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通过对比不同抽测根数细羊毛伸直长度的测定,认为在实际育种工作中,个体羊毛伸直长度从根部抽测50根可达到要求。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不同抽测根数羊毛细度的测定,并以国家标准为对照,经统计分析得出,在细毛羊生产及育种工作中,测定个体羊毛细度时,随机抽测50根即可。  相似文献   

3.
鸡群均匀度是指体重在平均体重±10%范围内的鸡数占总测鸡数的百分比。均匀度的测定首先要抽样称重,抽测鸡数应占全群鸡数的5%(大群抽测1%),一般抽测鸡数不应少于100只,小群也不应少于50只。抽测要随机,不可人为地挑选大小,分层笼养时随机抽测上、中、下三层鸡笼的鸡,每个小笼要全部称。[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不同造林密度杉木林分营养空间利用的差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5种造林密度的29年生杉木林分的全面调查结果表明:随着林分密度增加,冠长、冠幅、单株叶面积和叶面积指数呈递减趋势,林下植被生活势减弱,根幅和单株根量减少,根深、粗根密度及总根系密度增大。细根以3750株·hm-2为最大,近似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5.
为了揭示黄河三角洲地区刺槐细根形态随林龄增加的时空动态,以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不同林龄(2、13、24、33 a)刺槐为研究对象,应用微根管法于2019年3—12月每间隔15 d左右跟踪观测不同土层深度的刺槐细根形态(总根尖数、细根总根表面积、平均细根直径、细根根长密度)的动态变化,并比较不同林龄刺槐细根形态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林龄递增,细根总根尖数、总表面积以及细根根长密度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林龄13 a刺槐的细根总根尖数、总表面积以及细根根长密度最大,且呈双峰型;林龄2、24、33 a刺槐的总根尖数、总表面积以及根长密度7—9月份最大,且呈单峰型。随土层深度(h)增加,各个林龄刺槐的总根尖数、平均细根直径、总表面积以及根长密度先增加后减小,土层深度20 cm相似文献   

6.
梨枣人工林有效吸收根系密度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梨枣根系吸水模型的建立提供关键参数。【方法】通过分层分段挖掘法,对8年生梨枣人工林根区有效根长密度和根质量密度的空间分布进行研究。【结果】在水平方向上,梨枣根长密度分布呈典型的负指数型,根质量密度分布呈抛物线型,吸收根根长和根质量密度主要集中在距树干0~60 cm水平距离内,分别占总吸收性根长和根质量密度的73.5%和75%,其中最大有效根长和根质量密度均在0~30 cm水平距离,其有效根长和根质量密度分别占总吸收性根长和根质量密度的56.77%和50.26%;在垂直方向上,梨枣根长密度和根质量密度分布均呈幂函数型,吸收根系根长和根质量密度主要分布在0~40 cm土层,其有效根长和根质量密度分别占总吸收性根长和根质量密度的79.1%和78.88%,其中最大有效根长和根质量密度均分布在0~20 cm土层,其有效根长和根质量密度分别占总吸收性根长和根质量密度的61.62%和59.47%。【结论】非线性参数拟合分析表明:采用RD=ea+bX+cZ的函数模型,能较好地模拟梨枣有效根长密度和有效根质量密度的空间分布状况,为梨枣根系空间分布状况的估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黄土高原陡坡土坎6种典型植物群落类型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植被根系密度指标的基础上,通过直剪试验,探讨不同植物群落的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以及根系对提高抗剪强度的作用。结果表明:1)6种群落的根系密度指标值均具有显著性差异,白刺花-铁杆蒿群落的根重密度、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密度在所有群落类型中均为最高,分别为2 757.07 g/m3、17 886.22 m/m3和16.96 m2/m3;2)6种群落之间的根-土复合体的抗剪强度均显著高于素土抗剪强度,其中白刺花-铁杆蒿群落相对于素土的抗剪强度增加值最大,为32.98 kPa,且抗剪强度增加值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3)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相对于素土抗剪强度的增加值与根系密度指标值呈对数函数关系,随根系含量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8.
试验结果表明:优化水肥及秸秆还田优化水肥条件下冬小麦总根量显著高于传统水肥,根长密度和根重密度随土层深度递减速度慢,氮肥当季利用率显著提高,但各处理条件下水分利用效率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以2个转BtCry1Ac基因107杨株系及其未转基因对照为材料,研究转Bt基因107杨的根系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垂直方向上,2个转基因株系与CK的总根系及各径级根长密度、表面积密度、体积密度以及生物量密度上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在0~30 cm土层中,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根体积密度及生物量密度均达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其他土层;2)水平方向0~150 cm, 2个转基因株系与CK的总根表面积密度、总生物量密度随着距树干水平距离的增加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不同径级根系表面积密度、根长密度在距树干0~30 cm处达到最大值;3)2个转基因株系总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根体积密度和生物量密度均小于对照,对照与转基因株系存在显著性差异,而2个转基因株系间无显著性差异;4)3个株系在根系分布中均以细根为主,且转基因株系细根径级的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表现为对照大于转基因株系且存在显著性差异,对照和转基因株系中根与粗根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紫苏合理群体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紫苏不同密度条件下一些性状的变化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1)随密度增加,单株根体积、根干重、茎叶干重、单株果数、单株粒重、单株干重呈下降趋势,且达极显著水平;分枝数减少,分枝高度、株高增辊。(2)随密度增加,结实部位上移,且较集中。(3)通径分析中,对单株粒重的直接效应大小依次为单株干重、分枝数、千粒重、单株很干重、每果粒数、单株果数。(4)密度与单株根体积、单株根干重、单株分枝数、单株干重的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