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青贮玉米不同器官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青贮玉米产量和品质是中国畜牧业良好发展的保障.建立玉米各器官与产量、品质之间的关系,可以为筛选优良青贮玉米品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完全随机区组田间试验法对16个青贮玉米杂交种进行分析,建立茎秆、叶片、苞叶、穗轴和籽粒对产量和品质的多元回归方程.[结果]结果显示在乳线达到1/2时收获,各杂交种含水量平均值为64.38%,乳线1/2是青贮玉米最佳收获下限.茎秆和叶片干物质产量与全株干物质产量呈显著正相关;茎秆和籽粒淀粉含量与全株淀粉含量相关性达显著水平;籽粒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与全株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茎秆比、叶片比和籽粒比对全株含水量直接相对作用较大;茎秆比对干物质产量直接作用最大;籽粒比对全株淀粉含量和粗蛋白含量直接相对作用较大;茎秆比对全株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直接相对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青贮玉米不同部位间干物质比例对全株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的影响。[方法]利用9个青贮玉米自交系,按完全双列杂交(正交)组配成36个杂交组合,对组配的36个杂交组合的不同部位的NDF含量和干物质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青贮玉米不同部位的NDF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且不同部位干物质比例对NDF含量均存在显著相关性。秸秆干物质比例、秸秆部位的茎和叶片干物质比例、果穗部位的苞叶和穗轴干物质比例均与全株的NDF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果穗干物质比例和籽粒干物质比例与全株的NDF含量呈负相关。[结论]降低秸秆的NDF含量和提高籽粒产量是青贮玉米NDF品质改良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不同刈割时间对青贮玉米生物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上海崇明地区不同刈割时间对青贮玉米品种生物量、干物质、营养成分和纤维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刈割时间的推迟,不同青贮玉米品种全株生物量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3个青贮玉米品种在不同刈割时间的生物量差异显著,平均生物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耀青3号'‘登海11号'‘雅玉8号'。‘雅玉8号'生物量的高峰值出现在8月6日和8月7日,‘耀青3号'生物量的高峰值出现在8月2日,‘登海11号'生物量的高峰值出现在8月5日和8月7日。刈割时间对3个青贮玉米全株干物质含量有显著影响,随着收获时间的推迟,干物质含量呈增加趋势。青贮玉米的淀粉、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随着收获时间的变化差异显著,淀粉含量最高峰在8月23日,为36.7%;粗蛋白含量最高峰在8月17日,为7.87%;粗脂肪含量最高峰在8月18日,为4.38%。不同阶段的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存在显著差异,3个青贮玉米平均相对饲用价值在8月7日达到最高,为152.34%。主成分分析表明,生物量和干物质的累计贡献率达到74.741%,收获时间为8月9日时主成分的综合得分最高。  相似文献   

4.
不同青贮玉米品种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青贮玉米品种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相关关系,为选育优质青贮玉米品种提供依据。【方法】田间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调查相关农艺性状,在乳熟末期至腊熟初期采收全株玉米,测定相关品质性状,用DPS软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粗脂肪含量与分蘖数(r=0.744 1**)呈极显著正相关,粗淀粉含量与分蘖高、分蘖穗位高、穗数(r=0.860 5**、0.809 7**、0.721 3**)呈显著正相关,多蘖多穗性状有利于淀粉含量的提高。粗纤维含量与茎秆重、叶片重(r=0.674 0**、0.600 9**)呈显著正相关,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均与茎秆重(r=0.835 8**、0.805 0**)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分蘖型青贮玉米品质显著优于单秆型青贮玉米,其粗脂肪、粗淀粉含量显著高于单秆型青贮玉米,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单秆型青贮玉米品种。对品质性状进行间接选择时,应重视分蘖多穗材料的选择,综合其他性状,协调产量和品质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选用7个性状优良的玉米自交系为亲本,按Griffing双列杂交方法Ⅳ配置21个组合,分析玉米生物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青贮玉米生物量与籽粒产量、株高、棒三叶面积、全株绿叶数均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株高、全株绿叶数、棒三叶面积对青贮玉米生物量有较大正效应,其偏相关系数分别达到显著或接近显著水平;5个农艺性状中,棒三叶面积对生物量具有最大的正直接效应;并建立了青贮玉米生物量与籽粒产量、株高、茎粗、棒三叶面积、全株绿叶数的线性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不同年代玉米品种产量提升过程中籽粒营养品质变化规律,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选用1970s—2010s五个不同年代具有代表性的高产玉米品种进行3年大田试验,分析产量提升过程中各年代品种冠层结构、干物质积累量与转运量、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籽粒营养品质等变化规律及各指标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对比1970s—2000s的品种,2010s品种(‘登海618’)的产量提高了9.37%~55.89%,收获穗数和百粒重分别增加4.18%~10.48%和9.85%~33.48%(P<0.05)。2010s品种(‘登海618’)具有较高的有效穗数和百粒重,主要原因是百粒重的提升依赖于籽粒总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的显著增加。相较于1970s和1990s品种,2010s品种(‘登海618’)的籽粒可溶性糖和总淀粉含量分别增加6.56%~16.48%和0.70%~2.14%,但其籽粒粗蛋白含量则降低3.98%~8.17%。吐丝后65 d,2010s品种(‘登海618’)穗位叶净光合速率较其他年代品种提高31.86%~105.35%;成熟期时,其穗位叶SPAD较其他年代品种也增加8.22%~42.66%(P<0.05);同时其花后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及转运量也较1970s(‘中单2号’)、1980s(‘丹玉13’)、1990s(‘掖单13’)、2000s(‘先玉335’)代表品种分别增加0.72%~33.22%和5.34%~43.77%。综上,2010s品种(‘登海618’)的籽粒可溶性糖、总淀粉含量均较高,但籽粒粗蛋白含量较低。在保证花期较高的穗位叶净光合速率的基础上,进一步维持生育后期的穗位叶SPAD,同时显著增加花后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及转运量则是2010s品种(‘登海618’)籽粒总淀粉、可溶性糖含量高于1970s和1990s品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为确定青贮玉米最佳播种时期,促进青贮玉米的应用推广,本研究对3份不同类型青贮玉米杂交品种在4个播种时期的鲜物质产量和干物质产量以及秸秆品质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晚播的青贮玉米生物产量、干物质产量、全株粗淀粉含量、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体外48 h干物质消化率、体外48 h NDF消化率、总可消化养分和每吨干物质...  相似文献   

8.
矮秆紧凑型品种登海605分别与高秆半紧凑型品种豫单9932和高秆紧凑型品种金秋119混作,比较分析了混作与单作的产量及品质变化特点。与单作相比较,混作群体中3个品种的株高、穗位高均显著增加,茎粗则显著减少;登海605均减产,豫单9932和金秋119均增产。登海605与豫单9932混作的土地当量比小于1,无混作优势;登海605与金秋119混作的土地当量比大于1,具有混作优势。混作后,豫单9932籽粒粗蛋白和赖氨酸相对含量显著增加,金秋119籽粒营养品质均无显著变化。试验结果表明,矮秆紧凑型品种登海605和高秆紧凑型品种金秋119混作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不同豆科牧草与全株玉米不同混贮比例对提高青贮饲用价值的影响大小,本研究以2个豆科牧草品种(‘汾豆牧绿2号’和拉巴豆(Dolichos lablab))为主因素,以豆科牧草与全株玉米4种混贮比例(90%全株玉米+10%豆科牧草;80%全株玉米+20%豆科牧草;70%全株玉米+30%豆科牧草;100%豆科牧草)为副因素,对照组为100%全株玉米青贮(CK),共9个混贮处理,3次重复。青贮发酵完成后对其进行营养品质、发酵品质、瘤胃发酵参数、体外干物质降解率及产气量等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1)营养品质方面:100%‘汾豆牧绿2号’青贮的干物质(DM)最低,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和粗蛋白(CP)含量最高;拉巴豆青贮的粗脂肪(EE)显著高于‘汾豆牧绿2号’(P<0.05);100%全株玉米青贮的NDF、ADF和CP最低,EE最高。2)发酵品质方面:100%‘汾豆牧绿2号’处理下青贮的pH和氨氮(AN)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100%拉巴豆处理下青贮乙酸(AA)最低;100%全株玉米青贮的pH和AN显著低于其他比例(P<0.05),AA显著高于其他比例(P<0.05)。3)瘤胃发酵参数方面:90%全株玉米+10%‘汾豆牧绿2号’处理下青贮在瘤胃发酵中AN、AA、丙酸以及体内干物质降解率最高;拉巴豆青贮的体内干物质降解率显著高于‘汾豆牧绿2号’(P<0.05);100%豆科牧草的青贮在瘤胃发酵中pH最高,乙酸和体内干物质降解率最低。4)体外干物质降解率和产气量方面:从48 h开始,70%全株玉米+30%‘汾豆牧绿2号’青贮的体外干物质降解率一直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汾豆牧绿2号’较拉巴豆的青贮在体外产气量更多;提高豆科牧草的混贮比例可显著降低青贮72 h的产气量(P<0.05)。综上,一定比例的混合青贮较全株玉米青贮更有利于提高青贮营养品质,改善青贮发酵品质,促进青贮的消化吸收,降低畜牧业的温室效应。70%全株玉米+30%‘汾豆牧绿2号’混贮模式为推荐混贮模式,为进一步在山西北部镰刀湾地区推广玉米-豆科牧草混贮技术及带状轮作技术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沧州生态类型区主要农艺性状在青贮玉米生物产量构成中的相对重要性,以14个青贮玉米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区组品比试验,进行生物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与株高(r=0.842**)和穗位(r=0.793**)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茎粗(r=0.549*)和绿叶数(r=0.593*)呈显著正相关,而株高对生物产量的贡献最大,通过增加株高、适当增高穗位、适当增加茎粗和绿叶数,有利于青贮玉米整体产量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以中间锦鸡儿、尖叶胡枝子、华北驼绒藜和山竹岩黄芪为材料,比较了青宝Ⅱ号(FS)、采禾和纤维素酶(CE)3种添加剂对青贮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间锦鸡儿、尖叶胡枝子和山竹岩黄芪经青贮后,品质得到明显改善,并能得到有效保存和利用,与对照相比,添加3种添加剂后粗蛋白、粗脂肪含量有所提高,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明显下降,并具有较浓的醇香气味。纤维素酶改善青贮品质的效果较好。但华北驼绒藜青贮发酵品质较差,使用添加剂后也无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玉米青贮技术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陶更  许庆方 《山西农业科学》2013,(12):1416-142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动物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这就要求大力发展饲料业,从而加快畜牧业的发展。玉米是重要的青贮原料,有相对高的生物产量和饲用价值,对于缓解饲料短缺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玉米青贮技术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主要从青贮玉米的品种、种植、青贮技术以及质量评定方法 4个方面进行阐述,说明我国玉米青贮技术的研究现状,为以后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复合青贮剂对苎麻青贮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高效利用苎麻资源,生产优质苎麻饲料,以苎麻为材料,配制复合青贮剂进行青贮试验,评价其发酵品质,研究复合青贮剂的青贮效果。设计添加复合青贮剂(处理)和不添加复合青贮剂(对照)2个处理,分别检测28 d、42 d和56 d的青贮品质。结果表明,对照组56 d时有很强的霉味,且茎叶腐烂发霉,评分为0,青贮失败;复合青贮剂组青贮品质较好,评分为16,青贮等级优良。与对照组相比,复合青贮剂组粗蛋白含量显著提高7.67%(P0.05),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下降1.82%(P0.05),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下降1.53%(P0.05)。综上,在苎麻中添加复合青贮剂可以提高青贮品质,改善其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14.
青贮接种剂目前广泛应用于制作青贮饲料,是促进乳酸发酵、提高饲料品质的重要措施之一.采用青贮复合菌剂制作玉米和苜蓿青贮饲料,并对其进行了感官和营养成分的测定,结果表明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在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指标上差异极显著,无氮浸出物指标差异显著,其中粗蛋白增加了47.9;,粗纤维降低了13;,钙、磷含量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5.
青贮玉米籽实质量的优劣与玉米的初粉碎、青贮设施、青贮方法等有直接关系。笔者探讨了玉米初粉碎,青贮窖建造,青贮玉米籽实的具体方法步骤,青贮玉米籽实品质的鉴定,以及青贮玉米籽实在畜禽饲料中的具体应用。明确了关键环节和技术要领。  相似文献   

16.
玉米和苜蓿青贮发酵体系中菌群多样性的PCR-DGGE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PCR-DGGE研究玉米和苜蓿青贮在动态发酵过程中菌群的变化.结果表明,苜蓿青贮在青贮过程中菌群组成比较稳定,DGGE图谱上没有出现明显的条带增加或减少,青贮不同时间DGGE谱带相似性超过了79%;而玉米青贮在发酵3 d以后细菌种类和数量明显减少,0~3 d和7~60 d谱带的相似性不足50%;自然青贮(无论是玉米青贮还是苜蓿青贮)后期的优势菌群来源于未青贮前原料表面的原始菌群.在后续试验中对19条条带进行回收、测序,其中15条克隆成功,包括?-Lactococcus、?-Acinetob-acter、?-Streptococcus、?-Weissella、?-Pantoea、?-Escherichia、?-Enterobacter和?-Endophytic bacterium等几大类群.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不同添加量的糖蜜(0%、5%、10%)和稻草、麸皮、米糠复合添加物对新鲜苜蓿青贮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糖蜜明显改善了青贮饲料的感官品质,提高了粗蛋白质和乳酸含,降低了铵态氮和总氮的比值以及饲料的pH值,添加5%糖蜜组、10%糖蜜组的各项指标与不加糖蜜组(0%)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添加糖蜜后挥发性脂肪酸的含量也均下降,但3个试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5%、10%糖蜜组之间的平均乳酸含量、平均pH值差异极显著(P《0.01),其他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添加糖蜜后,同麸皮、米糠相比,添加稻草极显著地提高了青贮饲料的乳酸含量、降低了pH值(P《0.01);不加糖蜜时不同的添加物则无显著差异,水分含量影响青贮饲料的品质,农副产品添加量大时,青贮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利用优良牧草新品种杂交酸模的鲜草和干麦秸按一定比例混合青贮、微贮可以大大提高杂交酸模利用率,为解决冬贮、春季鲜草缺乏的问题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以全株玉米为原料,分别添加0.05%、0.10% Siloguard,研究其对全株玉米青贮饲料品质的影响,并对有氧暴露0,1,3,5,7 d的全株玉米青贮饲料的有氧稳定性进行分析与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添加Siloguard对青贮饲料pH值无显著影响,显著降低中性洗涤纤维和氨态氮含量(P<0.05);与添加0.0...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玉米青贮和苜蓿青贮动态发酵过程。[方法]以玉米和苜蓿为青贮原料,利用氯化苄方法对青贮中微生物基因组DNA进行提取,以P2f和P3r为引物扩增目的片段并利用PCR—DGGE方法对玉米青贮及苜蓿青贮进行动态发酵多样性研究。[结果]玉米青贮的pH值在发酵过程中维持在4.0~4.5,而苜蓿青贮则维持在5.5—6.0。PCR-DGGE分析显示2种物料青贮在0和1d、3和7d、20和60d相似性均很高,并且它们具有基本相似的谱带类型,其中条带1、3、13、14、17、21、22为所有样品共有,只是亮度上有差异。DGGE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序列代表乳酸菌(LAB)类细菌,并以Lactobacillus类最多;其次为Lactococcus和Weissella。[结论]该研究为青贮添加剂的制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