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Shanon-Wiener指数作为群落种的多样性指标,分析镜泊湖地区啮齿动物群落的多样性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的原始针阔混交林和次生扬桦林群落多样性指数较低。其次是草句森林和混交林带的次生柞林,采伐迹地、阔叶林带的次生柞林、人工落叶松林和人工红松林较高,农田最高,熔岩台地为0。森林采伐后群落的多样性增加。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群落多样性降低。  相似文献   

2.
以针阔混交林、次生季风常绿阔叶林、成熟季风常绿阔叶林构成的演替系列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法,比较、分析不同演替系列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特征,探讨季风常绿阔叶林演替过程中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针阔混交林中草本植物共有14科22属22种,次生林中草本植物共有14科25属25种,成熟林中草本植物共有13科21属22种;随着演替的进行,丰富度指数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而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随着演替的进行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在不同的演替阶段中,草本植物的物种组成发生了变化,检验中,针阔混交林与次生常绿阔叶林的草本物种Sorensen相似性系数高达0.511,物种相似性最高。研究结果可为季风常绿阔叶林不同演替阶段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文章采用建径流小区定位观测方法,对富源县云南松次生林、华山松人工林、针阔混交林、次生灌丛和荒草地等主要植物群落进行水土保持能力的观测。分析表明:富源县的降雨量主要集中于5~10月,雨季降雨量占全年的86.48%,且降雨量主要是10mm以上的降雨产生;不同群落地表径流量、土壤流失量和侵蚀降雨次数依次均为荒草地>次生灌丛>云南松次生林>华山松人工林>针阔混交林,说明森林植被类型中针阔混交林保土保水能力最强,其次是纯林,在低效林改造和生态建设工程中应大面积推广混交林的营建。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陕西省楼观台实验林场植物的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调查区植物群落具有较高的植物多样性水平,被子植物是调查区植物区系的主要植物组成部分,调查区主导植物区系以温带成分为主,植被类型的垂直分布特征主要以次生灌丛、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和亚高山灌丛为主。  相似文献   

5.
在小兴安岭伊春林区桃山等5个林业局的林场分别设立了调查试验区,发现5个调查试验区的天然阔叶混交林乔木树种共有12科17属22种,杨柳科、桦木科、椴树科和木樨科在数量上优势比较明显。群落组成的树种以软阔叶树种占多数,但硬阔叶树种也占4成以上,具有明显的向硬阔混交林过渡特征。5个试验区树种混交度均接近强度混交0.75。新青林业局试验区林分主林层林木的各生长因子均表现最好,桃山林业局试验区主林层林分材积最小但演替层林分材积最大。应根据林分的演替状况采用合理营林抚育措施,调整树种组成,逐渐加大针叶树种特别是红松的更新比例,实现"栽针保阔",促进森林演替进程。  相似文献   

6.
据调查,泉州清源山区内有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灌丛、草丛草坡、沼泽草甸及人工植被等7个植被类型。本文对代表性的17个群落特征进行论述,并探讨植被的演替趋势。  相似文献   

7.
神仙居景区景观林改造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神仙居景区森林植被现状的调查,结合景区旅游观光的需要,模拟仙居县俞坑自然保护区次生常绿阔叶林的群落结构、树种组成、生活型组成类型进行景观林改造。采用渐伐针叶树、保留阔叶乔木树种、培育阔叶乔木树种萌蘖丛、保留有益灌木、林下补植和林间空地栽植常绿阔叶树、块状清理植被、块状整地造林、次生常绿阔叶林幼龄林的间伐抚育等营林技术措施,使原生植被得到有效的保存,促进植被演替过程,构建物种丰富、群落稳定、地域特色鲜明、景观优美的针阔混交林或常绿阔叶林。  相似文献   

8.
采用树种丰富度、树种组成指数、树种单调度、树木均匀度等指标对林口林业局红石林场的次生柞林的树种组成做了详细的分析,其结果表明:现有次生柞林树种的多样性较差,单调度高,且无针叶树种;柞树生长较慢,生长潜力不大;建议对林分进行适当的人工抚育,并辅以针叶树种(红松、云杉)林下更新,构建异龄复层针阔混交林,发挥森林的多种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9.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不同演替阶段木质残体碳密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了解常绿阔叶林恢复演替过程中木质残体(WD)碳储量的变化特征,对鹰嘴界马尾松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进行了调查取样,结果表明:鹰嘴界常绿阔叶林演替阶段各林分中木质残体的现存量较低,在1.26~8.82 Mg/hm2之间,大小顺序为马尾松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随演替进程呈逐渐增加趋势;演替阶段粗木质残体(CWD)碳含量因树种及其分解等级而异,随着CWD分解等级的提高,其碳含量逐渐降低;马尾松林、针阔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的木质残体碳密度分别为0.62,1.75,3.78 Mg/hm2,分别相当于各林分乔木层碳密度的0.73%、1.83%和2.92%。  相似文献   

10.
黔东南主要针阔混交林类型的演替动态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黔东南16个县(市)的78个针阔混交林样地调查材料,对黔东南针阔混交林的五个主要类型进行的演替动态分析表明,黔东南的针阔混交林是处于不同演替阶段的极不稳定的群落,研究分析其演替规律,对保护和发展针阔混交林资源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白石砬子林场位于辽宁省东部山区,宽甸县的东北部,境内山脉纵横,属长白山余脉千山山系。森林分布属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带的南部边缘,原生植物群落都是以红松、鱼鳞松、沙松、臭松等针叶树为主的异龄复层针阔混交林。混生的阔叶树有枫桦、紫椴、色木、蒙古柞、山杨、裂叶榆、核桃楸、水曲柳、黄波萝、花曲柳等。在七、八十年以前,在林场范围内有些地方还是以红松为主的原始林。目前在高山上腹,采运木材比较困难的地方,仍可看到这种原始针阔混交林的残迹。这种混交林由于以高大笔直  相似文献   

12.
三峡库区植被不同演替阶段的土壤养分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空间替代时间的方法分析三峡库区植被在不同演替阶段的土壤养分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植被正向演替,土壤pH值逐步降低;土壤有机质和速效磷含量表现为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灌丛>针叶林,水解性氮含量表现为针叶林>灌丛>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有机质、水解氮和速效磷含量在植被演替过程中表现出较强的表聚性;相关分析表明有机质含量、水解性氮含量和速效磷含量3者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且都与土层极显著负相关;植被演替进程与土壤pH值极显著负相关、与水解性氮含量显著负相关、与速效磷含量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洪雅国有林场隶属于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地处四川盆地西南边缘,洪雅县林场总面积65,921.1平方公里,林区森林植被垂直带状分布明显。低山区以人工针叶纯林为主;中山区大多数为针、阔天然混交林;高山区以灌丛为主。  相似文献   

14.
以亚布力林区的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分析与计算,从针阔混交林的稳定性、改良土壤、生长量方面进行评价,提出适宜于该地区混交林发展的经营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浙江淳安天然次生林演替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余树全 《林业科学》2003,39(1):17-22
利用种间联结测定,主成份分析,最优分割法和马尔可夫预测模型定量研究了浙江淳安山区以马尾松林为代表的次生林演替过程。结果表明,在次生林演替过程中,马尾松、黄檀、山核桃、板栗为衰退种;化香、麻栎、白栎、枫香等9个树种为过渡种;苦槠、木荷、青冈、杉木为进展种。其演替过程分为4个阶段,即马尾松林阶段,以马尾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阶段,以阔叶树种为主的针阔混交林阶段和常绿阔叶林阶段。次生林演替的马尔可夫模型预测表明,该地区次生演替过程的每个阶段需25a左右,常绿阔叶林恢复需要80-100a。  相似文献   

16.
低产林是指天然次生残次林和人工林低价值的林分。管涔林区多是以落叶松、云彬、油松、山杨、桦树为主的针阔混交林,俗称杂木林。其中落叶松、云杉、油松生长缓慢,林分密度小,生长量低,多数林木干形不好、多叉、分节,每公顷平均蓄积30.2m3,每公顷平均株数30...  相似文献   

17.
2015年7月,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统计分析了四川邻水县万峰山近60年的人工针叶林-针阔混交林-润楠Machilus pingii林演替序列过程的土壤微生物数量特征和养分含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群落演替过程中,土壤养分状况、土壤结构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呈现不同程度的变化。针阔混交林枯落物营养元素和土壤养分含量最高,其中土壤有机碳与碱解氮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2种林地,分别达27.000 g·kg-1,248.500 g·kg-1;润楠林的p H值为4.4,显著高于其他2种林地。土壤表层微生物总数大小依次为:针阔混交林针叶林润楠林,且与土壤总孔隙度相关性较高;针阔混交林细菌数量显著高于其他2种林地;润楠林放线菌数量比其它2种林地高一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旨在分析不同演替阶段针阔混交林土壤表层理化性质与优势树木生长特性之间的关系,以期为探索不同林分的生长规律及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依据。【方法】以吉林省蛟河市林业实验区管理局林场的不同演替阶段针阔混交林样地(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老龄林)为对象,采用对比方法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表层土壤理化性质、优势木生长特征及二者间的关系。【结果】随着针阔混交林演替的进行,林分中优势木的平均胸径呈增加趋势,优势木的平均树高变化不大,红松优势木数量逐渐增加,而胡桃楸优势木数量逐渐减少,春榆、大果榆等优势木随演替进行逐渐退出主林层;从中龄林到成熟林,土壤密度变化不显著,老龄林土壤密度最小;随着演替进行,非毛管孔隙度逐渐减小,毛管孔隙度逐渐增大,总孔隙度变化并不明显;在4个演替阶段中,老龄林土壤毛管持水量与最大持水量均最大,比中龄林分别增加12.98%和27.94%;在表层土壤化学性质方面,0~20 cm土层pH值表现为成熟林最大,近熟林最小,老龄林介于成熟林和中龄林之间;土壤有机质含量表现为近熟林最高,成熟林最低;土壤中全氮、水解氮和有效磷含量均表现为老龄林最高,土壤中全磷、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均表现为近熟林最高;不同演替阶段优势木的平均树高和平均胸径均与土壤有机质、全磷、全钾、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正相关;不同演替阶段下优势木的平均树高与土壤密度、非毛管孔隙度和pH值负相关,与有机质、全氮和全钾含量显著正相关;优势木的平均胸径与土壤密度和全磷含量正相关,与最大持水量和水解氮含量负相关;土壤最大持水量、土壤密度、全磷和水解氮含量对优势木的径生长过程有较大的影响。【结论】毛管孔隙度、速效钾和全磷含量是影响不同演替阶段土壤质量的主要因子;经过不同演替阶段,表层土壤理化性质质量的综合得分表现为中龄林成熟林近熟林老龄林;随着演替进行,针阔混交林的表层土壤理化性质基本呈现质量提高趋势,到老龄林时期达到最佳。本研究得到的不同演替阶段针阔混交林林木生长与表层土壤理化性质特征的相关性为进一步实现该地区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冰雪灾害后生态公益林乔木层物种结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8年冰雪灾害后在福建省宁化县水茜乡生态公益林内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代表地段设置固定样地,探讨封育对冰雪灾害后的次生幼龄林乔木物种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经5 a封育,乔木层物种丰富度指数明显增加,自然恢复为以壳斗科、山茶科、樟科、杉科、安息香科等物种为建群种或共建种的次生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随着封育的延续,针阔混交林往常绿阔叶林方向发展,使林分形成一个稳定的顶级森林群落。  相似文献   

20.
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垂直分布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查清河北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植被垂直分布特点,于2016~2017年期间,采用样线法调查记录了保护区植被垂直分布。结果表明:植被从山顶到山体基部有规律的分布,依次为:亚高山草甸带、亚高山灌丛带、针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落叶阔叶林带、人工油松林带、次生灌丛带、农田林果带。基本查清了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植被垂直分布特点,为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科学管理提供依据,以促进其向顶级森林群落顺利演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