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徽省韭菜韭蛆成虫发生动态监测及防治适期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安徽省韭菜韭蛆成虫发生动态,寻找防治最佳时期。该研究以安徽北部亳州市和中部合肥市为监测点,利用黄板诱集监测韭菜韭蛆成虫发生动态,并通过田间药效试验确定韭蛆防治适期。结果表明:大棚内韭菜韭蛆成虫全年有6个发生高峰,主为害代为越冬代、第1代和第2代;露地韭菜韭蛆成虫全年有5个发生高峰,主为害代为越冬代和第1代。此外,韭蛆成虫高峰期后1周施药处理防效最高,施药后2周和4周防效均在90%以上。安徽省韭菜韭蛆成虫的发生,呈春秋两季多峰型,大棚内韭菜防治关键期为当年11月,翌年2月中下旬及4月上中旬;露地韭菜防治关键期为11月及翌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  相似文献   

2.
韭蛆是薹韭的主要害虫,随着薹韭种植年限的延长,其危害程度不断加重,严重影响了薹韭的产量和品质。该文介绍了韭蛆的形态特征、危害症状和发生特点,并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方面总结了韭蛆绿色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3.
韭菜生产中,韭蛆危害严重且不易防治,有些菜农为提高韭蛆的防治效果,使用国家禁用、限用的农药,致使韭菜农药残留超标,给韭菜安全生产带来难题。江苏省如皋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结合蔬菜绿色生产示范区建设开展了韭蛆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应用。该文介绍了韭蛆的危害症状及发生特点,并总结了韭蛆的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在韭菜收割后及时覆盖进行物理隔离,有效阻止韭蛆成虫前来产卵的一项新措施及其配套栽培技术。韭菜地一旦发生了韭蛆为害,应立即采取综合技术措施,消灭韭蛆幼虫,严格执行栽培措施,杜绝使用未腐熟的肥料,并坚持开沟覆盖严密,避免未腐熟有机肥散发的味道引来韭蛆成虫;在收割后立即进行隔离覆盖24 h,避免韭菜香味带来的韭蛆成虫;在生产操作过程中尽量避免伤害根、叶,以免吸引韭蛆成虫。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防治韭蛆的高效药剂,以高效氯氟氰菊酯颗粒剂、噻虫胺颗粒剂为对照,采用撒施法测定不同用量下高效氯氟氰菊酯·噻虫胺颗粒剂对韭菜韭蛆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2%氯氟·噻虫胺3个处理(2 000、1 750、1 500 g/667 m~2)对韭蛆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药后21 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0.02%、87.18%和86.21%,持效期为21 d左右。因此,2%氯氟·噻虫胺是防治韭菜韭蛆较为理想的药剂,建议与其他农药进行轮用。  相似文献   

6.
韭蛆是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的俗称。韭菜迟眼蕈蚊以幼虫在韭菜田为害,初孵幼虫以鳞茎一侧渐向内蛀入,向下至鳞茎内为害。春季韭蛆主要危害植株叶鞘、幼茎、芽,引起幼茎腐烂、叶片枯黄,而后把茎咬断蛀入茎内。夏季韭蛆向下活动,蛀人鳞茎,造成鳞茎腐烂引起韭丛死亡。韭蛆为害不仅影响韭菜品质,而且导致产量大幅度降低,一般地块被害株率20%-30%,严重的则高达100%,造成产量损失30%-80%。随着韭菜大面积连年种植,韭菜迟眼蕈蚊为害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7.
韭菜根蛆简称韭蛆,成虫叫迟眼蕈蚊。以幼虫聚集在韭菜地下茎和柔嫩的茎部啃食为害,造成腐烂,地上部茎叶变黄、枯死。韭蛆一般每年有3个主要为害盛期,即4月下旬至5月下旬,6月上旬至中旬,7月上旬至10月下旬,其中以第3次为害最盛。棚室韭菜气候更适宜韭蛆繁殖,发生期大大提前和拉长,为害更趋严重,重发田受害损失达五成以上。现将其防治技术介绍如下。1合理施肥及药剂处理有机肥少施氮肥,增施磷肥。因韭蛆成虫喜食腐败物,故腐熟的有机肥施入韭田前,每m3有机肥用乐果20~30ml对水10~15kg,混匀堆闷24h(小时)…  相似文献   

8.
袁东征  王连根 《蔬菜》2006,(3):25-25
迟蕈蚊俗名韭蛆,在北方地区韭菜田内相当普遍,且危害十分严重。近几年兖州市黄屯镇万亩韭菜园深受其害,减产幅度达30%以上。一些菜农为片面追求韭蛆的杀灭效果,大量使用3911、甲胺磷等高毒、高残留农药,严重侵害了广大人民的身体健康。为此,充州市蔬菜服务中心在黄屯镇万亩韭菜园经过几年的防治试验,总结分析整理出韭蛆无公害防治技术,防治效果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9.
《蔬菜》2017,(8):18-18
<正>2017年7月5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在山东省寿光市召开"日晒高温覆膜法"防治韭蛆新技术示范会。新型防治韭蛆技术——"日晒高温覆膜法"由中国农科院蔬菜所副所长张友军研究员团队研发,主要针对韭蛆不耐高温的特点,在地面铺上透明保温的无滴膜,让阳光直射到膜上,提高膜下土壤温度,当韭蛆幼虫所在的土壤温度超过40℃,且持续3 h以上,则可将其彻底杀死。每667 m~2防治成本仅为化学防治成本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当前制约韭菜正常生产的韭蛆为害,克服不合理用药,解决韭菜农药残留量严重超标和食用中毒问题,山东省潍坊市益农化工厂以潍坊市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为技术依托,研制、筛选生产出一种20%“韭蛆净”新农药,对韭蛆的杀伤力强、击倒速度快、复苏率低,并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等特点。先后在寿光市文家乡先峰营村和诸城市昌城镇邱家灵村做了防治韭蛆田间药效和无农药污染韭菜试验。施药5天后对角线5点取样检查幼虫死亡率为98.7%~100%。用药6天后取样到天津市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站做了韭菜农药残留量的检测,检验结果…  相似文献   

11.
臭氧水防治韭蛆的应用效果效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韭蛆对韭菜危害严重,防治困难.本试验采用6mg/kg臭氧水灌根,第2次药后14d防治效果达到75%以上,表明臭氧水对韭蛆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在德州市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2.
韭蛆对韭菜危害严重,防治困难。本试验采用6mg/kg臭氧水灌根,第2次药后14d防治效果达到75%以上,表明臭氧水对韭蛆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在德州市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3.
以韭菜迟眼蕈蚊为试虫,采用药液定量滴加法及盆栽试验,研究了4种植物源药剂对韭蛆幼虫毒力及亚致死剂量效应。结果表明:印楝素、莨菪碱、烟碱和苦参碱对韭蛆幼虫毒力较高,其毒力与阿维菌素差异不大。苦参碱和印楝素亚致死剂量处理试虫的存活率均降低,并抑制成虫产卵,成虫产卵率下降;此外,苦参碱和印楝素处理的幼虫发育历期较对照和辛硫磷也显著延长。盆栽试验证明,植物源杀虫剂对韭蛆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并且半剂量噻虫胺与印楝素混用对韭蛆控制起到明显的增效作用,而噻虫胺与烟碱混用对韭蛆控制无明显的增效作用。因此,推荐生产中采用噻虫胺与印楝素混用,共同控制韭蛆。  相似文献   

14.
邹清文 《蔬菜》2001,(4):19-19
邳州薹韭常年种植面积在1500hm2以上,畅销苏、锡、常及上海等地,667m2产值(包括青韭、韭薹、种子)一般在2000~3000元。菜农虽有较丰富的种植经验,但薹韭病虫害一直是困扰菜农的一个大问题,病虫常常来势凶猛,发生量大,如防治不当,一会造成农药污染,影响质量;二会造成减产,降低效益。据笔者近2年调查,本地区薹韭主要有以下几种病虫害。 一、韭蛆 1.发病症状及条件韭蛆是薹韭上最常见也最难防治的地下害虫。本地最常见的主要是迟眼蕈蚊、葱地秆蝇等,为害主要以幼虫聚集在薹韭地下茎和柔嫩的茎基部为主,…  相似文献   

15.
“日晒高温覆膜法”在韭蛆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日晒高温覆膜法"防控韭蛆的技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张友军研究员团队研发,针对韭蛆不耐高温的特点,在地面铺上透明保温的无滴膜,让阳光直射到膜上,提高膜下土壤温度,当韭蛆幼虫所在的土壤温度超过40℃,且  相似文献   

16.
韭菜根蛆简称韭蛆,成虫叫迟眼蕈蚊,在自然条件下需25~30天完成一个世代,越冬代半年左右。幼虫在春秋季以水平活动为主,初孵后先行水平扩散,危害韭株叶鞘、幼茎、芽,引起幼茎腐烂,叶片枯黄,而后把茎咬断蛀入茎内。夏季幼虫向下活动,蛀入鳞茎,造成鳞茎腐烂,引起韭墩死亡。冬季潜入土下3cm处越冬。  相似文献   

17.
<正>韭蛆是危害韭菜的主要害虫。一些菜农为了片面地追求防治效果,大量使用3911、甲胺磷等高毒、高残留农药,严重影响了韭菜的安全,因而做好韭蛆的无公害综合防治,不仅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和使用次数,减少投入,而且可以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确保韭菜食用安全性。1危害特点韭蛆为韭菜迟眼蕈蚊的幼虫,属双翅目尖眼蕈蚊科,是韭菜主要的地下害虫,韭蛆是它的幼虫形态。主要危害韭菜、葱、蒜等百合科植物,  相似文献   

18.
几种药剂防治韭蛆药效示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朝阳市郊区韭菜种植面积较大,过去菜农经常违反国家法规使用高毒农药防治韭蛆。近两年由于明令禁止生产销售使用甲胺磷等五种高毒农药,韭蛆防治急需新的高效低毒药剂。本试验目的即为通过示范,了解和展示参试药剂对韭蛆的防治效果,为高毒农药替代技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韭蛆是韭菜的主要害虫,山西省从南到北均有发生,为害严重,轻者缺苗断垄,重者全部毁种.为了探寻防治韭蛆的有效途径,我们采用室内、田间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韭菜迟眼蕈蚊是韭菜的主要害虫。以幼虫(韭蛆)为害韭菜叶鞘、幼芽和鳞茎,引起鳞茎腐烂、叶片枯死。轻者造成缺苗断垄,重者全田毁灭。近年来由于冬春保护地面积的发展,使韭菜形成了周年生产、全年供应的局面,韭蛆的为害也随之日趋加重。生产上又因防治不当,使蔬菜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