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在鱼类养殖的生产过程中,从鱼苗养成夏花主要采用两种方法:豆浆法和施肥法。尽管目前豆浆法已有很大改进,有些地区已部分以肥料代替,但是,从全国来看,每年在鱼苗培育生产过程中仍需消耗大量可贵的油料作物——黄豆。  相似文献   

2.
在鱼类养殖的生产过程中,从鱼苗养成夏花主要采用两种方法:豆浆法和施肥法。尽管目前豆浆法已有很大改进,有些地区已部分以肥料代替,但是,从全国来看,每年在鱼苗培育生产过程中仍需消耗大量可贵的油料作物——黄豆。在试验室进行了打浆试验、摄饵情况观察、消化率测定和施肥作用试验的基础上,于1977年5—6月在江苏省吴县黄桥公社张庄大队进行此试验,以观察用水花生草浆代替豆浆培育鱼苗的实际生产效果。试验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3.
在实际生产中,豆浆培育鱼苗是我国青、草、鲢、鳙、鲤、鲫、团头鲂等主要养殖鱼类的鱼苗培育过程中最常用的方法,其作用机制通常被认为是:豆浆中一部分细小黄豆颗粒直接被鱼苗摄食,提供鱼苗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而未被鱼苗摄食的豆浆可作为浮游动物的营养物质,使浮游动物不断生长和繁殖,间接为鱼苗提供饵料。但水温在16℃~22℃低温时期,由于浮游动物发育和性成  相似文献   

4.
李继光 《齐鲁渔业》2004,21(1):16-16
豆浆富含蛋白质,是营养丰富的高效鱼用(特别是鱼种)饲料。在养鱼生产中,要想鱼儿长得好,豆浆喂鱼有技巧: 一、豆浆喂鱼须煮沸 豆浆培育法是指把黄豆或豆饼磨成浆饲喂鱼苗。在饲喂过程中,一部分豆浆直接被鱼苗摄食,而大部分豆浆则起肥水作用,促使水体中浮游生物的快速繁殖生长,  相似文献   

5.
<正> 我国不少地区,传统使用豆浆或豆饼浆、豆粉浆作为饵料培育鱼苗。鉴于豆浆颗粒很小,一般小于4—5微米,而鱼苗的鳃耙尚未发育完全,间隔约为30一50微米,因此不能充分利用豆浆,大部分豆浆起了肥水作用。为了使鱼苗有效地的利用豆浆,我们进行了凝聚饵料饲喂莫桑比克罗非鱼鱼苗和鲢鱼鱼苗的试验,现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6.
在淡水养鱼生产中,鱼苗培育是一个较为重要的环节。目前,一般生产单位仍然采取传统的办法,用精饲料(即豆浆)喂养鱼苗。豆浆虽然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饲  相似文献   

7.
正多年来,苗种培育成活率差一直影响着成鱼的产量和规模化生产。培育鱼苗比养殖成鱼技术要求高,这是因为鱼苗体小,游动力弱,摄食能力低,对外界环境条件和敌害生物侵袭的抵抗力差,新陈代谢水平高。因此,在鱼苗生产中,常常出现成活率不高,甚至全军覆灭的情况。其根本原因是在鱼苗生产培育中的某个重要环节未能满足鱼苗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要的条件,造成了鱼苗大量死亡。我县鱼苗培育方法多是采取肥水下塘,并投喂豆浆。肥水与投饵相结合比单一施肥培育法容易掌握,比清水下塘把握性大,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由于技术水平不同,鱼苗  相似文献   

8.
新疆哈巴河县渔场经过多次试验,找到了快速培育鱼苗的新方法。其要点如下: 一、磨成的豆浆用滤布过滤,余渣再次粉碎过滤,所用滤布40—80目,随鱼体的增长而调整目度,以适应鱼苗口裂,便于摄食为目的。 二、滤后的豆浆加1/10的牛奶煮熟泼喂。煮熟过程起到破坏生黄豆中的抗胰蛋白酶作用,使豆浆在水中分布均匀,并增加浮漂时间,方便鱼苗觅食,提  相似文献   

9.
我们任阳乡大面积鱼苗池的鱼苗发塘从1981年起,逐渐将传统的用豆浆发塘,改为用豆浆与有机肥结合发塘,最后改为纯用有机肥发塘。1985年在与洪泽县联营中的发花塘亦全部采用有机肥发塘。通过五年时间的大江南北大面积试验证明,纯用有机肥发塘,不但可节省生产成本,而且由于用肥料发塘,能够培养浮游生物等活饵料,使鱼苗摄食的营养成份全面,分布均匀,能促使鱼苗暴长,规格整齐,  相似文献   

10.
黄峰  李惠  刘军  王锐  刘辉宇  曾庆华  胡先勤 《水利渔业》2006,26(3):55-56,83
以天然饵料和豆浆分别饲养刚从孵化环道中出来的异育银鲫和锦鲤鱼苗,结果显示:天然饲料组的鱼苗成活率明显高于豆浆,而且成活时间长;豆浆组异育银鲫和锦鲤鱼苗分别在放养后的第10天和第12天时的成活率为0;表明在实验条件下,单纯采用豆浆饲喂锦鲤鱼苗是行不通的。  相似文献   

11.
用豆浆泼洒培育鱼苗,效果虽佳,但对广大个体农民承包户来说,却不敢问津,因为天天要磨浆,既烦琐,又要设备、资金和电源保证。我们试验将黄豆磨成粉,泡水后喂养鱼苗,获得了与豆浆相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吴莉香 《河北渔业》2008,(12):49-49
传统的发塘过程中,普遍采用泼洒豆浆和投喂蛋黄的方法作为水花下塘之后的开口饵料,这种方法只有很少一部分豆浆和蛋黄被鱼类摄食。普通鱼池底泥中含有丰富的轮虫休眠卵,使其萌发繁殖,就可为鱼苗提供足够的开口饵料。而且轮虫无论在适口性、营养价值上都优于豆浆。这样既充分利用水体的自然生产力,也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3.
池塘培育鱼苗在我省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利用江河水源,直接泼洒熟豆浆进行培育;另一种是利用地下水源,施肥兼泼洒生豆浆进行培育。不管采用何种方式培育,都应严格把好以下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1有机肥饲养法一般在鱼苗下塘前7d先施基肥,每667施畜粪或人粪尿300kg,繁殖天然饵料生物,供鱼苗摄食。鱼苗入池后,根据水质肥度、天气、水温和鱼苗生长情况决定追肥量,一般每d施肥1次,每次每667施肥100kg,加水化浆后,全池均匀泼洒。鱼苗入池...  相似文献   

15.
唇(鱼骨)人工繁殖和鱼苗培育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唇(鱼骨)(Hemibarbus labeo)的亲鱼培育、人工繁殖、孵化和鱼苗培育等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唇(鱼骨)野生亲本在池塘条件下经人工驯养可达性成熟;在水温19.0~21.0 ℃时一次性注射LHR-A2、HCG和DOM混合催产剂,其效应时间18~21.5 h;2005~2006年采用人工催产、自然产卵及人工授精、流水孵化、豆浆法培育鱼苗等方法,共催产雌鱼44尾,平均催产率81.5%,共计产卵45.7万粒,平均受精率82.6%,孵化率77.4%,共孵出鱼苗24.5万尾.鱼苗经25~30 d豆浆法培育后可达3 cm以上,平均成活率为65.5%,共培育夏花15.1万尾.  相似文献   

16.
我国鱼苗饲养(夏花培育)的传统方法主要有三种:大草培育法、豆浆培育法、有机肥和豆浆混合培育法。近年来,部分地区开始在鱼苗池中培育天然饵料(轮虫、枝角类等)进行夏花培育,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是后期饵料不足仍然十分突出,为寻求解决办法,于1989年5~6月,在黑龙江水产学校试验场进行了“双塘培育鲤鱼夏花”的初步试验。  相似文献   

17.
为了让鱼苗下塔后就能获得数量多质量好的适口天然饵料,必须先将鱼苗培育他的水质培育肥。这种方法以前称为肥水下塘。比不施肥的清水下塘效果好的多。由于水质肥、饵料生物多、鱼苗生长快、成活率高,要做到鱼苗在轮虫高峰期下塘,首先要了解鱼苗池中浮游生物的变化规律。当水温20-25℃,用生石灰清塘后水中浮游生物的出现顺序见下表:从上表可见,鱼苗下塘应选择在清塘后的7-10天,此时鱼苗下塘正值轮虫高峰期。但生产上无法根据清塘日期来要求鱼苗何时下塘,而且天然轮虫数不多,不够鱼苗吃。因此,人为施肥创造铃虫繁殖高峰期才能为…  相似文献   

18.
变温养鱼法 莫斯科农业大学试验养殖场,水生物专家经过试验,成功地开发出变换水温养鱼的新方法,可在不改变鱼饲料的前提下,大大加快鱼苗的生长速度,这种方法是在育鱼苗的池中,安装一个调控加热器,通过对池水加热,使池水略高于普通水温1.0—1.5℃,并在停止加温、水温降至正常后,再继续进行加热,这样依次循环.  相似文献   

19.
对唇鱼骨(Hemibarbuslabeo)的亲鱼培育、人工繁殖、孵化和鱼苗培育等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唇鱼骨野生亲本在池塘条件下经人工驯养可达性成熟;在水温19·0~21·0℃时一次性注射LHR-A2、HCG和DOM混合催产剂,其效应时间18~21·5h;2005~2006年采用人工催产、自然产卵及人工授精、流水孵化、豆浆法培育鱼苗等方法,共催产雌鱼44尾,平均催产率81·5%,共计产卵45·7万粒,平均受精率82·6%,孵化率77·4%,共孵出鱼苗24·5万尾。鱼苗经25~30d豆浆法培育后可达3cm以上,平均成活率为65·5%,共培育夏花15·1万尾。  相似文献   

20.
在鱼苗、鱼种培育到成鱼饲养的整个过程,施肥都是其中关键一环。2001—2003年间在我市共青团水库进行了化肥养鱼试验,根据商品鱼养殖周期,2001、2002年作为对比不投肥,2003年投放相同数量配比的鱼种。采取相同管理和捕捞方式,进行施肥养鱼,取得了明显效益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