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水是鱼类的生活环境,水不仅直接影响鱼类本身,还会影响到饵料生物的组成、数量和分布。良好的水环境是保证鱼类健康生长的物质基础,因此养鱼用水必须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都适合鱼类生长发育的要求。酸碱度(即pH值)是鱼池水质的主要指标,它对鱼类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内陆水产》2001,26(6):41-41
别名:月鱼、满鱼、新月鱼,属花科剑尾鱼属鱼类,产地:墨西哥、危地马拉。1 形态特征月光鱼是热带鱼中一个重要品种,它和孔雀鱼一样小巧玲珑,五光十色,惹人喜爱。月光鱼体长可达6厘米,它的适应性和繁殖能力都很强。它的特点是能与剑尾鱼类杂交,繁殖出新的品种。常见的月光鱼品种有:红月光鱼、蓝月光鱼、红鳍金月光鱼、金头月光鱼、双鳍月光鱼、帆鳍月光鱼、金头帆鳍月光鱼等。2 生活习性月光鱼对水质要求不严,适应性较强,它能忍受14℃的低温,它适宜的水温为18~23℃,在饲养月光鱼的水中加一点盐,它能生长得更好,还能增加它对…  相似文献   

3.
鱼种、饵料(包括饲料)和水体是养鱼生产的三个基本因素,而水体中天然饵料产量的大小,鱼类呼吸所需要的溶解氧气的多少?以及鱼类快速生长所需要的温度状况和水质状况的好坏等因素;都极大地影响到鱼的生长和鱼产量的高低。因而,池塘水质调节的好坏就成为直接影响鱼类生活环境的优劣和各种饵料生物能否传持一个较高的数量及较理想的种类组成的重要原因,从而直接制约着鱼产量的高低。  相似文献   

4.
王静  曾伯平 《内陆水产》2006,31(9):41-42
池水是鱼类的生活环境,其酸碱度是鱼池水质的主要指标,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鱼类的生长、发育、繁殖以及病情等。鱼类最适宜在中性或微碱性的水体中生长,即pH值为7.8-8.5,在pH值6-9时,仍属于安全范围。如果pH值低于6或高于9,就会对鱼类造成不良影响。鱼类在养殖过程中,pH值过高或过低,不仅会引起水中一些化学物质的含量发生变化,甚至会  相似文献   

5.
家鱼养殖中池塘水质的调节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养鱼先养水。鱼类终身生活在水中,能否有一个“肥、活、爽、嫩”和良好水质条件,是决定鱼摄食与生长的关键因素。在家鱼养殖中,可以通过水色、底泥颜色及水体理化指标等的变化来判断池塘水质的好坏,并且根据其变化情况合理进行调节,保持池塘水质良好。本文就家鱼养殖中池塘水质调节控制技术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鱼是生活在水中,所谓鱼的生活环境,包括自然界的大气、水、土、光、热等非生物因素,以及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因素。它们又可以归纳为物理的(底质、水温、光照、透明度、水流等)、化学的(氢离子浓度(PH值)、溶解氧、盐度、碱度、营养盐类)和生物的因素(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捕食者和被捕食者)。鱼类的各种环境因素,对鱼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都有明显影响,因而在养殖生产上也影响着鱼产量。例如:在人工养殖的池塘中,鱼类中有些种  相似文献   

7.
池塘是鱼类柄息、生长、繁殖的环境,许多增产措施都是通过池塘水环境作用于鱼类,故池塘环境条件的优劣,直接关系到鱼产量的高低。池塘条件包括池塘位置、水源和水质、面积、水深、底质以及池塘形状与周围环境等。  相似文献   

8.
鱼生活在水中,这种生活在水中的客观条件决定了鱼的生活以及行为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水中影响鱼类生存的最主要因素就是氧气,大多数的鱼靠过滤水中的氧气呼吸,水中溶解氧直接关系到鱼类的生存、生长、繁殖。如果减少水的含氧量,并阻止其获得氧气,鱼就会窒息而死。但反之增加水中的含氧量,帮助鱼获得氧气,鱼就会很容易生病,所以池塘水中的含氧量对鱼的生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鱼类的应激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应高 《淡水渔业》2004,34(4):61-64
鱼类是生活在水中的低等脊椎动物,鱼类呼吸、摄食、繁殖、发育、生长、感觉、集群、洄游所需的环境条件与陆生动物完全不同,鱼类的生命活动是随水环境条件的相对稳定及变化而维系动态平衡和不断变化发展的.鱼类种族的生存、繁衍与发展必须与外环境相协调,必须对外环境各类因子的刺激作出反应,克服由环境变化而引起的危害.  相似文献   

10.
鱼类生活在水中,平时看不见摸不着。它的生活和生长情况都是通过水体环境的变化反映出来的。人们的各种养殖措施也都要通过水环境而作用于鱼体。根据鱼类对各种环境的要求,人为地调节和控制池塘水质,是池塘养鱼日常管理工作中难度最大的一个问题。要改善池塘水质,保持鱼类良好的生活环境,就必须掌握以  相似文献   

11.
工厂化养鱼     
工厂化养鱼工厂化养鱼是70年代中期兴起的一种新的养鱼事业。它是按养鱼的工艺过程的连续性和流水作业的原则,通过机械或自动化设备,对养鱼水体进行水质和水温的控制,保持最适宜于鱼类生长和发育的生态条件,使鱼类的繁殖、苗种培育、商品鱼的养殖等各个环节能相互衔...  相似文献   

12.
水族箱是一个小型的不完全的生态系统,鱼类就生活在这个封闭的小水体中。要想美丽的鱼永远焕发着活力,健康地生长,甚至繁殖,水质管理无疑是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笑怡 《海鲜世界》1990,(1):30-30
水是鱼类生活的重要条件,鱼要生长的好,水质必须好,除水中溶氧充足、温度适宜外,其水的肥度要适当。水的肥度一般分为四种类型,可根据水色表现情况,判断水的肥瘦程度,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促使鱼类生长。  相似文献   

14.
王宪璋 《内陆水产》2008,33(2):12-13
鱼类生活在水中,平时看不见摸不着,各种养殖措施都要通过水环境而作用于鱼体。鱼塘水质一旦恶化,会使鱼类缺氧、中毒,甚至死亡。因此,搞好水质调控管理非常重要。根据鱼类对各种环境的要求,人为地调节和控制池塘水质,是池塘养鱼日常管理中难度最大的一个问题。如何改善养鱼池塘水质,保持鱼类良好的生活环境,笔者认为,必须掌握以下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pH值是鱼池水质的重要指标,它直接决定着水体中很多的化学和生物过程,同时也反映出水体总的化学和生物学性状,故直接或间接影响着鱼的生长和繁殖。第一、直接影响鱼类的生长繁殖,表现在:①pH值对鱼类的安全范围是6~9,但鱼类最适生长的pH值为7~8.5,pH值超出一定的范围(高限为9.5,低限为4.5),就垂直接造成鱼的死亡。过高,鱼的鳃组织受腐蚀;过低,鱼的血液酸性增加,降低了载氧能力,造成缺氧症(即使水并不缺氧)。鱼在酸性水中摄食量很少,消化能力也差,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养鱼效益。③pH值偏高或偏低,亲鱼的性腺发…  相似文献   

16.
生活于水中的鱼类,繁殖后代的方式方法与陆地上的脊椎动物不同,又因地理位置水域环境各异,根据“生物与环境、结构与功能统一”的道理,各种鱼的繁殖成长各有其独特的适应方式。生长在北方的大马哈鱼幼鱼入海生活四年左右,性成熟后重返故乡河流中产卵,产后亲鱼体力已消耗殆尽而死;长江中下游盛产的银鱼,当年成熟产卵,产后亲体也就一命呜呼。这些鱼终生仅生殖一次。更多鱼类的生殖呈周  相似文献   

17.
家鱼(Major Four Chinese Carps)养殖中池塘水质的调节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养鱼先养水.鱼类终身生活在水中,能否有一个"肥、活、爽、嫩"的良好水质条件,是决定鱼摄食与生长的关键因素.在家鱼养殖中,可以通过水色、底泥颜色及水体理化指标等的变化来判断池塘水质的好坏,并且根据其变化情况合理进行调节,保持池塘水质良好.本文就家鱼养殖中池塘水质调节控制技术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池水是鱼类的生活环境,其酸碱度是鱼池水质的主要指标,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鱼类的生长、发育、繁殖以及病情等。鱼类最适宜在中性或微碱性的水体中生长,即pH值为7.8~8.5,pH值为6—9时,仍属于安全范围。如果pH值低于6或高于9,就会对鱼类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9.
保持鱼塘水质清新,保证水中有足够的营养及溶氧,使鱼类有一个较舒适的环境,是加速鱼类生长的重要条件。如何掌握鱼塘水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鱼类是终生在水中生活的低等脊椎动物,“鱼儿离不开水”这只是指出了它们必需生活在水中的最低要求,而绝不是说任何一种条件的水体都可以保证鱼类的正常栖息、摄食、生长与繁殖,因此我们常说“养好一池鱼首先要养好一池水”就是管水重要意义的最好概括。下面,对池塘养鱼中水质管理的几个问题进行一些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