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样线和样地法对堵河源自然保护区的珍稀濒危植物进行调查.对濒危系数、遗传价值系数、物种价值系数3个系数(共11个指标)进行评分和计算,对珍稀濒危植物的优先保护等级进行划分.结果表明,堵河源自然保护区内共有珍稀濒危植物46种,隶属于31科40属;自然保护区的植物优先保护等级与国家保护植物的级别不同.46种珍稀濒危植物的...  相似文献   

2.
采用样地法和样线法,对湖北省保康县五道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的资源状况和分布特征进行了调查。运用濒危系数、遗传价值系数和物种价值系数3个组合指标和11个二级指标,计算出综合评价值,以此来确定保护区内珍稀濒危保护植物优化保护等级。结果表明,保护区内共有珍稀濒危保护植物43种,其中濒危物种16种,稀少物种23种,安全物种4种;属于一级优先保护物种有10种,二级19种,三级11种,四级3种,其结果与国家所确定的保护植物的保护等级并不完全相同。通过对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分布特征的分析发现,在800~1600m海拔段,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种类最多且特有性高,占保护区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总种数的72.09%,是保护区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分布的集中区域;高海拔段(1600m以上)分布有较多的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群落,原生性明显,具有非常重要的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加强对新丰江库区内野生珍稀濒危木本植物保护,研究基于新丰江库区内9块样地实地调查数据,利用濒危植物优先保护法和层次分析法,对影响野生珍稀濒危木本植物优先保护的10个评价指标进行计算,结果表明:(1)新丰江水库库区内共有野生木本植物147种,隶属53科84属,其中野生珍稀濒危木本植物7种,隶属6科7属;(2)通过对7种野生珍稀濒危木本植物的濒危系数、遗传价值系数、物种价值系数共10个指标进行分析及综合评价值计算,发现野生珍稀濒危木本植物的优先保护顺序为薄叶红厚壳Calophyllum membranaceum>小果柿Diospyros vaccinioides>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软荚红豆Ormosia semicastrata>黏木Ixonanthes reticulata>吊皮锥Castanopsis kawakamii>观光木Michelia odora,其中薄叶红厚壳、观光木、格木、小果柿和软荚红豆为濒危种,黏木和吊皮锥为渐危种;(3)利用层次分析法,对10个指标进行综合权重计算,发现野生珍稀濒危木本植物优先保护顺序...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福建汀江源自然保护区有珍稀濒危植物物种64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植物有4种,国家Ⅱ级保护植物有15种,野生兰科植物39种,福建省重点保护珍贵树木有6种。对珍稀濒危植物在保护区的分布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保护措施,以期为汀江源保护区珍稀植物资源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连康山自然保护区分布有国家珍稀濒危植物20种,其中二级保护植物9种,三级保护植物11种,分布有河南省级重点保护植物20种,另有两种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植物。这些珍稀濒危植物在医药、观赏、用材、化工等方面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同时还具有生态保护和科学研究价值。连康山虽建立了保护区,进行了积极的保护,但由于自然、人为因素的影响,生态环境还是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许多珍稀濒危植物濒临灭绝。因此必须有针对性的制定合理有效的保护措施,加强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  相似文献   

6.
后河自然保护区野生保护植物优先保护定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笔者在野外调查和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研究了湖北五峰后河自然保护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分布情况,并运用濒危系数、遗传价值系数和物种价值系数对其优先保护顺序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①后河自然保护区共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5种,其中Ⅰ级7种,Ⅱ级18种,分别占湖北省分布的54.4%、87.5%和47.4%;②采用优先...  相似文献   

7.
广东大雾岭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雾岭自然保护区是广东省珍稀濒危植物资源丰富的地区之一,区内分布有国家级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20种,其中国家一级1种、二级8种、三级11种.这些珍稀濒危植物不仅在医药、用材、观赏、化工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而且还具有生态保护和科学研究价值.论述了大雾岭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的种类、利用价值、保护现状,提出了珍稀濒危植物保护与合理利用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运用濒危系数、遗传多样性损失系数和物种价值系数对小陇山纸庙沟8种保护植物的保护等级进行了定量分析,属一级保护树种有:水青树、领春木、金钱槭、紫斑牡丹4种,二级保护树种有:庙台槭、水曲柳2种;三级保护树种有:红豆杉1种;四级保护树种为三尖杉1种。提出了加强珍稀植物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经初步调查,发现闽江源自然保护区有珍稀濒危植物24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2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6种,其它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科研价值的珍稀植物16种,显见本保护区是珍稀濒危植物聚集分布的重要区域。  相似文献   

10.
《湖北林业科技》2017,(3):24-28
采用样线、样地调查法,结合珍稀濒危保护植物优先保护次序定量研究评价指标,对后河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现状进行评估,确定其优先保护次序并与前人研究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如下:(1)调查发现保护区现有珍稀濒危保护植物38种,隶属于27科34属,单种科、孑遗种占比较大。(2)经优先保护评价指标进行定量研究,发现属于Ⅰ级保护的植物有6种,占本次调查植物总数的16%;属于Ⅱ级保护的植物有18种,占本次调查植物总数的47%;属于Ⅲ级保护的植物有11种,占本次调查植物总数的29%;属于Ⅳ级保护的植物有3种,占本次调查植物总数的8%。(3)与前人研究结果对比发现,在共同研究的23种植物中,保护级别无变化和保护级别降低的植物各有10种,剩余3种植物保护级别上升。(4)此研究结果对了解后河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现状、检验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保护成效有重大意义,便于保护区根据研究结果及时调整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1.
采用Jaccard系数,对三明市11个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内的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进行分布格局相似性分析,并建立物种—面积关系模型,可以为三明市珍稀濒危植物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11个自然保护区共有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6科41属52种。(2)龙栖山与闽江源的相似性系数最高,为0.5862;闽江源与格氏栲的相似性系数最低,仅为0.1875。(3)11个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物种—面积岛屿效应模型为S=1.023A0.127,岛屿或隔离生境状态明显。  相似文献   

12.
为了了解河北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的现状,经过实地调查研究,发现该区有野生珍稀濒危植物33种,隶属12科28属,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3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30种;调查还发现小五台山珍稀濒危植物种类丰富,组成多样,生境特点突出,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生态价值,急需保护,以避免物种灭绝及物种丰富度降低。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东北濒危植物优先保护的定量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受威胁系数、遗传价值系数、利用价值系数、保护现状系数和名录现状系数构成的优先保护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东北濒危植物进行定量分析和综合评价,得到濒危植物优先保护值并确定其优先保护等级。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共有濒危植物60种,隶属于25科42属,优先保护值范围在0.853 8 0.318 4之间。依据优先保护值将濒危植物划分3级,一级保护有17种,隶属于11科15属,二级保护有18种,隶属于11科14属,三级保护有25种,隶属于13科17属。  相似文献   

14.
云南大围山自然保护区内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48种,其中一级16种,二级32种,隶属26科39属,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50种,其中一级2种,二级20种,三级28种.从保护级剐、生活型、果型、物候期方面对这两类保护植物进行了比较,并从数量、分布、古老性、生境及经济价值方面分析了其特点.  相似文献   

15.
采用野外调查以及标本采集等方法,对广东陈禾洞省级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陈禾洞自然保护区共有珍稀濒危植物20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10种,IUCN红色名录植物有53种,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物种(CSRL)有11种,CITES名录附录Ⅱ物种有34种,该区域植物特有成分多,含中国特有植物17种。应用样方法进行了厚叶木莲群落物种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群落中有维管植物44科75属129种,并且群落中的优势物种不太明显。提出了对区域内珍稀濒危植物应采取多种措施进行有效的保护,在就地保护的基础上,同时要进行迁地保护及其他保育手段,以扩大其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16.
指出了广东仁化高坪省级自然保护区是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对其野生动物保护价值的评估,有利于确定其在韶关自然保护区中的保护地位,鉴于此,采用野生动物多样性保护指数和珍稀濒危物种保护指数来评定了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价值,结果显示:野生动物多样性保护价值指数为43.15,珍稀濒危物种多样性保护价值指数为39.27,具有一定的野生动物多样性和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保护价值和保护优先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野生动物多样性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保护对策和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佛坪自然保护区属陕西省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分布较集中的地区之一。根据多年来的调查,该区共有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23种,占陕西省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总数的53.49%。其中,二类保护植物10种,三类保护植物13种。除银杏为半野生外,其余均为野生种。佛坪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分布情况见下表。从表可以看出,这些植物垂直分布在海拔2000m 以下的落叶阔叶和针阔叶混交林内的有19种,占保护区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总数的82.6%;太白红杉、独叶草,星叶草和桃儿七等4种分布于针叶林带。上述植物以  相似文献   

18.
长白山区珍稀濒危植物优先保护序列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繇 《林业科学研究》2006,19(6):740-749
本研究以1993-2005年对调查的85科、199属、270种、25变种、3变型长白山区珍稀濒危保护植物为对象,通过对其评价指标的定量化和权重分配处理,求得物种的"濒危系数"和"优先保护值",确定出了物种濒危程度和优先保护序列.为国内外专家研究长白山区珍稀濒危植物及有关部门制定具体的保护措施提供了第一手原始资料.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珍稀濒危植物在群落中的地位、利用资源状况和种间关系,2014年7―8月,在湖北赛武当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置51个珍稀濒危植物样方进行群落调查,并用Levins生态位宽度、Schoener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公式以及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研究了保护区内14种珍稀濒危植物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性比例以及物种间生态位重叠。结果表明:(1)生态位宽度值从大到小依次为:紫茎华榛金钱槭山白树青檀银杏黄连白辛树榉树红豆树八角莲=厚朴=杜仲=巴山榧树;(2)赛武当珍稀濒危植物对环境及资源的要求差异性较大,生态位相似比例(Cik)和生态位重叠(Oik)集中分布在[0, 0.2)。生态位相似比例最大值为杜仲和厚朴达到的1,生态位重叠最大的物种对为杜仲和厚朴、白辛树和榉树,Oik均为1;(3)受物种的生物生态学特性所决定,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值大小并无绝对关系;(4)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物种应主要防止人为干扰,生态位宽度较小的物种则应根据物种自身的生物学特性,有针对性的提出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20.
调查表明铜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珍稀濒危保护植物142种,隶属于47科95属,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17种,IUCN红色名录物种共有14种,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物种(CSRL)有79种,CITES名录附录Ⅱ物种有42种,江西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10种. 分析保护区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区系特征,指出珍稀濒危保护植物面临主要威胁是人为破坏,针对所受威胁提出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