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以内蒙古金泉工业园区水源地为研究区,在已有地下水水流数值模拟模型基础上,采用拉丁超立方抽样方法,获取输入(抽水量)数据集和输出(地下水位降深)数据集,运用双响应面方法,建立了地下水水流数值模拟模型的替代模型—双响应面模型。经验证,双响应面模型计算出的地下水水位降深均值与地下水水流数值模拟模型计算出的地下水水位降深均值的平均相对拟合误差为0.22%,地下水水位降深剩余标准差的平均相对拟合误差为0.03%,相对拟合误差都比较小,说明所建立的双响应面模型可以有效的替代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模型,这为地下水资源优化管理中替代模型的建立提供了有效的科学论证。  相似文献   

2.
进行地下水位监测可获得评价区域地下水时、空分布的必要信息。采取地下水动态类型编图的方法对西安城区地下水位监测网进行了优化设计,将整个西安城区分成71个动态类型区,使用ArcGIS生成地下水动态类型分区图;根据现有资料,对比3种半变差函数模型,确定了适宜西安城区的Kriging插值模型,进而取得西安城区地下水位监测网优化前、后的估计误差标准差等值线图。结果显示,标准差由0.46~2.98m变为0.25~1.02m,优化后的研究区整体标准差范围明显减小。最终确定在西安城区布设97眼监测井,其中在原有61眼监测井中保留44眼,新增监测井53眼。优化后的监测网能够更准确地获取有效的监测数据。  相似文献   

3.
利用地下水数值模拟软件VISUAL MODFLOW,根据三河市的水文地质条件,建立三河市研究区的地下水流动模型,对三河市地下水水位进行分析和预测.模拟结果表明:计算地下水位和实测结果吻合较好,模型可以用来对该区的地下水位和水量进行模拟和预报.利用模型对该区域种植结构优化后的地下水水位进行了模拟和预测.  相似文献   

4.
利用地下水数值模拟软件VISUAL MODFLOW,根据三河市的水文地质条件,建立三河市研究区的地下水流动模型,对三河市地下水水位进行分析和预测。模拟结果表明:计算地下水位和实测结果吻合较好,模型可以用来对该区的地下水位和水量进行模拟和预报。利用模型对该区域种植结构优化后的地下水水位进行模拟和预测。  相似文献   

5.
CFD数值模拟技术已在灌水器研发中被广泛应用。齿型流道是齿型流道灌水器设计的核心部位,而栅栏区和下游的蓄水槽常在数值建模时被忽略,数值模型的预测精度必然受到影响,因此对其影响程度进行了研究。针对同一齿型流道灌水器,建立了具有不同计算域的三种模型,在Fluent 14.5中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分析最接近原型的灌水器模型的压强和速度云图,可找出不同区域的压强损失规律。通过对比三种模型的流量差异,可分析得出蓄水槽和栅栏区影响程度的差异。根据研究结果,优化计算几何域,重新建立模型。计算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几何模型不仅大幅度降低了运算量,还能保证模型具有很高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6.
为分析水文地质参数的不确定性对地下水数值模拟模型输出结果的影响,针对假想算例进行研究.首先建立地下水数值模拟模型.运用灵敏度分析法筛选出对模拟模型输出结果影响较大的参数作为随机变量,为减少反复调用模拟模型产生的计算负荷,分别采用克里格法和BP神经网络方法建立模拟模型的替代模型并比较二者的精度,并选择精度较高的BP神经网...  相似文献   

7.
【目的】确定人民胜利渠灌区合理的农业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为灌区水资源管理和机井布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针对人民胜利渠灌区水资源分配不合理及灌区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按照灌区地形地貌、工程类型和灌溉水源特点将灌区分为Ⅰ、Ⅱ、Ⅲ共3个计算单元,基于线性规划方法和MODFLOW地下水数值模型对灌区各计算单元进行不同水文年水资源优化配置,并模拟优化配置后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结果】确定了不同水文年灌区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灌区计算单元Ⅰ、Ⅱ、Ⅲ区不同水文年的井渠比例有所不同,平水年井渠比分别为1/3.14、1/3.25、1/2.92,丰水年分别为1/3.47、1/3.66、1/3.24,枯水年分别为1/2.75、1/2.77、1/2.60;平水年计算单元Ⅰ区模拟地下水埋深相比初始埋深下降0.01 m,水资源总量基本处于平衡状态;计算单元Ⅱ、Ⅲ区模拟地下水埋深相对于初始埋深分别上升了0.12、0.15 m;丰水年灌区计算单元Ⅰ、Ⅱ、Ⅲ区模拟地下水埋深相比初始埋深分别上升了0.1、0.23、0.3 m;枯水年灌区计算单元Ⅰ、Ⅱ、Ⅲ区模拟地下水埋深相比初始埋深分别下降了0.17、0.08、0.04 m。【结论】线性规划方法和MODFLOW地下水数值模型相结合能较好地模拟灌区地下水流场和预测地下水动态变化趋势,进而确定合理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  相似文献   

8.
基于FEFLOW的浅层地下水水环境演化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曲阜市山前冲洪积平原为例,运用地下水数值模拟软件FEFLOW,结合近30年的观测资料,建立地下水流和溶质运移耦合数值模型。运用识别后的模型对研究区的地下水系统演化规律进行研究与分析。研究表明:近30年来,研究区内地下水水位年均下降0.2m,硝酸盐浓度年均增长1.05mg/l,具有明显的规律性;研究区地下水流与溶质运移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类活动是造成地下水环境负效应的主要因素。应加强对地下水资源的科学调度管理及控制污水排放,防止地下水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9.
为深入研究浅层地下水、植被和土壤的相互作用,以新疆渭干河-库车河绿洲为研究区,通过Sentinel-1A数据和Landsat数据以及土壤含水率、地下水埋深数据,结合植被以及土壤条件,通过支持向量机模型(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定量反演研究区土壤水分以及地下水埋深信息。结果表明:0~10 cm的土壤含水率与地下水埋深之间的相关性最高。通过地形校正C模型(Topographic correction model),得到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emperature vegetation drought index,TVDI)精度有所提高。建立不同参数的SVM模型反演地下水埋深可行,对于单因子建模,TVDI_(MSAVI)构建的模型精度最高,建模集R~2=0. 74,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为4. 66%,验证集R~2=0. 70,RMSE为4. 65%。相比只考虑单因子(后向散射系数(σ_(soil)~0)或TVDI),σ_(soil)~0和TVDI_(MSAVI)组合共同作用于模型精度最好,建模集R~2=0. 86,RMSE为4. 16%,验证集R~2=0. 92,RMSE为2. 73%。利用最优模型参数结果反演土壤水分区域和地下水埋深区域,其结果精度较好。地下水埋深反演结果平均相对误差为8. 23%,优于研究区以往研究18. 06%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首先对GM(1,1)模型的结构进行了研究和改进,给出了模型参数计算方法和精度检验方法.依据所建GM(1,1)模型,选用滦河下游地区节水工程改造后地下水位资料,对滦河下游地区地下水动态进行分析和数值模拟,利用实测资料对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模型预测拟合精度高,方法简便,可操作性强,对灌区地下水位预测评价和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地下水动态监测网通过获取地下水信息进而对地下水资源进行有效管理。以济南地区岩溶地下水为例,采用普通克里金法与地下水位趋势面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62个地下水监测井进行了优化,计算结果表明现状监测网密度较小,经监测网的优化,整个研究区需增加11个监测点,观测频率1次/5d。优化结果与济南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基本吻合,对于济南保泉供水及水资源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地下水动态是评价易涝易渍农田生产稳定性的重要指标,基于湖北四湖流域大量调查观测资料对此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易涝易渍农田地下水位存在明显的年、季差异,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在不同季节以及不同水平年间波动幅度不大,绝对偏差一般只有1 0~2 0 cm左右,最大不超过4 0 cm,地下水位呈现出在高水位上波动的特点;从微地形地貌看,沿江地势较高的农田其地下水平均埋深和地下水位波动与地势低洼的滨湖农田明显不同,前者明显大于后者。在较大尺度上当降水很接近时,农田地下水埋深随微地貌分异并不显著;对于水网密织的南方平原湖区,农田地下水位变化与周边水体相联系并受其影响,在农田涝渍防治中必须处理好农田与周边水体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利用辽源市1980-2011年地下水动态监测数据,采用地质、水文地质学理论和方法,分析研究区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及地下水动态类型。同时运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辽源市地下水水位进行模拟预测。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地下水动态类型主要有降水入渗-蒸发型、径流型、降水入渗-开采型;利用BP神经网络技术建立辽源市地下水位预测模型,预测结果较为理想;研究区地下水位多年来呈下降趋势,2006-2012年地下水位下降2m左右。通过对辽源市地下水动态特征的研究,为今后对辽源市地下水的研究和生产、生活的开采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传统水稻育秧受气候环境影响导致秧苗质量低的问题,以控制育秧系统内部环境为目标,创新设计一种人工光源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无级调节、温湿度和CO2浓度PID模糊控制、供水周期及供水量无级可调和内部设有视觉监控系统的水稻育秧气候箱。该气候箱光照强度范围0~1.2×104 Lx;温度范围0~50 ℃、偏差±0.5 ℃;湿度范围50%~99% RH,偏差±5% RH;CO2浓度范围0.028%~0.2%、偏差±0.008%。试验结果表明,该气候箱培育的秧苗根系发达,颜色浓绿,茎基部较宽,播种后20 d叶龄达到3叶期,株高可达到机插秧苗标准。   相似文献   

15.
地下水与地表水联合调度智能监控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控制地下水位在合理范围为目的的地下水与地表水联合调度智能监控系统,由相对独立的地下水与地表水联合调度数值模拟和计算机监控两部分组成,数据交换通过Access数据库实现.系统的内部体系与运行流程分为信息采集层、调度决策层和决策执行层3个层次,外部结构由一个数据分析处理中心站和若干个设置于监控现场的控制子站组成,中心站与各个子站采用无线数据传输.先由计算机监控部分采集相关数据,然后就不同的井渠配水比例和灌溉模式分别通过地下水与地表水联合调度数值模拟系统进行模拟与预测,以人机交互的方式确定最优配水方案,再通过计算机屏幕上虚拟的操作面板发出控制指令,由计算机监控部分实施具体灌溉.构成了集信息采集、数据分析、优化调度和可视化操作于一体的模块化设计、分布式、人机交互的智能监控系统.监控系统子站的CPU采用睡眠唤醒模式工作,以减少受干扰概率.触点采样施加100 V,25 mA交流电,以提高在潮湿环境下长期工作的可靠性.系统设计理念先进,结构合理.经试验,系统工作稳定、可靠,可为同类系统的设计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查明通辽市科尔沁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方法】应用数学统计方法,分析了地下水化学各组分之间的响应关系、作用机制,并研究了地下水水化学成分的来源和形成过程。【结果】地下水化学组分在不同区域的量值相差较大,易受含水层介质、地形地貌、水文气象条件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研究区内铁锰的超标率最高,超标率为75%以上,亚硝酸根、铅、铝次之,超标率在10%~20%之间,其余组分超标率较低。研究区内TDS的变化与主要超标离子的质量浓度变化趋势是一致的,主要原因为随着TDS质量浓度的升高,含水层中发生岩盐、石膏和白云石的溶解沉淀以及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结论】为保障通辽科尔沁地区饮用水安全,将地下水作为饮用水源需进行铁锰处理,并将亚硝酸根、铅、铝作为重点控制污染物。  相似文献   

17.
A groundwater monitoring network can provide quantity and quality data necessary to make informed decisions regarding the state of the environment. A properly designed monitoring system provides a representat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state of the monitored area. The selection of the optimum number of monitoring sites and their spatial distribution is a major challenge for the hydrogeologist.On the one hand, improper distribution of monitoring sites or insufficient number of sites will not provide a representative view of the state of the environment. On the other hand, if the sampled sites are too many, the information obtained is redundant and the monitoring network is costly and inefficient.A new methodology combining vulnerability mapping and geostatistics is proposed to help define the most efficient ground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network on a regional scale.Vulnerability mapping identifies areas with high pollution potential, and in turn, prioritises for monitoring. A geostatistics methodology is then used to interpret the obtained data and to examin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monitored parameters at different sites. The accuracy of spatial mapping reflect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monitoring sites.The methodology was applied to assess the nitrate monitoring network in the Heretaunga basin, Hawke's Bay, New Zealand. The DRASTIC approach was used to prepare a vulnerability map for the area of study, and kriging variance was used to check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sites. Based on this study, it was found that some areas with high vulnerability are not covered within the existing network indicating the number of monitoring sites and their distribution is not efficient. Some sites should be dropped and some others need to be added to the existing network.  相似文献   

18.
为了实时了解研究区的土壤盐分、地下水位、地下水含盐量和气候等信息,为盐碱地改良效果提供数据支持,对研究区进行有效管理,设计了盐碱地综合治理管理系统。该系统将研究区作为一个整体,通过网络摄像头、土壤监测传感器、管道水监测传感器和气象站等多方位监测,用ZigBee无线网络和互联网技术对研究区信息进行可靠传送,在监控服务器端利用Web技术和Browser/Server网络结构,动态显示研究区的视频图像和各环境因子的变化情况,从而为盐碱地改良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以西北干旱典型县域磴口县为研究区,基于增量学习的改进隐马尔可夫预测模型(IL-HMMs),对区域地下水埋深进行了预测研究。为检验IL-HMMs模型预测效果,将模型预测结果与2013年长观井的实测数据进行了比较;同时为检验模型的优劣性,与未经增量学习的隐马尔可夫模型(HMMs)、加权马尔可夫链(WMCP)和BP神经网络(BP neural network,BPNN)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与其他几种预测模型相比,IL-HMMs模型预测精度显著提高,误差更小,有较好的鲁棒性。并使用IL-HMMs模型对2018年地下水埋深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2018年地下水年平均埋深略有增加、局部区域地下水埋深增量加剧。基于IL-HMMs模型的地下水埋深预测具有很好稳定性的同时对新数据加入又有很好的鲁棒性,可为地下水埋深动态预测提供思路与方法补充,为区域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