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4 毫秒
1.
采用Von Mises函数和皮尔逊Ⅲ型函数分别拟合了东江干流与支流望江沥河涌洪峰出现时间及量级分布特征,采用Frank Copula函数构建了东江干流与支流望江沥河涌洪水发生时间及其量级之间的联合分布,研究分析了东江干流与支流望江沥河涌年最大洪水遭遇风险特征。结果表明:Frank Copula函数能较好地拟合东江干流与支流望江沥河涌年最大洪水(出现时间和量级)联合分布;东江干支流洪峰在同一天遭遇最大可能发生在6月17日,遭遇风险约为0.011%,在5月9日之前和10月6日之后发生同一天遭遇的概率很小,几乎为0;望江沥发生超20年一遇暴雨同时遭遇东江干流超5年一遇洪水的重现期为47年;在望江沥河涌发生暴雨洪水条件下,东江干流某一量级洪水发生的可能性相对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Copula函数对松花江流域进行水文干旱频率分析。【方法】利用可变阈值法识别日尺度水文干旱事件的历时和烈度,并进行融合处理;选择6种常用的分布函数拟合干旱特征变量,以Kolmogorov-Smirnov检验法优选单变量边缘分布;从3种Copula函数中优选函数模型,建立了干旱历时和烈度二维联合分布,并计算联合分布概率和重现期,再利用蒙特卡洛方法,讨论基于Copula干旱研究的不确定性。【结果】融合标准取pc=0.1和tc=5,流域干旱历时均值为81~105 d;对数正态分布是大赉站、扶余站和哈尔滨站干旱历时的最优边缘分布,而各个站点干旱烈度最优分布各异;Frank Copula为流域干旱二维联合分布的最优模型,流域大多数干旱的重现期不超过20a;在同现重现期为20 a的条件下,大赉、扶余、哈尔滨和佳木斯4个水文站点的最大可能设计值表现出较大的不确定性。【结论】Copula函数能够较好地拟合松花江流域水文干旱特征变量间的联合分布,但需考虑其不确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3.
应用Copula函数构建二变量概率分布模型,研究了洪峰与洪量、洪量与洪水历时的联合概率分布和重现期,得到了各种变量组合下的联合概率和联合重现期。结果表明,基于Copula函数构建的二变量联合概率分布模型不限定变量的边际分布,对各种类型的水文变量都具有较好适应性;洪水的危害不仅在于洪峰、洪量和洪水历时等单一特征属性的量级,当洪水的特征属性共同超过某一量级时,洪水危害最大。利用多变量概率分布模型研究洪峰流量、洪量、洪水历时等特征的联合分布,能够较为全面地描述洪水的风险概率。  相似文献   

4.
应用Archimedean Copula函数,探讨洪水多要素的联合概率分布和条件概率分布。以大渡河流域丹巴站49年的洪水资料为基础,根据图形分析法和AIC信息准则选择拟合效果好的Copula函数计算洪峰、洪量、历时的联合概率分布和条件概率分布,并绘制相应的条件重现期图。结果表明,Gumbel Copula可以较好的拟合洪峰与洪量,而Frank Copula对于洪峰与历时、洪量与历时及洪峰、洪量和历时的三维联合分布效果最好。通过情景设置分别计算不同条件下洪水特征变量的二维和三维条件概率分布和相应的条件重现期。Copula函数全面考虑了洪水特征量之间的相依性,可用于洪峰、洪量和历时联合概率分布的计算。  相似文献   

5.
叶尔羌河流域地处中国新疆南部,发源于喀喇昆仑山脉,洪水灾害频发。基于Copula函数分析了叶尔羌河流域卡群水文站洪峰流量与洪量的联合频率分布特征,绘制两变量组合下的联合概率分布图及联合重现期、同现重现期等值线图,并比较了同重现期条件下,洪峰流量、洪量单变量设计值与联合设计值的区别。结果表明:Gumbel-Hougaard Copula函数可较好地拟合洪峰、洪量的相关关系;对同一频率下联合分布推求的洪水设计值比单变量设计值大,偏于安全。基于Copula函数的组合变量概率分布能较好地描述洪峰流量、洪量特征的联合分布,较为全面地反映组合特征的洪水发生的概率和重现期,进一步反映洪水风险,为该流域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和风险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大型水稻灌区高产节水灌溉优化配水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江苏省北部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现状,以大型水稻灌区为研究对象,研究水资源的优化分配问题,从水稻水分生产函数和作物需水模型入手,建立了外引河湖水、内提回归水两种水源供水条件下的水稻全生育期适时调度优化配水数学模型。以灌区典型年供水资料,对优化配水模型进行了复核验证。所建立的模型,与灌区实际用水条件基本相符,为水稻灌区用水管理提供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7.
干旱是复杂的自然灾害,了解干旱的演变规律对旱情的防治、水资源的规划和管理意义重大。根据榆林市5个气象站1960-2016年的逐月标准化降水指数,通过不连续干旱游程(UDR)与连续干旱游程(CDR)方法提取干旱变量,应用Copula函数分析干旱发生概率与重现期。结果显示:(1)与UDR方法相比,CDR方法提取的数据系列含有较多极端数据,有助于减小最优理论分布与实测数据的尾部拟合误差;(2)干旱历时与干旱烈度的联合最适分布为:绥德站为Frank Copula,榆阳站和横山站为Gumbel Copula,神木站和定边站为Gaussian Copula。(3)榆林市干旱联合累积概率随干旱历时与干旱烈度增大而增大;组合重现期随干旱历时与干旱烈度的增大而呈先缓后陡的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8.
以Gumbel-logistic模型和阿基米德Copula族中的Gumbeb-Hougard Copula模型为例研究了不同相关性描述方法和边际分布型式对多变量联合概率的影响。拟舍优度检验结果表明,基于变量秩相关系数构建的Copula函数模型优于基于变量的线性相关关系而建立的其他各类模型,如Gumbel—logisti...  相似文献   

9.
基于三维Copula函数的沙颍河流域水文干旱频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进一步研究水文干旱特征及其演变规律,选取沙颍河流域2个水文站1951—2008年逐月径流资料,采用游程理论提取水文干旱特征变量,选取4种对称Archimedean Copula函数和对应的非对称Archimedean Copula函数拟合干旱特征变量的联合分布并计算联合重现期和同现重现期。经拟合检验,Frank Copula对干旱特征变量二维联合分布的拟合效果最优,M3 Copula函数对三维干旱变量的联合分布拟合效果最优。干旱特征的单变量重现期值大于二、三维变量的联合重现期,小于二、三维变量的同现重现期。因此,Copula函数能够较好地拟合沙颍河流域水文干旱特征变量间的联合分布。  相似文献   

10.
应用Archimedean Copula函数研究干旱特征变量的联合分布,为水资源决策者提供依据。以渭河流域西安站77年的月降水资料为例, 采用Archimedean Copulas函数建立干旱特征变量之间的三维联合分布模型。分别采用极大似然法和适线法进行参数估计,通过拟合优度评价选用Clayton Copula描述干旱历时,干旱烈度和干旱烈度峰值之间的联合分布,并计算条件重现期。结果表明, Copulas函数能够比较好的描述干旱特征变量间的联合分布;具有灵活性和应用范围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水资源变化对小开河引黄灌区生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灌区通过农田水利体系把灌区范围沟通成为一个整体, 在自然和人工生态系统相互交叉融合作用下,使灌区生态系统有了良好的发展和演变。通过对小开河引黄灌区建设前后水资源条件的变化分析,探讨了水资源对灌区生态系统的结构变化及系统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灌区建设和水资源条件的改善与控制,会增加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结构的层次性和复杂性,使生态经济系统日趋稳定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
以北京市大兴区和通州区境内的再生水灌区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灌区水文、气象、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水量平衡状况、水利工程现状以及作物需水、灌溉水源等资料的基础上,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通过构建多水源联合调度模型,统筹调度再生水、地表水、地下水等灌区内可利用水资源,使再生水灌区供水保证率得到显著提高,基本实现了地下水的采补平衡。提出了再生水灌区规划重点应围绕地表调蓄工程、田间配套工程、水网扩建工程以及灌区水资源管理信息化工程等4项内容。研究成果提升了再生水灌区规划的科学化水平,促进再生水资源高效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3.
从土壤水分能态角度,研究储水灌溉条件下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及空间分布,探求适宜储水灌溉定额阈值范围。研究结果表明,灌水定额大于200 mm时,2 m以下土层出现水分深层渗漏,灌水定额300、2502、00 mm时,深层渗漏量分别达到587.63、236.32、152.05 m3/hm2;灌水定额75~150 mm,2 m以下土层无水分渗漏。因此,储水灌溉灌水定额阈值范围控制在750~1 500 m3/hm2,可以把灌溉水储存于深层土体内,以供作物生长期使用;储水灌溉模式在石津灌区可有效解决灌区来水与灌溉用水的错位矛盾,满足作物正常生长对水分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基于ORYZA2000的水量平衡要素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水稻生产模型ORYZA2000充分验证的基础上,以2003年团林水肥耦合试验设计为背景,应用ORYZA2000模拟分析了不同施肥条件下传统淹灌和3种节水灌溉方式下的稻田田间水量平衡要素、产量以及水分生产率。结果表明,节水灌溉方式灌水量大大低于传统淹灌,其中无水层灌溉节水效果又明显优于沟灌,可靠性高,雨养灌溉虽然能最大限度的节约灌溉水量,但其应用取决于区域气候特点,应结合气候预测应用。水分胁迫可以增大不同施氮水平下稻田腾发量的差异,施氮可以减少株间蒸发,增加作物蒸腾,从而增加稻田腾发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15.
基于DP-PSO算法的灌区农业水资源优化配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引水灌区,考虑灌溉用水总量约束和时段可供水量约束,以单一作物非充分灌溉下灌溉制度优化为第一层,区域多种作物种植结构及水量分配为第二层,分别采用动态规划和粒子群算法求解,建立了基于DP-PSO算法的灌区农业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针对多重约束问题,提出了一种初始化粒子群的方法,并通过粒子速度的动态变化来保证每代粒子都满足约束,提高了算法的收敛速度和收敛精度。以赣抚平原灌区为对象,考虑降雨和水源可供水量不同步的特点,计算了3种降雨频率、多年可供水条件下的农业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结果表明,基于DPPSO算法的农业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合理可靠,为引水灌区农业水资源优化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Improvements in irrigation management are urgently needed in regions where water resources for irrigation are being depleted. This paper combines a water balance model with satellite-based remote-sensing estimates of evapotranspiration (ET) to provide accurate irrigation scheduling guidelines for individual fields. The satellite-derived ET was used in the daily soil water balance model to improve accuracy of field-by-field ET demands and subsequent field-scale irrigation schedules. The combination of satellite-based ET with daily soil water balance incorporates the advantages of satellite remote-sensing and daily calculation time steps, namely, high spatial resolution and high temporal resolution. The procedure was applied to Genil–Cabra Irrigation Scheme of Spain, where irrigation water supply is often limited by regional drought.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applications of water balance models (i.e. without the satellite-based ET), the combined procedure provide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in irrigation schedules for both the average condition and when considering field-to-field variability. A 24% reduction in application of water was estimated for cotton if the improved irrigation schedules were followed. Irrigation efficiency calculated using satellite-based ET and actual applied irrigation water helped to identify specific agricultural fields experiencing problems in water management, as well as to estimate general irrigation efficiencies of the scheme by irrigation and crop type. Estimation of field irrigation efficiency ranged from 0.72 for cotton to 0.90 for sugar beet.  相似文献   

17.
黄土高原区农业高效用水创新组合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农业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普遍存在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水利效益衰减、管理工作薄弱、灌溉用水浪费、部分灌区产生盐碱化、缺乏集雨工程、雨水利用率低等问题,提出了持续高效利用水资源、采用节水灌溉工程技术、配套节水增产农业技术、加强节水管理四位一体的农业高效用水创新组合方案  相似文献   

18.
灌区水资源利用系数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用静态平面和动态空间两种模型对灌区水资源利用系数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综合分析研究。结论认为,年灌溉水利用系数不是常数,与天(气候)、地(工程条件)和人(人的素质、管理水平)有关。建议加速推广动态空间模型的研究应用,实事求是核实实际的灌区灌溉面积,加强灌区各种水资源的定量观测,为节水灌溉提供更完善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基于GS的南方水库灌区塘堰蓄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基于GIS技术建立塘堰蓄水能力与地形因子关系的方法。提出用稻田塘堰容积率指标来描述塘堰的相对供水能力。用GIS 的空间分析功能,从 DEM获得了研究区域的坡度、高程及河网密度等地形因子。基于实地调查数据,在分析稻田塘堰容积率与单个地形因子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稻田塘堰容积率与地形因子的综合方程。为精确快速的估算区域塘堰供水能力提供了简易的途径,它也可为指导灌区水资源优化管理和灌区改造中新建塘堰容量及位置的确定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干旱地区灌区水资源综合效益的模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地区灌区水资源开发利用既受水资源制约,又受经济条件、社会因素和生态环境的影响。运用模糊数学的原理,结合干旱地区灌区水资源利用现状和特点,建立了灌区水资源综合效益模糊评价模型。以宁夏青铜峡灌区为例,进行了分析研究,为干旱地区灌区水资源开发利用与评价以及节水灌溉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