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平衡施肥对麦棉套种小麦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淮麦区棉两熟种植小麦平衡施肥,增加了小麦的有效穗粒、穗粒数、千粒重,从而提高了小麦量水平,小麦比不施肥的对照增产24.3-56.8%;施肥能显著提高水分生产效率,其效率与施入化肥养分总量之间呈典型的抛物线关系,施肥处理每毫米水在每公顷土地上比不施肥的对照增产小麦1.9886-4.2656kg。麦棉两熟小麦最佳施肥量为377.12-389.15kg/hm^2,N:P2O5:K2O=1:0.5:0.  相似文献   

2.
小麦叶面喷施BN调节剂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BN调节荆的效果和最佳使用时期.选用BN-1和BN-2调节荆连续两年在小麦不同生育时期进行叶面喷施,研究了其对小麦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BN-1和BN-2可以显著调节小麦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拔节期和孕穗期喷施,株高明显增加,功能叶面积比CK提高18.9%~43.6%,绿叶、茎、穗和叶鞘物质积累量显著增加,黄叶重量明显减少,穗粒数比CK增加0.6~3.1粒,千粒重比CK增加2.5~3.7g,促粒增重效果显著,增产作用明显,增产幅度3.8%~17.7%。不同时期比较,拨节期和孕穗期叶面喷施增产效果比开花期叶面喷施效果明显。两种调节荆比较,BN-1对产量效应比BN-2明显。  相似文献   

3.
不同氮肥施用对杂交稻产量及其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了探讨氮肥施用量和施用方法对杂交稻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2001~2003年在湖南省宁乡县回龙铺镇进行了大田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改进施氮处理的氮肥用量为100~120kg/hm^2,比农民习惯施肥减少38.9%~47.6%,产量增加0.48~1.48t/hm^2,增幅6.32%~27.3%,减氮增产的效果显著;获得最高产量的适宜氮肥用量为99~147.5kg/hm^2,成熟期氮素吸收量为146.9~194.3kg/hm^2。改进的施氮处理AEN平均为10.6~14.3kg/kg.比农民习惯施肥增加7.0~10.7kg/kg;PFPN平均为65.2~96.8kg/kg,比农民的习惯施肥增加34.1~65.7kg/kg;REN平均为68.5%~76.2%,比农民习惯施肥增加14.1%~21.8%,增幅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分析了氮肥用量对植株干物质在茎秆、叶片和稻穗分配的影响,讨论了植株后期对氮素的奢侈吸收而导致减产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花生施氮肥效果与根瘤菌固N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在中等以上土壤肥力条件下,花生施氮肥均显著增加植株生长量和荚果产量,单株结果数和荚果产量分别比不施肥、不接种根瘤菌(对照)处理增加26.9%~36.5%和29.9%~34.1%。但其主、侧根上根瘤数目和根瘤菌固氮量,则随氮肥用量增加而减少,根瘤菌固氮量由88.6%降至30.8%。不施氮肥只接种根瘤菌的处理,根瘤菌的固氮量虽高,但植株生长量和荚果产量则明显降低,单株结果数和荚果产量仅比对照处理增加6.9%和5.9%。  相似文献   

5.
免深耕土壤调理剂在晚稻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免耕晚稻施免深耕土壤调理剂3kg/hm^2、不施免深耕土壤调理剂和翻耕晚稻3个处理田间试验,2005年在浙江绍兴等地研究了免深耕土壤调理剂对免耕晚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晚稻施用免深耕土壤调理剂.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加,光合作用增强,分蘖成穗率提高.穗粒结构改善.穗形大.每穗实粒数多,千粒重高.平均产量8433.8kg/hm^2,比不施免深耕土壤调理剂晚稻增产8.4%,比翻耕晚稻增产7.6%.每公顷纯收入分别增加971.27和1955.03元.投入产出比为1:2.4。  相似文献   

6.
不同化控组合对大豆生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自行研制的大豆化控种衣剂和化控叶喷剂,在大豆播种时进行化控种衣剂处理的基础上,分别进行花期、鼓粒期及花期 鼓粒期叶喷处理,研究了化控调节对大豆生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育前期化控植株明显矮化,茎粗和根冠比增加,尤其对根冠比作用明显,平均比对照增加3l%;中后期喷施化控剂有利光合作用的提高,加快蒸腾速率,并对大豆体内水分代谢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最终增加结荚数、荚粒数和粒重,起到保花保荚作用。不同化控组合增产幅度差异较大,以种衣剂 花期叶喷 鼓粒期叶喷全程化控增产幅度最高,比对照增产23.0%。其次为种衣剂 鼓粒期叶喷处理,比照增产20.1%,而种衣剂 花期叶喷处理和种衣剂单独处理,比对照增产分别增产12.7%和10.2%。  相似文献   

7.
施肥技术对不同早稻品种的产量及稻米蛋白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不同的施肥水平和施肥方式对杂交早稻品种中优974和常规早稻品种1290d674的稻谷产量和稻米蛋白质的影响,结果显示,施肥量相同的情况下,提高水稻后期的施肥比例有利于稻谷产量和稻米蛋白质含量的提高,其中效果最好的A2处理(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粒肥=5:2:1:1:1)的两个品种产量比最差的A1处理(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粒肥=5:5:0:0:0)分别增加10.59%和9.97%,总蛋白质含量分别增加4.27%和3.49%;在四种蛋白质组分中,除醇溶蛋白几乎没有变化外,清蛋白、球蛋白和谷蛋白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以清蛋白的变化最为明显。而在施肥方式相同的情况下,增加施肥量同样会增加早稻的产量及其稻米的蛋白质含量,其中,B处理(纯N210kg/hm^2)较A2处理(纯N150kg/hm^2)两品种产量分别增加7.01%和6.06%,稻米蛋白质含量分别增加5.33%和7.97%。  相似文献   

8.
黄土高原长期施肥对小麦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为给旱地小麦合理施肥提供依据,在20年长期定位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麦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化肥能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单施磷肥产量增加85.8kg/ha,增幅6.8%;单施氮肥增产352.8kg/ha,增幅28.0%;氮磷配施增产2262.2kg/ha,增幅179.7%。有机肥处理增产显著,单施有机肥增产1954.2kg/ha;在施有机肥的基础上,施氮肥增产9.8%,施磷肥增产17.1%,施氮磷肥增产15.5%。长期化肥单施肥料利用率较低,单施氮肥的氮肥利用率为16.0%,单施磷肥的磷肥利用为7.0%。氮磷配合施用,小麦吸氮、磷、钾量显著增加,氮、磷肥利用率分别增加21.2和6.9个百分点。氮、磷和有机肥处理的小麦吸氮量比氮磷处理增加18.2kg/ha,吸磷量增加4.1kg/ha,吸钾量增加8.3kg/ha。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大叶空心菜进行不同施肥处理,试验结果表明:“春满地”二元复混肥加有机肥处理增产效果最好,其产量比空白对照、等养分单质化肥+有机肥、常规施肥处理分别增产53.8%、38.1%、18.2%;“春满地”二元复混肥+有机肥处理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比空白对照、等养分单质化肥+有机肥、常规施肥处理分别增收545.36元、187.16元、411.34元,与空白处理相比投入产出比为1:4.98,经济效益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免耕抛秧等三种栽培方式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对杂交稻组合岳优9113进行了晚稻免耕抛秧、耕翻抛秧、耕翻插秧3种不同栽培方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3种栽培方式水稻的生育期一致。免耕抛秧稻分蘖力强,生长量大,其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均比耕翻插秧稻多,产量增加12.1%。耕翻抛秧稻分蘖能力亦比耕翻插秧稻强,生长量大,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均高于耕翻插秧稻,产量增加7.7%。免耕抛秧栽培在3种不同耕作栽植方式中是一种省工、高效的轻简栽培技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大豆经磁化处理后,可使大豆出苗势增强,出苗期提前,降低株高,早熟1-2d。还有提高结荚率、提高产量的效果。其中磁化时间20min,增产可达15.2%。  相似文献   

12.
孟英 《北方水稻》2004,(2):16-18
在30℃、20℃、15℃条件下,进行穞生稻、上育427、松97-98、牡丹江19、东农416的发芽试验,结果在15℃穞生稻的芽率仍高达91%,表现出很强的发芽能力;另外模仿秋翻整地,将穞生稻、上育427和松97-98分别放入地下10、20、30cm越冬,第二年春季正常播种、插秧,结果安全越冬后的穞生稻芽率和长势明显好于上育427和松97-98,两个试验均证明穞生稻具有较强的耐寒性,为黑龙江省培育高抗寒品种提供新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碧护”在香蕉生产上的应用效果,通过碧护0.136%赤·吲乙·芸可湿性粉剂在福建省漳州市香蕉主栽品种天宝高蕉的喷施试验,表明“碧护”能显著提高香蕉的抗叶斑病力和抗寒力,消除或减轻田间肥害或药害,促进香蕉平衡生长发育,还可明显提高香蕉果实的外观质量和商品性能,而对蕉株及其生长发育均无任何不良影响。“碧护”在香蕉生产上的使用是安全的,可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新宝佳高科技有机液肥,可促进水稻生长发育,增强水稻的光合效率,抑制病虫害,增加有效穗数,提高结实率、千粒重,进而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5.
张玉军 《北方水稻》2010,40(4):44-46
通过几年来生产实践,阐述建三江分局水稻旱育秧田的工程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规范化建设、智能化监控、标准化管理、社会化服务和模式化栽培体系,总结和探索黑龙江寒地水稻旱育秧田生产的成功经验,以便在寒地水稻育秧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WU Xue-ting(School of Aircraft Engineering,Nanchang Hangkong University,Nanchang,Jiangxi 330000)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戊唑醇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及作用机制,采用生物测定方法,研究戊唑醇的室内毒力、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的菌丝干重、菌丝蛋白质含量、菌核萌发、菌核致病力和菌丝体细胞膜电导率。结果表明:戊唑醇对油菜菌核病菌具有极强的抑菌作用,EC50和EC90值分别为1.3μg/mL和11.2μg/mL;用戊唑醇处理后,菌丝体干重差异显著,蛋白质含量、菌核萌发率和致病力均随处理浓度的提高而降低;戊唑醇对菌丝体电导率无影响,但对菌丝体的生长有抑制作用。表明戊唑醇通过抑制菌丝干重、菌核萌发率、蛋白质含量和致病力而控制病害发生。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阿里亚娜、阿高斯、汉姆斯、范妮4个品种丰产性、抗逆性、高产稳产性试验,选出阿里亚娜为大面积推广品种,阿高斯为搭配品种,汉姆斯和范妮为继续试验品种。  相似文献   

19.
EGCG是茶叶中主要的儿茶素类物质,具有多种生物活性。近年来,EGCG促氧化作用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对国内外细胞实验中EGCG的促氧化作用进行综述。EGCG在细胞培养基中发生自动氧化可以形成细胞外氧化应激环境,这种自动氧化受到培养基种类、EGCG浓度与处理时间、血清含量及p H值等因素影响。在细胞内,EGCG直接提高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idative Species,ROS)和线粒体ROS,或者通过Fenton反应间接产生OH-。EGCG可以影响细胞内转录因子、信号通路与表面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与传递,从而影响细胞的一系列生命活动。  相似文献   

20.
嗪草酮及其混剂对马铃薯安全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嗪草酮(metribuzine)是近年来开发的均三氮苯类除草剂,它能有效的防除大豆田及马铃薯田的一年生杂草和种子繁殖的多年生阔叶杂草[1]。嗪草酮的用量和土壤条件决定其除草效果,同时影响它对作物安全性。嗪草酮对大豆个别品种敏感,而且往往在低洼地多雨潮湿条件药害加重[2,3]。在我省低温、冷凉条件下,马铃薯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