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过梦飞  陈学江 《油气储运》2001,20(11):35-38
网状阳极阴极保护系统是新型的储罐罐底阴极保护系统,指出了使用网状阳极的储罐阴极保护系统在设计和运行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主要针对汇流点位置的设置、电位测量、通电点设置、设计电流密度的计算及参比电极的选取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同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过梦飞  陈学江 《油气储运》2001,20(11):35-38
网状阳极阴极保护系统是新型的储罐罐底阴极保护系统,指出了使用网状阳极的储罐阴极保护系统在设计和运行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主要针对汇流点位置的设置,电位测量,通电点设置,设计电流密度的计算及参比电极的选取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同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子洲气田洲X站所在地区气候干旱,土壤电阻率高,管网改扩建频繁,气田水中Cl-含量及矿化度较高,使得原阴极保护设计不能满足后期管网保护需要。总结了洲X站阴保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综合采用电位法、PCM漏电率测量法和接地电阻测量仪法对绝缘接头进行检测,逐项分析判断洲X站阴极保护系统失效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采取使用深井辅助阳极、抬升绝缘接头高度并使用内壁绝缘涂层、接线器连接电缆及智能数据传输4项技术措施,有效地解决了洲X站输气管道阴极保护系统辅助阳极电阻大、绝缘接头失效、电缆易损坏以及输出调节滞后等问题,提高了输气管道的抗腐蚀能力。  相似文献   

4.
在输油气站场工艺管道区域阴极保护系统中,阳极的形式和布局是决定系统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为了研究不同阳极形式在区域阴极保护系统中的应用效果,结合区域阴极保护有效性评价结果,对比分析了不同阳极形式下输油气站场埋地工艺管道区域阴极保护的应用情况。分析表明:深井阳极和柔性阳极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保护电流分布均匀,保护电位分布平衡程度高的特点,而分布式浅埋阳极则易出现保护电位分布差异较大的问题。结合深井阳极、柔性阳极和浅埋阳极的特点,对比分析了不同阳极形式的适用性和应用条件,提出了具体场合下的阳极形式选择原则,建议将数值模拟技术用于优化区域阴极保护设计,指导阳极的合理布局。  相似文献   

5.
输油气站场区域性阴极保护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施加在输油气站、油库及加热站等管网密集区域的阴极保护存在着保护电流消耗高、容易出现干扰及屏蔽等现象,通过多组阳极分散布置、远/近阳极互为补充、牺牲阳极材料做接地等改进措施,确保站场区域内结构以低电流获得充分保护,并有效控制干扰、减缓屏蔽.介绍了区域性阴极保护技术的结构要求、系统设计、施工与运行调试及干扰控制等.  相似文献   

6.
区域性阴极保护实施过程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区域性阴极保护是防止站库地下金属设施腐蚀的一项有效手段。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辅助阳极和参比电极的位置选择对保护效果有一定的影响。阳极地电场也影响着保护电位测量的正确性,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7.
数值模拟在管道和站场阴极保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边界元数值模拟软件BEASYCP对管道干线和站场储罐库区的阴极保护进行模拟计算,研究了均压线跨接对并行管道阴极保护的影响,以及深井阳极和近网状阳极对储罐外底板电位分布的影响,并对近网状阳极保护罐底的通断电位IR降和接地分流效应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先期建设管道的站间距、末端保护电位及后期建设管道的涂层电阻率是影响并...  相似文献   

8.
为了进一步提升中亚和国内天然气管道站场设计水平,从设计规范和通用做法着手,基于中亚与国内天然气管道站场3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设计案例,对压气站进出站ESD阀门、越站管道和清管设施的设置,压气站放空立管的设置以及清管站(区)清管污物收集系统进行了设计差异分析,并指出了各自的优势和不足。结果表明:中亚压气站进出站ESD阀门、越站管道和清管设施的布置相对国内安全性更高,进出站ESD阀门的设置位置较国内合理,但不便于统一管理;国内放空立管的高度和结构设计优于中亚压气站放空立管设计;中亚清管污物收集系统相对国内具有更强的纳污能力,操作更灵活,但清管污物收集程序比较复杂,操作风险高。  相似文献   

9.
西气东输工程压气站工艺流程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西气东输天然气管道大型压气站的设计工艺过程,给出了压力站逻辑控制具体工作过程和压气站设计参数.在具体流程设计中提出的对站场布局、安全保护以及辅助设施的设计思路,可为其它大型压气站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西气东输天然气管道大型压气站的设计工艺过程,给出了压力站逻辑控制具体工作过程和压气站设计参数。在具体流程设计中提出的对站场布局、安全保护以及辅助设施的设计思路,可为其它大型压气站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天然气站场管道设备种类繁多、密封点多,是气体泄漏监测的重点对象。针对传统气体传感器检测范围小、精度低、误报率高等缺点,提出一种基于云台的激光气体传感器,该传感器可实现对天然气站场的空间立体式气体泄漏监测;根据站场工艺条件与传感器数据通讯协议,设计了"光端机+光缆"形式的数据传输系统;结合站场监测需求,在力控组态软件平台上开发了预警监控终端。以上3部分共同组成了天然气站场扫描式激光气体监测系统,该系统在中哈天然气管道C线某压气站内运行使用,结果表明:站场过滤分离区与空冷区存在较明显的微泄漏,且与设备运行时间段相关,监测结果符合压气站实际情况,系统具有良好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黄皓  郑金豹  刘金刚  刘岩  夏宝莹 《油气储运》2012,31(2):139-142,168
油库储罐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系统结构:网状阳极采用混合金属氧化物带状阳极与钛金属连接片交叉焊接组成的外加电流阴极保护辅助阳极;每个储罐均安装由硫酸铜参比电极和高纯锌参比电极组成的双参比电极6对,并在罐外安装一支硫酸铜备用参比电极;填料由75%石膏粉(CaSO4·2H2O)、20%膨润土、5%工业硫酸钠组成;阴极和阳极电缆线经由接线箱接入阴保间内的恒电位仪,通过IHF数控高频开关恒电位仪对整个系统进行调控。以立沙油库储罐为例,介绍了其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系统的构成、参数设定及应用效果。该系统可以大大延长储罐的使用寿命,且具有持久、高效、安全、节能、可监控性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传统压气站控制系统架构中各子控制系统种类繁多、架构复杂,存在故障点多、维修量大、数据通讯频繁等问题。以盖州压气站为试点,提出将压气站站控系统与压缩机组控制系统相融合的方法:将压缩机组单独设置的负荷控制系统融合于站控系统中;在SIL认证后,将压缩机组过程控制系统与安全仪表系统合并,减少控制系统的数量;将压缩机组控制系统的人机界面(HMI)与机组负荷分配控制系统的HMI全部融合于站控系统的HMI中,实现站控系统HMI界面控制压气站中所有受控设备、参数的显示;在系统融合完成后,将站控系统网络分为控制网和设备网,二者相互分离,有效保证了机组控制系统的安全性。试点应用结果表明:在建设时期,节省了前期硬件投资费用;在站场运行过程中,可有效减少因通信失效引起的故障停机次数,同时更有利于实现一键启停站的功能。压气站站控系统与压缩机组控制系统融合后,既可减少控制系统数量、提高系统间通讯速率,同时可确保各系统稳定运行。(图2,表1,参21)  相似文献   

14.
传统压气站控制系统架构中各子控制系统种类繁多、架构复杂,存在故障点多、维修量大、数据通讯频繁等问题。以盖州压气站为试点,提出将压气站站控系统与压缩机组控制系统相融合的方法:将压缩机组单独设置的负荷控制系统融合于站控系统中;在SIL认证后,将压缩机组过程控制系统与安全仪表系统合并,减少控制系统的数量;将压缩机组控制系统的人机界面(HMI)与机组负荷分配控制系统的HMI全部融合于站控系统的HMI中,实现站控系统HMI界面控制压气站中所有受控设备、参数的显示;在系统融合完成后,将站控系统网络分为控制网和设备网,二者相互分离,有效保证了机组控制系统的安全性。试点应用结果表明:在建设时期,节省了前期硬件投资费用;在站场运行过程中,可有效减少因通信失效引起的故障停机次数,同时更有利于实现一键启停站的功能。压气站站控系统与压缩机组控制系统融合后,既可减少控制系统数量、提高系统间通讯速率,同时可确保各系统稳定运行。(图2,表1,参21)  相似文献   

15.
区域性阴极保护技术在输气站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区域性阴极保护技术在鄯乌输气管道中的应用,介绍了输气站场实施阴极保护的技术特点、区域性阴极保护设计以及测试结果.对应用过程中产生的干扰和屏蔽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不同站场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排除了鄯乌输气管道出现的干扰、屏蔽等问题,为该技术在输气管道站场的成功应用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油气站场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生产运行及安全管理的要求日益严苛,但目前管道及站场实体可视化应用及综合展示非常匮乏,无法以三维场景查看站场内各区域分布及运行数据,尚未建立与实际情况高度一致的设施设备模型。为此,提出了基于数字孪生的智慧油气站场系统化解决方案:在数字孪生理论的基础上,以ArcGIS系统为基础平台,运用3Ds Max软件建立等比例、高精度的站场模型,搭建真实映射物理站场的数字孪生站场,辅以先进传感、大数据分析及人机交互技术,形成智慧化的输油气站场信息物理系统。以陕西某压气站为例进行了系统设计与开发示范,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实现站场全要素的三维展示、站场状态的实时监测、站场管理的统筹决策,有利于全方位提升站场安全生产的宏观监管、重点监管、精准监管水平。(图3,参22)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天然气管道行业正朝着规模化、网络化方向发展,整个管网系统运行期的输气保障能力受到广泛关注,对其完成输送任务的可靠性进行评价显得尤为重要。为了保障大型天然气管网系统安全、高效运行与管理,对管网系统可靠性指标、系统可靠度计算、单元可靠度计算、可靠性数据及可靠性管理开展了研究。提出了包括可靠性类、维修性类以及健壮性类的3层系统可靠性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管道工艺仿真的物理管网系统可靠度分布式阶梯计算模型,能够实现管网/管道/站场系统可靠度的简化、快速计算。将该计算模型在某压气站进行案例试算,按照站场系统→典型结构→基本回路→设备单元的顺序,将管网拓扑结构由上至下拆分为不同层级的可靠性框图,再利用单体设备可靠度由下至上依次计算各层级可靠度,获得该压气站在不同压缩机启停方案下的可靠度。该研究成果为今后持续开展大型天然气管网系统可靠性评价及管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阴极保护系统在罐区和长输管道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仪征输油站区域性阴极保护进行试验,分别采用了垂直深井阳极对罐区进行外加电流阴极保护和浅埋阳极对储罐进行保护两种方法,并将这两种阴极保护效果进行了对比.试验证明,这两种方法都能使储罐底板下表面得到有效的阴极保护,垂直深井阳极地床的保护电位更加均匀.并针对已建和新建储罐的阴极保护措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牺牲阳极法阴极保护是国内外正在推广的新技术。本文对牺牲阳极的种类、成分及其地下应用技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20.
西气东输管道压气站设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压气站的设置在大型输气管道中是非常关键的技术.介绍了压气站的机组备用形式、不同压比的输送方案比选、影响压气站设置的因素等.通过四种压气站输送方案的经济对比,确定了压气站的数量设置和机组的选择范围.对压气站适应"照付不议"补提量和干线管道施加内涂层的经济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