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四川桉树适生种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四川省的气候和桉树的生物学特性 ,将四川省划分为盆地、攀西河谷阶地和干热河谷 3个栽培区。针对不同的栽培区 ,提出相应的适宜桉树种 ,并对巨桉、直干蓝桉、赤桉等树种的不同培育目标的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2.
四川桉树基因收集及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近100年的引种历史,四川共收集了130余种桉树,但目前仍保留有40余种桉树,这些树种在四川省的林业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利用巨桉和直干兰桉已营建工业原料林近70万亩.在四川具有发展前途的桉树种有:巨桉、直干兰桉、柳桉、史密斯桉、邓恩桉、迪恩桉、亮果桉、赤桉、大花序桉、尤曼桉.  相似文献   

3.
电导法在桉树抗寒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电导法研究8个不同桉树品种的叶片经一系列低温处理后的电解质渗出率,对电解质渗出率曲线配以Logistic方程,并利用拐点温度法来估计组织的半致死温度(LD50),以此评价桉树抗寒性,8个树种抗寒性从强到弱依次为:赤桉,弹丸桉,直干蓝桉,柳桉,巨桉,小果灰桉,巨尾桉,尾叶桉,该文还探讨了同一低温不同持续时间对桉树膜伤害效应。  相似文献   

4.
热带桉树种、种源选择及生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引种桉树已有百年历史,早期引种的桉树大部分作为庭园观赏树木,50年代初试种桉树人工林,现在南方16个省区栽培,栽培面积约为155万公顷,主要桉树栽培区集中在广东、广西、海南,即华南地区,其次为西南(云南、四川等地)。桉树作为速生纸浆材、用材及薪材树种受到世界广泛重视,桉树和杨树、松树一起被誉为世界三大速生树种。它适应性广,不同桉树种对气候及立地条件要求也有所不同。此次重点调查热带桉树,以尾叶桉、刚果桉、细叶桉、赤桉为主,旨在了解80年代在广东、海南等不同气候区引种桉树及不同种源的生长及适应(如抗风等),为在本地区发展桉树的“适地、适树、适种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我国耐寒桉树的种质资源及其遗传改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罗建中 《桉树科技》2006,23(1):24-31
本文概述了中澳合作“耐寒桉树”研究项目在良种筛选与遗传改良方面的主要工作。通过对我国耐寒桉树目标推广区气候特点的认识,及对20年来这些区域桉树引种试验的重新评估,项目筛选出一批耐寒能力在-5℃至-10℃的优良桉树,并它们把分为2类,一类为适生于高海拔地区树种,主要有:蓝桉、直干桉、史密斯桉和亮果桉;一类为适生于低海拔地区树种,包括:邓恩桉、赤桉、巨桉、柳桉。在耐寒桉树的遗传改良方面,该项目通过改建、新建等方式,在全国各地建立以上树种的种子园19个,并制定了各树种的详细改良计划。为获得更多优良耐寒树种,我国近年已建立了一大批耐寒桉树筛选试验,可望在耐寒能力的提高上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6.
根据玉溪大栗园五种桉树火烧砍伐后的萌生林生长调查的结果分析,五种树种中以双肋桉产柴量最高,是对照(未经火烧、砍伐的直干桉)的4.4054倍。其余树种排序为:直干桉、巨桉、亮果桉、多枝桉。萌生的直干桉林产柴量是对照直干桉林的1.4343倍。桉树幼林期采伐促萌可提高薪材产量。  相似文献   

7.
巨桉无性系种子园控制授粉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福建永安国有林场巨桉无性系种子园中开展了巨桉与柳桉、粗皮桉、赤桉、细叶桉、邓恩桉等树种间和巨桉种内不同无性系间的控制授粉试验。结果表明:桉树控制授粉的成功率与树种密切相关,其中巨桉种内和巨桉与柳桉、粗皮桉的授粉成功率较高,与细叶桉、赤桉、邓恩桉的授粉成功率较低;授粉方式以一次性授粉为宜。  相似文献   

8.
桉树引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桉树具有生长快、成材早、繁殖容易、用途广、抗病虫害等优点。我省原种植较多的桉树有蓝桉、赤桉、大叶桉、直干桉、柠檬桉等,为了扩大树种资源,有计划、有目的地在我省各地区发展适宜的桉树种类,我  相似文献   

9.
桉树原产澳大利亚及马来西亚,适宜生长在热带、亚热带地区。1890年,意大利人将桉树引入我国,经过百余年的栽培,我国华南地区已拥有大面积的桉树人工林。桉树是桃金娘科桉树属树种的统称,已经被确认的有945种,如赤桉、巨桉、柳桉、油桉、小帽桉、伞房桉、亮果桉、边缘桉、本沁桉  相似文献   

10.
广西林科所营建的桉树园,计划收集国内外桉树100种以上,通过多树种对比观察,筛选速生、优质、抗性强、用途多的树种及最佳种源,为造林良种化,良种基地化提供依据,以便及时推广于生产,增加树种资源,扩大森林效益。因此,营建桉树园属科研攻关重要任务之一。1984年以来该所种植49个树种,造林面积16亩。其中巨桉、柳桉、赤桉进行了种源对比。定植14个月的观测,从干形和长势比较,以巨桉、小果灰桉、斑皮桉、赤桉、柳桉、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江西省宁都县引种、试种的多个桉树品系/种源的生长量及冻害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品系)仅本沁桉、邓恩桉和赤桉冻伤程度相对较轻,但是生长较慢;其它速生品系冻伤较重,冻伤等级均达到Ⅲ级(含以上),如巨桉、尾细桉、尾赤桉、韦赤桉、尾巨桉等。赣南北缘大规模发展速生桉树风险较大。综合考量情况下,局部地区发展速丰用材林可选择亚林巨桉、韦赤桉GY-66、尾细桉M1、DH184-1四种品系,邓恩桉、本沁桉和赤桉等较耐寒品系适宜生态公益林、园林绿化或公路旁栽种。  相似文献   

12.
对扦插易生根的赤桉15272(E.camaldulensis)和较难生根的直杆桉(E.maidenii)的插条进行解剖学研究,发现易生根桉树插条内未见潜伏根原细胞存在,根原细胞必须由插穗处理后才能诱导形成;在解剖学上,易生根的赤桉15272比直杆桉有生根部位多、生根快和生根数量多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福州市桉树无性系栽培选择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刘宏振 《福建林业科技》2007,34(3):45-47,52
通过对参试的赤桉(闽桉9号)、尾巨桉(DH32-29)和巨桉(G5)3个无性系的速生性、适应性和抗逆性(特别是耐寒性)的调查分析和综合评价,初步掌握赤桉(闽桉9号)、尾巨桉(DH32-29)和巨桉(G5)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明确在福州市不同区域的种植范围:赤桉(闽桉9号)适宜福州市山区县海拔500 m以下的山地有选择栽培;尾巨桉(DH32-29)速生,适宜福州市沿海海拔300 m以下的山地栽培;巨桉速生性、适应性和耐寒性较强,可作为福州市桉树短工林基地建设的主栽树种。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在相同立地和养分供给条件下,不同桉树的生物量和营养元素(N、P、K)累积量及其分配特征,以1年生9种桉树(尾叶桉、窿缘桉、细叶桉、大叶桉、赤桉、巨桉、粗皮桉、托里桉、大花序桉)为材料,通过测定树根、树干、树皮、叶片、树枝5个器官的生物量以及氮、磷、钾含量,了解养分吸收和分配情况,揭示生物量构成特点。结果表明:9种桉树总生物量最大的是赤桉,为711.20 g·株-1,其次是托里桉、粗皮桉、巨桉、大叶桉、细叶桉、尾叶桉和大花序桉,窿缘桉的生物量最小,为69.20 g·株-1。不同器官生物量分配规律为树干或叶片最大,树根、树枝、树皮次之。不同器官营养元素含量为叶片最高,树干最低。9树种营养元素累积总量由高到低排序为赤桉(29)托里桉(29)巨桉(29)大叶桉(29)粗皮桉(29)细叶桉(29)尾叶桉(29)大花序桉(29)窿缘桉,各树种对3种元素累积量均为N最多,其次是K,P最少;9树种对N、P和K的吸收效率范围为分别为0.80%~7.69%,0.11%~1.32%和0.61%~10.38%;吸收效率最高的为赤桉,最低的为大花序桉,而其他桉树对各元素的吸收效率规律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5.
在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西北部山区较高海拔山地以巨尾桉、巨桉、巨赤桉为对照,开展了邓恩桉的引种造林试验。结果表明:邓恩桉在该地区有较好的生长量和抗寒能力,在海拔高度500 m以上的区域邓恩桉基本能适应,2~3年生时,年平均树高、胸径和林分蓄积生长量分别达2.6~3.3 m、3.5~4.0 cm和8.2~23.6 m3/hm2,均超过福建省巨尾桉、尾巨桉短周期工业原料林生长量指标。初步认为,邓恩桉适合在该区海拔不超过700 m、立地等级为Ⅱ类或Ⅱ类以上的立地上造林。  相似文献   

16.
桉树无性系在桂南地区生长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相同立地条件下对广西钦州地区5年生的5个桉树无性系进行生长对比试验,结果表明:5个无性系在树高、胸径、蓄积量生长方面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广林韦赤桉(Eucalyptus wetarensis×E.camaldulensis)3号和广林柳窿桉(E saligna×E.exserta)9号蓄积量占有较大的优势;无性系生长...  相似文献   

17.
Eucalyptus is the most economically important hardwood plantation tree cultivated in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countries. 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 (ISSR) markers were used to evaluate genetic relationships within and between individuals of six Eucalyptus species. A total of 583 loci (265 to 1535 bp) were amplified from 149 individuals belonging to the six Eucalyptus species using seven ISSR primers (two to three nucleotide repeats anchored with one or two nucleotides at the 3' or 5' region). The ISSR fragments indicated significant polymorphism and genetic diversity among the individuals. Cluster analysis an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revealed the occurrence of wide genetic diversity among populations of E. tereticornis Sm., E. camaldulensis Dehnh. and E. urophylla S.T. Blake and narrow genetic diversity among populations of E. citriodora Hook. and E. grandis W. Hill ex Maiden. Genetic diversity was high in E. tereticornis Sm. (47.27%) and low in E. citriodora (18.64%). Maximum Nei's genetic identity (0.897) was observed between E. camaldulensis and E. tereticornis species, whereas maximum genetic diversity (0.286) was found between individuals of E. citriodora and E. grandis.  相似文献   

18.
湖南耐寒桉树主要化学性质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湖南引种的邓恩桉、多枝桉、赤桉、巨桉、广叶桉、樟脑桉、小果灰桉等7种桉树进行了化学成分与热值的测定.结果表明:其化学性质与国内引种的桉树相比略有差异,纤维素含量较低,在41%~45%之间,木素含量较高,在24%~30%之间,多戊糖含量较高,在20%~29%之间,有机抽提物、冷水抽提物、热水抽提物含量较低,1%N aOH抽提物含量较高;其热值分析结果与煤、石油其它燃料相比,热值较小,灰分少,没有硫磺等污染物.  相似文献   

19.
对巴西米纳斯吉拉斯州北部半干旱地区(15°09’S43°49’W)的赤桉(Eucalyptus camaldulensis)和大桉(Eucalyptus grandis)人工林的地上生物量、营养成分含量和菌根菌定植百分率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赤按和大桉人工林的总地上生物量分别为33.6Mg·hm-2和153.1Mg·hm-2。赤桉树干、叶子、枝条和树皮的生物量分别占总生物量的64.4%,19.6%,15.4%,0.6%,大桉地上生物量的分配与赤按基本相同。赤桉叶子和枝条的干物质占其总生物量的35%,叶子和枝条中的N,P,K,Ca,Mg,and S的含量分别占总生物量这些营养元素的15.5%,0.7%,12.3%,22.6%,19%,1.4%。树干(包括树皮)中的营养成分累积相对比较低。与赤桉相比,大桉的营养含量变化较小。这2个树种的树干上部含有高浓度的磷,树皮也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尤其是大桉;说明在半干旱地区,立地上脱落的植物性废物对降低树木生产力损失有重要意义。赤桉和大桉都有菌根营养。  相似文献   

20.
在浙江丽水开展邓恩桉、赤桉、柳桉、巨桉、尾巨桉的引种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系的耐寒性强弱表现为邓恩桉>赤桉>柳桉>巨桉>尾巨桉;邓恩桉的幼树高生长和径生长各参数均高于其他几个参试桉树品系,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不同品系间的树高、胸径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其中以邓恩桉的生长量最高,4年生时胸径和树高分别达15.14cm、11.14 m。邓恩桉适合作为速生工业原料林树种在丽水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