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报道了常规干燥窑干燥橡胶木材的研究结果。试验表明,橡胶木材是容易干燥的,利用常规干燥窑干燥5厘米厚板料,由初含水率70%干燥至终含水率10%,干燥周期为5天,干燥速率为12.21%/日;橡胶木材的纵向收缩率为0.24%,弦向收缩率为3.0%,径向收缩率为2.71%;橡胶木材的干燥变形率大于气干的变形率,与喷气型热风干燥窑的变形率接近,为10.69%,主要表现为端裂和顺弯;干燥成本约为每立方米20元。根据试验结果,本文提出了一个常规干燥窑干燥橡胶木材的干燥基准。  相似文献   

2.
橡胶木材气干性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经硼酚合剂处理后不同规格的橡胶木制材的气干速率;气干至平衡含水率(18%)所需要的天数;橡胶木材气干的收缩率以及气干中的变形情况。试验表明,橡胶木材易于气干,气干时木材收缩和变形不大。  相似文献   

3.
香蕉母株采果后,对其残干作三种高度的截除处理后观测子株的生长及产量。结果表明,高截干(2米)的与低截干(10厘米)的相比,果穗重量提高了4.6公斤(12%),收获期缩短18天(15%);中间截干(1米)的,果穗重量居中,但收获期与高截干的并无差别。果稳重量的增加是因每个果穗中果指数增多,而果指大小不变。 用试验开始时的子株假茎高度作为协变量来作结果分析。子株高度增加范围在115~217厘米内的,果穗重量亦随之相应地增加了16.5公斤,且生产周期缩短了113天。  相似文献   

4.
为制备油棕叶片重组木,对油棕叶片干燥特性进行了分析。以油棕叶片为研究对象,采用电热鼓风干燥法进行试验,研究处理方式(未去皮、去皮、去皮碾压)、初含水率和干燥温度对油棕叶片干燥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方式、干燥温度对油棕干燥时间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初含水率影响达显著水平,其中去皮碾压处理和提高干燥温度更有利于缩短油棕叶片的干燥时间。油棕叶片最优的干燥工艺为去皮碾压、初含水率为50%、干燥温度为130℃,在该条件下的干燥时间为1.42 h。   相似文献   

5.
茶籽贮藏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立 《茶叶科学》1999,19(1):25-28
对刚采收下的茶籽,进行不同方法的脱水干燥和低温、超低温(-196℃)处理后,用沙播法测定其发芽率。结果表明,在短期内,茶籽即使脱水至23%的含水率,仍能保持70%的发芽率。将茶籽干燥至8%~10%含水率,在-196℃液氮中贮藏2个月,其发芽率没有变化,表明利用超低温长期保存茶籽有望得到解决。从本试验脱水干燥和冷冻损伤处理结果看,茶籽的贮藏特性应归属于正常型种子。  相似文献   

6.
橡胶新品种云研77—2、云研77—4选出与早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橡胶优良品种云研77-2、云研77-4早期选育工作的背景和试验资料,提出了缩短橡胶常规育种周期(从一般要30年缩短到16-18年)的选育种程序。  相似文献   

7.
编制一个新树种木材干燥基准,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实践与试验,而且用料多,操作不便。采用日本寺沢真教授所创的快速试验法——百度试验法,就可克服这些缺点。本文对该法作了简介,并用橡胶木材进行了试验,又将所得结果与实际使用的基准作了比较,认为采用这种方法编制橡胶木材的干燥基准有一定的可行性,在生产上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研究通过试验、生产,确定了大豆干法加工技术的最佳工艺流程。原豆含水率为14%~16%、豆饼含油率为7%、混料时料水比为10:6,产品的成品率最高,这种制品比传统大豆制品提高了质量、降低了成本、降低了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9.
用棉子壳栽培灵芝,瓶栽每百斤棉子壳产干芝6~10斤,生长周期50~60天。其法如下。1、原料配制。以干燥未霉烂的棉子壳100份,加石膏粉、食糖各1份,用清水调湿,搓拌均匀,含水量一般65%左右(以手握指缝见水不下滴为度)。2、装瓶灭菌。采用无色或棕色广口瓶(容量500~750克,口径4~5厘米),料装  相似文献   

10.
天然橡胶微波干燥动力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本课题组设计发明的微波干燥湿天然橡胶物料设备,对微生物凝固湿天然橡胶进行物料表面温度分别为358、373、388、403 K的微波干燥试验,干燥时间均为15 min,每4 s获取一组干燥过程相关数据,测试分析湿天然橡胶(微生物凝固)的微波干燥失水特性,并建立湿天然橡胶微波干燥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干燥温度越高,湿天然橡胶含水率下降越快;快速干燥阶段为物料干燥的主要失水阶段;湿天然橡胶微波干燥动力学模型可由多项式模型来表示.  相似文献   

11.
6CYH-100型远红外煇干机是《绿茶初制连续化成套设备研究》课题的配套主机。成套设备在1982年10月通过部级鉴定时,该机所煇制的毛茶,条索完整,色泽绿翠,香味正常,得到与会者的较好评价。现将6CYH-100型远红外煇干机的设计介绍如下: 一、基本参数与设计要求《绿茶初制连续化成套设备研究》课题要求日产干毛茶25担,每套时生产率为62.5公斤。三青叶含水率18~25%,干毛茶含水率4±1%,煇干流程90~120分钟。煇干机连续工作,毛茶品质要具有传统的眉茶风格。  相似文献   

12.
茶叶水分用含水率表示,如100公斤茶叶含有M公斤水,此茶叶的含水率为M%,这种含水率称为湿基含水率。制茶过程中,由于水分在不断变化,用湿基含水率表达失水量的多少,就不太方便。如100公斤鲜叶经杀青后,含水率由78%下降至60%,含水率变化范围为18%,经计算实际失水量为45公斤,失水  相似文献   

13.
把绿茶揉捻叶在链板式茶叶烘干机内的干燥过程视作一个多薄层的干燥过程,并依据薄层叠代计算的原理,建立了茶叶烘干机多薄层干燥数学模型,在进叶叶层厚度为3—4厘米、进风温度为85—120℃和链轮转速为3—7转/分钟的干燥条件下,出叶含水率的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的绝对差均值为1.49(%,湿基),烘干机干燥过程含水率变化的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的均方差小于0.03145。  相似文献   

14.
“79—1163”是湖南农学院作物育种教研室,用“湘矮早九号”与“温选10号”杂交,经7代选育,于1979年育成的一个迟熟早籼品种。1980年至1982年参加湖南省一年预备试验和两年区域试验,全生育期比“湘矮早九号”缩短1—3天,增产0.6—5.98%,居第一名。1983年至1984年参加南方稻区区域试验,全生育期比“广陆矮4号”长3—4天,平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油棕木材的密度和尺寸稳定性,本研究以油棕木为研究对象,采用软化后热压密实方法进行试验,研究初含水率和压缩温度对油棕压缩木密度和尺寸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初含水率(20%、35%、50%)和压缩温度(160、180、200 ℃)条件下,油棕压缩木压缩率为47.2%~48.8%,密度为0.79~0.88 g/cm 3,回弹率和压缩回弹恢复率均随着初含水率和压缩温度的增大而降低,24 h吸水率和平衡含水率同样随着初含水率和压缩温度的增大而降低,相比较于初含水率,压缩温度对压缩木尺寸稳定性的改善更明显。  相似文献   

16.
1983年苎麻嫩梢水培法问世后,全国各地对苎麻嫩梢扦插繁殖方法进行了许多研究和改进。目前,嫩梢扦插已由水培发展为沙培、土培,扦插时间由春夏延至冬初,出圃时间由25—30天缩短至10—15天,成活率最高可达99.8%。近年来,湖南省用该法推广良种,建立优质苎麻基地取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茶叶等温吸附曲线测定,分析计算茶叶的单分子层含水量和比表面积。单分子层水份值通常可作为脱水食品贮藏的最佳含水率参数。测算结果表明二级炒青贮藏的最适宜含水率为5.12%(干基)或为4.94%(湿基)。这一结果与茶叶贮藏保鲜试验结论相一致。从计算所得的茶叶比表面积为117m~2/g,说明它具有良好的表面吸附能力,这与窨制花茶的机理关系十分密切  相似文献   

18.
玉米子粒含水率测定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6~2017年在北京、河南和新疆等地,利用Kett公司生产的PM-8188-A型高频电容式谷物水分测量仪测定玉米子粒含水率,并与直接干燥法的测定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比较生产中谷物水分测量仪快速测定玉米子粒水分与直接干燥法之间的结果差异,探寻玉米子粒水分的快速准确测试方法。结果表明,PM-8188-A型谷物水分测量仪测定结果与直接干燥法测定结果间有显著差异,玉米子粒含水率在8%~44%范围内(以直接干燥法为标准),当玉米子粒含水率低于25%时水分仪测定值比直接干燥法的高;含水率高于32%时其测定值比直接干燥法的低;在25%~32%水分范围内可以认为水分仪法和直接干燥法之间无显著差异;在8%~25%和32%~40%的范围时可用校正方程y=1.353 6x-9.788(R~2=0.974 5,x为水分仪读数)或校正表进行校正。试验表明,与直接干燥法相比,PM-8188-A型谷物水分测量仪的测定玉米子粒含水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含水率在8%~25%和32%~40%的范围时测定后应予以校正。  相似文献   

19.
对非均匀和特性常变的茶叶在干燥过程中直接测量水分是很困难的。研究发现,烘干机的出口叶温是上烘茶叶、环境条件及干燥工况的综合反应,与干燥含水率有显著相关性。在干燥目标含水率确定之后,在此控制点附近区段波动的茶叶含水率与其叶温可作线性相关处理,其相关系数:烘二青工序为-0.96,红碎茶毛火时为-0.945,足火时为-0.997。由此使控制模型简化,并可直接利用出口叶温作为判断干燥程度的相对指标,而不需测量茶叶含水率。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在6CH—20A 型茶叶烘干机上设计了计算机叶温反馈系统,成功地实现了茶叶干  相似文献   

20.
响应面法优化提取槟榔花总酚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索槟榔花中总酚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粒径、料液比和提取温度为试验因素,以总酚含量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进行试验,并应用优化的条件比较了不同干燥方法对槟榔花总酚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因素对槟榔花总酚含量的影响大小顺序为:料液比>提取温度>粒径,槟榔花中总酚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1:35(g:mL)、95℃、0.5~1.0 mm,验证值为25.97 mg/g,试验证明,响应面法对槟榔花中总酚提取条件的优化是可行的,可用于实际预测;不同干燥方法槟榔花总酚含量的影响大小顺序为:炒干>微波干燥>真空冷冻干燥>热风干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