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植物重金属毒害及其抗性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综述了植物重金属毒害及其抗性方面的研究。分析了重金属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影响植物激素、碳水化合物等的形成等生化过程;并从植物根际环境、重金属的排斥、形成类-金属硫蛋白和植物络合素以及抗氧化系统形成等方面进行了抗性机理解释。  相似文献   

2.
土壤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文章简要介绍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作用,就木本植物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耐性机制以及其在重金属污染土壤方面的作用和优势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进一步利用木本植物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提供依据,并指出目前木本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植物对土壤重金属的解毒机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些年来,重金属如Zn、Cu、Cr、Cd等过量后引起了一些毒害问题,从而造成周围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因为重金属不会被生物进行分解,只会在生物体内进行富集或者转化,并且超过一定的浓度范围会发生毒害作用,包括蛋白质的变性沉淀以及酶的活性降低;植物生物量的减少、作物产量以及质量降低等。因此,对重金属的毒害问题进行治理十分重要。文章从植物的解毒机理出发,阐述了植物的螯合作用、根系分泌物作用、菌根作用、细胞外排作用以及抗氧化系统作用对土壤重金属的解毒机制。  相似文献   

4.
水体重金属污染及其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重金属的来源和毒理作用及水体重金属污染的研究现状,阐述了重金属的毒害程度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探讨了加强环境保护措施和加快重金属毒理作用研究是减轻污染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锰矿区废弃地植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锰矿区废弃地重金属污染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入手,综述了锰对植物的毒害作用和机理,列出了锰超富集植物的种类,分析了锰超富集植物的富集和解毒机制,并提出锰超富集植物筛选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展望了植物修复在锰矿区废弃地的应用前景,旨在为锰矿区废弃地重金属修复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土壤重金属污染下植物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文章综述了土壤重金属污染下植物的生理生态变化,并且对植物的重金属抗性机理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探讨了以超富集植物为重点的植物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通过发芽试验,研究重金属Zn、 Pb、 Cu、 Cd胁迫对工业大麻种子萌发率、胚根伸长、胚芽生长以及总生物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在4种重金属胁迫下,低浓度对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高浓度会抑制种子萌发和胚根的生长。4种重金属对种子萌发抑制作用依次为Cu2+和Cd2+>Zn2+>Pb2+,其中Zn2+和Pb2+在1000 mg/L浓度时,萌发率仍然达到80%以上;对胚根长、胚芽长和总生物量的毒害或影响作用依次为 Cu2+>Cd2+>Zn2+>Pb2+。结果表明,工业大麻种子萌发过程对Pb2+和Zn2+具有较高的抗性,抗性大小依次为Pb2+>Zn2+>Cd2+>Cu2+。  相似文献   

8.
植物对土壤Cd、Pb污染的修复与抗性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土壤重金属污染呈现扩大趋势,其中Cd、Pb污染尤为严重。重金属污染治理方法虽有很多,但各有利弊。传统的物理和化学治理方法存在花费高、操作难、容易破坏土壤理化特性和干扰土壤生物多样性等问题。近年来,植物修复技术逐渐被人们所认知和重视,它具有原位修复、廉价、对环境友好等优点。文中从重金属Cd、Pb对植物的影响、植物修复技术和植物抗性机理3个方面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展望今后的发展方向,以期对未来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和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地被植物在抗性资源、耐荫性、抗旱性、耐寒性、抗热性、耐盐碱能力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对地被植物抗性的研究进展和抗性的机制、机理进行了探讨,并就地被植物抗性研究方向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重金属对植物生长发育及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重金属在植物体内积累过多,会对植物产生毒害.本文综述了重金属胁迫对植物营养生长、生殖生长以及植物品质的影响,影响程度因重金属种类、浓度和植物种类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11.
对落叶松人工纯林不同发育阶段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及二代幼龄林土壤腐殖物质组分变化及其对酸度的影响进行研究,以次生林和一代幼龄林为对照,比较不同发育阶段落叶松人工林与天然次生林、一代幼龄林与二代幼龄林土壤有机质含量、腐殖物质组分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落叶松人工林从幼龄林到近熟林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有机质含量、胡敏酸含碳量、胡敏素含碳量随林龄的增大而增大;近熟林到成熟林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有机质含量、富啡酸含碳量和胡敏素含碳量随着林龄的增大而降低;土壤腐殖化程度(土壤中胡敏酸占全C的百分比)和土壤腐殖质中胡敏酸含碳量与富啡酸含碳量比值(HA/FA)为次生林大于幼龄林和近熟林;二代幼龄林与一代幼龄林相比,根际土壤有机质含量、富啡酸含碳量和胡敏素含碳量分别降低4.53%、35.8%和1.98%,非根际土壤有机质含量、胡敏酸含碳量、富啡酸含碳量和胡敏素含碳量分别提高46.44%、43.69%、47.45%和49.5%;土壤腐殖物质组分与酸度的相关关系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并且不同发育阶段根际土壤腐殖物质组分与根际土壤活性酸(pH值)、交换性酸、水解性酸相关性密切.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Seasonal behavior of vascular cambium and development of secondary xylem were studied in the 2-3-years-old branches of Azadirachta indica A. Juss. (Meliaceae) growing in moist deciduous (MDF), dry deciduous (DDF) and scrub land (SF) forests of Gujarat State. Development of xylem began with the sprouting of new leaves in January in both MDF and DDF. Xylem production culminated in July in MDF whereas it reached peak in April and July in DDF. Cambial cells ceased to divide with the maturation of leaves in November and October in MDF and DDF, respectively. Mature xylem and phloem derivatives surrounded the cambium in December in MDF and November in DDF. Radial growth in the branches of trees growing in SF was found continuous throughout the year with peak cambial activity in April, July and November. In all the three forests, maximal radial growth was encountered in July when the rains were heavy. Cambial activity and xylem development showed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the phenology of the trees in MDF and DDF whereas cambium was found active throughout the year and no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the cambial activity and phenology in SF.  相似文献   

13.
桤木人工林细根与土壤养分含量季节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桤木人工林细根、土壤养分含量的季节变化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桤木细根中大量元素N、Ca、K、Mg、P含量冬季高,春季最低;微量元素Fe、Mn、Zn、Cu、Pb、Ni、Cd含量冬季最低,春夏季较高.(2)土壤各层中大量元素N、Ca、K、Mg、P含量冬季最低,夏季最高;微量元素Mn、Zn含量在冬季最低,秋季最高;Fe、Ni、Pb、Cu、Cd含量在冬季最高,春秋较低.(3)细根和土壤中大量元素含量在冬季存在负相关关系,微量元素Fe、Ni、Cd含量在一年四季均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Mn、Cu含量在春季、夏季和秋季存在负相关关系,Zn、Pb含量在春季、夏季和秋季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Deciduous trees with high-density wood that occur in dry seasonal tropical regions respond to rainfall seasonality with synchrony in phenophases. However, they may exhibit interannual differences in sy...  相似文献   

15.
对日本落叶松种子园优良家系雌雄球花数量及在树冠上的分布规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日本落叶松雄球花在树冠垂直方向上分布差异极显著,下层和中层的数量显著多于上层,所占比例为83.39%,水平方向上南面的雄球花多于其他方向;雌球花在树冠不同冠层的分布无显著差异,中、上层的雌球花数量比下层多,东、南方向多于西、北方向;雄球花多着生在2,3 a生枝上,雌球花多着生在3,4 a生枝上,1 a生枝条上无花;不同无性系间雌雄球花数量差异显著,356号无性系的雌雄球花数量均为最多。  相似文献   

16.
九寨沟中华松针蚧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松针蚧Sonsaucoccus sinensis (Chen)在九寨沟主要危害油松,也危害其他松类。该虫1 a发生1代,主要以2龄若虫在松针上越冬;3月下旬雄若虫老熟,出壳结茧化蛹,5月上旬成虫羽化交配,6月上旬开始产卵,6月下旬若虫孵化,发育至2龄于10月下旬开始越冬。年发生动态分越冬代为害、初孵若虫为害和虫口自然消减3个时期;发生为害程度与温度、湿度、海拔、坡向等环境因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在小兴安岭阔叶红松(Pinus koraiensis)混交林林隙及其周围郁闭林分内,通过网格法布点,于2010年7—9月使用TDR200测定中、小林隙I III层的土壤含水量。运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分析各土层土壤含水量的基本特征及同一林隙各样点土壤含水量的差异性,利用surfer 8.0软件进行克立格空间局部插值,并绘制各土层土壤含水量空间分布图,分析林隙土壤含水量的时空异质性。结果表明:中、小林隙I III土层土壤含水量均呈中等程度变异。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含水量提高,土壤含水量的斑块连接度增大。土壤含水量最大值出现在林隙中心和近中心区域,并呈现出随土层深度增加面积扩大并向中心靠拢的变化趋势;土壤含水量最小值出现在扩展林隙及其郁闭林分内。中、小林隙中心与边缘土壤含水量的差异均为II层较I和III层大。7—9月土壤含水量均值呈单峰型变化,最大值出现在8月,且中林隙土壤含水量较小林隙的大;9月I和II层土壤含水量较8月大幅度减小,但III层与8月相比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18.
对四川盆地北部湿地松人工林小气候特征进行了定位观测研究,并以空旷地为对照揭示湿地松林四季对小气候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林内平均气温和最高气温均低于林外,最低温则相反高于林外,林内一天中大部分时间都存在逆温现象;(2)林内空气相对湿度高于林外,白天空气相对湿度自林冠层顶部向下递增,而夜间冠层顶部和林内下部高、中部低;(3)林内土壤温度低于林外,而林内表层土壤湿度高于林外;(4)林内风速小于林外,且自林冠层顶部向下递减;(5)林内蒸发量和降水量小于林外,林冠层对降水的截留率随降雨量的增大而减小;(6)林内CO2浓度白天自林冠层顶部向下递增,而夜间则是林内下部和冠层顶部高、林内中部低。  相似文献   

19.
西藏色季拉山冷杉树冠营养元素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1年10月15日至25日在色季拉山生态系统定位站原始冷杉林,采用标准地调查取样与实验室分析,测定了其优势树种急尖长苞冷杉林冠的养分,结果表明:1年生叶片养分总含量是多年生叶片的1.12倍;叶片在树冠阳面养分总含量高于阴面;林冠的不同高度叶片的养分含量不同;同一枝条不同部位的叶片在养分含量上也有一些差异.枝条与叶片有着相似的养分含量分布规律,这种一致性说明在养分的分配、积累过程中,枝条和叶片对养分的利用是同步的.  相似文献   

20.
新世纪木工机械新理论研究的成果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国内外木材加工机械行业的理论发展现状,找出了国内木材加工行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提出了木材加工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总结了木工机械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新成果和木工机械检测技术的新进展。着重介绍了新西兰林科院在木材视频技术和木材缺陷探测方面的一些研究成果,综述了人造板加工机械和木材加工机械的新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