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庆良 《淡水渔业》1986,(6):31-32,30
<正> 浙江省有可供养鱼的外荡一百多万亩,传统的外荡渔业,白水养鱼靠天收,单产35公斤左右。七十年代以来,上虞县对传统的外荡养鱼进行了改革。经过较长时间的试验,使网箱与外荡养殖结合起来,获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上虞县水产场叶家湾泊二百亩精养水面,七年累计产鱼394.3吨,平均单产鱼56.33吨,年平均亩产281.65公斤,比粗养增长10倍。1985年产鱼73.88吨,平均亩产达到369.45公斤。在二百亩水域内,连同养鸭、育珠,产值22.95万元,平均每亩水面产值达1148元。肖金乡屯北村的洪池面  相似文献   

2.
<正> 将池塘养鳗技术移植于外荡网箱,是充分利用大水面的一种养殖方式,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一、试验设施和方法选择三个点作试验。信心村渔场选择在三条河道交叉处,系河道型外荡.孙端镇渔场选择在面积1105亩的大坂荡,系湖泊型外荡.豆姜村渔场选择在面积400亩的殿渡荡,也是湖泊型外荡.这些都是绍兴典型的外荡类型。试验材料、放养情况见表1。  相似文献   

3.
外荡精养与网箱养鱼相结合,就是利用有利的自然环境,在外荡水域中用竹箔拦围成精养荡,水面之上搭棚养鸭,水中养鱼与养蚌育珠相结合,水面以网箱养鱼与养萍相结合。进行立体式、集约型的养殖。  相似文献   

4.
外荡水域小体积网箱养鱼技术试验浙江省嘉兴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周华成1994年我站与美国大豆协会合作,在嘉兴国营渔场油车港分场的沉石荡进行1—4立方小体积高密度网箱养鱼技术试验。一年来,在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和美国大豆协会的支持指导下,试验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正> 前言目前外荡河沟养鱼产量普遍较低。我县占养殖总面积51.79%的外荡河沟水面,1982年平均亩产只有94.2斤。为了进一步挖掘外荡河沟水域的生产潜力,使其养鱼产量有较大幅度的提高,1983年我们进行了本试  相似文献   

6.
《科学养鱼》1987,(4):28-28
浙江肖山有外荡养鱼水面35058亩,1985年全县配套网箱1818只,面积253.95亩(其中育苗箱8亩,一龄鱼种箱19.25亩,成鱼、二龄鱼种箱176.7亩)培育的鱼种提供给外荡19193亩。总产成鱼1926.8吨,平均亩产100.4公斤,增加产值143.33元。产鱼种561万尾,其中4040亩外荡平均亩产150.15公斤,最高218.65公斤。  相似文献   

7.
小外荡60只,共计面积10 428亩,放养鱼种791 374公斤,利用外荡优越的水质条件,采用池塘养鱼的饲养方法,获得亩产372.66公斤,亩利润254.93元。  相似文献   

8.
建立四个不同面积的养鱼区,进行外荡围栏养鱼研究。运用传统的外荡养鱼技术和池塘精养技术,通过三年试养,平均亩产分别达到3145、1811.25、628.67和550.9公斤。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水产研究所利用青浦县外荡水域,开展网箱养鱼试验,取得好的效果。上海市青浦县外荡水域面积广阔,过去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市水产研究所为了有效地利用这些天然水体,开展了网箱养鱼试验。外荡的水是流动的,俗  相似文献   

10.
实施“三网一体”工程开拓外荡立体水域为开发、利用、提高本县外获鲜鱼产量,选定本县东洲乡渔场,进行为期三年(1991~1993年)的三网(网拦、网围、网箱)一体高产养鱼模式试验。一、水域自然条件东洲乡渔场水域,系河道型外荡,原是富春江一条支流,名叫北江...  相似文献   

11.
近海浮绳式网箱养鱼,就是在港湾外的近海较深水域设置浮绳式网箱,选择优质的鱼种,进行高密度、集约化的养殖。它是在内湾传统式网箱养鱼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优质、高产、高效、新的网箱养殖模式。这种养殖模式与传统内湾浮排式网箱养鱼相比,网箱组合设计科学,养殖环境好;养殖鱼类食欲旺盛、生长快;养殖病害少,成活率高;养殖密度大、产量高、投饵系数低、效益好;网箱抗风浪能力强并且投入经费少,易于推广。为了发展浮绳式网箱养鱼产业,特制定本规程介绍有关近海浮绳式网箱制作与养鱼的技术。规程主要包括养殖场地的选择、网箱的制作与…  相似文献   

12.
一九八八年我省共投产网箱养鱼面积92.35亩,半数以上为全投饵式的吞食性鱼类网箱。其中承担农业部“丰收计划”和省科委“推广项目”的网箱养鱼38.641亩(鲤成鱼26.446亩、鲤鱼种10.07亩、尼罗罗非成鱼2.125亩)。在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上均取得重大突破:鲤成鱼平均亩产达到61567.3kg(最高小区平均亩产10.28万 kg),平均亩盈利13.24万元(最高小区亩均盈利22.46万元),投资收益率平均达到51.29%  相似文献   

13.
网箱养鱼高产技术新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1988年河北省共投产网箱养鱼面积92.35亩,半数以上养殖全投饵式的吃食性鱼类。通过对38.641亩网箱的验收核算,在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上均取得重大突破:26.446亩鲤成鱼折合(下同)平均亩产61567.3公斤,亩均盈利13.24万元;10.07亩鲤鱼种平均亩产27639公斤,亩均盈利14.70万元;2.125亩尼罗罗非鱼成鱼平均亩产51393公斤,均亩盈利6.90万元。现就1988年网箱养鱼在养殖制度、工艺路线、技术手段和设备装配上的一些探讨,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寸塘口水库有养鱼水面800亩.1989—1990年进行箱库结合养鱼试验,利用网箱养鲤残饵、鲤排泄物和外源性营养物质作为大库鱼类的饵料基础.试验结果,大库鱼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公斤鱼成本下降,利润增加。实行箱库结合养鱼技术,还改善了水体环境,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列举柘溪、凤滩两座大型水库移民发展节粮型网箱养鱼脱贫致富的事实,说明开发节粮型网箱养鱼是库区群众改善生活的新路子;同时介绍了提高网箱鱼产量、降低生产成本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网箱养鱼,目前在世界各渔业国家已十分普遍,利用网箱进行集约化高密度养鱼,不仅产量高,而且可养殖高档的名、优经济鱼类,以满足国内市场和出口需要,经济效益显著,前景十分广阔。我国沿海内湾多,许多海区风平浪小,水流畅通,适于发展网箱养殖。开拓这一水域资源,发展海洋牧场增养殖业,对提高海水鱼类养殖产量有着重要意义。近几年来,广东、福建、海南等省,从暂养石斑鱼出口,进而发展网箱养殖石斑鱼、真鲷、黑鲷等经济鱼类,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成为一项新兴的养殖业。为了进一步探讨如何提高网  相似文献   

17.
网箱养鱼是一种设置于较大水体(湖泊、水库等)中高密度培育鱼种或精养食用鱼的科学养鱼方式。鱼类的活动被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通过箱体内外水流的不断交换,使网箱内形成一个更适宜鱼类生长发育的小生态环境。由于这种养鱼方式能充分利用大水体优越的自然条件,具有产量高、效益好、管理方便等特点,在我国被广泛推广应用;但是近年来网箱养殖水体的有机负荷日渐增大,引起水体污染,给养殖业者造成了较大损失。  相似文献   

18.
广东省沿海各地根据国内外市场需要,积极发展网箱养鱼生产,到1986年底止,全省已发展海水养鱼网箱4,000多个,放养石斑鱼、鲈鱼以及鲷科鱼类等多种名优质鱼类,网箱养鱼产量达20多万公斤。  相似文献   

19.
张起信 《海洋渔业》1996,18(1):35-38
网箱养鱼是指在比较安全的海区内设置不同规格箱体开展不同品种鱼类的高密度集约化人工养殖生产形式。这种生产方式具有生产成本低、基本投资少、水流畅通、养殖密度大、产量高、经济效益显著、便于管理等特点,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养鱼生产形式。在近海开展网箱养鱼生产,不仅能够充分利用近海  相似文献   

20.
《水库渔业》1982,(2):52-54
我省有各类水域面积700多万亩,近期可利用养鱼的约300万亩。其中:大小水库2,400多座,水面150多万亩,占可养面积的一半。但渔产量仅为全省总产的十分之一,亩产只有6斤。产量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培育鱼种的条件不足,投放鱼种数量少、规格小。为了增殖水库鱼类资源提高渔产量,我省于1979年开始水库网箱养鱼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