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不结球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及再生植株的倍性鉴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影响不结球白菜小孢子培养和植株再生的几个因素及再生植株的倍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因型是影响小孢子胚诱导率的最重要因子,正反交材料的胚诱导率无显著差异;供体植株开花后6~10 d培养可获得高的胚诱导率;琼脂在8~12 g·L-1范围内,随着质量浓度的提高可显著提高小孢子胚再生率.结合流式细胞仪和植株形态鉴定,不结球白菜小孢子再生植株自然加倍率总体水平较高,有的高达90%,但不同基因型间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以6个结球白菜品种为试材,研究不同培养条件对小孢子胚诱导和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因型是限制小孢子胚发生的主要因素,相同处理条件下,不同基因型之间出胚率有显著差异.适当的低温预处理有利于胚状体诱导率的提高,以处理24~48 h效果最好;热激诱导时间对胚发生也有明显影响,当热激时间为24 ~48 h时出胚率有较大提高;NLN培养15 ~22 d转胚成活率高;MS培养基比B5培养基更适合胚状体的转胚成苗.  相似文献   

3.
黄心乌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及植株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黄心乌类型白菜的游离小孢子胚诱导率,选用7个淮南黄心乌品种,研究不同品种、取蕾月份和预处理对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影响,并采用流式细胞仪研究再生植株的倍性变异。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小孢子出胚率存在明显差异,只有3个品种09-96、09-97和09-98诱导出了胚状体,平均出胚率分别为1.13胚/蕾,2.93胚/蕾和4.63胚/蕾;33℃热激处理对小孢子的胚发生至关重要;与对照相比,0.2%正丁醇预处理5 h显著提高了09-97和09-98的出胚率;倍性鉴定结果表明,在获得的再生植株中,单倍体、双单倍体、三倍体和四倍体都存在,但以双单倍体为主,09-97和09-98的双单倍体率分别达到70%和80%。  相似文献   

4.
白菜和芜菁杂种小孢子培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白菜和芜菁的6个杂种F1代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结果表明,不同组合间小孢子胚胎发生频率存在很大差异,胚产量最高的两个组合“矮脚黄×气死孩”和“苏州青×气死孩”平均每蕾分别产生21.1和17.2个胚。诱导杂种胚状体发生的最佳时期是单核中期至单核靠边期。33℃、24h热激处理可明显提高杂种小孢子胚的诱导率,培养基中加入活性炭也可改善胚的分化。  相似文献   

5.
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甘蓝 (2n =1 8)×白菜 (2n =2 0 )的种间杂种分别进行胚培养和子房培养 ,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结果表明 ,胚培养正交甘蓝×白菜的杂种苗平均诱导率为 39.2 % ,子房培养正交白菜×甘蓝的杂种苗平均诱导率 1 6.1 %。不同杂交组合之间 ,杂种苗诱导率差异极大。杂种苗在含有 0 .0 1 %秋水仙素的MS培养基上处理 1 0天 ,染色体加倍率为 35.6% ,比自然加倍率提高 32 7.4%。新种质在形态特征上接近普通甘蓝型油菜品种 ,在某些经济性状上表现较好的利用价值。大部分材料生长势强 ,熟性延迟 ,千粒重较高 ,含油量高 (≥ 40 % ) ;部分材料抗寒 ,耐热 ,抗病毒病、霜霉病 ,并避菌核病 ;多数材料为自交不亲和系。但所有材料的芥酸、硫苷含量较高 ,在油菜双低育种中应予注意  相似文献   

6.
白菜型油菜小孢子培养成胚率及植株再生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白菜型油菜为供试材料进行小孢子培养研究。通过对影响其成胚和成苗等因素的研究发现,产胚率受不同基因型的影响,差异较大;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蕾形态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即花蕾大小为2.0~3.0 mm,80%以上小孢子处于单核晚期-双核早期,并且处在该时期的小孢子最易诱导成胚;换液培养和起始高温热激培养可明显提高产胚率;B5固体培养基中最佳琼脂质量浓度为12 g/L,琼脂质量浓度过低或过高很难诱导成苗。  相似文献   

7.
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的花药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20个基因型的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进行了花药培养.结果表明,在Keller培养基上可以直接诱导出胚状体,胚状体的诱导率与基因型、培养基的添加物等有关.基因型不同,胚状体的诱导率也不同;在培养基中加入活性炭降低胚状体的诱导率,加入0 1mg·L-1的6 BA和0 1mg·L-1NAA能提高胚状体诱导率.  相似文献   

8.
预处理对不结球白菜游离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低温预处理、热激处理和高糖浓度处理对不结球白菜游离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影响。结果显示:对供体花蕾进行1~3d的低温预处理能显著提高出胚率,超过5d则明显降低,并且不同基因型对低温预处理的反应不同;热激处理对小孢子胚胎发生起关键作用,不同基因型所要求的最佳热激温度和时间不同;以17%的高糖浓度培养基对游离小孢子进行1~4d预处理能显著提高出胚率,随处理时间的延长效果降低,但在1~4d范围内胚诱导率均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9.
以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花后10~12周的幼胚为外植体,建立体胚发生及再生体系,同时分别对山核桃胚性愈合组织和体细胞胚诱导的碳源种类和质量浓度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接种在含葡萄糖培养基中的山核桃胚性愈合组织诱导率显著高于蔗糖、海藻糖和麦芽糖,诱导率达33.3%;在培养基中添加20 g.L-1葡萄糖,胚性愈合组织诱导率最高,达50.0%,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蔗糖为山核桃体细胞胚诱导的最佳碳源种类,体细胞胚诱导率显著高于葡萄糖、海藻糖和麦芽糖,诱导率达23.3%;在培养基中添加45 g.L-1蔗糖,体细胞胚诱导率最高,达30.1%,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体胚在WPM培养基(木本植物用培养基)附加5 g.L-1蔗糖的培养基上萌发率达20%,显著高于附加0,10,15,20,25,30 g.L-1蔗糖的体胚萌发率。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黄心春结球白菜小孢子胚诱导难的问题,以引自韩国和日本的12个黄心春结球白菜杂交种为试材,对影响小孢子胚发生和发育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供试品种间小孢子胚发生能力有极显著差异;不同品种对培养基中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反应不同;发现了花蕾低温密封预处理具有促进小孢子成胚的作用;MS培养基中添加0.1mg.L-1的NAA具有促进小孢子植株生根的作用。在优化培养条件的基础上,建立了针对黄心春结球白菜的游离小孢子高效培养体系,获得了11个黄心春结球白菜杂交种的445株小孢子植株,鉴定出362株双单倍体。  相似文献   

11.
几种芸薹属蔬菜的核型分析与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大白菜、菜薹、结球甘蓝、芥蓝、花椰菜和四倍体菜薹与二倍体芥蓝种间杂种的核型进行了比较分析,旨在为研究其亲缘关系及品种鉴定提供细胞学依据。结果表明:四倍体菜薹与二倍体芥蓝的种间杂种包含2个菜薹的染色体组(AA)和1个芥蓝的染色体组(C),为异源三倍体(AAC)。结球甘蓝、芥蓝和花椰菜的染色体的平均相对长度基本相同,大于大白菜和菜薹,但变异系数小于大白菜和菜薹。大白菜和菜薹的核型类型属2B型,而结球甘蓝的属3A型,芥蓝和花椰菜的属2A型。  相似文献   

12.
菜心、小白菜是广西省梧州市主要的秋菜,是梧州市冬春半年的主食蔬菜,但菜心、小白菜在生长期间常因病虫为害每年减产15%左右,严重年份甚至达50%上。菜心、小白菜的主要病虫害有霜霉病、炭疽病、软腐病、病毒病、丝菌核、菜青虫、小菜蛾和菜蚜等。菜心、小白菜苗期最容易感染病毒病,发病后植株抗病力减弱,后期易感染霜霉病、软腐病等,严重影响产量,所以加强苗期管理,及时消灭传毒蚜虫,搞好苗期病毒病的防治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为探求不同品种不结球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ssp.chinensis Makino)的冬性强弱,找出其适宜的春化时间,以4个不结球白菜品种为试材,在3℃条件下分别对萌动种子春化处理10、15、20、25 d,调查不同春化时间对各品种现蕾开花的影响,综合评价植株现蕾开花早晚及开花期植株形态。结果表明,奶白菜最适春化时间为10 d,青梗白菜最适春化时间为15 d,乌塌菜最适春化时间为20 d,京水菜最适春化时间为25 d。4个不结球白菜品种冬性由弱到强为奶白菜、青梗白菜、乌塌菜、京水菜。  相似文献   

14.
采用黑龙江省各地的大白菜黑斑病芸薹链格孢 ( Alternaria brassicae ( Berk.) Sacca.) 2 2个单孢菌株 ,对国内当前生产上应用的大白菜、萝卜、甘蓝、油菜等十字花科蔬菜的品种 (其中含自交系和杂种一代 )共 51份进行苗期接种鉴定。试验结果表明 ,各品种对不同的菌株抗感反应差异明显。根据同一品种在相同条件下对不同菌株抗感反应存在差异 ,而在不同条件下对同一菌株抗感反应趋近一致 ,采用模糊聚类分析的方法 ,筛选出 5个鉴别寄主 ,它们是 ,二牛心大白菜、97- 3- 114大白菜、牡丹江一号大白菜、新一号大白菜和四九菜心  相似文献   

15.
大白菜雄性不育复等位基因的发现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大白菜雄性不育复等位基因的发现过程,以及"大白菜核基因雄性不育复等位基因遗传假说"的验证试验结果。提出了不育系的应用模式,介绍了品种、变种和亚种间复等位基因型雄性不育系转育研究结果,以及不育基因分子标记、定位及表达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青岛市是全国重要的大白菜种植基地,所生产的胶州大白菜享誉国内外。分析青岛市大白菜产业发展瓶颈,主要体现在高端产品发展乏力、低端市场波动频繁、农民收益难以保障等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产业发展。为此,应通过建立政府指导价格制度、强化深加工研发、推广简易贮藏、大力推进农业合作社能力建设等手段解决市场供需矛盾,促进产业健康发展,保证农民丰收增收。  相似文献   

17.
进行猪粪和奶牛粪自然高温堆肥发酵,分别在15、25、35、50 d取样,获得了不同腐熟程度堆肥产物,分别进行了小白菜和香瓜种子发芽与田间应用试验,以期获得不同腐熟堆肥在蔬菜上施用的农学效应,旨在从堆肥农田施用的农学效应角度,为制订堆肥腐熟度标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牛粪堆肥过程中的最高温度高于猪粪,且高温期也长于猪粪;两种处理在35d有机碳含量均显著降低,全氮含量为先降低后升高趋势;两种堆肥在35d后,均达到无害化标准。不同腐熟程度堆肥对小白菜株高和主根长及香瓜苗重和主根长均没有明显抑制作用,对小白菜和香瓜出苗率、根系活力及小白菜单株鲜重和生物产量影响较大,尤其是猪粪腐熟25d,奶牛粪腐熟15d的堆肥表现出显著抑制作用。将堆肥理化参数与小白菜、香瓜生长指标进行相关分析表明:pH值、全氮含量和C/N这3种指标均与小白菜和香瓜各项生物性状无显著相关性;有机碳和DOC与各项生物性状指标均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铵/硝与小白菜和香瓜的GI和根系活力均表现极显著或显著的相关性,其结果与现行的堆肥腐熟度指标并不一致。因此,在制订堆肥腐熟度标准时,应关注堆肥产物农田施用后不同作物所表现出的不同农学效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远缘杂交将结球白菜的A基因组导入包心芥菜,利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igh-resolution melting, HRM)结合InDel标记辅助选择技术,筛选出保留白菜基因较多的回交后代,改良包心芥的结球性,丰富包心芥菜的种质资源。【方法】利用幼胚培养技术辅助6份包心芥菜与2份结球白菜进行远缘杂交和回交,选取20个InDel标记追踪白菜A基因组全部染色体,从192的BC1单株中筛选出白菜A基因组标记占比较高的单株。田间调查筛选结球性近似结球白菜的单株。【结果】远缘杂交结合幼胚培养获得了9个种间杂种组合和14个BC1群体。筛选并获得203个在全基因组分布均匀的可区分白菜与芥菜的HRM-InDel标记;利用20个InDel标记追踪192株BC1单株的白菜基因,分离群体偏向传递白菜基因组,有54棵单株标记含量超过90%。【结论】幼胚培养技术可提高白菜与芥菜远缘杂交后回交的结实率,并可加快育种进程;筛选出了白菜基因组占比较高的组合和单株;分离群体明显偏向于传递白菜基因。  相似文献   

19.
通过甜菜与白菜不同间作方式、甜菜喷施不同促进剂与抑制剂的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栽培措施对甜菜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甜菜受种植密度与白菜胁迫的影响,较单作甜菜产量显著降低,白菜与甜菜2∶1间作甜菜产量为单作的28.9%,2∶2间作甜菜产量为单作的50.1%;白菜采收后停止灌溉,不同种植方式的甜菜含糖量无明显差异;生长调节剂对甜菜含糖量无显著影响。白菜采收后控水是保证与促进甜菜糖分品质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反季节栽培大白菜未熟抽薹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大白菜反季节栽培的主要问题是未熟抽薹。本试验选出的反季节栽培杂交种春大将、高冷地是冬性强、合抑类型的早熟、优质品种。确定大白菜适宜播期是防止未熟报薹的关键,春季气温上升到12℃以上时,露地播种为宜,保护地栽培的棚室温度也不要低于12℃,温度愈低,抽薹率愈早,抽薹率愈高。青鲜素100-200倍液喷洒2次,可有效抑制大白鼠未熟抽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