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目前,农村的散养土鸡得到快速的发展,土鸡的免疫大多数是农民自己采购疫苗给这些土鸡制定免疫程序及方法。由于农民们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方法,所以得不到预期的免疫结果,还会引起土鸡的死亡和疫病的流行,养殖业出现经济损失。1免疫失败的原因1.1疫苗质量1.1.1疫苗本身的质量不符合要求,毒力过强,弱毒苗的毒力也就会增加或被强毒污染。有些灭活不彻底;有些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细菌性内毒素,可使免疫接种的鸡在短时  相似文献   

2.
<正>饮水免疫是土鸡规模化饲养的重要免疫方式,由于工作量小,操作简单,免疫效果好,所以在饲养过程中被养殖户们广泛采用。但由于在饮水免疫的过程中没有重视一些影响免疫效果的因素,常常引起免疫失败,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下面我就这些影响因素作如下的总结,希望能对土鸡养殖户提供一定的帮助。一、疫苗的运输与保存用于饮水免疫的疫苗都是活的弱毒冻干疫苗,在购买运输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正>按时疫苗免疫已成为鸡病预防和控制的重要措施和手段,但常因免疫失败而造成相应疫病发生和流行,那么鸡群免疫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呢?怎样才能预防免疫失败呢?一、疫苗免疫失败的原因1.疫苗自身因素。(1)非法疫苗质量差。国家对疫苗生产资质和过程均有严格要求和监督制度,非法厂家因其设备、技术条件不成熟并缺乏严格的监督管理而生产出不符合相应质量要求的疫苗,使用后易免疫失败。  相似文献   

4.
<正>免疫接种是激发动物机体产生特异性抵抗力,使易感动物转化为不易感动物的一种手段。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免疫接种,是预防和控制畜禽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然而并不是所有经过疫苗接种的动物都能达到预期的免疫效果,在生产实践中常常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免疫失败而导致传染病发生。本文将分析造成免疫失败的原因,探索防止免疫失败的措施。1动物免疫失败的原因分析1.1疫苗的质量问题疫苗质量不合格,过期失效。疫苗瓶  相似文献   

5.
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是免疫接种能否获得成功,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接种过疫苗的鸡群不一定都能产生坚强的免疫力。近年来,一些免疫鸡群常常发生传染病,使养鸡生产者蒙受巨大的损失。笔者根据生产实践和调查分析,现就引起鸡群免疫失败的因素及防制对策综述如下: 1 造成免疫失败的因素 1.1 疫苗及稀释剂存在质量问题疫苗来源不正规,疫苗不是正规生物制品厂生产,质量不合格或已  相似文献   

6.
随着养禽业的发展 ,养禽专业场户对使用菌苗、疫苗预防家禽传染病的认识已不断增强 ,但在免疫操作中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和操作要领 ,常使防疫达不到预期效果而引起免疫失败 ,现将常见的免疫失败原因分析如下 ,以供参考。1 疫苗的保管温度家禽菌 (疫 )苗是一种生物制剂 ,保存疫苗  相似文献   

7.
<正>猪瘟免疫失败大多是由于疫苗质量、免疫方法、免疫程序、免疫抑制疾病、饲养管理、药物的添加等方面存在问题造成的。下面通过分析免疫失败的原因,提出解决办法,希望对养猪场(户)有所裨益。1免疫失败的原因1.1疫苗问题首先是疫苗的质量问题。①疫苗可能受到猪瘟病毒或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污染;②疫苗效价和抗原效价降低或失效。其次是疫苗保存温度不当。猪瘟冻干疫苗要求低温保存,而且在不同温度条件下保存的期限有所不同。按生物制品规程规定,疫苗应于  相似文献   

8.
<正>免疫接种是预防鸡群传染病的有效方法之一,免疫接种能否获得成功,不但取决于接种时疫苗的质量、接种操作流程和免疫程序等外部条件,还取决于鸡群的健康状况、机体的免疫应答能力等内部因素,所以接种过疫苗的鸡群不一定都能产生坚强的免疫力。近年来,一些免疫鸡群常常爆发传染病,给养鸡生产造成较大的损失。笔者根据近几年的生产实践和调查分析,就引起鸡群免疫失败的因素及防制对策介绍如下。1鸡群免疫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免疫是预防动物发生传染病的有效手段,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待免动物的体况、饲养环境、疫苗质量、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操作技术等方面的原因经常有免疫失败的情况发生。分析动物免疫失败的具体原因,采取相应措施,才能保证免疫质量,防止动物传染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正免疫接种是预防和控制动物疫病发生的有效方法,随着畜牧业的不断发展,广大养殖户的防疫意识和自主防疫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在实际生产中,常出现免疫失败的现象,作者根据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对免疫失败的原因做了简要分析,并据此提出解决之法,以供读者参考。1免疫失败原因分析1.1疫苗原因1.1.1疫苗质量参差不齐我国对兽用疫苗生产有严格的规定,但由于疫苗生产厂家生产技术水平不同,生产的疫苗  相似文献   

11.
畜禽传染病是目前养殖业的主要威胁.疫苗接种是预防、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最有效方法之一,而免疫接种能否获得成功.取决于动物机体的免疫应答能力、疫苗病原、疫苗的质量、疫苗的使用和饲养管理等。在生产实践中.常常出现免疫达不到预期效果或免疫失败,甚至引起疫病爆发的现象:下面就引起畜禽免疫失败的原因及预防方法进行探讨.供畜牧兽医工作者和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12.
潘学斌 《畜牧市场》2006,(11):62-62
控制传染性疾病,是养猪业成败的关键,正确使用疫苗预防是控制家畜传染病的主要措施之一。免疫失败是指猪群接种疫苗后在所期望的免疫期内,不能抵御相应特定疫病,或者比预期的保护率低得多。在生产实践中常有不少养猪户由于技术水平低及其它一些原因,出现免疫失败的情况。现将其失败的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1、选用的疫苗质量不高。表现为:①无厂家、  相似文献   

13.
动物疫病免疫失败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预防接种是预防、控制动物疫病的最有效的关键性措施。但是,生产实践中,经常会碰到免疫失败的实例。仔细分析,查找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动物免疫失败是十分重要的。本人针对在实践中总结出的容易发生免疫失败的原因作具体分析提出如下建议:1动物疫病免疫失败的原因1.1疫苗的问题1.1.1疫苗本身质量差有些生物制品厂生产的油乳苗有分层破乳现  相似文献   

14.
“以防为主,防重于治”。防疫是现代养鸡技术中的关键环节。随着农村养鸡业的发展,防疫工作日益受到重视,但是由于人们缺乏科学的免疫知识,往往免疫效果不十分理想甚至失败。本文根据对当地养鸡场鸡群免疫效果,着重就造成鸡群免疫失败的原因进行综合分析,现归纳如下,供广大养鸡专业户参考:1.1疫苗质量:疫苗质量不佳或有问题;制备疫苗的菌株抗原性差,毒力不稳定;生产操作失误或污染强毒;疫苗效价低,保护率小,免疫期短;或引起其他感染,而导致免疫失败。1.2疫苗运输或保存不当:运输途中、保存时温度过高;受到阳光直射;在保护过程中冰箱经常停电…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养猪业的飞速发展和规模化、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生猪传染病在种类、临床症状、剖解病变与病原变异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给疫病防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免疫接种是预防和控制生猪传染病的重要技术措施。但在生产实践中 ,常常由于疫苗质量、疫苗贮藏运输不当、免疫程序不合理以及免疫操作不规范和猪群健康状况差等原因 ,导致免疫接种失败 ,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1 免疫失败的因素1 .1 疫苗质量差或菌 (毒 )株血清型不同1.1.1 所购疫苗质量差 ,抗原含量不足。一般来说 ,合法厂家生产的疫苗 ,各项指标均经检验合格后方…  相似文献   

16.
目前从事土鸡养殖的饲养户(场)数量越来越多,饲养规模越来越大。但由于饲养户(场)饲养水平不高,对疫病危害认识不足,在实际生产中发现有部分土鸡放养规模养殖场(户)在疫苗免疫过程存在一些问题最终导致新城疫免疫失败,给养鸡生产造成了较大的损失。就鸡新城疫免疫失败的原因及防制措施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7.
<正>免疫分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本文所提及的免疫均为特异性免疫,即使用特异性抗原刺激动物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针对该抗原的特异性抗体,当动物机体再次接触该病原时,产生特异性免疫,避免该病的发生。使用疫苗进行预防注射即是特异性免疫的一种重要方式,是预防和控制动物疫病的一种重要手段。但在生产实践中,经常有免疫失败情况出现,我们试分析出几种免疫失败的原因,供读者参考。1疫苗原因1.1疫苗质量  相似文献   

18.
给动物进行疫苗免疫是预防动物传染病发生的重要而有效的防制措施,动物疫病的控制和消灭与否与免疫效果的好坏密切相关。而在实际操作中,常因种种原因造成动物疫苗免疫失败,大大制约了养殖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本文从动物疫苗质量、免疫程序、操作技术、饲养管理等方面分析了当前动物疫苗免疫失败的原因;提出了解决对策:加强对疫苗质量的监管,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加强技术培训,加强饲养管理,以期为基层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导致猪免疫失败的因素很多,有疫苗的质量问题,猪机体存在的问题,疫苗运输、保存的问题,还有免疫方法不当或免疫程序不规范都能引起免疫失败。在生产中,免疫方法不当或免疫程序不规范导致免疫失败占很大比重,现就这一现象做一分析。1免疫接种方法不正确不同品种、不同类型的疫苗  相似文献   

20.
<正>免疫接种是畜禽预防传染病、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但在生产实践中,由于疫苗使用、运输、贮存、稀释不当等原因,常导致免疫失败,或因免疫接种操作而引起畜禽发病,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现将疫苗在畜禽免疫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