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茎直径变化诊断棉花水分亏缺程度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利用DD型直径生长测量仪测定筒栽棉花茎直径变化的基础上,分析了环境因素对茎直径变化的影响,以及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茎直径变化差异,结果表明:反映茎直径变化特征的2个主要参数(日最大收缩量MDC和日增长量DI)均能诊断作物水分亏缺状况,但MDC值受环境因素(净辐射和空气饱和差)的影响较大;DI值在同一土壤水分条件下比较稳定,比较适宜作为衡量作物水分亏缺程度的指示指标。  相似文献   

2.
红枣开花坐果期水分信息诊断指标适宜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设置充分灌溉和控制灌溉处理,在陕北研究3年生梨枣茎直径最大日收缩量(MDS)、茎直径日变化最大值(MXTD)、正午叶水势(Ψmd)对土壤水势的响应。结果表明,在无水分亏缺的条件下,MDS和Ψmd表现出一些随季节变化的波动,而MXTD则持续增加。土壤水势降低使MDS增大,MXTD和Ψmd降低,但3个指标对土壤水势变化的反应差异较大,MDS和Ψmd的信号强度明显高于MXTD信号强度,3个指标的杂乱信号(变异系数)之间存在显著差异,MDS杂乱信号最小。MDS信号强度与杂乱信号的比值最大。复水后,MDS降低,Ψmd和MXTD均增加。3个指标的信号强度均降低,降低幅度分别为24%、19%、22%,MDS和Ψmd对复水的反应程度大于MXTD。所以MDS是诊断梨枣水分信息比较适宜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该研究以春季温室番茄为试验材料,以筒栽和小区相结合的方法探索了番茄茎直径变化的机理与规律、外界环境因素对茎直径变化的影响以及如何消除气象因子对实测日最大收缩量(MDS)数值干扰等问题,目的在于为基于茎直径变化监测作物水分状况、实现自动灌溉的技术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试验结果表明,番茄茎直径变化落后于叶水势变化,二者存在很好的相关性。番茄茎直径收缩过程是由韧皮部及木质部收缩同步构成,而恢复过程则是不同步的,木质部恢复较快。番茄盛果期蒸腾强度大于花果期蒸腾强度,蒸腾强度越大一天中最小茎直径出现的时间越晚,而其茎直径开始恢复的临界气孔导度值越小。番茄MDS的变化趋势和日均辐射的变化趋势一致,但变化幅度由土壤水分决定。当土壤相对含水率由田间持水率降至50%时,MDS随土壤水分的下降而变大,天气晴好时MDS能够很好的反映出土壤水分的差异;而当土壤相对含水率小于50%后,MDS随土壤水分的下降而变小。通过统计分析,由实测MDS与参照MDS相比的相对日最大收缩量(RMDS)指标基本上可以消除气象因子对监测结果的影响,稳定的反映土壤水分状况。  相似文献   

4.
充分灌溉和干旱胁迫对棉花茎直径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桶栽棉花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探讨充分灌水条件下(T0)和一个干旱周期中(TI)的茎直径变化量(RV)、最大收缩量(MDS)及每日生长量(DI)之间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由于受到土壤水分减少的影响,TI处理棉花的茎杆逐渐收缩得不到恢复,其RV曲线下降和T0处理RV曲线的差异逐渐变大,并且同是TI处理的植株其RV下降幅度也不同;二种条件下棉株的MDS和DI均呈负相关;水分胁迫的加剧导致棉花叶片气孔导度变小。经回归分析二处理MDS和气象因子中的有效辐射有较好的相关性,表明有效辐射是导致茎变化的主因。据此提出土壤相对含水量60%为RV产生差异的临界值,土壤相对含水量40%是棉花茎秆内可被用做蒸腾的水分被完全耗尽的临界值;同时提出标准茎变化的概念及其全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5.
夏玉米茎流和茎直径变化规律及其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夏玉米生育期的茎直径微变化和茎流变化过程的监测,分析了茎直径微变化、茎流随土壤含水率和气象因子的变化规律,并对茎流与茎直径微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茎直径微变化的日变化过程呈现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白天收缩,夜间复原;茎直径日最大收缩量随含水量的升高而降低,可将其作为诊断作物水分状况的一个指标。茎流同样呈现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白天茎流逐渐增大,在13:30左右达到最大值,然后减小。茎直径微变化、茎流的变化均受到太阳辐射、饱和水汽压差、空气温度、风速的影响。茎直径微变化与主要气象因子均呈负相关,茎流与其均为正相关关系。茎直径微变化与茎流之间呈负相关关系,且相关性很好。  相似文献   

6.
由于水资源紧缺的现状日益严重,灌溉农业朝着精细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针对作物水分状况的测量需求,基于线性可变差动变压器及无线采集传输模块,研发了茎秆微变化无线监测系统;通过对作物茎秆直径微变化的精确、无损、远程测量,直观地反映作物水分亏缺状况,进而指导作物精准灌溉。该系统具有简单易行、对植株不具破坏性、可长时间连续监测及自动记录的特点。试验结果表明,茎秆变化情况与土壤含水率变化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可达0.923 1,可用于辅助指导作物灌溉。  相似文献   

7.
砂姜黑土农田由于土壤黏板僵闭,耕层浅薄以及肥力低下等问题,往往导致玉米根系下扎困难,倒伏严重,产量下降。【目的】利用土壤调理剂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以提高砂姜黑土农田生产力,促进玉米生长,增加玉米产量。【方法】在砂姜黑土农田上以冬小麦播前旋耕(RT)为对照,设置深耕(DP)、旋耕+松土促根剂(RT+RP)、旋耕+土壤修复剂(RT+RA)和旋耕+土壤改良剂(RT+SI)等处理,研究了土壤调理剂对土壤理化性状、土壤肥力和酶活性以及夏玉米抗倒伏性能和玉米产量的影响,并与深耕(DP)的作用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RT+RP、RT+RA和RT+SI处理均可提高砂姜黑土农田的土壤含水率,并降低土壤体积质量;显著提高土壤脲酶、蔗糖酶和中性磷酸酶活性;显著提高土壤中有效磷、铵态氮和硝态氮量;显著增加了夏玉米株高和茎粗,提高了夏玉米茎秆抗弯曲力和地上部第三茎节横折强度,增强抗倒伏性能;RT+RP、RT+RA和RT+SI处理下产量分别较RT处理增加15.73%、9.02%和8.82%,经济效益分别增加12.05%、5.40%和3.37%。3种土壤调理剂的产量普遍优于深耕和旋耕处理,其中松土促根剂处理下的夏玉米产量最高,经济效益最好。【结论】施用土壤调理剂可以显著改善砂姜黑土农田的土壤环境,增加土壤含水率,提高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增强夏玉米抗倒伏能力并实现增产。  相似文献   

8.
水分调亏对地下滴灌夏玉米田水热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北京地区地下滴灌夏玉米田间试验,研究了前期不同程度水分亏缺对土壤水热和夏玉米冠层温度、株高、叶面积指数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60 cm土层,除重度亏水处理外,其他处理的土壤含水率均在高位平稳变化;在60~100 cm土层,丰水处理的土壤含水率最大;对不同深度的土层,轻度与中度亏水处理两者间的土壤含水率差异较小。受作物覆盖度和亏水程度的影响,拔节期各处理间土壤温度和冠层温度有明显差异;在较浅土层(距地表30 cm和50 cm处)中,拔节期之前丰水处理的土壤温度较低,拔节期之后各处理间差异逐渐减小;在较深土层(距地表80 cm处)中,水分亏缺程度越大,土壤温度越高。轻度亏水处理能获得较高的产量,中度亏水处理能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9.
宁夏南部雨养农业区玉米生育期土壤含水率控制阈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宁夏南部雨养农业区,设置玉米不同生育期土壤含水率控制下限指标,开展以土壤含水率为灌溉控制指标的精量灌溉技术试验研究。在分析玉米各生育期灌水量、土壤含水率、作物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的基础上,推荐在丰水条件下,玉米生育期土壤含水率控制阈值为:种植期80%θf、苗期—拔节期55%θf、拔节期—抽雄期85%θf、抽雄期—灌浆期80%θf,水分生产效率可达3.35kg/m3。宁夏南部雨养农业区推荐土壤含水率控制阈值为:种植期60%θf、苗期45%θf、拔节期50%θf、抽雄前期60%θf,水分生产效率可达3.7kg/m3。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空气温度、土壤水势以及土壤温度生态因子变化的基础上,研究了桃树茎干日变化规律以及冬季桃树的茎干变化。得出冬季土壤水势随时间逐渐减小,并受土壤温度变化影响。分析了冬季桃树地5、15和30 cm深度的土壤温度变化规律,并对曲线进行拟合,发现冬季土壤温度以二次函数规律变化,并且相关系数都在0.9以上。桃树茎干有明显的日变化规律,日最大收缩量受土壤水分状况影响较大,土壤水势高的处理,桃树茎干日最大收缩量大,相反水势较低的最大日收缩量变化较小。在2006年11月~2007年1月桃树茎干随时间不断收缩,但是收缩幅度与土壤水势有关,土壤水势高的收缩幅度较小,水势低的,收缩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11.
光照强度和土壤水分对辣椒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3个光照水平(自然光照—L1、遮阴30%—L2和遮阴70%—L3)及4个土壤水分水平(土壤相对含水率分别为田间持水率的40%~55%—W1、55%~70%—W2、70%~85%—W3、85%~100%—W4)试验,研究了其对辣椒品质及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自然光及遮阴30%下,随着土壤含水...  相似文献   

12.
以西北旱区河西民勤灌区为研究区,2017年采取田间监测试验与室内机理试验相结合、田间小区控制试验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食葵进行不同方式覆盖种植,覆盖方式设有3个水平:无覆盖(CK)、秸秆覆盖(S)和碎麦秸垫膜覆盖(SF),灌溉定额采用当地农户普遍采用定额900 m3/hm2,观测分析不同覆盖方式下0~120 cm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和食葵产量,从而选择最优覆盖方式。试验结果表明:整个生育期内土壤贮水量在不同覆盖方式下均表现为SF>S>CK,秸秆覆盖(S)、碎麦秸垫膜覆盖(SF)较无覆盖(CK)提高了2.1%和12.9%;观测6个土层(0、5、10、15、20和25 cm)地温,不同覆盖方式下地温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下降,S和SF处理下的地温较CK散失更缓慢,有一定保温效果;不同覆盖方式下食葵的株高、茎粗和叶面积在各个生育期均表现为SF>S>CK,SF处理下湿基含水率也高于其他两种方式。从食葵生物产量和土壤贮水量结果分析,试验区食葵种植使用碎麦秸垫膜覆盖有较好的保墒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3.
日光温室青椒滴灌最佳灌水下限组合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日光温室滴灌条件下青椒最佳灌水下限组合,通过小区试验方法分析了滴灌条件下5种不同灌水下限组合对青椒形态、品质、产量及灌溉水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灌水下限组合对青椒株高、茎粗、VC含量影响差异显著.对青椒产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灌水下限组合进行了量化的综合评价.评价得分显示:当青椒苗期、开花着果期及结果期的水分下限分别控制在田间持水量的50%~60%、50%~60%、70%~80%时得分最高,表明该处理下青椒产量最高、品质最佳、灌溉水利用效率最高,其为青椒最佳灌水下限组合.  相似文献   

14.
不同灌水量对南疆棉花墒情及长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棉花膜下滴灌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水量情况下作物长势与产量影响及土壤墒情变化与分布规律的影响。试验共设了3 300、3 000、2 700、2 400m3/hm2等不同灌溉定额的处理,在各处理试验小区内装土壤墒情传感,并其传感器探头埋在地下10、20、40cm处实时监测不同层面土壤含水量和温度变化,以及同时在相应处取土样采用烘干法测土壤含水率和田间持水量。结果表明:3 300、3 000m3/hm2灌溉定额下,作物长势、土壤含水率和温度变化规律比较好,并与产量的相关性显著最佳状态,灌溉定额对土壤水分与温度灌水前后和灌水周期内变化的影响有明显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明插入式地下滴灌和地表滴灌条件下,不同灌水下限对温室新乡糙青茄(Solanum melongena L.)的生长、耗水特性及产量的影响。【方法】试验设置2种灌溉方式:插入式地下滴灌(SDI-R)、地表滴灌(DI)。灌水下限设置4个水平:开花坐果期60%θF、成熟采摘期60%θF(F60M60);开花坐果期60%θF、成熟采摘期70%θF(F60M70);开花坐果期70%θF、成熟采摘期60%θF(F70M60);开花坐果期70%θF、成熟采摘期70%θF(F70M70),处理简称为T1(DI,F60M60)、T2(SDI-R,F60M60)、T3(DI,F60M70)、T4(SDI-R,F60M70)、T5(DI,F70M60)、T6(SDI-R,F70M60)、T7(DI,F70M70)、T8(SDI-R,F70M70)。研究了不同处理对温室青茄的株高、根干物质、产量、耗水特性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SDI-R处理的青茄株高和总根干质量均高于DI处理的;SDI-R处理的总耗水量和各生育阶段的耗水量均小于DI处理的,2种灌水方式中T7处理和T8处理总耗水量最大,分别为338.09 mm和331.25mm,4种灌水下限下,DI处理较SDI-R处理分别高2.06%~16.67%;SDI-R灌水方式中的T4处理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大,分别为56 046.30 kg/hm~2和20.43 kg/m3,DI条件下T7处理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分别为51 546.30kg/hm~2和15.24 kg/m3,T4处理显著高于T7处理(P<0.05)。【结论】插入式地下滴灌相对于地表滴灌能达到增产节水的目的,且插入式地下滴灌开花坐果期和成熟采摘期的灌水下限宜分别设为田间持水率的60%和70%。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适宜三七种植的排水体,通过大田试验,设计了3种排水体处理:桉树皮(SP)、玉米秸秆(YM)、烟杆(YG),研究了排水体埋设深度为20 cm时,三七各生育期的生长、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养分含量状况.结果表明,与对照组CK相比,不同排水体处理下三七的生长指标、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及土壤微生物数量均显著增加;排水体对埋设深度附近的土壤具有一定的增肥保肥作用,灌后1 d和7 d在0~4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按处理排序由大到小均表现为CK,YG,SP,YM;添加排水体对降低三七发病率作用更明显,与对照组CK相比,处理YM下三七发病率显著降低了34.67%;经综合比较,玉米秸秆作三七田排水体为试验条件下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