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琼  曾德慧 《林业研究》2006,17(1):25-30
为评价我国北方大规模人工造林对土壤磷素转化及磷素有效性的影响,对半干旱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和天然植被(疏林草地)不同层次(0~5 cm, 5~20 cm)土壤中不同形态磷组分和磷酸单酯酶活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除人工林土壤中活性有机磷不受土壤深度影响外,各样地表层土壤中各种磷素含量和酶活性均显著高于低层土壤,但分层效应在人工林中低于疏林草地;与疏林草地土壤相比,除Al-P外,人工林土壤中各种磷素绝对含量和酶活性均显著降低,总有机磷和Ca-P在全磷中的比例显著下降,而活性磷,Al-P和Fe-P占全磷的比例增加.可见表层土壤是磷素转化最活跃的区域,凋落物分解是土壤磷的主要来源;用樟子松进行人工造林促进了有机磷的矿化和Ca-P的溶解,提高了土壤磷素的有效性,同时导致土壤总磷库逐渐耗竭.要维持该人工防护林功能和稳定性,必须对地被物予以保护,并进行适当施肥.表3参38.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川北低山暴雨区水土流失定位观测站内的3个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湿地松纯林,刺槐纯林及湿地松刺槐混交林生态系统内生物量及各器官磷素分配格局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3种不同植被类型林分生物量大小顺序为湿地松纯林>混交林>刺槐纯林,在生物量组成上,均为乔木层生物量大于灌木层及层间植物的生物量;2混交林中湿地松和刺槐的树叶、树皮及刺槐果的磷素含量分别大于纯林中的对应器官的磷素含量,湿地松纯林和混交林中枝的磷素含量分别是0.261 g.kg-1和0.264 g.kg-1,而刺槐树枝的磷素含量在纯林和混交林中分别为0.454 g.kg-1和0.348 g.kg-1;混交林中林分总磷素含量大于湿地松林分磷素含量而小于刺槐林分磷素含量,其乔木层和灌木层中的磷素含量的大小顺序与林分磷素总含量一致。  相似文献   

3.
不同林龄人促天然更新林土壤磷素形态及有效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Hedley磷素分级改进方法对福建省顺昌县不同林龄(21年生、31年生、49年生)米槠人促更新林Castanopsis carlesii表层土壤(0~10 cm)磷素有效性和磷素形态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1年生、31年生、49年生米槠人促更新林土壤总无机磷含量分别为237.53、238.75和251.89 mg/kg;各形态无机磷中,树脂-P、氢氧化钠无机P最大值均出现在49年生米槠林土壤,而碳酸氢钠无机磷、稀盐酸无机磷、浓盐酸无机磷、残留磷变化不大;表层土壤有机磷形态中NaCHO3-Po和NaOH-Po及总有机磷的含量均随着林龄增加而增大,但C.HCl-Po没有变化;土壤有效磷含量亦随着林龄增加而增加,且土壤有效磷与树脂-P、NaCHO3-Po、NaOH-Po呈显著正相关。可见树脂-P可以作为红壤磷素缺乏的一个预测指标,而森林土壤有机磷矿化对土壤磷素有效性具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通过在温室条件下施加不同剂量的重过磷酸钙(0,50和100mg·kg-1P),对典型水铝英石土壤(Orthic Allophanic Soil)的土壤植物有效磷、磷素营养和伴生有金雀花(Cytisus scoparius)或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的辐射松苗木生长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加磷肥增强了辐射松根际和磷素匮乏土体的有效磷。与辐射松苗伴生的金雀花、黑麦草根际土壤有效磷也增加。辐射松新枝和老枝松针、茎和根系中磷含量随施加重过磷酸钙剂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是金雀花、黑麦草对辐射松苗磷素营养的影响依赖于土壤磷状态。未施肥处理下,与金雀花伴生的辐射松新枝和老村松针、茎和根系中磷含量要高于与黑麦草伴生的辐射松苗,而施肥处理下,结果相反。这可能与金雀花生长大量消耗土壤中有效磷有关。因为,在两个施肥剂量(50mg·kg-1P和100mg·kg-1P)上,与金雀花伴生的辐射松根际土壤中Bray-2磷含量始终低于与黑麦草伴生的辐射松根际土壤。此外,在施肥浓度100mg·kg-1下,与金雀花伴生的辐射松苗干特质量低于黑麦草伴生的辐射松。说明在中、高施肥水平,辐射松苗与黑麦草伴生生长好于与金雀花伴...  相似文献   

5.
土壤磷素形态及其有效化途径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土壤磷素分级方法、土壤不同磷素组分的转化与植物有效性的关系及影响因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对不同分级方法的优缺点给予了评价,提出了该领域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对20个杉木不同家系的苗木进行磷素营养要求试验,1年生苗木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杉木不同家系苗木对磷素营养反应敏感,2g磷处理使苗高、地径分别增益3.7%—96.5%、7.4%—61.1%,4g磷处理使苗高、地径分别增益2.1%—83.1%、3.7%—57.9%,杉木苗期需要磷素营养。三明38、三明67、三明48、三明58四个家系生长比较理想,在0g磷处理下,1年生平均苗高13.0—15.99cm,平均地径0.23—0.27cm,这4个家系具有更大的生长潜力,20个家系间对磷素营养要求方面不存在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酸性土壤无机磷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概述土壤磷素的分级、土壤磷各组分所占的比例和现状,以及我国南方酸性土壤磷素的特点;阐述影响酸性土壤供磷能力的因素以及提高土壤磷素利用率的途径;总结以往研究的经验和成果,为今后土壤磷素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调查不同造林因子对湿地松成活率和生长的影响,文章从施肥方式、立地选择、林地小气候、土壤质地、种苗类型和苗木质量等方面对湿地松造林成活率及其生长量进行了试验分析,结果表明:保持土壤中合适的水分是提高湿地松成活率的关键,合理施肥,立地条件优越,小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质地良好,容器苗和壮苗造林均能提高湿地松的成活率及树高、地径的生长量,因此栽植湿地松时应尽量选择自然条件优越的地类。如果条件允许可施基肥改善土壤营养状况,在干旱贫瘠的土壤上种植湿地松时,应采用容器苗,以提高苗木成活率和生长量。  相似文献   

9.
为达到林木速生丰产的目的,而采用高度集约的营林措施,是当今林业发展的趋势。在现有生产培育技术对湿地松生长促进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了解和明确人工增加土壤肥力在本地区对湿地松生长的促进作用,以及由于受树种生物学特性和林地土壤养份条件的差异影响,不同肥料品种对湿地松施肥效果不一致;因此,为探讨选择合理的肥种和确定适当的用量,以促进其生长,提高营林效益,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我场于2004年在管店林场进行当年生湿地松追肥试验,经过一年半的观测试验,施肥效应已初见端倪,现将试验研究结果总结如下。1试验方法1·1试验地概况试验地…  相似文献   

10.
湿地松幼林施肥五年生长反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江西省永丰县恩江林场贫瘠的第四纪低丘红土立地进行湿地松林施肥试验,用以检验要对N、P、肥效的反应,和不同施肥期对幼林生长的影响,施肥后五年的生长统计分析表明:N、P配合施用效果最佳;施用量为N100kg/hm^2、P2O5100kg/hm^2时,立木蓄积达到42.01m^3/hm^2,比不施肥增加90%;单施肥湿地松幼林的生长反应也达到极显著水平。造林施P2O550-200kg/hm^2时,立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