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荆州市区行道树吸尘能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沿江路上行道树香樟、法国梧桐和广玉兰叶片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叶面积、叶片重量、pH、EC值及重金属元素Pb、Ni、Cu、Zn含量等指标,定量研究了3种植物滞尘能力的大小,综合评定了荆州市常用行道树的整体生态效益。结果表明,3种树种间pH相差不大;EC值:广玉兰香樟法国梧桐;叶面积:广玉兰法国梧桐香樟;叶片重量:广玉兰法国梧桐香樟;单片叶上粉尘中Pb、Ni含量:广玉兰法国梧桐香樟;单片叶上粉尘中Cu、Zn含量:广玉兰香樟法国梧桐;每平方厘米叶片上粉尘中Cu、Ni、Cu、Zn含量:香樟广玉兰法国梧桐;每千克叶片上粉尘中Cu、Ni、Cu、Zn含量:香樟法国梧桐广玉兰。综合分析表明:荆州市区3种常见常绿阔叶树种滞尘能力大小顺序表现为:香樟广玉兰法国梧桐。  相似文献   

2.
选取徐州地区香樟和广玉兰叶片为材料,在自然降温条件下,探讨其叶片组织结构差异、半致死温度和可溶性糖含量动态变化规律,分析2个树种抗寒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香樟和广玉兰最低的半致死温度分别是-14.604、-16.281℃,而近年来徐州的极端低温在一12℃左右,所以通常情况下,2个树种可以忍受徐州的自然低温.  相似文献   

3.
选取徐州地区香樟和广玉兰叶片为材料,在自然降温条件下,探讨其叶片组织结构差异、半致死温度和可溶性糖含量动态变化规律,分析2个树种抗寒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香樟和广玉兰最低的半致死温度分别是-14.604、-16.281℃,而近年来徐州的极端低温在-12℃左右,所以通常情况下,2个树种可以忍受徐州的自然低温。  相似文献   

4.
徐州地区8种常绿阔叶乔木抗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女贞、棕榈、石楠、桂花、广玉兰、枇杷、香樟、杨梅等8种常绿阔叶乔木树种为试材,通过对这些树种的叶片形态结构的观测,低温梯度(-3℃~-21℃)处理叶片并测定其电导率、可溶性糖、MDA、SOD活性等,探讨它们在徐州地区的越冬能力.结果表明:不同树种的抗寒性指标对低温变化的响应存在差异;8个树种叶片的半致死温度:枇杷-16.59℃、广玉兰- 13.30℃、桂花- 12.77℃、棕榈- 12.59℃、石楠-12.06℃、香樟-11.16℃、女贞-10.54℃、杨梅-6.14℃.综合评价抗寒能力大小为枇杷>广玉兰>石楠>桂花>香樟>棕榈>女贞>杨梅.  相似文献   

5.
自然降温过程中香樟和广玉兰的抗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自然降温过程中香樟和广玉兰的抗寒性差异。[方法]选取徐州地区香樟和广玉兰的健康叶片为材料,探讨自然降温过程中其细胞质膜相对透性、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随着气温的降低,2个树种的细胞质膜相对透性、丙二醛含量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其中2树种细胞质膜相对透性和游离脯氨酸含量的最大值均出现在1月份;2个树种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呈"M"状变化,但整个过程中广玉兰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高于香樟。[结论]广玉兰的抗寒性强于香樟。  相似文献   

6.
以郑州市不同污染区绿化树种(冬青、龙爪槐、香樟、桂花、大叶女贞、广玉兰)为试验材料,采用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研究这些树种对Mn、Zn、Cu、Ni、Cd、Pb等6种重金属元素的吸收富集特征。结果发现:(1)不同绿化树种土壤重金属平均含量大小依次表现为ZnMnCuPbNiCd,不同绿化树种土壤重金属含量基本表现为龙爪槐和冬青较高,香樟和大叶女贞次之,桂花和广玉兰最低,土壤中Zn、Pb、Cu、Ni平均含量均没有超标,但Cd含量是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的5.93~0.85倍。(2)冬青和龙爪槐的综合污染指数(Pt值)最大,分别为2.03、2.14,达到了中度污染,其他植物Pt值均为1~2,为轻度污染,各绿化树种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由大到小的排序为冬青龙爪槐香樟桂花大叶女贞广玉兰。(3)不同绿化树种叶片叶绿素a和b含量、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叶片重金属含量均以冬青和龙爪槐较高,香樟和大叶女贞次之,桂花和广玉兰相对较低。(4)不同绿化树种对6种重金属元素的富集能力及其转移系数存在一定的差异,以冬青和龙爪槐较高,香樟和大叶女贞次之,桂花和广玉兰相对较低。其中对Mn、Cu、Zn的富集系数较大,并且均大于1,对重金属的转移能力依次表现为CdPbNiCuMnZn。(5)郑州市绿化树种叶片生理特性(尤其是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与土壤重金属含量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叶片重金属含量与土壤重金属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不同绿化树种体内的重金属含量主要依赖于土壤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冬青和龙爪槐对重金属的吸收和富集作用高于其他绿化树种。  相似文献   

7.
合肥市行道树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合肥市环城高速范围内道路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统计分析,得出:1)合肥市行道树有22种,隶属16科20属,以香樟、广玉兰、悬铃木、国槐、女贞为主。2)合肥市树高在11m以上的行道树共有10999株,只占行道树总数的8.7%,大部分树种的树高都在11m以下,特别是香樟和广玉兰树m高都在11m以下。3)合肥市胸径在31cm以上的行道树共有10951株,只占到合肥市行道树总数的8.7%,其中以悬铃木为主,计9484株,占胸径31cm以上行道树的86.6%。4)合肥市常绿行道树共计78717株.落叶行道树共计47318株。常绿与落叶行王酋树的比例为5:3.  相似文献   

8.
以汉中市中心城区的主要常绿行道树为研究对象,选取形态、功能、抗性和管理指标中的14项评价因子,构建行道树的综合评价层次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各层次因素进行权重计算,建立行道树的多级模糊数学评价模型,对香樟、女贞、乐昌含笑、杜英、广玉兰、桂花和楠木7种常绿行道树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评价为优、良的树种分别为香樟、女贞,评价一般的树种为乐昌含笑、杜英,评价为差的树种为广玉兰、桂花和楠木。建议汉中市中心城区常绿行道树栽植应以香樟、女贞为主;对乐昌含笑、杜英、广玉兰、桂花和楠木等评价一般和较差的树种,应根据其形态和抗性等特点选择适宜的绿地环境进行布置。  相似文献   

9.
广玉兰类型的初步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R型聚类分析法对广玉兰树冠形状、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叶片厚度、叶柄长度、叶片颜色(色光值)、叶片背面被毛等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树冠形状、叶片形状和叶片背面被毛可作为广玉兰引种栽培类型划分的指标,并将广玉兰划分为狭绿叶少毛紧凑型、椭圆绿叶少毛稍开张型、狭绿叶白毛稍开张型、圆黄叶锈毛开张型、小绿叶锈毛疏冠型、圆绿叶密锈毛密冠型等6个类型,其中圆绿叶密锈毛密冠型在广玉兰群体中所占比列最大,是广玉兰引种栽培中最常见的一个类型。  相似文献   

10.
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分析仪,研究合肥市8种常见植物女贞、香樟、广玉兰、石楠、桂花、海桐、椤木石楠和大叶黄杨的气孔蒸腾作用及水分利用效率的日变化特征和季节动态。结果表明,8种植物水分利用效率(μmol.mmol-1)的大小为:广玉兰(5.864)>石楠(4.187)>椤木石楠(3.869)>女贞(3.325)>桂花(3.215)>海桐(2.974)>香樟(2.636)>大叶黄杨(2.581)。该结果可为城市园林树种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许惠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5):137-138
为了找出香樟黄化病的发生与营养元素的关系,对健康和黄化香樟叶片中N、P、K、Mg、Fe、Mn、Zn7种养分元素年变化动态及差异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香樟黄化病的发生与叶片中N、P、Mg、Fe的含量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2.
合肥市5种主要绿化树种的蒸腾速率及吸热散水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合肥市5种主要绿化树种三角枫(Acer buergeranum)、悬柃木(Platanus acerifolia)、女贞(Ligustrum lucidum)、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广玉兰(Magnolia grandiflom),测定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等生理生态因子,计算吸热散水效应.结果表明,5树种蒸腾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峰值分别出现在12:00-13:00和15:00-16:00,5树种间日均蒸腾速率大小存在明显差异,依次为广玉兰、女贞、香樟、悬柃木和三角枫,具体量值分别为2.342、1.838、1.420、1.334和1.034 mmol·m-2·s-1.经一元和多元回归分析,蒸腾速率(Tr)与气孔导度(Gs)变化趋势一致,且对4种主要生态因子-气温(Tc)、叶温(Tl)、光量子通量密度(PAR)、相对湿度(RH)响应明显.进一步计算各树种单株蒸腾吸热能值及散水量大小,依次为广玉兰、女贞、悬柃木、香樟和三角枫,蒸腾吸热能值分别为37.0、29.2、22.5、21.1和15.3 kJ,蒸腾散水量值分别为15.1、11.9、9.2、8.6和6.2 kg .而从合肥市的树木株数总量上看,则蒸腾吸热能值和散水量值总量大小依次为女贞、广玉兰、悬柃木、香樟和三角枫.  相似文献   

13.
在江苏省江都市江平公路新收费站西侧,成片的紫薇、红花草、金槐、香樟、广玉兰等花卉和苗木,形成了两条别具特色的园艺长廊,令过往行人赏心悦目。这儿就是蒋思玲的万紫千红园艺场。  相似文献   

14.
以昆明市6种典型绿化树种为研究对象,采用水洗过滤称量法测定叶片滞尘量,并用S-3000N型扫描电镜观察叶表形态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树种间滞尘量差异明显,6个树种单位面积滞尘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桂花广玉兰锦绣杜鹃红花檵木法国梧桐香樟。同一树种在四季的滞尘能力存在差异,秋季或冬季的滞尘量最大。叶表面有褶皱且粗糙,沟壑宽度适中且分布不规则,气孔密集且开口大的桂花滞尘能力最强,年均滞尘量为4.532 5 g/m2;有大量缠绕型绒毛的广玉兰滞尘能力次之,年均滞尘量为2.633 6 g/m2;沟壑较宽、气孔数量少且多闭合、无绒毛的香樟滞尘能力最差,年均滞尘量为0.727 5 g/m2。因此,植物叶表面的粗糙度、气孔密度和开口大小、绒毛密度和分布特征是影响叶片滞尘能力的主要因素,在进行城市绿化树种选择时,选择叶面形态对滞尘有利的树种可提高植物净化大气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以香樟为试验材料,研究碱性土壤条件下,硫酸亚铁铵对香樟黄化叶片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硫酸亚铁铵能提高黄化香樟叶片叶绿素含量,POD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促进可溶性糖的利用。外源施用硫酸亚铁铵是解决香樟叶片黄化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6.
香樟黄化主要生理指标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以校园内发生不同黄化程度的香樟树叶片为测定材料,对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POD(过氧化物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等4项生理指标进行了分析和测定。结果表明,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和POD活性随着香樟叶片黄化程度的加剧呈下降趋势;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着香樟叶片黄化加剧而呈上升趋势。香樟黄化程度与叶绿素含量呈正相关关系,因此可以作为香樟黄化判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临安市常见绿化植物的滞尘能力及光合响应差异,选择阔叶树和竹子共8种常见绿化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观测和室内试验相结合,对其在秋季雨后5、10和15 d的叶片滞尘能力进行测定,并研究粉尘污染对植物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的影响,比较不同类型植物对粉尘污染的抗性优劣。结果表明:所选植物均有一定的滞尘能力,且叶片的滞尘能力在相同污染环境下,表现为广玉兰>木荷>毛竹>雷竹>香樟>珊瑚树>苦槠>黄山栾树;珊瑚树和毛竹叶片受粉尘污染后,其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在相同条件下较其他植物损失小,即抗粉尘污染能力较强;而香樟、雷竹的损失率较大,即抗粉尘污染能力较弱。在选择植物作为行道树时,考虑植物叶片滞尘能力的同时,更要参考其抗粉尘能力,综合评价选择绿化植物。  相似文献   

18.
以郑州市15年生广玉兰的叶片为材料,运用Li-6400光合测定仪测定秋冬季广玉兰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胞间CO_2浓度(Ci)等,研究其在秋冬自然降温过程中的光合响应机制。结果表明:在秋冬季节,随着平均气温的下降,广玉兰叶片的Pn、Gs、Tr均呈下降趋势,Ci则呈上升趋势。在温度下降过程中,广玉兰叶片仍具有一定的光合能力,并表现出明显的日变化规律,即Pn、Gs、Tr的日变化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单峰曲线,Ci日变化呈"V"字型曲线,Pn不存在"午休"现象。  相似文献   

19.
以1年生香樟叶片为试验材料,研究其在不同低温处理下和外源物质氯化钙、蔗糖的作用下,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叶片相对电导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降低,清水、氯化钙和蔗糖处理的香樟叶片保护酶活性变化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清水、氯化钙处理的香樟叶片MDA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增幅平稳;而蔗糖处理的香樟叶片MDA含量呈先降后升的趋势;相对电导率呈上升趋势,-6℃之后上升幅度增大.表明外施氯化钙、蔗糖能提高香樟抗寒性.  相似文献   

20.
为给香樟精油产业化发展提供科学技术支撑,研究不同采伐时间(9、10、11月)和采伐强度(留桩15,25,35 cm)对香樟新梢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 9月份采伐香樟的第2年新梢直径、长度均优于10月和11月份,但11月份采伐香樟精油含量高于其他月份采伐;随着采伐强度的增加,香樟新梢直径、长度及叶片精油含量均逐渐降低,而感病率逐渐升高。(2)适度采伐可提高香樟新梢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及水分利用效率;但采伐强度过大(留桩15 cm),将抑制香樟新梢叶片的光合作用; 11月份采伐香樟新梢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均高于其他月份。(3)香樟新梢叶片净光合速率与叶绿素含量、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呈正相关,净光合速率的变化可能与非气孔因素有关。因此,香樟最佳的采伐强度为轻和中度采伐(留桩25~35 cm),最佳采伐时间为11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