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玉米、大豆是城乡居民获取植物蛋白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畜禽养殖过程中蛋白粕的主要原料,而当前我国85%的大豆依赖进口。基于此,积极开展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示范推广不仅可以增加玉米、大豆的产量,同时也是摆脱依赖进口的重要举措。以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为例,分析总结了丘陵山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栽培技术,并结合四川丘陵地形的实际提出意见和建议,为各地丘陵地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提供一定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
大豆玉米供需矛盾是国家粮食安全面临的重要难题。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并将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支持并推广该技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采用大豆带与玉米带间套作,充分利用玉米的边行优势,实现作物间的协同共生,是现代高效集约化、新型立体农业的创新发展。本文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中以地域划分的间作或套作种植模式及其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对大豆和玉米适宜品种选配按地区进行了阐述,对田间配置参数中的带宽、行比、带间距、密度与播期按种植模式进行了归纳,对田间管理的施肥、控旺、病虫草害防治方法进行了详述,对复合种植技术中所选用的播种机械和收获机械进行了综述,并着重对国内外播种机械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播种机进行探究,指出目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没有规范的指引、复合播种机过于简单等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完善标准化种植技术和精密化播种机械的建议,以期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播种技术创新和设备研发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粮食作物为研究对象,发现推进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现代化进程具有提升玉米、大豆产量、增加农民收益、保障农业经济的稳定运行等方面的作用,进而针对性的提出合理规化栽培模式和种植密度、土壤土质改良、加强水肥管理、科学除草、病虫害精准防控等方面的措施,制定天峨县山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科学方案,以求为提高土地的有效利用率,保障我国粮食的有效供应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纪磊磊 《特种经济动植物》2023,(12):128-129+132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应用可在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的同时,保证玉米与大豆的产量,实现集约化现代农业的发展目标。玉米与大豆为博兴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为保证博兴地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应用效果,从选种制种、选地整地、种植方法和田间管理等方面阐述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要点,可为类似地区实施玉米-大豆复合种植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针对耕地面积有限、大豆玉米供需缺口巨大及争地问题突出等困扰国家粮油安全的“卡脖子”问题,农业农村部于2022年起在全国试点着力推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是对传统间套作模式的重要创新,兼具土地资源优化、土壤肥力及作物产能提升等多重优势,最初在我国西南地区推广应用,增产增收效果良好,但该技术模式对品种选择、田间配置、机械化应用等要求较高,在全国推广成效中存在区域差异。本文通过淮北市连续两年的示范基地测产和田间调研分析结果,准确掌握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在当地的应用推广成效,探讨技术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旨在为优化完善区域内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关键技术,进一步提升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成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是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屡次提到的,可见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重要性。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不仅是对传统间作套种的创新升级,更是暴涨国家初级产品有效供给的重大战略性部署,是稳玉米、扩大豆的有效途径,发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对实现大豆玉米和谐发展,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意义十分重大。本文就针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技术和病虫草害防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是为缓解争地矛盾,在确保玉米基本不减产的情况下,直接增加大豆播种面积的一种新型种植模式。安徽省萧县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发现,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与玉米、大豆常规种植存在较大差异,在栽培管理和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主要包括种植品种选择不当、栽培措施不够完善、化学除草药害发生普遍、化学调节剂控制较差、病虫害防治不科学等。从生产实际出发,根据调查数据,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具体应对措施,对充分发挥生产潜力、促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健康发展、提高大豆和玉米产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难题,江苏省新沂市开展了试验示范和技术推广。对2022年新沂市春播和夏播两种种植模式进行效益分析,并从品种选配、种植模式、精细播种、田间管理、适时收获等方面介绍了新沂市在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过程中总结的技术经验,分析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下一步推广提出建议。试验证明,虽然带状复合种植大豆和玉米产量均有所降低,但综合收益比大豆单作或玉米单作高。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大豆玉米粮食作物种植产量与质量,以安徽寿县为对象,探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应用。阐述该种植技术应用现状,明确认识到此技术的应用效果。并且分别从品种选择、前期准备工作、选择复合种植模式、确定最终播种方法、施肥与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作物收割七个方面,介绍该种植技术的应用要点。结合安徽寿县实际情况,提出关于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应用建议,旨在提高大豆玉米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汉寿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现状和种植效益,针对汉寿县的气候特点和种植习惯,探讨了大豆玉米间作和大豆玉米套作的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主要包括田间配置相关核心技术,以及减量一体化施肥、化控降高防倒、绿色病虫害防控等配套技术,讨论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优势及存在的问题,为汉寿县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是扩大大豆种植面积的有效途径,既可使玉米不减产,又能提高大豆产量。对宁夏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要点与优势、推广示范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阐述及分析,提出下一步的发展对策与建议,旨在为大面积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针对吉林省东部山区带状复合种植品种选择问题,该研究采用8个大豆品种、3个玉米品种随机组合设置不同处理,对不同大豆、玉米产量及大豆+玉米产量产值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大豆产量在品种间、不同玉米品种间、大豆×玉米互作间均有显著差异,最适合带状复合种植的大豆品种为雁育豆8号和东生77,带状/净种比分别达到61.9%和59.5%,对大豆遮阴影响最少的玉米品种是先玉1219;不同品种玉米产量,仅玉米品种间有极显著差异,迪卡A6565表现边行优势最强、产量最高,带状/净种比达到66.4%;大豆+玉米产量和产值表现最好的组合均为雁育豆8×迪卡A6565,其产值比净种迪卡A6565增值12.2%。  相似文献   

13.
<正>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开发布,明确提出:“集中支持适宜区域、重点品种、经营服务主体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技术。”继2020年后,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再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可见该技术落实至农业生产中的必要性与迫切性。“十三五”以来,广西地区围绕技术创新需求,在国家政策的引领及支持下开启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系统性研究,通过建立示范区、推广优良大豆玉米品种以推动技术落实,研发关键性技术及其配套设施,并取得显著成效。为进一步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  相似文献   

14.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能够集约化利用土地、光热资源,充分发挥玉米的边行优势,增加大豆的受光面积,既能实现作物带间轮作,又能适应机械化作业,是不同作物和谐共生的一季双收种植模式。该种植模式作为一项高产出、可持续型农业技术,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意义重大。本文作者对鄂尔多斯地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初步探索成果进行了提炼、总结,以期为该项技术的推广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扛牢粮油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推广任务,发挥科技示范带动作用,2022年3—10月根据陕西省汉中市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技术试验示范工作安排,经过汉中市南郑区农技人员多点多次踏查,与汉中市巴山农林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协商一致,在南郑区阳春镇安坎村建立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核心示范基地120亩,同时在示范基地内开展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大豆品种筛选试验、大豆密度试验和玉米肥效利用率等试验,以便探索适合汉中市南郑区推广应用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为汉中市南郑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示范、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现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大豆密度试验进行阐述。在示范基地内,南郑区农技推广与培训中心选用玉米品种为中金368、大豆品种为陕豆125,以2.2 m带型“2+3”模式(即2行玉米、3行大豆套作模式)开展了大豆密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和大豆密度对大豆的农艺性状影响非常明显,在该种植模式下,陕豆125的密度在7 000~10 000株/亩均可行,但从实际产量和效益来看,陕豆125的种植密度在7 000~8 000株/亩表现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6.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能够集约化利用土地、光热资源,充分发挥玉米的边行优势,增加大豆的受光面积,既能实现作物带间轮作,又能适应机械化作业,是不同作物和谐共生的一季双收种植模式。为做好兴安盟地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经过调查研究,结合本地区气候特点和生产实际,总结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以期为该项技术的推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技推广》2023,(6):99-100
<正>“芒种后、忙种豆”。当前正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夏播夏管的关键时期。近日,农业农村部在安徽省宿州市召开全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现场观摩交流会,观摩品种农机展示和夏播现场,开展关键技术培训,交流各地经验做法,部署夏播夏管重点工作,推动带状复合种植往深里走、往细里做。会议指出,推动带状复合种植示范推广是破解资源约束、促进大豆玉米相向发展协调发展、提升大豆产能的现实选择,各地务必提高认识,深刻理解示范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重要性,坚定信心,强化措施,千方百计落实夏播面积,全力以赴抓好夏季田管,确保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相似文献   

18.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是一种高低作物搭配间作、套作代替单一作物的大小垄种植模式,充分发挥边行优势,保证玉米产量的同时增收一季大豆的产量,是传统间套种技术的创新发展,使单位面积内大豆和玉米产量提升。2022年,梁山县第1年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推广工作,依托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建设一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点和示范片,在生产技术、管理经验和经济效益上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作者依据2022年梁山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工作实际情况,从复合种植工作取得的成效、取得成效的原因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为今后梁山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工作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黔北地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推广成效,为黔北地区粮油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方法]采取“3+2模式”(即3行大豆+2行玉米),在黔北9个县(区)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结果]黔北各地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玉米产量较2021年玉米产量增加;玉米产量以播州区最高,其次是凤冈县,桐梓县最低;大豆产量以凤冈县最高,其次是绥阳县,正安县、道真自治县较低;纯收益以播州区最多,其次是凤冈县,桐梓县最低。[结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有效提高了黔北地区粮油生产水平,对改变传统种植观念、提高农民收入、促进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提升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济宁市积极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高产攻关,通过多点试验、示范和推广,实现了“玉米基本不减产,多收一季豆”的目标,并总结出了适宜本地生态条件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以期为全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高效化、规模化推广提供技术支持,亦为黄淮海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