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ISSR分子标记分析杏鲍菇菌株遗传差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应用ISSR技术分析了杏鲍菇生产性菌株的DNA序列多态性,从20个引物中筛选出11个ISSR引物对12个杏鲍菇生产性菌株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结果表明,这些杏鲍菇菌株遗传相似系数为0.68~1.00。采用平均分类法UPGMA分析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83处可将这12个杏鲍菇生产性菌株分成3类。  相似文献   

2.
中国工厂化栽培杏鲍菇菌株的RAPD和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用菌》2015,(5)
为了研究国内工厂化栽培的杏鲍菇菌株的遗传多样性,对筛选的34个杏鲍菇菌株进行RAPD(Randomly Amplifiled Polyrnorphic DNA)和ISSR(Inter-Stmple sequence Repeat)分析。从31个RAPD引物中选取了23个引物对34株杏鲍菇工厂化生产菌株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266条稳定清晰的DNA条带;从32个ISSR引物中选取了23个引物对34株杏鲍菇工厂化生产菌株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211条稳定清晰的DNA条带。根据扩增结果,对34个杏鲍菇菌株进行了RAPD标记、ISSR标记及二者相结合的聚类分析。3种方法的分析结果相近,可分别将34个供试菌株分为4~5大类。研究为国内工厂化杏鲍菇栽培菌株的筛选、育种和栽培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利用N+注入杏鲍菇菌块,筛选高产新菌株。对N+注入后的杏鲍菇菌块进行培养,测量菌丝生长速度和菌丝生物量,通过出菇试验进行产量比较。结果表明N+注入时间的长短对菌丝生长速度、菌丝生物量、子实体产量的影响存在很大差异,筛选出1株高产菌株,产量比对照提高了17.43%。获得的诱变高产菌株,可为杏鲍菇的工厂化栽培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以"杏美1号"、"杏丰12"、"杏鲍菇3号"、"杏鲍菇6号"、"农大杏鲍菇"、"武杏"为试材,以当地主栽品种"杏鲍菇2号"为对照,以菌丝生长速度、菌丝生长势、污染率、子实体产量、生物转化率、子实体形态特征和子实体品质为指标,对7个杏鲍菇菌株进行了玉米芯栽培品种比较试验,旨在筛选出适合玉米芯栽培的杏鲍菇优良菌株。结果表明:"农大杏鲍菇"和"杏美1号"表现较好,菌丝生长浓密粗壮,菌丝长速最快,满袋时间最短,污染率低;菌株鲜菇产量和生物转化率最高,子实体生长表现最好,菌盖直径和菌肉厚度适中,菌柄长,菌柄直径大,子实体容重和单菇鲜重大;且二者优质菇比例最高;表明"农大杏鲍菇"和"杏美1号"为乌兰察布地区玉米芯栽培杏鲍菇的优良菌株,推荐在生产中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5.
杏鲍菇多孢分离及单孢杂交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杏鲍菇2个多孢分离菌株、2个单孢杂交菌株与其原始亲本菌株的对照试验,得出多孢分离菌株较原始菌株在菌丝生长速度、出菇率和产量等性状方面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单孢杂交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较双亲显著增加,但产量表现为一个极显著增加,另一个则极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微量元素对杏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在3个菌株(杏鲍菇1号、川杏鲍菇2号和川杏鲍菇3号)杏鲍菇的菌丝培养基中分别添加6个不同浓度的微量元素Zn、Mg、B,比较其菌丝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当锌、镁、硼离子浓度为50μmol/L时,川杏鲍菇3号菌丝生长均表现为最好;川杏鲍菇2号在镁离子、硼离子浓度均为50μmo/L时菌丝生长最好;杏鲍菇1号则在硼离子浓度为100μmo/L时菌丝生长速度表现为最快。  相似文献   

7.
以7个生产上常用的杏鲍菇菌株为试材,采用拮抗试验、酯酶同工酶技术、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不同杏鲍菇菌株进行鉴别分类;进而利用原生质体单核体杂交育种技术,将不同种类、不同交配型菌株进行单单杂交,筛选出杂交成功且具有锁状联合的杂交菌株,对比杂交菌株与亲本菌株的菌丝生长速率、农艺性状等,以期为杏鲍菇的实际生产与栽培提供优良种质资源。结果表明:拮抗反应、酯酶同工酶、ISSR的研究结果一致,将7个杏鲍菇菌株分为3类,第1类为12、16、1208、1219、1287菌株;第2类为1283菌株;第3类为1284菌株。通过原生质体单核体杂交技术,获得24个杂交菌株;与亲本对比,筛选出了5个菌丝生长速率、菇体质量显著优于亲本的菌株,分别为ZJ5、ZJ8、ZJ11、ZJ17、ZJ22菌株。  相似文献   

8.
杏鲍菇不同菌株对比试验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比较了杏鲍菇不同菌株,试验表明杏鲍菇9号菌株表现最好,其次为8号和1号菌株。9号菌株菌丝生长速度较快,菌丝生长势较强,子实体产量最高,生物学效率98.3%。子实体形态特征最好。  相似文献   

9.
10个杏鲍菇菌株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0个杏鲍菇菌株进行生产性能比较研究,经过对菌丝生长速度、子实体产量、子实体生物学效率、子实体多糖含量及子实体形态特征的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在这10个被试菌株中,农杏为综合性状最优菌株,菌丝生长速度快,产量高,子实体容重大、多糖含量高,是做为栽培菌株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0.
对16个不同杏鲍菇菌株的菌丝拮抗作用、菌丝生长特性、生物学效率及子实体性状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杏鲍菇栽培品种比较混乱,同种异名、同名异种的现象较为严重,同种异名的菌株间生物学特性表现出显著差异。杏01(杏鲍菇-1)、杏13(杏F)两个菌株的菌丝生长较快,长势较好,菌丝浓密,原基分化快,栽培周期短;出菇产量高,生物学效率均大于70%;菌盖大小适中,菌柄长且粗壮,子实体个体大,单菇重量大,组织致密,子实体各项性状优良。因此,菌株杏01与杏13可作为杏鲍菇优良菌株进行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