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礼燔  曹萃禾 《水产学报》1985,9(3):223-230
本文报导了对含酚水的自净试验、鱼类急性中毒试验、鱼类对含酚水的回避试验、鱼体酚污染的嗅感与味感测定、以及鱼体酚的积聚与消除试验和鲤鱼酚中毒的组织学检查的研究结果。试验表明,水温越高,水中酚浓度降低越快;白鲢、草鱼、鲤鱼在水温28℃时,酚污染的半致死浓度分别是25.14毫克/升、30.98毫克/升、31.00毫克/升,水温降低酚毒性增强,即其半致死浓度下降;白鲢、草鱼、罗非鱼在水温21—26℃的含酚水中,都无回避表现,即使在含酚量高达25毫克/升时,仍无明显回避行为;酚中毒的鲤鱼,在肝脏组织切片上可以发现细胞膜收缩、核增大、细胞间出现空泡等现象。  相似文献   

2.
春季养鱼四抓一、抓鱼种放养。开春以来,水温逐渐上升,鱼类从冬眠期进入了生长阶段。因此应抓紧时间进行鱼种放养。根据当地水质条件和饵料条件,确定主养品种,如水旱草丰富宜主养草、编鱼;若肥源充足,可主养鲢、鳙;白鲫、罗非鱼;螺、蚬多的可主养青、鲤鱼.放养量...  相似文献   

3.
李同国 《河南水产》2006,66(1):21-22
按照养殖上的分类.一般将适应水温范围比较广的鱼类。如青、草、鲢、鳙、鲤、鲫、鲂鱼等称为温水性鱼类:罗非鱼、淡水白鲳、革胡子鲶及彩虹鲷等品种。它们在水温低于15度以下。就会死亡,所以称它们为热水性鱼类:而将生长水温要求不高于20度水温的鱼类。如鲑鳟鱼类。称为冷水性鱼类;以鲟鱼、裂腹鱼为代表的鱼类生长温度稍高。可以达27度左右。称为亚冷水鱼。  相似文献   

4.
《淡水渔业》1975,(7):15-18
鲤鱼是泊湖主要经济鱼类之一,其年产量约占总鱼产量的15-18%。由于泊湖的杨湾河和华阳河在1956年先后建闸,洄游和半洄游性鱼类的正常洄游路线被阻断,青,草,鲢、鳙四大家鱼数量锐减。因此,做好湖区自生自长经济鱼类,尤其是鲤鱼的增殖,是增加泊湖鱼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5.
正一、物理指标养鱼用水的诸物理性质中,对鱼类关系最密切的是水温和透明度。(一)水温鱼类属变温动物,体温随水温的变化而变化,水温直接影响鱼类的生存和生长。水温直接影响鱼类的代谢强度,从而影响鱼类的摄食和生长。一般在适温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鱼类的代谢相应加强,摄食量增加,生长也快。各种鱼类都有自身生长的适温范围和最适宜的温度范围。鲤、草、鲢、鳙、鲫鱼,生长的适温范围在15~32℃,最适生长水温为20~28℃。高于或低于适宜温度都会影响鱼类的生长和生存。上述鱼类在水温降到  相似文献   

6.
铬对鲤、草鱼胚胎发育及鱼苗的毒性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水体不同浓度铬(CrCl3.6H2O)处理草鲤鱼卵和鱼苗,观察铬对鱼卵的发育和鱼苗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铬处理组浓度高于(2mg/L)对鱼苗,鱼胚发育有毒性作用;染毒7天内,10mgCr/L组鱼苗致死率30%,草,鲤鱼卵孵化率分别下降46%和88.9%,15mgCr/L组草鱼苗致死率达100%,鱼卵孵化率为零,两种鱼对铬的耐受量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不同条件下高效氯氰菊酯对鲫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以鲫(Carassius auratus)为试验鱼,研究在不同水温、pH值和鱼规格下高效氯氰菊酯的毒性效应。结果显示,高效氯氰菊酯对鲫96h半数致死浓度(96h-LC50)值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大,随pH值的升高而增大,随鱼规格的增大而增大。因此渔业生产中应该根据不同环境因子和鱼的大小科学合理地使用高效氯氰菊酯杀虫剂。  相似文献   

8.
目前,俄罗斯联邦共和国的淡水鱼产量已占苏联全国内陆水域(包括池塘养鱼场在内)总渔获量的41%。1981年,池塘总面积达6万公顷,鱼产量已从每公顷4~5公担,据统计,1981年仅以池塘养殖鱼类为内容的养殖面积已扩大到59.4万公顷,比1965年高5倍。其主要养殖对象为鲤鱼,其次为草、鲢、鳙等鱼,其产量已占养殖鱼类总产量的25%。  相似文献   

9.
鲢幼鱼游泳能力及游泳行为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四大家鱼的游泳能力,指导鱼道水力学设计,提高鱼道过鱼成功率,增殖鱼类资源总量,以四大家鱼之一的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为试验对象,研究其游泳能力及游泳行为。在(30±1)℃水温下,采用流速递增法,鲢的体长7.3~16.8 cm,体重6.10~66.50 g,按体长将鲢分为(8.17±0.59)cm、(10.09±0.53)cm、(11.84±0.67)cm、(13.94±0.68)cm、(15.90±0.64)cm共计5个试验组。结果表明,鲢的临界游泳速度为52~100 cm/s,相对临界游泳速度为5.90~7.14 BL/s,摆尾频率为98.7~432.2次/min。鲢的临界游泳速度随体长增加而增大,其线性拟合方程为Ucrit=4.908L+17.63(R2=0.998);其相对临界游泳速度随体长增加而减小,线性拟合方程为U'crit=-0.130L+8.025(R2=0.979);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根据鱼类对水流速度的游泳行为响应,鲢摆尾频率随水流速度的增大而增加,两者呈线性关系;在相同流速下,较长个体鲢的摆尾频率显著小于较小的个体。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几种主要的、大众化的淡水养殖品种有青、草、鲢、鳙“四大家鱼”、鲫鱼、鲤鱼、罗非鱼和南方鲇等。下面就以上几种鱼类目前的苗种质量情况作一个概括,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改进它们的质量现状。 一、几种鱼类的种质现状 (一)青、草、鲢、鳙“四大家鱼” 1958年“四大家鱼”人工繁殖成功是我国的水产养殖划时代的里程碑事件,一改以往从大江大河捕获“江花”的传统做法,通过人工繁殖可以极大的满足当初水产养殖对水产苗种的巨大需求。但是,经过40多年的人工繁殖生产,许多养殖单位所用的繁殖亲本,没有进行及时的更换,近亲…  相似文献   

11.
鳜鱼、青鱼、草鱼、鲤、鲫、鲢消化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94,自引:6,他引:94  
鳜鱼、青鱼、草鱼、鲤、鲫、鲢肝脏蛋白酶活性低于肠蛋白酶。肠蛋白酶活性,鳜鱼最高,其余依次为青鱼、鲤、鲢、草鱼、鲫。鳜鱼、鲢的肠蛋白酶活性由前肠向后肠递减;而青鱼、鲤、草鱼的则由前肠向后肠递增;鲫则中肠活性最低。六种鱼不同组织的脂肪酶活性因鱼而异。青鱼、鳜鱼、鲤、鲢肝脏中脂肪酶活性低于肠脂肪酶活性(P<0.01);而草鱼和鲫肝脏中脂肪酶活性与肠脂肪酶活性差异不明显(P>0.05)。六种鱼肝脏中脂肪酶活性由高到低依次为鳜鱼>鲢>鲫>草鱼>青鱼>鲤;肠脂肪酶活性顺序为鳜鱼>鲢>青鱼>鲤>草鱼>鲫。脂肪酶活性与鱼类食性无明显相关性。不同组织间淀粉酶活性存在差异。鳜鱼的肝脏和肠均有较高淀粉酶活性,青鱼和鲫肝脏中淀粉酶活性低于肠中的;草鱼、鲤和鲢肝脏中淀粉酶活性高于肠中的,但差异不显著。六种鱼中鳜鱼的肝脏淀粉酶活性明显高于其它五种无胃鱼,它们的淀粉酶活性顺序依次为鳜鱼>鲢>鲤>草鱼>青鱼>鲫;肠淀粉酶活性顺序为鳜鱼>鲫>鲤>青鱼>鲢>草鱼。  相似文献   

12.
鱼类小知识     
四大海产鱼类:大黄鱼、小黄鱼、带鱼、乌贼。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白鲢)、鳙(花鲢)。四大名鱼:黄河鲤鱼、松江鲈鱼、松花江鳜鱼、兴凯湖白鱼(兴凯青稍红鲌)。  相似文献   

13.
正竖鳞病又叫鳞立病、松鳞病、松球病,是鲤、鲫、草、鲢、鳙等鲤科养殖鱼类的一种常见病,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发生。竖鳞病主要流行于冬末初春,一般当水质恶化或鱼体受伤时感染,病情严重时可引起患病鱼的死亡。竖鳞病是鲤鱼、鲫鱼的一种常见病,从较大的鱼种至亲鱼均可受害,若不及时治疗,可带来严重的损失。一、病原研究发现,引起竖鳞病的细菌有:点状极毛杆菌、水型假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等。在水温低的季节,尤其是越冬之后的鱼,体质较差,抵抗力也弱,容易患病。鱼类受伤后,容易局部立鳞。  相似文献   

14.
桑文秀 《内陆水产》2004,29(1):27-27
测水温定投饵量鱼类属变温动物,其消化摄食强度与水温有关。而鱼类发病率也往往与鱼类摄食强度紧密相联。一般说,在适温范围内(7~32℃),水温越高,鱼的摄食量越大。为此,必须根据全年水温升降规律来严格确定日投饵量,使鱼吃好、长快、少生病。具体方法:早春时季,当水温上升到6℃以上时,每天投喂1次,每次投喂量开始为当日存塘草、鳊等吃食鱼体重的3%~5%,然后逐渐增加,以防投草过量造成鱼类消化障碍而引起鱼类肠炎等疾病。5月份以后,当水温上升到15~20℃时,喂草量可增加到当日存塘草、鳊鱼重的50%,7~9月份,当水温上升到25℃时,日投草量可稳…  相似文献   

15.
2008年采用天然苏打水对鲤鱼及鲢鳙鱼进行养殖实践。结果表明:鲤鱼及鲢鳙鱼在天然苏打水中可以正常生长;由于本试验所采用的养殖用水为天然冷矿泉,水温较低,水中生物量不足,需投喂较多人工颗粒饲料;由于所养殖鱼类可吸取水体中大量稀有矿物质及微量元素,为不可多得的、对人们身体健康极为有利的绿色食品,因此售价较高,经济效益极为可观。  相似文献   

16.
在有悠久养鱼历史的我国,鲢、鳙、草、鲤是池塘养鱼的主要品种,以鲢、鳙鱼为主,搭配草、鲤鱼是北方传统的养殖方式.现在提出这个问题是否有点令人奇怪?一点不.今年中央五号文件下达后,淡水养鱼生产出现了新的动向,特别是水产品自由上市、按质议价,使鱼产品销售价格有了较大上升,大大刺激了养鱼生产的发展.在北方地区,由于人们普遍喜食鲤鱼,所以鲤鱼身价百倍,价格明显高于鲢、鳙鱼.从8月下旬北方11个省、市近20个农贸市场淡水鱼行情看,鲤鱼每斤最高价5元,最低也不少于2.8元,而鲢、鳙鱼最高价为1.8元,最低价0.75元.显而易见,如果仍  相似文献   

17.
申玉春  张松龄 《水利渔业》1994,(4):29-30,55
本文报道了氨对鲤鱼种毒性的试验结果,指出氨对鱼类的毒性随水温和pH值的升高而增大,而且其毒性主要是非离子氨起作用,在试验条件下非离子氨对鲤鱼种的24、48及96小时的TLm分别为:1.43±0.07、1.29±0.05、1.26±0.05mg/L。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世界上进行池塘养鱼最早的国家,迄今约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从唐朝以后,养殖鱼类一直沿袭以肥水鱼即鲢、鳙鱼为当家品种,而青、草、鲤、鲫、鳊等吃食鱼则为搭配品种。随着渔业生产迅猛发展,时至今日,人们的食物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以鲢、鳙鱼为当家品种远远不能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为了缓和市场供需矛盾,多生产适销对路的优质鱼和特种水产品,改变过去养殖鱼类品种结构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大治之年,人心思治。革新养鱼技术,促进淡水渔业的发展,已成为水产战线上的当务之急。在池塘养殖业中,目前国内养殖高产池塘的放养,一般是以鲢、鳙鱼为主,搭配草、青、鲤、鳊、鲴等鱼类。亩产一般在1500百左右,广东兴宁苗种场73年在一口四亩塘中,以鲢、鳙、鲮鱼为主,草鱼次之,搭配多种鱼类,共放养16个品种,获亩产2535斤的高产记录。但是,总产中鲢、鳙鱼所占的比重大,在商品质量及经济价值上,均不如草、鲤鱼。同时,鲢、鳙鱼的饵料因受到水体自然生产率的限制,不革新养殖制度就难已继续提高池塘养鱼单产。能否以草、鲤鱼为主的放养,适当搭配鲢、鳙等其它鱼类,促进池塘养鱼高产(尤  相似文献   

20.
氨对鱼类毒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研究以鲤鱼、草鱼、鲢鱼为试验材料,做了不同浓度氨对鱼类急性、亚急性毒性试验、回避试验和血微核实验,测定了不同浓度氨对鱼类血液微核率,生理、生化等指标,对测定数据做了统计学分析。试验结果,三种鱼96小时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460、1.363和0.712mg/l,鲤鱼对氨的回避临界浓度范围在0.5-1.00mg/L之间。sGOP、sGOT值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高。Hb和RBC则随浓度增加而降低。在本试验浓度范围之内不产生微核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