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邬夏菲 《现代园艺》2023,(14):127-129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生活需求的升级,传统街区与城市需求不匹配,传统街区出现特色消失、场所精神缺失、景观空间缺乏、步行环境拥堵等问题。因此,从城市文化风貌延续和更新的角度出发,以广州市传统中轴线绿化景观提升为例,从城市文化传承、场所精神保护、空间功能更新等角度,提出了重要景观节点设计策略,旨在为我国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景观延续和更新提供更好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2.
城市公园绿地不仅仅是城市的游憩场所与生态空间,也是一个城市的文化传承场所。文化是景观的灵魂,城市公园必须充分挖掘、融合并传承城市的历史文化元素。本文以桂林虞山公园为个例,通过对广西桂林市的城市文化元素的阐述与分析,浅述了虞山公园对当地历史文化传承的作用与方式。  相似文献   

3.
从大学生素质培养及高校文化传承功能角度出发,以高校公共空间的现状分析为基础,阐述因教学模式、学习方式等方面变化及场所精神导致的对校园环境空间的新需求,分析学习空间在高校公共空间设计中的不足,探索利用空间打造学习空间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为高校学习空间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张鹏 《现代园艺》2024,(3):147-150
通过分析中西方景观发展历史,发现历史上的每一次景观重大发展必然是一次共生的创新发展。利用共生理论分析了传统景观与科技共生性,形成了以传统景观为基础,以科技元素为创新手段的多元共生是具有时代性与未来性的新型景观场所构建,是风景园林发展在文化、空间、功能中的创新路径,多元化的科技属性融入景观场所,为未来风景园林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现代城市公共空间规划方法旨在增加人们对生活场所的情感依恋,并培养居民社区意识,公共空间的规划改善应基于城市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自然特征和地方特性.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社会文化现象突出了空间环境质量与人类意识、行为、生活方式之间的根本关系,制定城市公共空间建筑和景观规划要着眼于保护和维护一个地方的历史和文化环境的特性,更要考...  相似文献   

6.
张文娟 《现代园艺》2023,(18):100-102
在“文化强则民族强“”绿色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精神指引下,地域文化与景观设计的结合,促进景观特色再生已经成为现代景观设计的一种表达方法。在众多的景观空间中,公园作为特色文化景观空间具有重要发展潜能。基于此,以文化表达和再生为视角,重点探究地域文化在公园景观中的应用,探索城市公园景观文化激活实践方式。结果表明,地域文化作为人与场所之间的一种联系和“语言”,强化了人与场所之间互动和地域文化的延续,更有利于优化景观设计,促使景观表达更富有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7.
城市绿色空间是居民开展各项文体活动的场所,有生态、文化、社会、经济效益,与居民的美好生活紧密相关.在保证居民"住有所居"的基础上,提高人居环境的质量是城市转型存量规划的切入点.引入多源大数据,使用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定量研究步行方式下城市绿色空间可达性,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8.
校园景观内涵设计包含历史文化的传承、主题、场所精神以及空间的感受性和体验性等多方面的内容。通过国内外理论研究和项目案例实践的研究,提出地域文化的介入方式和设计理念的思考方式,在设计中基于地域文化,结合功能、艺术、思想以及植物等多方面元素对校园景观进行深度研究,渗透于校园景观的相关场所的设计思考,从而建设具有内涵的场地。  相似文献   

9.
传统聚落是人类聚居和活动的场所,也是有独特的魅力和明显的群系特征的人居文化空间。为保护传统村落内的整体历史风貌,以国家传统村落之一的胜利镇三家子村为研究对象,从自然环境特征、空间布局特征、建筑景观特征、人文景观特征4个角度分析三家子村传统聚落文化景观,这对美丽乡村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应用使用状况评价(POE法)的基本方法,针对现在沈阳中学校园景观面临的一些场所精神方面的问题,以诺伯格·舒尔茨的场所精神和建筑现象学为理论支撑,得出评价场所精神的5大因子:场所空间、地域文化及校园文脉、色彩、光影、细节。对已建成的沈阳二中南校区校园景观进行分析研究,利用发放调查问卷、拍照以及访谈等方式,探寻营造沈阳中学校园环境场所精神的途径,以期对今后能够建设更优美、更具归属感的中学校园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结合宁波市滨海国际合作学校校园绿地规划设计案例,探讨现代生态校园的绿地规划设计。通过校园绿地设计思路分析,认为需要加强生态的渗透、增加空间个性化、校园人文精神的塑造等措施提升绿地整体规划水准。提出校园绿地整体布局为"一带两轴两核四片六点",对其他校园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风景园林设计初步课程是浙江理工大学风景园林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通过以绘图为基础的教学方式,延续早期的"布扎体系"的教育方式。"布扎忽略空间和构造等现代主义建筑所强调的内容而倍受批评"。而在"现代主义"的体系中,学生是以模型为基础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一个机会选择自己喜爱的著名设计大师的作品来进行空间分析与模型制作。此外,再结合课程中三大构成和空间限定与构成理论,通过立体构成课程作业的设计和制作进一步地强化学生的空间构成感和空间想象能力,同时通过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的强化训练,使学生对整体空间的把握和设计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和进步。  相似文献   

13.
近29年来我国航天育种专题文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恒炜 《北方园艺》2008,(4):265-267
介绍了我国航天育种的文献数量和分布,以及研究论文涉及到的内容、作物种类和这些文献的来源期刊、主要著者,并指出了航天育种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空间诱变育种及其在瓜类上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空间诱变育种(或航天育种)是航天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的新育种技术。论述了空间诱变育种的概念、方法、机理、特点及国内外研究概况,并分析了空间诱变育种技术在瓜类育种上的应用,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农业空间诱变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报道了国内外空间诱变育种的情况,着重介绍了自1987年以来,我国科学工作者9次利用返回式卫星及5次高空气球搭载了60多种植物500多个品种的种子,经地面多年的选育,取得了一批可喜的成果。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典园林是一种空间造型艺术,特别是私家园林,其精湛的空间营造手法对于现代园林设计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在分析园林空间的基础上,从空间渗透、空间对比及意境营造等方面分析了中国古典园林空间的营造手法,旨在反映造园手法的规律特征,增加对中国古典园林的理解,探讨其在现代园林中的局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农作物太空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诱变因子、育种特点、研究现状等方面对国内外太空育种研究进行综述,并就中国太空育种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2004年,广昌县白莲科学研究所与东方红宇航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开展了子莲第三次航天搭栽诱变育种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航天处理的白莲种子,其SP1代在单株现蕾数、有效蓬数及每蓬实粒数等方面变异较大,并筛选获得2个综合经济性状优良的子莲单株,分别比对照增产19.4%和58.1%.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出适合在福建省厦门市及周边地区种植的太空豇豆品种,首次引进2个航天豇豆品种,以当地适宜品种比优20为对照,进行品比试验。结果表明,航豇1号产量最高,商品性、抗病性表现较好,粗纤维含量低,耐老化,各项食品质量检测指标较好,有推广价值;航豇2号多项食品质量检测指标最优,耐老化,但产量较低,商品性、抗病性表现一般,不适合在厦门地区高温高湿的季节种植,是否有推广价值,尚待进一步在春季试验。  相似文献   

20.
番茄种子宇宙飞行后的过氧化物同工酶及RAPD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番茄种子经搭载返地卫星宇宙飞行355h,回收后地面种植,选择3个同工酶有差异的宇宙飞行处理群体植株进行RAPD检测。结果表明:在50个供试引物中,有18个扩增出了DNA带,共有166条,其大小在200~2000bp之间。与地面对照相比,宇宙飞行处理植株的DNA在5个引物出现差异,其突变的程度分别为4.5%、1.3%和3.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