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细胞膜热稳定性及保护酶和大白菜耐热性的关系   总被引:62,自引:4,他引:58  
吴国胜  曹婉虹 《园艺学报》1995,22(4):353-358
耐热性强弱不同的大白菜品种在细胞膜热稳定性上存在明显差异。经28~38℃的短期(1天)高温锻炼能提高细胞膜热稳定性,而常温的脱锻炼又能使细胞膜热稳定性发生可逆变化。持续10天32和36℃的高温处理在提高细胞膜热稳定性的同时,也使植株产生明显的热害症状,耐热性弱的品种比耐热性强的品种更为严重、对保护酶系统酶活性的研究表明:高温导致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降低、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升高,耐热性强的品种POD活性高于耐热性弱的品种,且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高温下也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2.
茄子耐热性苗期筛选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以不同耐热性的茄子品种为材料,对其耐热性生理生化基础及苗期筛选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热胁迫导致茄子幼苗细胞膜受损,膜脂过氧化加剧,蛋白质降解加速,呼吸和蒸腾速率增加。细胞膜在高温下的伤害率、脯氨酸的含量、蒸腾速率的变化量、根系活力等可作为茄子耐热性的苗期鉴定指标,几项指标应相互参照。  相似文献   

3.
盐胁迫下紫花苜蓿苗期根部生长及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耐盐性不同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品种"阿尔冈金"和"皇冠"为试材,在水培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盐胁迫浓度(0、100、200mmol/L NaCl浓度)和不同胁迫时间(0、2、4、6、8、10、12d)对2个紫花苜蓿品种幼苗的根系活力、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等相关根部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盐胁迫浓度和天数的增加,紫花苜蓿根系活力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随着盐胁迫浓度和天数的增加,紫花苜蓿根部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和可溶性性蛋白质含量均呈现明显的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但是高盐溶液升高的趋势要明显大于低盐溶液升高的趋势。经主成分分析表明,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能较好的代表紫花苜蓿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4.
李荣华 《长江蔬菜》2011,(22):39-43
以4个耐热性存在差异的菜心品种(系)作材料,在盛夏高温和非高温季节种植并测定和分析这些菜心材料的产量及农艺性状,以期发现一些与耐热性相关的农艺性状.研究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下耐热性强的菜心材料产量明显高于耐热性弱的菜心材料,具有较高的生物量、薹质量、薹粗、薹叶数和植株最大开展度等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表明,高温胁迫下菜心的...  相似文献   

5.
我们选6个马来西亚辣椒品种进行耐热性鉴定研究,以美国引进的辣椒材料CM334为对照,用细胞膜相对电导率法、高温处理测定辣椒热害指数法、叶绿素含量测定法鉴定其耐热性,分析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采用高温处理测定辣椒热害指数与细胞膜相对电导率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可基本反映辣椒品种的耐热性;辣椒品种间叶绿素含量没有一定的趋势,耐热性强和弱的品种叶绿素含量相差无几。但是,经高温处理后,品种间叶绿素下降的比率与辣椒热害指数呈显著正相关,说明测定辣椒品种叶绿素下降的比率也可作为鉴定辣椒耐热性的1种方法。  相似文献   

6.
以紫花苜蓿"大叶苜蓿""维多利亚""阿尔冈金"为试材,采用土培法,研究了硒胁迫对3种紫花苜蓿叶片酶促防御系统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及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0μmol·L-1Se时,硒胁迫显著提高了3种紫花苜蓿叶片SOD、APX、POD、CAT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Se为900μmol·L-1时,SOD、APX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MDA含量显著增加,而CAT、POD活性显著降低。不同品种间抗氧化酶活性相比,"大叶苜蓿"抗氧化酶SOD、APX、POD、CAT活性显著高于其它2个苜蓿品种,且差异显著。综合评价表明,"大叶苜蓿"的抗氧化能力最强,其次为"阿尔冈金","维多利亚"苜蓿的抗氧化能力最差。  相似文献   

7.
以4个耐热性存在差异的菜心品种(系)为试材,研究持续高温胁迫对菜心叶片中渗透调节物质、电解质渗漏率、活性氧的产生与清除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期(1d)高温胁迫下,除过氧化氢酶(CAT)酶活性在耐热性弱的菜心材料中急剧增加,且达到活力最高值外,其它性状如脯氨酸和甜菜碱含量、电解质渗漏率、丙二醛(MDA)含量、O2.产生速率、H2O2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酶活性出现小幅度增加,且这些性状的值在4个菜心材料间差异不大;随着高温胁迫处理时间的延长(3~7d),生理指标在4个材料中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表现出耐热性强的材料的甜菜碱含量、SOD、POD和CAT酶活性均明显高于耐热性弱的材料,电解质渗漏率、MDA含量、O2.产生速率、H2O2含量则明显低于耐热性弱的材料;而脯氨酸含量的高低则未表现出与菜心耐热性强弱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8.
葡萄种间杂种的抗寒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葡萄种间杂交3个组合的亲本及其123株F1代、1个种间杂种(品种)及其8株自交后代为试材,通过人工低温胁迫处理一年生休眠枝条,测定了冻害指数、电解质外渗率、可溶性糖3项指标的变化,并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了各株系的抗寒性。结果表明:"玫瑰香"(Vitis vinifera)×"黑龙江实生"(V.amurensis)、"红地球"(V.vinifera)×"双优"(V.amurensis)2个组合F1代的抗寒性均介于双亲之间;欧山杂种(品种)"北醇"自交后代出现了抗性分离,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抗寒;"燕山-1"(V.yeshanensis)×"河岸-3"(V.ripia)F1代116株出现了抗性分离,存在超亲遗传,筛选出高抗寒杂种28株,但总体上抗寒性遗传倾向于抗寒性弱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黄瓜耐热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高温胁迫下黄瓜体内蛋白质的变性和凝聚、SOD等膜保护酶、游离脯氨酸的变化,激素的抗高温胁迫机制及在热刺激传导中的作用,黄瓜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光合能力降低,黄瓜主根变长、变细,根系趋于须根化,影响黄瓜结实率和雌花单性结实等的研究结果;讨论了黄瓜耐热性遗传规律,关注了相关作物的耐热性QTL定位及耐热性相关基因分离的进展;总结出畸形瓜率、高温下胁迫胚根长度、耐热性预测方程等可作为黄瓜耐热性鉴定指标而花粉耐热性不能作为筛选指标;以及苗期生长势、叶片热害指数、细胞电解质渗透率、子叶相对电导率(RC)等可作为耐热性鉴定的方法;提出了黄瓜耐热性可供研究方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推动耐热月季种质资源筛选和育种进程,总结了高温胁迫对月季形态、产量、品质、生理生化(细胞膜透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简述了月季对高温胁迫响应机理的研究现状,阐述了月季耐热性评价指标筛选、种质资源耐热性评价以及耐热月季选育工作进展.结果 表明:相较于其它花卉,月季研究目前集中于种质资源耐热性评价,而高温响应机理和耐热品种选育则相对滞后.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高温胁迫已是现今月季面临的重要逆境胁迫.目前,亟需结合多组学深入研究其相应机理,以加快耐热月季种质筛选和育种进程,以满足华东地区对耐热月季品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热激锻炼诱导猕猴桃耐热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美味猕猴桃(Actinidia deliciosa)品种秦美组培苗为试材,研究了热激锻炼对猕猴桃耐热性的诱导。试验结果表明,热激锻炼抑制了高温胁迫下猕猴桃叶片叶绿素的分解、细胞膜透性的增大和MDA含量的增加,使H2O2含量维持在较低的水平,增强了高温胁迫下抗氧化酶(SOD、CAY、POD、APX)活性和抗氧化剂(ASA、Pro)含量。说明热激锻炼诱导猕猴桃获得了耐热性。  相似文献   

12.
以6个燕麦品种为试材,设置不同的PEG胁迫强度,研究各燕麦品种主要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以探究不同燕麦品种萌发期幼苗对PEG胁迫的生理适应机制。结果表明:不同燕麦品种幼苗的丙二醛含量随PEG胁迫强度的加重而不断累积,细胞膜损伤逐渐加重;抗氧化酶活性以及可溶性蛋白质(SP)含量在低浓度胁迫时逐渐增大,维持细胞内的渗透势,保护细胞膜免遭伤害,高浓度胁迫时表现为抑制作用,生理系统破坏严重;结合GGE双标图,发现不同燕麦品种适应PEG胁迫的作用生理指标不同:"甘早燕麦"通过SOD调节;"奥塔燕麦"和"青海444燕麦"由SP和MDA调节适应;"甜燕1号燕麦"通过POD、CAT调节;-0.4 MPa渗透胁迫环境具有较好的区分力和代表性,可作为燕麦生产的最佳胁迫强度和优良燕麦品种筛选的浓度。  相似文献   

13.
以紫花苜蓿为试材,采用水培试验方法,研究不同镍浓度胁迫(0、1、5、10、50、100、200 mg·L-1)对紫花苜蓿种子和幼苗的生长生理指标影响,以期了解紫花苜蓿在重金属胁迫下生长生理变化,为紫花苜蓿应用于土壤修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在胁迫高于5 mg·L-1时,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开始受到抑制,种子活力指数明显下降;幼苗期(10 d)叶绿素、蛋白质含量下降,活性氧、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脯氨酸及可溶性糖含量上升,幼苗对镍的吸收呈倍数增长,幼苗正常生长代谢受到影响.试验表明苜蓿在低浓度镍胁迫时能通过一系列氧化应激响应维持正常生长代谢水平,表现出一定的抗镍性.  相似文献   

14.
采用无土栽培的方法,对20个名贵菊花品种进行了耐盐性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在浓度为0.6mol/L NaCl胁迫下,以植株所受的盐害指数为依据,可以对名贵菊花的耐盐性进行快速、有效筛选;根据聚类结果将20份材料的耐盐性分为极强、强、中等、弱、极弱5个级别,其中"黄松针"耐盐极强;"紫云"、"千秀银针"等5份材料耐盐性强,"炼丹炉"等9份材料耐盐性中等,"秋水芙蓉"等3份材料耐盐性弱,"彩霞"等2份材料耐盐性极弱。  相似文献   

15.
以"曼妮莎"(Manissa)、"如宾娜"(Robina)、"康伽德奥"(Conca d’O)、"西伯利亚"(Si-beria)、"索帮"(Sorbonne)、"耶罗林"(Yelloween)6个品种为供试材料,通过采用一次种植百合种球,循环切花的栽培模式对比种球一次性切花的栽培模式,探讨了观赏百合低成本高效益的栽培模式。结果表明:不同的品种其循环切花的能力有差异,"曼妮莎"(Mantissa)循环切花能力最好,4茬切花率平均为96.6%。其次是"如宾娜"(Robina),4茬切花率平均为92.2%;种球规格与其循环切花的能力有关,种球越大,切花能力能力越强;"曼妮莎"(Manissa)以一次种植,自然宿根休眠,循环采切的栽培模式切花品质最好,多茬A级花率为77.9%;与种球一次性切花的栽培模式相比,每枝切花能够减低生产成本3.41元。  相似文献   

16.
芥蓝喜凉性气候,耐高温能力较弱,夏秋季栽培高温逆境往往使其生长发育不良,影响其产量、品质。本试验采用人工气候箱高温处理的方法,测定10份芥蓝材料在不同高温胁迫下的生长指标和生理生化指标,分析10份芥蓝材料在不同高温胁迫下各项指标的相对变化率。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下芥蓝的热害指数与生长指标(地上部鲜质量、地下部鲜质量、节间长)可以简单、较好地反映出芥蓝材料间耐热性差异;37℃/25℃、40℃/32℃处理的生理生化指标相对变化率能较好地反映出芥蓝材料间的耐热性差异;高温能诱导MBF1c转录因子的表达,使其表达量升高,且耐热性强的材料相对表达量较高,该转录因子的表达可能对芥蓝耐热性起到一个正调控作用。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矮脚香菇在这10份芥蓝材料中耐热性最强。  相似文献   

17.
高温胁迫对黄瓜幼苗叶片质膜透性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耐热性不同的两个黄瓜品种为试材,以昼28℃/夜13℃为对照,研究其在高温胁迫下(昼35℃/夜20℃)细胞膜透性与保护酶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使黄瓜幼苗叶片脯氨酸(Pro)含量积累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电解质渗漏率(EL)、丙二醛(MDA)含量均上升.耐热品种脯氨酸含量积累量、保护酶POD、CAT活性上升幅度大于不耐热品种,而电解质渗漏率、丙二醛含量增幅小于不耐热品种;而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下降趋势,耐热品种下降程度小于不耐热品种.解除逆境胁迫正常温度恢复2天,两品种各项指标值均有所恢复,且耐热品种恢复程度大于不耐热品种.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不同浓度5–氮杂胞苷(5-azaC)处理白菜‘夏帝’和‘冬赏味’品种的种子,对其幼苗甲基化和耐热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5-azaC 溶液处理可显著降低幼苗DNA 甲基化水平,植株形态发育未见异常。0.1 ~ 0.2 mol · L-1 5-azaC 处理可减缓幼苗在高温胁迫下的生长量、POD 活性和蛋白质含量的降低幅度,同时降低MDA 含量和细胞膜透性。  相似文献   

19.
十六个德国鸢尾品种的耐热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6个德国鸢尾品种叶片为试材,在高温条件下测定叶片中叶绿素、丙二醛(MDA)、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利用主成分、隶属函数及聚类分析方法对测定指标进行评价排序,综合鉴定比较16个德国鸢尾品种的耐热特性,以期为研究和利用德国鸢尾耐热品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在常温下的各项生理指标以及高温胁迫后的变化幅度各不相同;高温胁迫下,德国鸢尾各个品种的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SOD与POD活性增强;MDA、脯氨酸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升高;结合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值排序,16个德国鸢尾品种间耐热性强弱依次为"魂断蓝桥""PartyDress""Galamadrid""音箱""黑骑士""Ninbeiunge""Queen""Jessica""不朽白""法国回声""金娃娃""笛声""洋娃娃""黄莲""皇家十字军""短梦"。通过检测高温胁迫下德国鸢尾叶片生理指标,并利用主成分和隶属函数分析建立德国鸢尾耐热性的综合鉴定与评价体系,适用于耐热型德国鸢尾品种资源的评价与筛选。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6个不同熟性的菜心品种在高温塑料棚中苗期和采收期对农艺性状(株高(PH)、开展度(Width)、基叶数(BLN)、薹叶数(SSLN)、叶片长度(LL)、叶柄长(PL)、叶宽(LW)、叶柄宽(PW)、叶厚(LT)、薹高(SSH)、薹粗(SSD)、薹重(SSW)、总重(TW)和播种成活率(SR))和生理生化(丙二醛(MDA)、脯氨酸(Pro)、电导率(EC)、叶绿素(Ch))等指标变化的影响,并以菜心热害指数为性状筛选标准,采用隶属函数法对相关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项指标与热害指数显著负相关并可以用来鉴定菜心的耐热性,即高温塑料棚采收期的菜心株高(HT-PH)、薹叶数(HT-SSLN)、采收期的单株生物总重(HT-TW)和播种成活率(HT-SR)。6个菜心材料的耐热性可以分为3类:"四九-19号菜心"和"四九黄菜心"为耐热型;"油绿50d菜心"和"油绿501菜心"为一般耐热型;"油绿菜心701"和"特青迟心4号"为热敏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