并将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纯技术进步、市场化程度和利用外资的影响,据此进一步分析不同时期各影响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并以此找出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  相似文献   

10.
农业是我国的基础性产业,核算农业资本与全要素生产率对理清农业生产情况、正确认识农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分别基于改进的永续盘存法和教育指标法对湖北省1990—2016年的农业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存量进行核算,并在此基础上利用C-D生产函数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以及技术进步率进行测算,比较了人力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测算产生的误差影响,分析了湖北省农业发展现状。结果表明:1990—2016年湖北省农业经济存在一定程度的资本深化现象,农业TFP整体呈增长态势,应充分重视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提高产出效率,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早日完成经济增长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made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China's agricultural growth path and influential factors using the province-level panel data of agricultural inputs and outputs during 1985–2010. 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increase in agricultural inputs and TFP contributed 40.6 and 55.2% to the agricultural output growth, respectively; China's agriculture had jumped out of the pattern which output growth was mainly driven by increasing input. Of the total inputs, chemical fertilizer had the most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o the output growth, followed by mechanical inputs. The contribution of land and labor was negative. China's agricultural output growth belonged to the type of induced technology innovation. China's agricultural TFP growth had characteristics of fluctuations over time and unbalanced between regions, but the gap between the eastern, the middle, and the western regions has been narrowed.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中国对非洲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规律,基于UNCOMTRADE统计数据,采用空间分析法、引力模型,对其空间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两个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非洲已成为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稳定区域;中国对非洲全域及其五大子区域的农产品出口贸易多元化指数及均衡度指数呈现稳定增长的发展态势;中国对非洲农产品贸易出口在空间上呈现出较弱的正相关关系,西部非洲的贝宁、多哥和加纳三国成为主要的高—高集聚区;GDP总量越高、与中国首都距离越远、人均耕地面积差异越大的非洲国家对中国的农产品出口具有越强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中国农产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增长特征,探究贸易成本对农产品出口增长二元边际的影响,本研究以"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为样本,选取1997—2016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农产品HS-6位编码数据,运用H-K测度方法和核密度估计的估计方法进行研究,探索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农产品出口增长的源泉,进一步深入分析各项贸易成本对于农产品出口增长二元边际的作用。结果表明,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出口增长扩展边际和集约边际波动较大,扩展边际对农产品出口增长起主要推动作用;经济规模、地理面积、人口密度对农产品出口增长扩展边际和出口增长集约边际均有显著正影响;关税水平、贸易距离、各国进口所需文件数、贸易国建立仓库所需时间、汇率成本和外部冲击对农产品出口增长扩展边际具有显著负影响,关税水平、各国进口所需文件数、贸易国建立仓库所需时间、汇率成本和外部冲击对农产品出口增长集约边际具有显著负影响。  相似文献   

14.
使用2013—2015年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数据,测度中国各地级市农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并进行空间比较,在此基础上,并就影响中国农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整体来看,2013—2015年中国农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幅度不大;2)从各省份来看,农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差异较为明显,仅有个别省份全要素生产率呈现递增趋势;从各地市来看,各地市农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空间差异大,但是各地市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排名变化不大,全要素生产率处于中高水平以上的企业不多;3)从影响中国农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因素来看,研发投入、要素密集度和企业规模对中国农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为正,企业出口并未对农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起到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基于2011—2020年新疆各地区的面板数据,运用含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和GML指数分析新疆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结果表明:新疆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虽出现了明显的区域差距,但样本期间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现增长趋势,2011—2020年新疆昌吉、博阿塔拉、巴音郭楞、阿勒泰的GEC指数保持在1以下,而其GTC指数则保持在1以上。可见2011—2020年新疆地区GTFP负增长是相对效率的倒退,相反,技术改进则>1,这意味着新疆各地州及兵团的GTFP增长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因此,健全对农业企业的政策支持、完善农业补贴制度、加强对绿色农业科技知识的宣传是推动新疆绿色农业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6.
采用Fre-Primont指数方法(FP指数),对1985—2013年我国28个省(市、区)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及分解。通过方差分解法从构成角度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地区差距及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985—2013年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地区差距呈现扩大趋势,与农业技术进步及剩余混合效率的波动趋势相吻合;2)从省际差距看,剩余混合效率差距在整体地区差距中的贡献率逐渐降低,技术效率差距逐渐占主导地位,其中东部地区差距主要来源于农业技术进步和剩余混合效率,而中西部地区差距主要来源于技术效率和剩余混合效率;3)基于投入产出数据指标进行聚类分析,表明技术效率和剩余混合效率是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地区差距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现代农业科技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当前我国农业科技整体水平不高,需要建立积极有效体制机制,保证农业科技全面发展,提高农业成果转化效率。我国对农业科技发展的投入不足导致农业科研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严重影响农业科技的发展。现阶段需要加大农业资金投入力度,完善农业科研管理体系,提高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率,建立现代科技农业发展体系。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亚洲金融危机和美国次贷危机的相继爆发,国际经济合作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似乎受到了冲击,为避免经济发展国际化带来的负面因素的发生,加之国际政治对经济的影响,国际产业布局开始重新调整。中国无论从过去经济发展模式还是意识形态与西方的冲突来看,都是此次产业布局调整中影响最大的国家。中国的体育产业对外国资金、品牌和技术的依赖使得它在国际产业布局重新洗牌的大潮中不得不寻求新的发展之路。建立新的产业网络和寻求新的国际合作方式是我国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9.
为定量研究资源型城市城镇化水平及其对中国城镇化发展的贡献性,以全国126个地级市(仅限大陆地区)资源型城市为研究对象,分析改革开放以来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发展的基本情况,并籍此为基础研究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发展对我国城镇化发展的贡献。结果表明:1)四大区域资源型城市城镇化水平发展不平衡,东北地区城镇化率始终保持领先,但增长幅度最小,东部地区城镇化率增长最快,各地区年均增长率呈下降趋势,增速放缓;2)地级市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发展对我国城镇化发展的贡献度为0.48~0.90,其中0.79%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对我国城镇化贡献度为中,40.48%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对中国城镇化贡献度较高,58.73%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对我国城镇化贡献度高;3)类型上,均有超过各自总量50%的非金属、金属、煤炭和油气型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对我国城镇化的贡献度高,而森工型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对我国城镇化贡献度高的城市数量不到其总量的1/3;空间上,东和中部地区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对我国城镇化发展贡献度大于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资源型城市城镇化推动了我国城镇化发展,但资源型城市的不同类型和区位,对我国城镇化的贡献度有差异。  相似文献   

20.
通过世代交叠模型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将人力资本投资和储蓄内生化,考察社会抚养比对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利用我国1994~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少儿抚养比增加促进人力资本积累进而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小于其抑制物质资本积累进而阻碍经济增长的作用;老年抚养比的增加先后“阻碍-促进-阻碍”了我国的经济增长;总抚养比与我国的经济增长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