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北方干旱地区水库承担供水、灌溉、防洪及生态调节等多项功能,故进行水库突发污染事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汾河水库为载体,结合水库二维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采用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率定与验证,考虑事件源、排放入口及风的影响,研究不同情景下污染物的扩散情况以及浓度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污染物的扩散路径由风向决定,扩散速率由风速决定,污染物扩散面积、超标面积与风速近似服从线性关系;污染物扩散面积在东侧排放口处最大,北部上游入口大于西部涧河入口;建立汾河水库突发事件应急预估表可对水库突发污染事件进行应急处置。  相似文献   

2.
在MIKE21软件的基础上,构建水质预测模型,对卧虎山水库生态岛建设前后水库的流场、流速和三种污染物扩散进行模拟,探讨生态岛对水库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态岛不仅能缓解水库中的环流现象并加快水体在垂向的交换速率,有持续污染时还缩短了水体恢复时间.该研究为卧虎山水库水资源调度、水库管理与保护及供水安全提供了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3.
基于风箱气流在上下出风口风速差异大、存在风箱出风均匀性差,以及整机施药时液滴分布不均匀的问题,提出运用风箱进风口和出风口的布置、尺寸改变气流流向的方式并设计了一种风箱。利用SolidWorks和Fluent搭建仿真模型,设计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优化风箱内部结构布置和流体分布状态,以入口风速、入口位置、圆角半径为变量,以各出风口风速变异系数作为评价指标,将正交试验结果利用Design-Expert进行方差分析和响应曲面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对风箱出风口风速变异系数影响主次顺序为入口风速、入口位置、圆角半径,入口风速为30m/s,圆角半径为5mm,入风口位置为O点,各个出风口出风速度变异系数小,出风均匀性好,仿真与实际测试值线性相关且仿真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4.
为掌握根灌、滴灌在不同立地类型土壤中的水分扩散规律,通过不同灌水梯度试验,采用挖剖面和直观观测法,研究了根灌和滴灌在不同立地类型土壤水分的垂直和水平扩散规律。结果表明:风沙土中根灌、滴灌水分垂直扩散明显小于水平扩散,且灌水时间与扩散速率均呈负相关对数关系。沙质壤土中根灌水分垂直扩散明显小于水平扩散,滴灌则垂直扩散速率大于水平扩散,两者差异不明显;灌水时间与扩散速率呈负相关对数关系。灰棕漠土中根灌初期水分垂直扩散和水平扩散相同,随时间增大,水平扩散速率大于垂直扩散;滴灌则垂直扩散速率大于水平扩散,但两者差异不明显;灌水时间与扩散速率也呈负相关对数关系。总体来看,根灌在不同立地类型土壤中的水分无论垂直扩散速率还是水平扩散速率都表现为:沙质壤土风沙土灰棕漠土;滴灌则无论水平扩散速率还是垂直扩散速率都表现为:灰棕漠土风沙土沙质壤土,两者扩散规律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5.
锥形风场式防飘移装置雾滴沉积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军  刘昶希  初鑫  李宇飞  孙舒仪  张伟 《农业机械学报》2020,51(12):142-149;174
喷雾机械在进行植保作业时雾滴飘移和沉降是影响作业效果的重要因素。为减少雾滴飘移和非靶标区域内的无效沉降,设计了一种锥形风场式防飘移装置,以锥风风速、侧风风速、喷雾压力为因素,通过三因素三水平室内雾滴飘移沉积试验,明晰锥形风场对雾滴沉积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3种因素对雾滴的沉积特性都有较为显著的影响,其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锥风风速、侧风风速、喷雾压力。当侧风风速为2m/s时,有锥风作用的雾滴体积中径较无锥风平均降低了11.7%,雾滴覆盖率、沉积密度、沉积量分别提高了21.9%、26.7%、22.6%。响应曲面模型优化结果显示,当侧风风速2m/s、喷雾压力为0.34MPa、锥风风速为16.53m/s时,雾滴沉积量最优值为3.14μL/cm2。当侧风风速大于2m/s时,应该降低喷雾压力、增大锥风风速,从而保证较优的雾滴沉积量。试验验证结果与模型预测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6.
利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法对新疆吐哈盆地葡萄园葡萄蒸散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晴朗无云的条件下,葡萄蒸散速率日变化呈单峰型.蒸散从8:00时以后出现,迅速增加,到13:00-14:00时达到峰值,随后蒸散速率迅速下降.净辐射对植物蒸散起决定作用,蒸散速率的变化趋势与净辐射变化基本一致,其日变化具有相同的峰型.在干旱区,热量垂直传输的昼夜变幅较大,净辐射的大部分能量用于土壤蒸发和植物蒸腾,因而日间蒸散速率的变化趋势与净辐射变化基本一致.葡萄蒸散量随风速的增加而增加,当风速超过4m/s时,由于风速的变化引起水汽压差的变化紊乱而导致蒸散速率变化过程比较复杂.相关分析表明,环境因子对蒸散速率影响的贡献依次为:净辐射>风速>空气温湿度.  相似文献   

7.
无空气干燥工艺参数对干燥速度和能耗影响规律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风温和循环风速的提高干燥速度增加,温度对干燥速度的提高影响更为显著;随着风温和循环风速的提高能降低,在较高的温度下风湿对能耗的影响不显著;干燥室内的装料量增加,干燥速度加 能耗下降。  相似文献   

8.
以珠海市大镜山水库调水为例,以总磷为营养物质的控制因子,通过构建2维水流水质模型,计算模拟了大镜山水库在不同水动力条件下总磷浓度的分布状况,探讨分析了该地区调水水库营养物质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大镜山水库现状调水模式下,随着泵站调入流量的增加,污染物稀释扩散作用加强,水库可能发生富营养化的范围逐渐减小;在大镜山水库调水口和取水口之间设置格栅,改变水库局部水流流态,能够降低取水口附近总磷浓度,改善取水水质;增加梅溪水库作为大镜山水库前置库,改变水库整体水流流态,对水库水体营养物质分布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
分行冠内冠上组合风送式喷杆喷雾机工作参数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改善喷杆喷雾机上两风筒之间作物中部冠层的雾滴沉积率,针对现有的风送式风筒,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仿真技术对喷杆喷雾机风筒的工作参数进行了仿真分析,优化了风筒入口风速。仿真结果表明:风筒入口风速为v=20m/s时,棉花冠层区域气流场风速较大、横向分布均匀、气流穿透能力较强,完全满足风送系统末速度要求;中、下部冠层区域的气流速度衰减缓慢,有利于雾滴在棉花冠层内部的扩散。同时,利用水敏纸进行大田试验,在两两风筒的中间区域点布置相应的水敏纸,检测作物中部冠层的雾滴沉积率。试验结果表明:作物中部冠层的叶片正面雾滴沉积率达到了82.87%,作物中部冠层的叶片反面雾滴沉积率达到了50.6 7%,与优化前相比正面雾滴沉积率提高了1 7.5 7%,反面雾滴沉积率提高了1 0.8 4%。本研究可为喷杆式喷雾机风机风量的确定提供参数指标,并为风机的选型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冬季茶园风寒冻害问题,于2008年1月在安徽农业大学茶场建立塑料薄膜风障,测定风障对茶园的减风增温作用及其对茶树冠层叶片含水率的影响。风障的高度为2.0 m,以5×7网格点测定2.8、2.0 m风障高和1.2 m茶树冠层高度3个层次的风速,以4×4网格点测定地表温度、茶树冠层叶片含水率。结果表明,2.8 m高度,风障上方的风速比环境风速增加30%左右,下风方向的减风作用随风速增大而减小,距离风障7 m区域是风速减弱最强的区域,环境风速2.6 m/s时中轴线风速减小13.5%,环境风速1.0 m/s时  相似文献   

11.
热敏式近地表无线风速廓线仪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常用风速廓线仪线路连接复杂、体积和功耗大、测量精度与自动化程度低且无法实现数据的实时记录与处理,致使研究退化草地近地表风速变化规律、地表粗糙度及其抗风蚀能力等诸多困难等问题,基于热敏电阻和无线传感网络技术,设计了具有体积小、功耗低、测量精度高的热敏式风速传感器和具有自动风向识别与无线数据传输功能的近地表风速廓线仪,实现了环境温度、湿度、大气压力、近地表风速等数据的自动采集、无线传输和实时处理等功能。试验表明:该风速廓线仪的旋转启动风速为3.7 m/s,风速测量范围为0~16 m/s,精度不低于0.3 m/s,最大响应时间为3 s,一次充电可连续工作7 h以上,能够准确反映近地表风速随高度的变化规律,风速廓线的指数拟合度在0.9以上;软件系统可实现对最多6个风速廓线测点的循环自动采集与处理,在射频功率最大、空中传输速率为2.4 kb/s时,35字节的数据包有效传输距离不低于500 m,6个节点完成一次数据传输所需时间不超过10 s。该系统具有功耗低、使用方便、操作简单、自动数据采集等优点,能够满足近地表风速变化规律的研究需要。  相似文献   

12.
采用Ansys公司的FLUENT软件,建立温室的三维模型,研究了自然通风条件下平行于温室走向和垂直于温室走向两个风向,两种不同风速下温室内部及温室之间风流场的分布特点。模拟结果表明:当风速较小(1.6m/s)时,温室内风向复杂,出现低速涡旋,当风速较高(5.2m/s)时,温室内风向基本按原方向前进,风速逐渐减弱;当温室外风速为1.6m/s时,温室内大部分区域的风速在0.2m/s左右,当温室外风速为5.2m/s时,温室内大部分区域的风速在1.0m/s左右;连栋温室群中各部位温室的通风情况相差较大,前栋温室内风速明显高于后栋。该研究结果可作为温室生产与设计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水土流失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严重降低了土壤生产力。为解决这一问题,自20世纪90年代起,保护性耕作被引入中国,并相继建立了长期保护性耕作试验基地。该文综述了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水土保持影响的研究结果,通过平均值方法对黄土高原、东北黑土区和北方沙土区的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免耕秸秆覆盖、深松和传统耕作对土壤含水率、土壤水蚀、土壤风蚀及土壤肥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相比,在黄土高原地区,免耕秸秆覆盖和深松的土壤含水量分别提高了13.6%和31.7%,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2.26和3.82 kg/(hm2·mm)。在东北黑土区,免耕秸秆覆盖和深松的土壤有机质、速效氮和速效磷的含量分别提高了14.8%和7.1%、10.8%和8.4%及10.8%和8.4%,免耕秸秆覆盖和深松的土壤平均径流量分别减少了32.8%和23.5%。在西北沙土区,免耕秸秆覆盖和深松保护性耕作措施能显著降低土壤风蚀速率,当风速为10 m/s时,土壤风蚀速率分别降低了90.2%和85.0%。   相似文献   

14.
针对传统风送式喷雾机风送距离短与药液浪费的问题,设计一种适用于传统果园喷雾机的轴流式风送系统。通过设置不同风筒导叶的安装角、数量、长度和锥形多出口装置的锥度、出口布局方式,进一步引导风送系统气流场,并建立相对应的气流场分布模型。通过对比选取风送系统的最佳优化设计方案,并开展了验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风筒导叶参数对出口风速影响的显著性由大到小为长度、安装角、数量,锥形多出口装置出口布局方式对出口风速的提升效果明显;当风筒导叶安装角为10°,数量为6,长度为20 cm,且锥形多出口装置锥度为2.25、出口布局为A型时,风送系统出口风速及均匀性达到最优,所建立的模型出口风速与试验值相对误差为4.66%和变异系数为3.63%,验证了数值模拟结果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喷雾机外流场试验可得,射流边界范围随着出口直径和转速的增加而增大,风送距离也随之增大,当风送距离0~2 m,风速大于5 m/s,衰减幅度明显,当风送距离大于2 m时,气流衰减较为平缓,风速距离4 m处风速达到1.5 m/s左右。优化后轴流式果园喷雾机风送系统结构合理,气流均匀性、风速、边界和射程等方面均满足果园植保机械需求,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为计算有风条件下折射式喷头水量分布及喷灌均匀度,以弹道轨迹理论为基础,依据风速分布模型,建立有风条件下折射式单喷头水量分布计算方法,采用该方法模拟出有风条件下Nelson D3000型喷头倒挂安装方式下水量分布特性,通过与实测资料进行对比,验证了模拟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可应用于有风条件下折射式喷头水量分布计算。在此基础上,选用4.76 mm(24号)喷嘴直径,模拟出不工况下单喷头水量分布,计算出组合情况下喷灌均匀度,分析了风速、风向、喷头间距、工作压力和安装高度5种因素对喷灌均匀度的影响,并对蒸发漂移损失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95%的置信区间下,喷头布置间距对喷灌均匀度的影响最显著,其次是安装高度和喷头工作压力,风速和风向对喷灌均匀度影响不显著。风速、喷头工作压力和安装高度都会对蒸发漂移损失产生影响,其中工作压力影响最大。当选用Nelson D3000型喷头在风速小于6 m/s的环境下喷灌时,应将喷头安装间距固定在2.13~3.04 m范围内。另外,该安装间距范围内,喷头安装高度和喷灌压力增大后,喷灌均匀度增大的效果不明显,因此应采用低压喷灌以降低喷灌系统运行成本;考虑到较高的喷头安装高度会产生较大的蒸发漂移损失,喷灌时还应适当降低喷头安装高度,以提高喷灌水分利用率。  相似文献   

16.
针对W型挡风墙的防风效果,基于CFD对处于5,13 m/s这2种不同风速下,高度分别为3,5 m的挡风墙近地表风场进行三维稳态模拟.结果表明:当气流通过挡风墙时,小于墙高的位置速度大幅削减,而高于墙体高度的位置开始加速,存在明显的分区作用;风速为5 m/s时,随着流经长度增加,3 m挡风墙背风侧风速从0呈三角形逐渐增加,在12 m处近地表风速残余系数为0.91~0.98,仍不超过1.00;5 m高挡风墙背风侧风速从0呈矩形趋势逐渐增加,在h<3.1 m,L<6.0 m范围内,近地表风速残余系数为3 m挡风墙的2.02%~93.40%,在h<3.1 m,L>6.0 m范围内近地表风速残余系数为3 m挡风墙的74.60%~89.40%,防风效果明显;风速为13 m/s时,分区效应更加明显,在h<3.1 m,L<6.0 m范围内,5 m挡风墙近地表风速残余系数为3 m挡风墙的5.2%~43.5%,在h<3.1m,L>6.0 m范围内近地表风速残余系数为3 m挡风墙的4.8%~73.3%.  相似文献   

17.
针对钙果收获装置作业后钙果含杂率高的问题,设计了一种钙果风筛式清选装置。运用EDEM-Fluent耦合方法,以风速、振动筛振幅和振动频率为试验因素,钙果的清洁率和损失率为评价指标,对清选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并依据仿真结果进行台架试验。仿真分析与台架试验表明,随着风速、振动筛振动频率与振幅的增加,钙果清洁率先增大后减小,损失率一直增加。最优工作参数组合为风速10 m/s、振幅10 mm和振动频率9 Hz,最优工作参数组合条件下的钙果清洁率96.3%,损失率3.4%。研究表明,EDEM-Fluent耦合仿真的运用有助于钙果清选研究,研究结果可为钙果清选装置的设计与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The wind-tunnel technique is widely used to measure ammonia emissions from extensive surfaces. However, few studies have been made, within the tunnel, of the turbulent flow which drives the transfer processes above the experimental surface. Experiments have been carried out to determine the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within the tunnel,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external wind on these characteristics. Two source types have been used, one with constant surface emission of CO2, and one with constant surface concentration of water vapour.Both water vapour emission rate and wind speed measurements show the building up of a boundary layer above the experimental surface, which was dramatically disturbed by the external wind in the first metre. Further downwind, the boundary layer stabilizes to a height of about 10 cm, below which the characteristics were equivalent to those of the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as shown by CO2and wind speed measurements. However, above the boundary layer, the wind speed in the tunnel was consistently lower than the external wind speed, showing that if the wind speed at 25 cm is used to drive the tunnel flow rate, the transfer rate in the end part of the tunnel would be consistently higher than outside.  相似文献   

19.
针对传统荞麦脱粒装置——纹杆闭式切流脱粒滚筒装置脱粒过程中籽粒残留和杂质含量高的问题,开展了洁净系统设计研究。该系统包括2个风速入口,每个风速入口由与纹杆脱粒滚筒方向相同的长820 mm、直径27 mm的小型管道构成,每根小型管道上方开有直径12 mm、间隔6 mm的圆孔,用来清理脱粒装置中的残留籽粒。采用ANSYS Fluid Flow(Fluent)流体动力学仿真技术对纹杆闭式切流脱粒装置风场进行模拟仿真。结果表明,当2个入口同时工作并采用12和15 m/s的风速时,清选风速约等于荞麦籽粒的漂浮速度临界值,在此状况下增大风速入口面积,脱粒滚筒和栅格凹板之间的流场速度为3.8~8.3 m/s,大于荞麦籽粒的漂浮速度,栅格凹板下方的流场速度为7~15 m/s,且流场内负压减少,是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20.
针对果园多风道喷雾机内部气流分布不均导致由出风口吹出的气流紊乱、影响使雾滴在果树冠层上均匀沉积的问题,对多风道喷雾机内部导流板长度参数进行了优化。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技术,基于Star-CCM+软件对喷雾机送风系统内部气流进行了模拟分析,得到出风口1~6的风速在不同导流板长度的标准差分别为0.7468、0.6776、1.4441、5.1305、4.5768和0.8209。对风速标准差较大的出风口3、出风口4、出风口5进行响应面分析,最终确定导流板1长度200.00 mm、导流板2长度60.00 mm、导流板3长度50.00 mm为最优参数组合。在最优组合参数下,计算得到对称出风口3和出风口6的风速值分别为39.135和41.320 m/s,相对偏差为5.58%;出风口4和出风口5的风速值分别为33.022和34.328 m/s,相对偏差为3.95%,符合设计要求。室内风速试验结果表明,在距离喷雾机出风口1.25 m处,风场风速由上层到下层逐渐增大,实现风场按果树冠层形状分布,喷雾机左右两侧风场对称分布,气流分布均匀。果园多风道喷雾机设计满足要求,可为同类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