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臭氧配合复合光合细菌处理虹鳟高密度养殖水体,开展鱼病防治研究.先用13 mg/L的臭氧水对鱼池循环水进行杀菌处理,然后投放复合光合细菌以恢复水体生物学动力.结果表明,每隔4 d用臭氧处理一次水体,次日投放5%复合光合细菌可有效治疗水霉病和烂鳃病;每隔1周用臭氧处理1次水体,次日投放1%复合光合细菌可有效预防水霉病和烂鳃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渔工 《海鲜世界》2002,(2):38-39
鱼类鳃病,按其致病病原体可分为细菌性烂鳃病、真菌性烂鳃病(又称鳃霉病)、寄生虫性鳃病。 细菌性烂鳃病是常见的传染性鱼病,常与细菌性肠炎病、赤皮病并发,严重危害草鱼鱼种、成鱼,一旦暴发,草鱼死亡率高达60%以上,同时也严重威胁青鱼、鲢鱼和鳙鱼。近年来随着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方式的迅  相似文献   

3.
亲鱼细菌性烂鳃、肠炎、赤皮病用漂白粉和大蒜或五倍子进行预防。打印病按每立方米水体用1克漂白粉全池泼洒预防。锚头鳋病按每立方米水体用0.5克90%晶体敌百虫,间隔2周,连续全池泼洒2~3次进行预防和控制。另外,要防止产后亲鱼死亡。操作不细心,造成严重机械损伤;亲鱼成熟度选择不当,性腺发育未达到催产水平而催产。这两种情况都容易引起亲鱼产后死亡。还有催产剂用量过大,也可导致亲鱼死亡。防治方法如下:1.拉网操作要小心,避免鱼体受伤。尽量减少拉网次数,减少亲鱼受伤的机会和体力消耗。拉网进行角度要遵照操作规…  相似文献   

4.
《内陆水产》2014,(8):62-62
1烂鳃病鳃是海水养殖动物主要的呼吸器官,鳃组织溃烂是引起海水养殖动物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几乎所有用鳃呼吸的海水养殖动物易患的共有疾病之一,烂鳃病发生的直接原因有细菌引起的,有寄生虫引起的,也有真菌引起的,间接原因主要是由水质环境恶化诱发的。对不同原因引起的烂鳃病的防治可从改善水体环境,提高养殖动物免疫力两方面来进行,完全可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5.
技术交流     
《海洋与渔业》2012,(12):55-55
生态防治鳗鱼烂鳃病 鳗鱼烂鳃病分为细菌性烂鳃、寄生虫烂鳃和霉菌性烂鳃,但为害最为严重的主要是细菌性烂鳃和细菌、寄生虫混合感染的烂鳃,为害的规格大多数是中成鳗。  相似文献   

6.
在饲养亲鱼的过程中 ,常发生细菌性的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中华鳋病、锚头鳋病、打印病等。这些疾病的症状和治疗方法与成鱼情况完全相同 ,这里简单介绍几种常用的药物预防方法 ,供参考。1.细菌性的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用漂白粉、大蒜、五倍子和呋喃唑酮进行预防。2.中华鳋病按每立方水体用2g25 %的敌百虫粉剂全池泼洒预防。3.锚头鳋病按每立方水体用0.5g90 %晶体敌百虫 ,间隔2周 ,连续全池泼洒2~3次 ,进行预防和控制。4.打印病 ,按每立方水体1g漂白粉全池泼洒预防。另外 ,要防止产后亲鱼的死亡。操作不细心…  相似文献   

7.
臭氧处理育苗用水,科学配合投放光合细菌所产生的综合生物效应对提高罗氏沼虾高密度工业化育苗量的试验,获单位育苗量每m~35.2万尾,同时显示出苗壮、无病害的优点。方法:5—7d投放1—1.5g/m~3臭氧处理育苗用水,并施加10ppm浓度光合细菌。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内江市的养鱼专业户,近些年来在养鱼生卢防病上总结出了一套丰富的经验。现介绍如下:一、细固性烂鳃病此病是由细菌侵入鱼的鳃部而引起的疾病。1.症状:鱼鳃腐烂发白、鳃上附有污泥和耗液,鳃盖骨内面表皮充血,严重时红的尖端软骨露出,鳃益表皮烂去,中间被腐蚀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的透明状小孔,病自常有单独游动,行动缓慢,体色发黑,头有更加明显;2流行和危害:主要危害草鱼其次是青鱼、既鱼(花鲢)、鲤鱼等,发病均在4~6月,尤以夏季严重,往往还并发赤皮病和肠炎病;3.预防方法:(1)生石灰消毒清塘。(2)用漂白粉装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用庆丰霉素防治草、青鱼粘细菌烂鳃病的试验结果。试验表明,防治草、青鱼烂鳃病,以采用投喂口服为宜。治疗药量为每100斤成鱼每天投喂庆丰霉素(固体)半斤(含250万单位),连投三天,有效率达96%;每100斤夏花鱼种,每天投喂1斤(含500万单位),连投4天,有效率为72.7%。预防的投药方式和治疗剂量相同,唯应在该病流行季节之前投喂,夏花鱼种以连投7天为宜。试验表明,成鱼投药组死亡率为1.7%,对照组死亡率达27%;夏花鱼种投药组死亡率为15.7%,对照组死亡率为40.3%。  相似文献   

10.
2002年夏,鳗鱼烂鳃病发生频繁,个别养殖场损失严重,特别是土池养殖鳗鱼,用药治疗比较困难,一些养殖场为了节省治疗费用,不对症下药,采用一些国家明文禁止的兽药,结果损失更加巨大。现将有关鳗鱼烂鳃病发生的主要特点及综合防治方法作扼要介绍,供广大养殖业者参考。一、病因引起鳗鱼烂鳃病发生的主要因子有:由于寄生虫如纤毛虫、指环虫、拟指环虫感染鳃造成对鳃的损伤后,细菌继发性感染;原发性细菌感染,其病原主要有嗜水气单胞菌、柱状屈桡杆菌等;水中有机物含量高时,鳃霉寄生于鳃部血管引发细菌继发性感染;水质条件恶化…  相似文献   

11.
家齐 《齐鲁渔业》2002,19(1):32-32
采用中草药防治鱼病,药源广泛、取材方便、成本低廉,只要方法得当,对症下药,对鱼病的防治有效率可达85%以上。现综合介绍如下: 1.“四合剂”主治烂鳃、肠炎、赤皮病。每 100kg草鱼用敌百虫晶体100g、乐果200g、漂白粉 500g、食盐1000g,将这4种药物按顺序溶于适量水中,浸泡米糠15kg投喂。 2.烟叶秆 主治肠炎、烂鳃、赤皮病。每亩水深1m用烟秆2~3kg(或烟叶 0.5kg或廉价香烟10包)捣烂煎汁,与发酵的兔粪 10~15kg拌匀后撒施。 3.三黄粉 主治出血肠炎、烂鳃及赤皮病。取大黄…  相似文献   

12.
《内陆水产》2001,26(3):25-26
初春的气温变化比较大,气温显著回升,水中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虫、细菌、病毒和真菌)迅速复苏并繁殖;又由于越冬期间多拉网及鱼体冻伤,造成体表感染而致病。 3月份鱼类容易得烂鳃病、竖鳞病、痘疮病、水霉病、小瓜虫病等。因此,应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以保证养殖生产的顺利进行。 1细菌性烂鳃病 病原鱼害粘球菌。菌体细长,粗细基本一致,两端钝圆,一般稍弯。 症状病鱼体色发黑,离群独居,不吃食。鳃上粘液很多,鳃丝腐烂带泥,病情严重的时候,鳃丝末端软骨外露,鳃盖内侧表皮充血,中央表皮常腐蚀成一个圆形透明小洞,俗称“开天窗…  相似文献   

13.
患病草鱼具备细菌性烂鳃病的典型症状[1],首先对病鱼进行临床诊断,初步判定草鱼烂鳃病病原类型为细菌型,为进-步确定病原菌,通过观察菌落形态、革兰氏染色、生化检验或免疫学检测[2-4],确定病原为柱状噬纤维细菌。  相似文献   

14.
斑点叉尾鮰主要疾病与防治对策(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柱形菌病 柱形菌病也称为细菌性烂鳃病(bacterial rot gill disease of channel catfish)和柱状屈桡杆菌病。这种疾病的病原菌为柱状嗜纤维菌(Cytophaga columnaris),该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当池水水质恶化,有机物含量过多时,水体中的细菌数量增加,就可能引发该病。  相似文献   

15.
根据务地防治鱼病的情况看,有几个问题必须十分注意,否则容易出现意外。一是药的用量要适当。肠炎病如用硫酸铜防治,每立方米水体0.5克;如用硫酸亚铁防治,每立方米水体0.4克;如用90%的敌百虫粉剂防治,每立方米水0.4克;细菌性烂鳃病,如用漂白粉防治每立方米水体1克;如用漂白粉挂篓,每处不得超过0.3公斤;赤皮病,每立方1米水体用漂白粉1克。二是药物一定要充分溶解、过滤,特别是对那些不易溶解药物,在溶时要充分搅拌,促进溶解。三是必须先喂食,后撒药。撒药后不  相似文献   

16.
草鱼养殖过程中常患烂鳃病,许多养殖户甚至有些基层水产技术员一看见草鱼患有烂鳃病,就用漂白粉等消毒杀菌类药物进行防治,但常有不见效的时候。其实引起草鱼烂鳃病的病原很多,病原不同,防治方法也就不同。因此烂鳃病是一个容易引起混淆的名称。我国常见的烂鳃病病原有寄生虫,真菌和细菌  相似文献   

17.
本较详细介绍对虾养殖中常见的病毒病、细菌性疾病中的烂眼病、白黑斑病、黑鳃病、烂鳃病、褐斑病、纤状细菌病以及寄生生物病害中纤毛虫类的聚缩虫、钟形虫、累枝虫等的预防与治疗措施。提倡对虾健康养殖模式,采用生物制剂防病,结合一些药物的治疗,在生产实践中是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引起鳗鱼烂鳃病的病源很多。因此,病源不同,防治方法也不相同,且常常多种病源共同危害,成为并发性感染(寄生虫、粘细菌和霉菌)。 一、病源:我国常见的烂鳃病病源有寄生虫、粘细菌和霉菌三大类型。 1、寄生虫引起的病源有:车轮虫、指环虫、斜管虫、三代虫、锚头鳋、杯体虫、两极虫等引起烂鳃病,主要寄生或附着在鳃上,刺激粘液增多,引起鳃组织的鳃丝红肿张大,有的吞食鳃上皮细胞,有的用齿环破坏鳃组织,影响鳃的呼吸功能。还有大量固着  相似文献   

19.
正一、常见病虫种类池塘鱼类常见病虫有:细菌性疾病、败血症、烂鳃病、打印病、肠炎病、车轮虫病、赤皮病、小瓜虫病、竖鳞病、指环虫病等。二、鱼类病虫防治方法1.预防方法(1)针对性预防。(1)草鱼病虫的预防:草鱼在生长发育时期,最容易患肠炎病和烂鳃病。预防时,定期用二氧化氯或生石灰对水体进行消毒,保持水质清新。投喂新鲜饲料,绝对不能投喂变质或霉烂饲料。要将青草料与混合饲料轮换投喂,确保草鱼生长所需营养均匀,增强抵抗病虫  相似文献   

20.
黄颡鱼的常见疾病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义 《水产养殖》2002,(4):25-26
1 烂鳃病1.1 病原 柱状纤维粘细菌。1.2 症状及流行情况 病鱼体色发黑,离群独游,游动缓慢,少食或不食;鳃分泌大量粘液,鳃丝腐烂,严重时鳃丝上附有污物。黄颡鱼鱼种和成鱼均可发病,4~6月为发病高峰,可引起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