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利用ADAMS软件建立麦弗逊悬架转向机构的虚拟样机模型,分析了转向机构中的关键点对阿克曼转向特性和车轮前束角变化特性的影响,对转向梯形进行了优化计算.优化计算过程中把麦弗逊悬架系统和转向机构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进行运动分析,考虑了车轮跳动对转向误差的影响,并根据转向过程中的实际情况给予不同的权重,使得计算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结果表明,优化设计后改善了转向梯形的运动特性和车轮前束角的变化特性.  相似文献   

2.
以外侧转向轮实际转角与期望转角之间相对误差的加权求和为目标函数 ,对汽车拖拉机转向梯形进行了最优化设计。通过实例计算 ,优化后的转向梯形满足设计要求 ,平均相对误差和最大相对误差均比原设计的有所降低。获得快速、精确、可靠、简便易行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拖拉机在自主导航行驶中转向跟踪控制的响应特性和稳定性,设计了以拖拉机前轮转角偏差和偏差变化率为输入,以电机控制电压和PID 3个控制参数为输出的模糊控制器,结合PID控制器实现前轮转角偏差大于10°时采用模糊控制和转角偏差小于等于10°时采用自适应模糊PID控制。仿真结果表明,采用复合模糊PID控制器在前轮转角偏差较大变化范围内均能实现快速和准确的转向跟踪。  相似文献   

4.
汽车拖拉机转向梯形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外侧转向轮实际转角与期望转角之间相对误差的加权求和为目标函数,对汽车拖拉机转向梯形进行了最优化设计。通过实例计算,优化后的转向梯形满足设计要求,平均上对误差和最大相对误差增比原设计的有所降低。获得快速、精确、可靠、简便易行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为解决汽车拖拉机及具有梯形转向机构的行走机械其梯形参数的设计问题,建立了优化计算的数学模型,並编成BASIC语言的电算程序,由人机对活输入L、M、M′的值,即可得到给定误差的最优参数m、γ,亦可对现有梯形转向机构进行ρ_m检验。  相似文献   

6.
针对轮式拖拉机自动导航中转向角测量及自动控制的需求,研制由非接触式角度传感器为测量元件的轮式拖拉机转向角测量装置.该转向角测量装置由转向角检测机构、数据采集模块及显示终端组成.角度传感器相对车体静止,磁块随前轮转向立柱一起做旋转运动,磁场方向的变化使角度传感器输出不同的电压值,从而测量前轮的转动角度.数据采集模块采用A...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拖拉机转向跟踪控制进行研究,寻求提高转向跟踪控制精度的方法。【方法】以福田欧豹4040型拖拉机为研究对象,以车辆航向角偏差和前轮转角为输入变量,转向驱动电机转速为输出变量,设计车辆转向控制模糊控制器,并用于拖拉机航向角的控制。【结果】拖拉机以0.53 m/s的速度行驶时,航向角偏差可控制在1°以内;拖拉机在50 m行驶距离内,最大横向偏差为0.16 m。【结论】所设计的控制器能够满足拖拉机转向跟踪控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本文重点阐述了轮式拖拉机的转向系统主要部件的检修,包括转向器的检修和转向传动机构的检修,以提高轮式拖拉机的维修质量。  相似文献   

9.
本文较详细的阐述了确定汽车后置对称式双横拉杆转向梯形机构的梯形臂长度m、底角r、断开点c及c_1位置的最优化方法。文中包括五方面内容:1.机构分析;2.设计变量;3.约束条件;4.目标函数;5.选择恰当的优化方法,最后举一实例说明这种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运输车辆普遍采用转向梯形结构,正确选择转向梯形臂m和梯形角r两个变量是设计转向梯形机构需要解决的问题。转向机构的设计一般采用图解法,但工作量大,精度低。本优化设计采用一维搜索法,充分利用计算机的特点,方法简单,易于掌握。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提出设计汽车转向梯形的数学模型,模型中考虑了主销后倾角,车轮外倾角及主销内倾角在转向时的作用.计算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机构参数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2.
拖拉机线控液压转向路感特性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拖拉机转向路感特性的基础上,采用转向油缸活塞杆受力和车速两个参数变量作为转向路感的信息来源,根据线控液压转向系统对转向路感特性的要求,选择了较为理想的曲线型转向路感特性曲线方案;分析了转向路感、转向油缸活塞杆受力及其与车速的关系;并采用试验测试方法,对全液压转向式拖拉机在泥土软地面条件下进行转向测试,得出了在所给定的不同车速下所对应的油缸活塞杆受力的最大值,并据此拟合出车速感应曲线,得出曲线型转向路感特性曲线图。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曲线型转向路感特性能很好地协调转向轻便性和路感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3.
运用模糊数学和优化设计理论,提出了转向梯形的模糊优化设计新方法,并建立了半增广优化数学模型。该模型对清晰,模糊约束并存的优化问题求解较为有效。通过几例优化计算表明,新方法在不修改约束条件的情况下,能方便地获得实用优化解。  相似文献   

14.
轮式拖拉机转向系统(简称转向系)分为机械式和液压式两种。前者多用于中小型拖拉机,后者多用于大型、四轮驱动式拖拉机。转向系技术状态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拖拉机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能。现以机械式转向系统为例,介绍转向系的故障检查与排除。  相似文献   

15.
拖拉机新型线控液压转向系统的研究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拖拉机线控液压转向系统进行了总体设计,详细分析了其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并通过对比分析得出了系统的最优控制算法。采用模糊控制作为系统的控制算法,实现了前轮转角的闭环控制技术;最后采用Matlab/simulink对整个系统进行仿真,得出了油缸位移的响应曲线,验证了系统设计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轮式联合收获机电控液压转向特性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轮式联合收获机自动导航中需要对电控液压转向特性进行测试与分析等问题,设计了转向轮转角测量装置,构建了电控液压转向测试系统,通过电液转向控制器实现了转向轮转角的实时控制与同步测量,对电控液压转向过程中的稳态转向速率、瞬态响应过程等线性与非线性特征开展了分析与测试。由路面静态试验验证得到收获机转向轮转向中位左右15°范围内,转向轮转角对应转向液压缸活塞杆伸缩量关系线性拟合决定系数R2>0.99,均方根误差RMSE=0.25。田间动态试验显示:电控液压转向存在的非对称死区电压区间占控制电压范围的32%;转向轮稳态动作时的转向轮转向速率与转向控制电压线性度显著;在不同方波信号激励下,转向轮瞬态响应过程平均滞后时间90 ms、调整时间150~200 ms、调整转角0.21°~2.77°、滞留时间25~77 ms、滞留转角0.10°~1.24°。  相似文献   

17.
基于变论域方法的拖拉机电液转向系统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拖拉机转向系统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的转向沉重、灵敏度低及控制精度差的问题,考虑到全液压系统存在的结构复杂、非线性、模型参数无法确定等特性,结合近年来发展较快的线控转向及电液控制技术,基于模糊控制及变论域的思想,提出一种不依赖精确数学模型的电液转向系统变论域模糊控制方法,设计电液转向系统控制规则和自适应转向系统控制器。在SIMULINK仿真环境中分别搭建基于常规比例积分微分(PID)、模糊PID及变论域模糊PID的转向控制系统模型,结合拖拉机转向系统的工作特性,分别进行转向系统的跟随特性仿真试验及方向盘固定转角仿真试验。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常规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方法相比,所提出的控制方法和设计的控制器在拖拉机转向系统中具有较优的跟随特性和较强的调节性、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实现轨迹的平面四杆机构的最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平面四杆机构上某点所描绘的曲线进行运动分析,建立数学模型:利用内点惩罚函数法,通过计算机编制优化程序优化各杆长度及角度,再应用MatLab来实现连杆机构的运动轨迹曲线。优化设计实现给定十二个点轨迹的平面四杆机构,该程序能够明显提高设计效率且保证设计精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农用柔性底盘偏置转向机构工作参数对其运动与动力性能的影响,为柔性底盘转向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基于转向理论,以电动轮转速与载荷为因素,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用柔性底盘偏置转向时纵、横向驱动力及偏置臂转角相对误差构建综合指标,通过柔性底盘试验台测试二者对综合指标的影响,分析电磁摩擦锁锁紧电压与转向电桥步进电机转速对各个转向性能指标的单因素作用,并以转向内、外侧锁紧电压和步进电机转速为因素,通过L_(16)(4~5)正交试验,探讨两侧偏置转向机构参数的分配特性。【结果】电动轮转速、载荷及交互作用对综合转向性能均有显著影响(P0.05),电动轮转速为120 r/min左右时综合转向指标最小;随着锁紧电压及步进电机转速的增大,纵、横向驱动力均随之增大,而转角相对误差随锁紧电压上升先增大后减小,随步进电机转速增大而增大,锁紧电压与步进电机转速的适宜范围分别为18~24 V和150~180 r/min;转向内、外侧锁紧电压与步进电机转速对综合转向指标均有显著影响(P0.05),空载时最优内、外侧锁紧电压分别为22和20 V,最优步进电机转速分别为180和170 r/min,额定载荷时最优内、外侧锁紧电压分别为24和22 V,最优步进电机转速仍分别为180和170 r/min;最优参数分配方案的验证试验表明,最优转向参数分配下柔性底盘偏置转向的纵、横向驱动力均有所提升且转向误差减小。【结论】优化试验所得转向内、外侧锁紧电压与步进电机转速组合可提升柔性底盘的综合转向性能。  相似文献   

20.
通过牛头刨床六杆机构运动筒图,建立数学模型,并对其进行求解。利用VB软件编写程序,实现了该牛头刨床六杆机构的运动简图参数化绘制,并进一步生成刨刀运动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运动特性曲线。输入不同的已知参数时,牛头刨床运动特性的变化是比较明显的,这样可实现六杆机构的运动分析及优化设计,缩短设计周期,提高设计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