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大蒜素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为评价大蒜素对动物性病原细菌的抗菌活性,以1×105cfu·mL-1的动物源性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受试菌,体外测定大蒜素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范围.结果表明:大蒜素对大肠杆菌的MIC和MBC范围分别为200~400mg·mL-1和400~1600mg·mL-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和MBC范围分别为12.5~25mg·mL-1和25~50mg·mL-1.证实大蒜素在体外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好的抑菌和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观察附洛优对临床分离所得的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菌的体外抑菌效果,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该药对3种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试验中附洛优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菌的MIC值分别为156.3 μg/ml,0.39μg/ml和1250μg/ml.  相似文献   

3.
采用试管2倍稀释法,测定了泰妙菌素对鸡毒支原体、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类马链球菌的体外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泰妙菌素对鸡毒支原体、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类马链球菌的MIC分别为0.003 13、6.4、0.2、0.2μg/mL。对鸡毒支原体的MBC为0.006 25μg/mL。  相似文献   

4.
紫花地丁抑菌活性成分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活性跟踪法从紫花地丁的氯仿萃取物中分离得到1个抗菌活性成分(化合物1),并以停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无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和沙门氏菌为供试菌,对紫花地丁的抑菌活性及其活性成分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1初步鉴定为黄酮类化合物;紫花地丁的主要活性成分位于甲醇-水(V(甲醇)∶V(蒸馏水)=1∶1)萃取物和氯仿萃取物中;化合物1对以上6种供试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依次为0.039,0.078,0.156,0.313,0.625和1.25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和乳房链球菌的最小杀菌浓度≤2.5mg/mL,对停乳链球菌、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的最小杀菌浓度>2.5mg/mL。  相似文献   

5.
采用中药常规的煎煮法提取紫花地丁的有效成份,对筛选出的耐药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紫花地丁提取物对奶牛乳房炎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和杀灭作用,耐药的大肠杆菌中最大的抑菌圈是18mm,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最大的抑菌圈是19mm,这2种病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均为31.25mg·mL-1,最小杀菌浓度(MBC)均为62.5mg·mL-1,表明紫花地丁对耐抗生素的乳房炎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能够起到较佳的抑制效果;比较春、秋两季采集的紫花地丁的抑菌效果结果显示春季效果强于秋季。由此,紫花地丁可在临床上应用于奶牛乳房炎的防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兰香草挥发油及其沐浴盐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方法:采用牛津杯法,考察兰香草挥发油及沐浴盐对4种菌的抑制效果,同时确定最低抑菌浓度(MIC)值。结果:兰香草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2.325 mg·g~(-1)、37.2 mg·g~(-1)、37.2 mg·g~(-1)和2.325 mg·g~(-1)。兰香草沐浴盐对4种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0.0625 mg·g~(-1)、0.1125 mg·g~(-1)、0.0625 mg·g~(-1)和0.1125 mg·g~(-1)。结论:兰香草挥发油及其沐浴盐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均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其中对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高于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  相似文献   

7.
试验探讨了金银花对畜禽致病菌的体外抑菌作用。应用牛津杯法和试管2倍稀释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猪链球菌抑菌作用进行了研究,2种试验结果一致表明,金银花对上述细菌均有抑菌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链球菌有较好的抑菌作用,最小抑菌浓度为1/32 g/mL,对绿脓杆菌有较低的抑制作用,最小抑菌浓度为1/8 g/mL。  相似文献   

8.
苜蓿提取液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苜蓿提取液对4种常见菌绿脓杆菌、停乳链球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方法]采用二倍稀释法和血平板鉴定相结合的方法测定其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苜蓿提取液对绿脓杆菌和停乳链球菌的MIC分别为0.674和1.347mg/ml;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均为2.695 mg/ml。[结论]苜蓿提取液对绿脓杆菌和停乳链球菌有较好的抑菌活性,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一般。  相似文献   

9.
通过索式抽提的方法从慈竹笋壳中提取活性物质,并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测定其组成成分.采用K-B抑菌圈法测定慈竹笋壳提取物对4种细菌及2种真菌的抑菌效果,同时测试了笋壳提取物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及试验温度、处理时间对其抑菌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慈竹笋壳提取物包含388种代谢产物,且有20种代谢物的质量超过了整个代谢物总质量的1%.慈竹笋壳提取物能够有效抑制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这4类细菌,对桔青霉菌、海绵胶煤炱菌2种真菌无明显抑制作用.其中,肺炎克雷伯氏菌、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为4.375 g·L-1,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最小抑菌质量浓度为8.750 g·L-1.抑菌活性具有热稳定性,且随浸泡时间的增加,抑菌活性也会提升.  相似文献   

10.
测定褐黄水灰藓配子体提取液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比较分析了2种提取液对受试菌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表明:褐黄水灰藓无菌水、80%乙醇2种溶剂提取液对受试菌均有一定的抑制效果,且其醇提液抑菌活性更强。质量浓度为100g/L的乙醇提取液,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率分别达69.98%、71.04%,乙醇提取液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分别为12.5g/L、25g/L。  相似文献   

11.
10种生物源杀菌剂对苹果树腐烂病菌的室内活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出对苹果树腐烂病防治高效的生物源杀菌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生孢子萌发法和离体枝条接种法,测定了10种生物源杀菌剂对苹果树腐烂病菌(Valsa mali)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及其在苹果离体枝条上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10种供试生物源药剂对腐烂病菌均有一定的抑制效果,除3%中生菌素WP外,其他9种药剂对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均优于对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其中,300亿·g-1解淀粉芽孢杆菌WP、1 000亿·g-1枯草芽孢杆菌WP和复合微生物菌剂3种药剂的室内毒力最强,对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EC50分别为0.69、0.89、1.88、0.19、0.039μg·mL-1和0.064μg·mL-1。其次为0.5%氨基寡糖素AS、3%中生菌素WP、5%香芹酚AS、0.5%小檗碱AS和0.4%蛇床子素SL 5种药剂,对菌丝生长的EC50为26.06~290.7μg·mL-1,分生孢子萌发的EC50为8.29~136.0μg·mL-1。而0.3%苦参碱EC和2%农抗120AS对菌丝生长的EC50均>2 000μg·mL-1,显著>其他几种药剂,室内毒力最差。离体枝条保护试验结果表明,300亿·g-1解淀粉芽孢杆菌WP、1 000亿·g-1枯草芽孢杆菌WP、0.5%氨基寡糖素AS和复合微生物菌剂对离体枝条保护作用最强,其室内防效均>85%,而0.3%苦参碱EC和2%农抗120AS保护作用最差,其室内防效与其他药剂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这与室内毒力测定结果相一致。综上所述,300亿·g-1解淀粉芽孢杆菌WP、1 000亿·g-1枯草芽孢杆菌WP、复合微生物菌剂和0.5%氨基寡糖素AS 4种药剂可作为防治苹果树腐烂病的替代生物源杀菌剂。  相似文献   

12.
头孢噻呋混悬剂体外抗菌活性及抗生素后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头孢噻呋混悬剂对兽医临床常见的3种标准菌株的体外抗菌活性及抗生素后效应。【方法】以试管二倍稀释法对3种标准菌株进行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的测定;采用菌落计数法绘制3种标准菌株的时间-杀菌曲线(KCs);采用平板计数法测定了头孢噻呋混悬剂对3种标准菌株的抗生素后效应(post-antibiotic effect,PAE)。【结果】头孢噻呋混悬剂对大肠杆菌、放线杆菌及猪兽疫链球菌的MIC值分别为:0.076、0.304、0.00475μg·mL-1;MBC值分别为:0.61、0.304、0.00475μg·mL-1;头孢噻呋混悬剂对放线杆菌的杀菌速率最快,对链球菌次之;头孢噻呋混悬剂对大肠杆菌PAE较短,呈现非浓度依赖性,对放线杆菌的PAE较长,呈明显的浓度依赖性,而对猪兽疫链球菌呈现部分浓度依赖性。【结论】头孢噻呋混悬剂具有强效、速效、持效的杀菌作用,可广泛应用于兽医临床。  相似文献   

13.
对两组鲤分别进行腹腔注射、口灌恩诺沙星后,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其组织中的药物浓度,研究了恩诺沙星在鲤(Cyprinus carpio)体内的吸收、分布与消除等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两种给药方式下,鲤血浆、肝脏、肾脏和肌肉组织的药时曲线符合一级消除二室模型.腹腔注射给药血浆动力学参数:AUC为59.1856μg·h·mL^-1、K为75.7627h^-1、t1/2B为96.5456h、T(peak)为0.0730h、C(max)为3.2970μg·mL^-1;灌服给药血浆动力学参数:AUC为600.2961μg·h·mL^-1、Ka为0.1693h~、t1/2β为168.2871h、T(peak)为3.6655h、C(max)为3.2661μg·mL^-1.这说明腹腔注射给药比口灌给药吸收快,血药达峰时间短,达峰浓度高.  相似文献   

14.
生物药剂防治两色绿刺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炜东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5):190-192
应用浸渍法选用5种不同浓度的白僵菌和苏云金杆菌,分别对两色绿刺蛾2龄初幼虫进行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白僵菌对2龄初幼虫致病力回归线方程为y=3.2363+0.2729x,其LC50为2.90×106孢子.ml-1,且5×10^6、5×10^7、5×10^8、5×10^9、5×10^10孢子.ml-1不同浓度的LT50分别为8.62d、7.72d、7.25d、6.07d和5.66d。苏云金杆菌对2龄初幼虫致病力回归线方程为y=3.2889+0.2919x,其LC50为7.28105伴孢晶体.ml-1,且8×106、8×107、8×108、8×109、8×1010伴孢晶体.ml-1不同浓度的LT50分别为7.62d、5.87d、4.84d、4.33d和4.21d。根据正交试验均值最大值的组合原理,混合生物药剂的最佳组合为c1b2a3,即1%阿维菌素5000倍液+白僵菌20倍液+苏云金杆菌3000倍液;而混合生物与化学药剂的最佳组合为A1C2B2,即20%杀灭菊酯8000倍液+1%阿维菌素10000倍液+白僵菌20倍液,经林间应用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动物传染病是危害养殖业的重要因素,了解某一地区传染病的流行及病原分布情况,可以有效预防、控制和消灭传染病流行。本文通过对吉林市丸站、丰满、龙潭3个地区,5个养鸡场、3个养猪场及3个地区土壤中病原性细菌的分析鉴定,共分离出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猪链球菌、多杀性巴氏杆菌、沙门氏菌等6种主要致病性细菌。针对各种病原菌分布情况提出有效的防制方案,可为预防、控制这些常见疫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试验以药用糊精含量、乙醇浓度、干燥温度为主要影响因素,以最低抑菌浓度(MIC)为评价指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选择制备工艺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连翘颗粒剂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药用糊精含量67.03%,乙醇含量72.91%,干燥温度35.94℃,3个参数为自变量的二次回归模型方程为R1=0.010-1.914.10-3×A+2.288.10-4×B+2.288.10-4×C-1.172.10-3×A×B+1.953.10-3×A×C-3.906.10-4×B×C-4.374.10-4×A2+6.675.10-4×B2-1.542.10-3×C2,利用以上最优工艺,生产三批产品并测定MIC值,均为0.00625μg.mL-1。以上结果显示,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连翘颗粒剂的制备工艺方法简便,预测性好。  相似文献   

17.
8种植物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抑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8种植物丙酮和甲醇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原真菌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多数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原真菌有一定的活性;在50×10^-3g·mL^-1浓度下防风、落叶松和五味子的甲醇提取物的72 h抑制率分别为58.19%、80.41%、77.49%;蝙蝠葛、落叶松枝、落叶松叶、五味子丙酮提取物对病菌的72 h抑制率较高分别为82.26%、76.42%、66.60%。  相似文献   

18.
建立鳗鲡各组织中乙酰甲喹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条件为:采用SunFireTM C_(18)柱(4.6mm×150mm,3.5μm),柱温35℃;以甲醇∶水(40∶60,体积比)为流动相,流速为0.8mL·min~(-1);采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波长239nm。结果表明:在0.05~2.5μg·mL~(-1)范围内,乙酰甲喹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含量与峰面积的相关系数达0.999以上;乙酰甲喹在鳗鲡肌肉、肾、肝和血浆中的检出限分别为3μg·kg~(-1)、15μg·kg~(-1)、15μg·kg~(-1)、15μg·L~(-1),鳗鲡各组织中乙酰甲喹回收率在76%~90%,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n=6)。本方法简便、快捷、灵敏度高,具有良好的重复性,满足鳗鲡各组织基质内乙酰甲喹残留量的快速定量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土著根瘤菌制剂最佳施用浓度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黑龙江省土著根瘤菌制剂对大豆生长的影响,筛选出最佳使用浓度,以结瘤能力较强的根瘤菌菌株为试材,通过活化、摇床培养设定4个浓度梯度,混拌接种于大豆,在结荚期测定其植株生物量、根瘤鲜重、根瘤干重和根瘤数,并于成熟期对其产量构成因子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大豆接种根瘤菌后,叶片颜色深绿、株高升高,单株根瘤数目增加,并在结荚期达到结瘤高峰。根瘤干鲜比随着根瘤菌液浓度的变化呈现抛物线状,菌细胞0.8×108个·mL-1浓度处理的根瘤干鲜比最高,对照根瘤菌液处理的根瘤干鲜比明显高于试验中各菌液处理的根瘤干鲜比。接入根瘤菌处理的大豆生物量均高于菌液对照处理及清水对照处理,菌细胞0.6×108个·mL-1处理的生物量达到最高。低浓度菌液处理的根冠比小于高浓度菌液处理。株高、单株荚数、单株粒数随着根瘤菌液浓度的变化也呈现出抛物线状,菌细胞均以0.6×108个·mL-1根瘤菌液浓度处理最高。根瘤菌液各浓度处理的百粒重变化不大,略高于菌液对照处理而显著高于清水对照处理。因此,黑龙江省土著根瘤菌制剂推荐使用浓度菌细胞0.6×108个·mL-1。  相似文献   

20.
在(26±1)℃的水温条件下,青虾一次性肌肉注射25mg/kg诺氟沙星后,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青虾血淋巴和肌肉组织中诺氟沙星含量。青虾血淋巴药一时曲线和肌肉药一时曲线均可以用二室开放模型来描述,诺氟沙星在青虾血淋巴液中的主要药动学参数为:分布相半衰期t1/α为1.66h,消除相半衰期t1/β为1.69h,达峰时间T(Peak)为1.82h,峰浓度C(max)为6.0081μg/mL,曲下面积AUC为30.75μg·mL^-1·h^-1,吸收相半衰期t1/2ka为1.66h。肌肉中的主要药动学参数为:分布相半衰期t1/ks为0.08h,消除相半衰期t1/2β为4.42h,达峰时间狄Peak)为0.03h,峰浓度C(max)为16.72μg/mL,曲下面积AUC为12.34μg·mL^-1·h^-1,吸收相半衰期t1/2a为0.08h。结果表明青虾肌注诺氟沙星后,能比较迅速的被吸收,并且在组织中维持较高的药物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