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根据内燃机缸套窘损特点,在修造过程中,从改善缸套的润滑条件及表面强化工艺角度,分析和探讨了提高缸套耐磨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正>发动机在工作过程中常常遇到发动机拉缸现象,所谓拉缸,就是发动机的活塞环或活塞与缸套的工作表面出现拉伤、拉毛、拉成沟槽的现象。拉缸具有相当的危害,拉缸时缸套的的磨损率很高,最高可达正常的几百倍,使活塞、活塞环及缸套的寿命大为降低,使活塞与缸套咬死,造成发动机损坏。一、发动机拉缸的原因1.超负荷:新机械或刚大修出厂的机械都存在一个合理的磨合期,由于磨合期各配合面最最有利的工作表面和润滑油膜还未形成,因此磨合期内发动机转速不应大于标  相似文献   

3.
在Pro/e中建立农用拖拉机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轮齿模型,以工程仿生学和有限元理论为基础,运用MSC.Nastran对普通齿轮和仿生表面形态齿轮进行了瞬态频率响应分析。有限元模拟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内部激励作用下,普通齿轮和仿生表面形态齿轮的响应情况不同,仿生表面形态齿轮的形变量更小,从而有效地改善了齿轮的动力学特性,提高了齿轮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拉缸是农用车辆发动机常见故障之一,拉缸会使发动机缸套内表面产生刮伤纹迹,从而影响发动机的性能.导致拉缸的基本原因是在缸套与活塞摩擦副之间产生了局部干摩擦.影响拉缸的因素很多,本文主要从发动机的活塞与缸套间的温度过高、配合间的材质和配合尺寸间隙的选择和装配与工艺问题三方面入手分析了影响拉缸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正1造成发动机拉缸的原因1.1超负荷新机械或刚大修出厂的机械都存在一个合理的磨合期,由于磨合期各配合面最最有利的工作表面和润滑油膜还未形成,因此磨合期内发动机转速不应大于标定转速的80%大负荷工作将造成摩擦面局部过热产生高温熔蚀粘附形成拉缸。1.2活塞与缸套配合间隙过小由于活塞的膨胀系数比活塞环、缸套的膨胀系数大,如果间隙太小的话发动机工作时产生的高温破坏活塞与缸套之间的油膜也能导致拉缸。  相似文献   

6.
<正>一、造成发动机拉缸的原因1.超负荷新机械或刚大修出厂的机械都存在一个合理的磨合期,由于磨合期各配合面最最有利的工作表面和润滑油膜还未形成,因此磨合期内发动机转速不应大于标定转速的80%大负荷工作将造成摩擦面局部过热产生高温熔蚀粘附形成拉缸。2.活塞与缸套配合间隙过小由于活塞的膨胀系数比活塞环、缸套的膨胀系数大,如果间隙太小的话发动机工作时产生的高温破坏活塞与缸套之间的油膜也能导致拉缸。  相似文献   

7.
一、造成发动机拉缸的原因1.超负荷新机械或刚大修出厂的机械都存在一个合理的磨合期,由于磨合期各配合面最最有利的工作表面和润滑油膜还未形成,因此磨合期内发动机转速不应大于标定转速的80%大负荷工作将造成摩擦面局部过热产生高温熔蚀粘附形成拉缸。2.活塞与缸套配合间隙过小由于活塞的膨胀系数比活塞环、缸套的膨胀系数大,如果间隙太小的话发动机工作  相似文献   

8.
引言根据部颁标准,拖拉机缸套工作表面的硬度应该为 H_(?)363—444,金属基体为回火马氏体,片状石墨的线长度为5—7级,不允许有缩孔,仅允许有较小的石墨脱落针孔存在。目前不少工厂所生产的缸套,其工作表面在搪磨过程中经常出现肉眼可见的空洞,即一般所说的“针孔”。  相似文献   

9.
一、缸套活塞组的故障缸套、活塞组在最繁重的条件下工作并承受冲击载荷,活塞环和缸套应使气缸工作空间有足够的密封性并能把热量急速地传到冷却系统。随着缸套活塞组的磨损,气缸压力下降,表现为起动困难(在其它机构正常时),机油烧损,曲轴箱窜气。诊断部位:用大螺丝刀在配气机构对面,由气缸壁处向下沿着缸筒的全长进行听诊。听诊方法:发动机由低速逐渐变化到标准转速发出的喑哑的敲击声变化或消失,  相似文献   

10.
在装配柴油发动机的新活塞和缸套时,应精确地保持它们圆柱表面间规定的装配间隙。这个装配间隙给活塞在发动机工作过程中留出热膨胀的余地。这个间隙过小,则在试运转时就会使汽缸表面产生拉槽现象,甚至会使活塞卡死;间隙过大则又会使曲轴箱机油消耗过多,同时降低了发动机的压缩压力和功率,以致活塞和缸套的使用期限大大地减少。Д-54发动机在装配时,新活塞和新缸套间应当保持0.13—0.17公厘或平均为0.15公厘的装配间隙。如果在使用中间隙量扩大到0.30公厘,也就是说,有了0.15公厘的磨损量时,就应在修理时重新换配活塞和缸套。Д-54发动机的活塞汽缸组合一般的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多级离心式森林消防泵的使用性能,延长其工作寿命,针对离心泵内可能产生的汽蚀现象,设计了森 林消防泵的汽蚀实验。实验在自行搭建的开式汽蚀实验测试系统上进行,测试系统主要由交流电力测功机、测控 系统和水泵实验台组成。交流电力测功机提供系统动力,带动森林消防泵工作,并将实验数据传输到测控系统实 时读取。通过采集包括额定工况在内的3 个不同工况点下泵的流量、转速、进口压力值、首级叶轮压力值、大气压 力值、实验水温等各项数据,计算得到各个工况点下泵的汽蚀余量与首级叶轮扬程值。以首级叶轮扬程值下降到 无汽蚀现象扬程值的3%时的汽蚀余量作为临界汽蚀余量的判别标准,绘制3 个工况点下的临界汽蚀余量判别曲 线,进而绘制出森林消防泵的汽蚀特性曲线,并根据吸水管线的水力损失计算泵的许用安装高度。本实验为多级 离心式森林消防泵汽蚀性能的研究和改进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通过旋耕机刀片耐磨性及强度评价试验,研究了耐磨性和划痕硬度的关系,提出了旋耕机刀片耐磨性正确评价的方法,同时探讨了实际强度和试验方法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3.
基于分形理论和磨损表面轮廓分析,采用盒计数法、变差法、功率谱法和结构函数法4种算法,计算了植物磨料对金属材料磨损表面轮廓曲线的分形维数.结果表明:磨损后的表面分形维数与磨损质量损失存在密切的关系,质量磨损越大,分形维数也越大;4种算法中结构函数法与变差法计算的分形维数误差较小,可用于计算植物磨料对金属材料磨损表面的分形...  相似文献   

14.
拖拉机作业负荷仿真装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将拖拉机作业机组室内仿真控制研究中模拟的作业阻力转化为拖拉机作业负荷,设计了一种拖拉机作业负荷仿真装置,由拖拉机动力输出轴、万向节传动轴、增速箱和电涡流测功机、模拟犁架和液压加载器几部分组成。试验结果表明,阻力模拟加载系统中牵引力和电涡流测功机产生的制动转矩变化规律与耕深阶跃信号变化规律相同。测功机产生的制动转矩实测值与设定值变化趋势一致。该装置能在计算机控制下实现拖拉机作业负荷的实时模拟和对机组进行各种加载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5.
利用离散单元法与流体动力学耦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入口流速(0.6、1.2、1.7 m/s)和额定转速(2650、2800、3000 r/min)下单级离心泵内部流场变化、磨损部位、磨损量、输送能力.结果表明:离心泵叶轮叶片尾部易发生空化现象,入口流速对叶片空化现象、出水管道滞留区域产生的影响大于转速的;9种工况下离心泵最...  相似文献   

16.
车辆底盘集中润滑专用润滑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选择合适的基础油并制出相应的稠化剂,调配出合适锥入度的集中润滑系统的基础润滑脂.研究选择硫化异丁烯(T321)和MoDDP作为极压抗磨剂,以提高极压抗磨性.选择各单剂及其复配剂,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筛选最优方案.结果表明,试验筛选的最优方案为:T321的添加量为3.0%,MoDDP的添加量为2.0%时,锂基脂的最大无卡咬负荷(PB)值为981N,说明在不考虑其他添加剂影响的前提下,所制备的锂基润滑脂极压抗磨性能方面符合使用标准,且优于市面上的润滑脂.  相似文献   

17.
有些卸车栈桥不能满足上卸鹤管的应用条件,使卸油作业难以进行,为此提出根据所卸介质的挥发性合理选择鹤管,鹤管出厂前做虹吸试验,加强鹤管的密封性,密封圈应设计成自封式,自动补偿密封圈磨损的能力,如采用“O”型圈时,应保证密封圈的压缩量可调。在上卸作业的工艺流程中,高位汇管布置会破坏鹤管的虹吸能力,使上卸速度减慢,甚至终止卸油,而低位汇管能避免鹤管间相互干扰,降低对管系严密性的要求,从而顺利地实现上卸作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闽西北烟--稻轮作区2005-2007年度农田渠道建设中采用的浆砌石、预制混凝土渠槽、现场浇筑混凝土等三种防渗衬砌结构的渠道造价进行分析,结合防渗效果、工程效益、运行情况和使用年限等方面的比较,选择出造价经济、建设质量容易控制、防渗水效果好、工程效益高、运行情况好、使用年限长的现场浇筑混凝土结构作为渠道衬砌的主要方式.由于在现场浇筑混凝土的施工中采用了双面立模、钢架固定的立模新工艺,从而达到整体浇筑、一次成型的施工目的.实践证明此方法增强了渠道的密实度和强度,渠面麻点少、糙率减小,提高了防淤抗冲性、抗磨性,渠道线条更加流畅,美观度好,从而增加了过水能力,方便了管护运行,延长了渠道的使用年限.  相似文献   

19.
20CrMnMo钢稀土渗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稀土渗碳工艺对20CrMnMo钢进行渗碳处理,研究了渗层增厚的动力学、渗碳层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稀土渗碳层中沉淀析出了大量弥散分布的粒状碳化物,淬火后表层组织为针状马氏体、大量细小颗粒碳化物、少量残余奥氏体。渗碳层的硬度与传统工艺相比提高了10%,耐磨性提高了32%,接触疲劳寿命也有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氨基化纳米纤维素(AEAPMDS-CNC)改性无醛装饰纸吸附CO2的性能,通过3-(2-氨基乙氨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AEAPMDS)接枝到纳米纤维素(CNC)改性无醛装饰纸,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对AEAPMDS-CNC进行表征,分析AEAPMDS和CNC质量分数、反应时间及叔丁醇对浸渍纸吸附CO2性能试验,对改性后的无醛装饰纸的表面胶合性能和表面耐磨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改性剂没有破坏CNC的基本形态,AEAPMDS与CNC接枝成功;浸渍纸的吸附性能随AEAPMDS、CNC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加,随反应时间的增加而适当增加,最佳时间为4 h,叔丁醇的存在也有利于提高其吸附性能;装饰纸吸附量最大为1.606 mmol/g,对其是否可重复吸附仍在进一步探究中;改性后的无醛装饰纸的表面胶合强度基本不变,表面耐磨性能有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