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酸性茜素兰褪色光度法测定食盐中碘含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马占铃  曾凌  施鑫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9):3871-3871
[目的]介绍加碘盐中碘含量测定的新方法。[方法]根据碘酸银氧化酸性茜素兰使其褪色,且褪色前后溶液的吸光度差ΔA与碘含量成正比的原理,在最佳褪色条件下测定食盐样品A、B中的碘含量 在样品液中加入碘酸钾标准溶液,测定碘的回收率。[结果]酸性茜素兰在517 nm处有最大吸光度,其最佳褪色条件为温度40℃,时间10 min,0.5 mol/L溴化钾用量4.00 ml,硫酸用量2.00 ml,0.50 g/L酸性茜素兰用量5.0 ml 10.029 0 g样品A和10.030 2 g样品B中碘的含量分别为26.52和32.83 mg 样品液A、B中碘的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5.0%和104.2%。[结论]酸性茜素兰褪色光度法测定食盐中的碘含量具有稳定性好,准确度、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等优点,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冯爱青  胡秋娈  朱绘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126-11127
[目的]研究中药茶中微量铜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标准曲线法,以空白试剂作对照,用1cm比色皿在波长675nm处依次测定标准溶液及样品的吸光度,计算样品含量。[结果]Cu(Ⅱ)的加入使体系的最大吸收波长红移111nm,λmax从564nm变为了675nm,溶液颜色由紫红色变为纯蓝色。675nm被选为测定波长。pH值2.2~3.7溶液的吸光度最大且无显著变化,缓冲溶液用量被选为1.0ml。在1.6×10-5~2.4×10-5mol/L浓度范围内吸光度达最大且基本不变。温度的影响不大。辛基酚聚氧乙烯醚(OP)浓度在0.2%~0.5%溶液吸光度保持稳定,且灵敏度提高8%;TritionX-100浓度为0.05%~0.40%时溶液吸光度基本不变,灵敏度提高约14%;乙醇对反应体系无影响。平行测定的吸光度平均值为0.396。线性方程为A=0.3182C-0.0313,相关系数为0.9992,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77×104(L.mol)/cm,桑德尔灵敏度为0.00359μg/cm2。[结论]该方法适用于中药茶中微量铜的测定。  相似文献   

3.
吕宝华  朱运德  王瑛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15095-15096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模拟炒菜时食盐中碘的含量。结果表明,在最大吸收波长350nm处,碘含量在0~1.6μg/ml时呈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A=0.3837C=0.0015。模拟炒菜样品在经过不同高温和加入佐料处理后,食盐中的碘含量均或多或少地流失。  相似文献   

4.
黄芳  郑甜甜  刘燕晓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607-19609
[目的]探讨用二甲基黄褪色光度法测定酱类食品中微量碘的方法。[方法]将待测的酱类样品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灰化,碘被还原后与碱金属结合生成碘化物,再用溴水将碘化物定量氧化物碘酸钾,然后在酸性条件下,以溴化钾为催化剂,利用IO3-的氧化性使二甲基黄褪色,从而测定酱类食品中微量碘。[结果]在硫酸介质中,碘酸根对二甲基黄有褪色作用,且褪色程度与碘酸根的量在一定范围成正比关系。通过试验,确定了最佳试剂的用量:硫酸为3.50 ml,二甲基黄溶液为6.00 ml,溴化钾为3.00 ml;确定了最佳反应温度为90℃,反应时间为4 min。标准曲线表明,在最大吸收波长510 nm处,碘测定的线性范围在0~1μg/ml。[结论]该方法重现性好,准确度高,操作简便,用于酱类食品中碘含量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5.
分光光度法测定小球藻数量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旭阳  张雯  杨阳  蔡小宁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3):11104-11105
[目的]确定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小球藻藻液浓度的适宜波长。[方法]在不同波长下对不同浓度普通小球藻藻液的吸光度进行测定,对有关数据进行生物统计分析。[结果]在8.7×10^6~8.7×10^8个/ml的浓度范围内,小球藻藻液的最大吸收波长在680nm左右,较高浓度小球藻藻液的吸光度超出了测定范围。显著性测验表明,9种波长下小球藻藻液浓度与藻液吸光度呈极显著直线相关。680nm波长下的测定灵敏度最高,其最高藻液浓度最低,为3.79×10^8个/ml;700nm波长下的测定灵敏度最低,其最高藻液浓度最高,为7.7×10^8个/ml;560nm波长下的测定灵敏度仅高于700nm波长下的,其最高藻液浓度为6.9×10^8个/ml;540nm波长下的测定灵敏度高于560nm波长下的,其最高藻液浓度为6.5×10^8个/ml。[结论]在680nm波长下测定小球藻藻液浓度,其灵敏度高、数据更精确。  相似文献   

6.
山楂红色素提取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山楂红色素的提取方法和稳定性。[方法]用UV-754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山楂红色素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度值,确定其最大吸收波长,再用721分光光度计在该波长下测定不同色素溶液的吸光度值。[结果]液泛提取法是提取山楂红色素的最佳方法,其色素的色价和收率均高于另外2种方法,提取时间短,溶剂用量相对较少。山楂红色素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33nm,温度上限约为50℃,其在酸性溶液中有良好的稳定性,浸提液在室内比较稳定,对阳光较敏感。K+对色素没有明显影响,Ca2+对色素的吸光值有一些增强作用,而少量Fe3+会对色素产生严重影响。[结论]以0.1%HCl-95%乙醇为浸提液,采用液泛法提取山楂红色素能提高色素的色价和收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中药淫羊藿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试验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淫羊藿苷为对照品,以无水甲醇作空白对照,在270 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计算总黄酮含量。[结果]淫羊藿苷浓度在1.68~10.08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 4,总黄酮的平均回收率为100.36%,RSD为1.16%,淫羊藿中总黄酮的含量为(8.09±0.01)%。[结论]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淫羊藿总黄酮的含量,操作快速,简便,准确。  相似文献   

8.
[目的]酪氨酸酶是一种多酚氧化酶,具有广泛用途,因此对酪氨酸酶的研究受到广泛重视。[方法]试验以 pH=7.2的 Na2HPO4-HCl缓冲溶液为体系,用分光光度计在480nm处测定土豆提取液的吸光度,以吸光度对时间的变化率(ΔA/Δt)为反应速率,建立多巴溶液的转换动力学曲线,从而可计算出酪氨酸酶的活性。[结果]结果显示在此波长下,以 pH=7.2的Na2HPO4-HCl缓冲溶液为体系,对测定体系干扰小,所测数据波动小,酪氨酸酶的活性稳定性高,为进一步确定和研究影响酪氨酸酶活性的因素提供理论依据。[结论]该试验以缓冲溶液为底物研究和测定酪氨酸酶的催化活性,准确度高,效果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酪氨酸酶是一种多酚氧化酶,具有广泛用途,因此对酪氨酸酶的研究受到广泛重视。[方法]试验以p H=7.2的Na2HPO4-HCl缓冲溶液为体系,用分光光度计在480nm处测定土豆提取液的吸光度,以吸光度对时间的变化率(ΔA/Δt)为反应速率,建立多巴溶液的转换动力学曲线,从而可计算出酪氨酸酶的活性。[结果]结果显示在此波长下,以p H=7.2的Na2HPO4-HCl缓冲溶液为体系,对测定体系干扰小,所测数据波动小,酪氨酸酶的活性稳定性高,为进一步确定和研究影响酪氨酸酶活性的因素提供理论依据。[结论]该试验以缓冲溶液为底物研究和测定酪氨酸酶的催化活性,准确度高,效果佳。  相似文献   

10.
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二碘荧光素(DI)、二溴荧光素(DB)和二氯荧光素(DC)3种卤代荧光素染料与苯海拉明(DP)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DB和DC与DP混合后不会引起吸收光谱的变化,而DI与DP在pH 4.7的酸性介质中,可形成1:1的离子缔合物,导致最大吸收波长(516 nm)处的吸光度明显降低,并在550 nm处出现新的吸收峰,褪色波长和显色波长处的吸光度值变化(△A)均与溶液中DP浓度成线性关系.据此发展了以DI为光谱探针的灵敏、简便、快速测定DP的分光光度新方法.褪色法、显色法和双波长叠加法对DP的摩尔吸光系数(ε)分别为2.21×104,1.04×104,3.25×104 L·mol-1·cm-1,它的检出限分别是0.134,0.288,0.092 μg/mL,线性范围均为0.8~4.0 μg/mL.方法可用于尿样和血清中DP的测定.  相似文献   

11.
马占玲  曾凌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1):9847-9848
介绍了加碘盐中碘含量测定的新的光谱分析法,其原理是:借助于盐酸介质,在溴化钾催化下,碘酸根氧化邻氯酚红使其褪色,褪色前后的吸光度之差△A与碘含量成正比。试验结果表明:邻氯酚红在波长505nm处有强吸收,碘含量在0~60μg/rI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0.82%,回收率为101.4%~102.5%。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一种利用荧光测定淀粉含量的新方法。[方法]利用荧光分析法的特点,对荧光试剂、反应温度和时间等影响淀粉含量测定的各因素进行优化,建立测定淀粉含量的新方法。[结果]选用丁基罗丹明B作为荧光试剂,当其反应浓度为2.0μmol/L时,其荧光强度和浓度呈很好的线性关系;碘的最佳反应浓度为0.8μg/m l,此时丁基罗丹明B的荧光猝灭程度和碘的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反应的最佳温度为25℃;反应时间为0.5~2.0 h;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淀粉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与荧光增强程度呈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F=7.097w+44.897,相关系数r=0.998 3,检测限为2.5×10-5g/m l,最低可检测到1.0×10-5g/m l的淀粉。[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微量淀粉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铝(Ⅲ)-甲磺酸加替沙星荧光体系测定微量铝(Ⅲ)方法的建立与应用。[方法]在C6H4CO2HCO2K-NaOH介质中,铝与甲磺酸加替沙星形成络合物使甲磺酸加替沙星的荧光强度(ΔF)显著增敏,由此建立了测定铝的新方法,并研究不同溶液酸度、表面活性剂、甲磺酸加替沙星用量、试剂加入顺序对该体系ΔF的影响。[结果]荧光光谱图显示,该体系的最大激发波长λex=365 nm,最大发射波长λem=470 nm。溶液的酸度对该体系的ΔF有较大影响,pH值在5.50~6.50时可使该体系的增敏作用达到最大且较稳定。加入表面活性剂对ΔF均无较明显的影响。该体系中铝的浓度在1.58×10^-8~4.24×10^-6mol/L范围内与ΔF=F-F0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低检出限为8.36×10^-9mol/L,回收率为99.4%~101.4%。[结论]该方法用于测定食品中微量铝的含量可获得灵敏度较高和选择性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裴翠锦  姚国光  张稳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384-13385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灵敏的测定面粉中过氧化苯甲酰含量的方法。[方法]在中性或弱酸性溶液中,氨存在条件下亚硫酸盐可与苯胺生成强荧光物质,而过氧化苯甲酰对该荧光物质具有抑制作用。基于该原理,对反应溶剂、pH值、发射波长、苯胺用量、亚硫酸钠用量及反应时间等进行优化,建立测定面粉中过氧化苯甲酰含量的荧光光度法。[结果]过氧化苯甲酰在8×10^-8~1×10^-6g/ml范围内与其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优化后的反应条件为,无水乙醇为溶剂,pH值为6.56,发射波长为340nm,苯胺用量为2.0ml,亚硫酸钠用量为2.5ml,反应时间为30min。该方法的检出限为O.03μg/ml,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4%。[结论]该研究建立了测定面粉中过氧化苯甲酰含量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介绍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发酵液中卑霉素含量的方法。[方法]以乙酸乙酯为提取剂,扫描卑霉素的乙酸乙酯溶液在200~400 nm的吸收峰,准确配制出系列浓度的卑霉素乙酸乙酯溶液,绘制标准曲线,在最佳波长下进行测定,然后对发酵样品进行3次离心处理得到样品溶液,再对样品液进行重现性、稳定性的研究和回收率的计算,用抑菌圈法验证样品的抑菌效果。[结果]选择275nm波长作定量峰,卑霉素的乙酸乙酯溶液浓度在0.5~12.0 mg/L范围内、pH值为4.6的条件下,其吸收度与浓度的线性关系良好,线性回归方程y=15.968 0x+0.030 7,相关系数为0.995 5。样品溶液在室温条件下放置24 h保持仍稳定,平均回收率为102.13%。[结论]试验证明,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检测发酵液中的卑霉素含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夏磊  杨小明  刘伟民  刘方  郁玮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0):3958-3959
[目的]建立测定微乳剂中银杏酸同系物含量的紫外分光光度法。[方法]通过准确度、精密度、稳定性和加样回收率试验检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微乳剂中银杏酸同系物含量的可靠性,并以微乳剂基质为参比测定计算出银杏酸同系物的含量。[结果]银杏酸标准品的线性方程为A=9.513C+0.017(R=0.9987)。准确度、精密度、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制剂中有效成分银杏酸含量的RSD分别为0.877%0、.842%和1.210%(12 h内)。制剂的平均回收率为96.57%。银杏微乳剂中银杏酸的平均含量为0.949%。银杏微乳剂在310nm处有最大吸收峰,并能排除其他物质的干扰。该法在0.0075~0.1090 mg/ml浓度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87。[结论]该方法简单、实用、准确,适用于大批量试样的分析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