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以苏州农业现代化为背景,从发展现代农业和提高农民收入的客观要求入手,指出现阶段影响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应逐步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必须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积极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加强农村合作经营;实现农业装备现代化,加速推动农业科技化和农业产业化;不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全面改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2.
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而农民问题的关键是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民收入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农民的生活质量,依赖于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农村社会稳定和农民安居乐业,同样建立在农民增收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3.
当前,如何增加农民收入、拓展农村市场的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和思考。农民收入增幅减缓、甚至收入减少,农村市场不旺,是当前各地农村反映强烈的问题。个中原因众说纷纭。有人说农民收入减少,购买力低,市场当然就疲软;有人说农村市场不发达,农民生产的东西卖不出去,农民的劳动成果不能有效地转化为价值,收入必然减少。那么,增加农民收入与拓展农村市场是什么关系呢?笔者认为,增加农民收入是拓展农村市场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拓展农村市场则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桥梁和枢纽。 实践已证明了农民收入与农村市场的关系。从山东省情况看,胶东地区农村经济发展较快,农民富裕,市场繁荣兴旺;而繁荣兴旺的市场需求又及时有效地引导农民调整经济结构,将农民生产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民增收问题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我国加入WTO,农民增收缓慢已成为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改善和农村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本文分析了制约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的要素、农民收入增长滞缓问题的正负效应及农民增收现存问题的原因,并为实现我国农民收入快速、稳定、持续的增长提出了建设性对策。  相似文献   

5.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民收入问题是事关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社会稳定的全局性问题。虽然2004年农民收入结束了多年低速徘徊,但这主要是由于外力推动的。影响农民收入增加的因素众多,但农民数量和农民素质是影响农民收入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农村人力资本作为“活资本”,对农民收入的增长具有更高的贡献率。以浙江省为例,利用回归模型,对农民文化水平与农民收入、农民工资性收入和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受教育年限分别与农民收入、农民工资性收入和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成正相关关系,而农村劳动力受教育年限对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影响最显著。  相似文献   

7.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民收入问题是事关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社会稳定的全局性问题.虽然2004年农民收入结束了多年低速徘徊,但这主要是由于外力推动的.影响农民收入增加的因素众多,但农民数量和农民素质是影响农民收入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农民收入水平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农村社会进步的基础和条件。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意义重大。通过对沈阳市农民农民收入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与其他副省级市的差异等诸多因素比较分析,提出了现实条件下,提高沈阳市农民收入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晋中市是山西省主要农区,稳步提高农民收入是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出发点和归宿。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收入是近期和今后农业与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通过走访农户、与基层干部座谈和听取市、县两级汇报等形式,对晋中市农民增收问题进行专题调研,研究分析了晋中市农民收入现状及增长缓慢的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积极调整和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以及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等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文章在对江苏苏州农民收入状况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帮助农民持续增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农民收入增长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增加农民收入是关系到我国农业、农村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稳定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从家庭经营收入、劳动报酬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等几个方面对农民收入结构进行了考察,并利用统计分析的方法测度了每种收入形式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并以此为依据进一步探讨了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制约因素,从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方面提出了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许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856-18859
非农家庭经营收入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04年分地区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以及2005年全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5)中的相关数据,选用多层线性回归模型(Hierarchical Linear Models,HLM)作为分析工具,构建HLM的零模型、不包括第2层预测变量的2层模型以及包括第2层预测变量的2层模型,分别对农民收入的差距、农民个人特征对收入的影响和非农家庭经营收入水平对农民个人收入差异的影响进行分析。分析表明,不同省级行政区域的农民在个人收入上存在巨大的差异,农民个人的收入与农民个人的个人特征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行业非农家庭经营收入水平的提高对农民收入差异的影响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3.
江西省农民收入可持续增长的经济条件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近年来江西省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农村社会矛盾日益突出 ,农民增收的困难不仅导致农村市场低迷 ,而且还影响到江西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当前促进农民增收面临许多问题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关键是要创造促进农民收入可持续增长 ,实现农村社会发展战略所需的内部和外部经济条件。  相似文献   

14.
李凤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707-15709
分5个阶段对改革开放以来的农民收入进行研究,指出农民收入的增加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有利于促进"三农"问题解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但受到农业科技水平低,增收渠道过于单一,农村公共服务落后,农业生产成本高等因素的制约,农民收入增长速度相对落后。对此,提出了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培养大批农业科技人才、促进农民就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建立健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刘璐  彭妍  周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8):223-226
基于2005—2014年全国农地流转总面积的变化趋势,选取全国30个省份2005年和2013年的数据,建立农民收入与农地流转之间的回归模型,分析农地流转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无论在农地流转发展初期,还是加速发展时期,农地流转对农民收入都有积极的影响。此外,随着农民收入组成成分所占比重的变化,不同时期农地流转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有差异,最后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民收入变化的态势、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农民收入的稳步增长是农业进入新阶段后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农民收入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改善。但最近几年,出现了农民人均收入增幅减缓的态势,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增加农民收入必须要有新的思路,要跳出过去那种就农业论农业和思维定势,把增加农民收入问题纳入到国民经济发展的整体来统筹安排。  相似文献   

17.
“九五”时期,农村居民纯收入的增长幅度逐年下降。因此,研究农业结构、农民就业、农民素质、农民负担、体制因素等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浩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790-19792
根据《河南统计年鉴》中1978~2008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与人均区域生产总值数据,发现两时间序列都服从单位根过程,为非平稳时序。Engle-Granger两步法估计结果显示,两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协整均衡关系。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表明,仅存在农民增收指向经济增长的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联系河南省实际,分析了导致该结论的可能原因:农村居民数量庞大且收入水平较低,边际消费倾向大于城镇居民,因此农民增收会显著促进消费增长,尤其是低收入农民增收更有利于扩大内需,1978年以来,河南省农民消费水平和结构持续提升,农民增收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逐步增强;服务于赶超型经济发展战略的城乡二元分割体制,是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历史根源,而城市倾向经济政策,则成为导致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制度根源。  相似文献   

19.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我国农民收入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1978~2008年影响我国农民收入因素的相关数据,选取从事农业的人口、第一产业产值、乡村就业人员数等13个指标,依据标准化方法和BP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关于农民收入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并进行具体分析。结果表明,模拟值与真实值吻合较好,改进BP算法的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精度高,收敛速度快,具有良好的泛化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增加农民收入的建议:一是推进城镇化进程;二是发展农村中小企业;三是鼓励集约经营;四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科技投入。  相似文献   

20.
Nowadays,increasing farmers’ income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y,the improvement of farmers’ lives and countryside stability but also related to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economy and social development.Heilongjiang is a big agricultural province,however,the increase of farmers’ per capital net income is rather slow in the last few years.On the basis of Lewis dual economic structure theory and our province’s actual situation,the paper proposed the concrete countermeasures to increa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