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渤海近岸叶绿素和初级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1998年 5、8和 10月分别对渤海近岸水域进行了综合调查 ,调查的内容包括海洋生物资源、浮游生物、叶绿素以及水文化学要素。作者在对 3个航次调查中叶绿素资料分析、整理的基础上报道了渤海近岸水域表层叶绿素 a和初级生产力的分布特征及季节变化。渤海近岸水域表层叶绿素 a的含量为 0 .5 4~ 16 .78mg/ m3 ,平均值为 2 .88mg/ m3 ,且季节变化明显。 5、 8和 10月 3个航次叶绿素的含量依次降低 ,其平均值分别为 3.4 7mg/ m3 (1.30~ 16 .78mg/ m3 ) ,3.0 1mg/ m3 (0 .5 8~ 15 .36mg/ m3 )和 2 .15 mg/ m3 (0 .5 4~ 14 .0 9mg/ m3 )。初级生产力采用叶绿素法测定。计算结果显示 ,渤海近岸水域初级生产力的平均值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夏季 (8月 )初级生产力最高 ,平均为 4 2 0mg C/ m2 · d (32~ 180 9mg C/ m2 · d) ,春季 (5月 )次之 ,平均值为 319mg C/ m2 · d(6 8~ 12 6 7mg C/ m2 · d) ,再次为秋季 (10月 ) ,平均值只有 189mg C/ m2 · d(17~ 10 5 1mg C/ m2 · d)。整个调查水域 3个航次初级生产力的平均值为 32 7mg C/ m2·d(17~ 180 9mg C/ m2·d)。  相似文献   

2.
应用航天遥感信息对黄、渤海冬季初级生产力的估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刘宝银 《水产学报》1984,8(3):227-234
本文根据黄、渤海航天遥感信息,将这两个海区的叶绿素a含量的遥感数据与同期实测数据进行了比较研究,求得两种数据的相关系数为0.85。本文还对遥感原始处理图象作几何纠正,并将它转换成黄、渤海区叶绿素a含量分布线画解译图。并进一步应用真光层初级生产力的经验式,计算得到了黄、渤海23个水域的冬季初级生产力值。  相似文献   

3.
黑白瓶测氧法测定西津水库初级生产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黑白瓶测氧法对西津水库的初级生产力进行测定,探讨了初级生产力的变化规律,并以此对西津水库鲢鳙产量进行测算。测算结果表明,2004年西津水库浮游植物生产量为44.10万t,鲢的鱼产力为3796.8t,鳙为3254.40t。  相似文献   

4.
滆湖夏季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黑白瓶溶氧法对漏湖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进行测定,计算出浮游植物年生产量,通过探讨找出其初级生产力的变化规律,并对漏湖的鲢、鳙鱼产量进行测算。结果表明,漏湖浮游植物生产量为91.76万t,鲢的鱼产力为6160.22t,鳙的鱼产力为5280.19t,再考虑其他外源补充饵料,则漏湖鲢、鳙鱼的总生产潜力估算为1.49万t。  相似文献   

5.
渤、黄、东海海洋初级生产力的遥感估算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官文江 《水产学报》2005,29(3):367-372
通过对多年的东海、黄海南部实测海洋初级生产力与环境数据的分析,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得到海洋初级生产力的遥感估算模型。利用从2000年1月-12月的SeaWiFS数据反演得到的叶绿素a浓度、透明度、辐照度数据,以及同期的NOAA数据反演得到的海表水温数据,通过该模型,提取出我国海区的海洋初级生产力的时空分布信息。结果表明,在东海、黄海和渤海初级生产力季节变化明显,在东海,最大初级生产力的月份为5月,最小月份为2月。而在黄海和渤海,最大初级生产力的月份为8月,最小月份为2月。在大洋区,初级生产力的季节变化相对较小。与相关的文献资料比较该模型能较好地反映渤、黄、东海的海洋初级生产力的时空分布信息及其变化情况。由于我国海区大部分是二类水体,水光学、水文特性比较复杂,叶绿素浓度等遥感产品的精度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叶绿素浓度及其剖面分布估算不准,对整个模式的精度影响很大。同时由于所用的实测数据及其分布区域、时间的限制,以及没有同步数据,对该模型的结果还要经过进一步的检验。  相似文献   

6.
烟台四十里湾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6~2010年5、8、10月,分别对烟台四十里湾近岸水域进行了30航次的综合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海水水质、浮游植物、叶绿素以及水文气象等要素。四十里湾近岸水域表层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的季节与年际变化结果显示,浮游植物数量、叶绿素a含量和初级生产力一般在8月出现高值;仅2008年浮游植物数量最高值出现在10月,2009年叶绿素a含量和初级生产力最高值出现在5月。2008年10月浮游植物数量平均值为所有航次中最高,达到51.61×104cells/L,且各站位间差别显著(P<0.01);2007年10月最低,仅为0.02×104cells/L。2006~2009年,表层叶绿素a含量和初级生产力均值呈逐年增加趋势,2009年分别达到8.72μg/L和1481.42mg/m3·d;2010年(叶绿素a:6.13μg/L;初级生产力:733.91mg/m3·d)又降至与2008年相当。近5年,四十里湾浮游植物数量、叶绿素a含量和初级生产力均呈现湾东部高于西部的趋势,初级生产力与表层叶绿素a含量呈强正相关关系(R=0.921,P<0.01),并得出二者的回归方程式,这为海洋初级生产力的估算与评价提供了一种更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祥云湾海洋牧场规划区初级生产力情况,研究其初级生产力的时空变化,并为其牧场建设效果的评价提供依据,于2016年1月、4月、7月和11月分8个航次采集了96个样品,并进行了叶绿素a、水温、盐度、pH、水体中营养盐含量等的现场观测和实验室测定,通过分析计算得到祥云湾海洋牧场规划区叶绿素a及初级生产力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显示:调查海区叶绿素a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7月(5.05μg/L)4月(2.46μg/L)11月(1.76μg/L)1月(1.08μg/L)。垂直分布上,四个季度平均叶绿素a浓度各站点变化不大,但是各季节表、底层叶绿素a浓度差不同,总体表现为4月(0.38μg/L)7月(0.2μg/L)11月(0.15μg/L)1月(0.04μg/L)。在垂直分布上,各个站位表现一致,随着水深增加,叶绿素a浓度降低。  相似文献   

8.
为评价珠三角河网初级生产力,于2015年3月、6月、9月、12月对其进行取样调查,采用多元统计方法研究初级生产力时空差异及其与环境因素关系。结果表明,珠三角河网初级生产力(碳,C)为98.81~927.21mg·(m~2·d)~(-1),均值为346.51 mg·(m~2·d)~(-1)。调查区域初级生产力季节变化明显,总体上表现为春季冬季夏季秋季。各站位初级生产力均值以珠江桥站位最高[600.61 mg·(m~2·d)~(-1)],市桥站位最低[232.60 mg·(m~2·d)~(-1)]。初级生产力与透明度、氮磷营养盐、叶绿素a呈正相关关系(P0.01,n=52),与硅酸盐呈负相关关系(P0.01,n=52),与水体富营养化综合指数(EI)呈线性相关关系。珠三角河网以中营养、富营养为主体,与其他水域相比,初级生产力较低,污染程度较严重,需防止其向富养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淡水渔业》2021,51(4)
为了解澜沧江小湾库区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及其时空变化,于2017-2019年8月使用叶绿素a法、黑白瓶法和生物量法对小湾库区进行初级生产力测定、估算。结果显示:2017-2019年小湾水库初级生产力(以C计)为0.17~5.26 mgC/(m~3·d),三年平均值分别为(2.67±1.10)、(2.68±1.14)、(2.38±1.11) mgC/(m~3·d);黑白瓶法测得初级生产力(以溶氧计)为0.87~2.31 mgO_2/(L·d),三年平均值分别为(1.23±0.19)、(1.51±0.40)、(1.45±0.33) mgO_2/(L·d);生物量变化范围为0.16~5.49 mg/L,三年平均值分别为(1.51±0.56)、(2.42±1.19)、(2.95±1.12) mg/L。三种测量方法中叶绿素a法估算各年份结果最稳定,可作为周年代表值;黑白瓶法测量结果空间变化范围最小,可作为库区均值,生物量易受环境因子影响,不宜估算全年生产力终值。从时空分布看,连续三年黑惠江生产力最高,澜沧江上游最低,三种测量结果呈现出支流下游中游上游的变化趋势,不同年份的初级生产力水平分布基本一致,小湾水库营养盐与透明度是各江段初级生产力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0.
丹江口水库的水化学,初级生产力和鱼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丹江口水库的水化学和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调查研究表明,该水库的水属 C_Ⅲ~(Ca)-C_Ⅱ~(Ca)型,总硬度在5.88—8.12德国度之间。铵盐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分配状况正常,溶解磷浓度较低。氮磷比值为10—372,磷为限制性营养元素。水库营养类型属于中富型。库区内初级生产力汉江库区优于丹江库区.毛产氧量为2.81克氧/(米~2·日)。可养水面以93万亩计,5—10月生产浮游植物约190万吨,若被鱼类利用150万吨,则每年每亩可提供浮游植物鲜重1612公斤,鲢、鳙鱼产力为19公斤/亩。  相似文献   

11.
汕头南澳-东山海域初级生产力的时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14年9月(秋季)、12月(冬季)、2015年4月(春季)、2016年7月(夏季)在南澳岛与东山岛之间的近海海域进行的生态环境调查,分析了该海域叶绿素a浓度和初级生产力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叶绿素a浓度变化范围为0.37~14.9μg/L,平均值分别为:夏季(8.2μg/L)>秋季(4.9μg/L)>冬季(1.52μg/L)>春季(1.47μg/L)。表层初级生产力的波动范围为0.6~45 mg(C)/(m^3·h),平均值分别为:秋季20.3 mg(C)/(m^3·h)>夏季18.2 mg(C)/(m^3·h)>春季14.4 mg(C)/(m^3·h)>冬季5.6 mg(C)/(m^3·h)。水柱初级生产力变动范围为14.1~3066.6 mg(C)/(m^2·d),平均值分别为:秋季1034.2 mg(C)/(m^2·d)>夏季715.5 mg(C)/(m^2·d)>春季453.4 mg(C)/(m^2·d)>冬季133.8 mg(C)/(m^2·d)。除夏季外,整个调查海域的叶绿素a浓度空间变化规律基本为由西北向东南方向递减;夏季调查海域表层叶绿素a的浓度都较高,在南澳岛的南面出现一个叶绿素a的低值区。该海域初级生产力的空间分布规律性较差。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与营养盐浓度在春季均呈显著正相关,但在其他季节相关性不强。氮营养盐在春季和秋季可能是南澳-东山海域浮游植物生长的潜在限制因子。为获得较好的渔业增养殖效益,应该根据初级生产力现状对该海域的养殖品种和规模进行合理规划。  相似文献   

12.
叶绿素a是海洋浮游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色素,与海洋初级生产力密切相关,叶绿素a也是衡量海洋中初级生产者浮游植物生物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海洋初级生产力是海洋生物生产力和海洋生态系统的基础,海洋初级生产力的研究对海洋环境评价、海洋生物生产力的估算、海洋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初级生产力的不同测定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初级生产力 (primaryproductivity) ,即自养生物通过光合作用或化学合成制造有机物的速率。初级生产力包括总初级生产力 (grossprimaryproductivity)和初级生产力 (netprimaryproductivity)。前者是指自养生物生产的有机总碳量 ;后者是总初级生产力扣除自养生物在测定阶段中呼吸消耗掉的量 (沈国英 ,施并章 ,1996 )。初级生产力是食物链的基础环节 ,是反映生态系统生产潜力的基本参数 ,对于水域生态系统而言 ,它不仅决定该系统的溶氧状况 ,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它生物和…  相似文献   

14.
乳山湾东流区滩涂底栖微藻现存量和初级生产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6、8和10月对乳山湾东流区进行了底栖微藻现存量和初级生产力的现场测定。结果表明,乳山湾东流区滩涂表层沉积物中叶绿素a浓度和脱镁叶绿素浓度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性,非养殖区表层叶绿素a浓度8月最高(57·60mg/m2),6月次之(51·89mg/m2),10月最低(23·04mg/m2),养殖区表层叶绿素a浓度6月最高(54·20mg/m2),10月次之(33·50mg/m2),8月最低(23·35mg/m2)。由于光的限制,养殖区沉积物中的叶绿素a主要分布在表层0~1cm,随深度的增加叶绿素a和脱镁叶绿素浓度呈递减趋势,乳山湾东流区滩面养殖区初级生产力6月(92·98mgC/m2·h)最高,10月次之(76·85mgC/m2·h),8月最低(68·40mgC/m2·h)。滩涂单位面积初级生产力超过单位面积水体的初级生产力。  相似文献   

15.
水域生产力     
《广西水产科技》1979,(4):28-29
初级生产力:又称原初生产力。即水域中绿色植物(包括高等与低等植物)在单位时间、单位空间内,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碳固定、转化)合成碳水化合物的有机碳的能力。也可以说是从能量的角度研究水域中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初级生产力是水域物质和能量循环(或转换)的最初环节。无机物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变为有机物,  相似文献   

16.
3种水质调控方式下刺参池塘初级生产力的周年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自然纳潮、微孔曝气、养水机池塘不同水层初级生产力及其相关参数的研究,分析养水机对初级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水质调控方式池塘,初级生产力年均值、P/R值均以养水机池塘最高,微孔曝气池塘次之,自然纳潮池塘最低。养水机池塘、微孔曝气池塘、自然纳潮池塘的初级生产力年均值分别为(6.22±0.54)、(5.37±0.60)、(4.69±0.53) gO_2/(m~2·d)。3种水质调控方式下,养水机池塘30~50 cm水层和50~100cm水层初级生产力差异不显著,而微孔曝气池塘和自然纳潮池塘这两水层之间初级生产力差异显著,且养水机池塘50~100 cm的水层初级生产力显著高于微孔曝气和自然纳潮池塘。研究表明,养水机能显著提高刺参池塘50 cm以下水层的初级生产力,缩小上层和下层初级生产力之间的差距,从而提高池塘水体总初级生产力,为刺参饵料和池塘物质快速循环提供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17.
水体初级生产力是保证水生生物种群再生产速率的一种体现,可为河流生态系统的运转提供能量来源.为探究珠江干流初级生产力(Primary Productivity,PP)状况及水环境影响因子,于2016年3月(平水期)、6月(丰水期)、9月(枯水前期)进行采样调查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初级生产力及其与水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池塘施肥时,不同氮磷比对生产力的影响,通过设定氮磷比分别为3:1、4:1、5:1、6:1、7:1、8:1、9:1和10:1试验组与对照组测定池塘初级生产力,结果表明:各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初级生产力均差异显著(P0.05),其中以第八组(9:1)浮游植物优势种类、数量最多,生物量最大,对提高池塘水体初级生产力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正> 1979年我们在湖北江陵县“四新”渔场进行了成鱼池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简称初级生产力)的测定,分析了初级生产力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和对白鲢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探讨了提高池塘初级生产力,促进鱼体生长的途径及水体增产潜力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大窑湾牡蛎养殖区叶绿素a分布和初级生产力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97年4-12月间对大窑湾牡蛎湾牡蛎养殖区的生态环境调查结果,讨论了该养殖水域叶绿素a含量分布特征和季节变化,对初级生产力进行估算。结果表明,大窑湾浮筏养殖区叶绿素a含量上于较低水平,平均为1.02mg/m^3。叶绿素a含量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差异,秋季较高。初级生产力的分布与叶绿素a含量分布存在差异,丰季最高,海水透明度可能是造成这种差异的重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