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干烧心病是我国近年来大白菜生产和贮藏中危害较重的一种病害。发病原因主要是生理病害,同时也与气象因子有密切关系。本文通过大白菜干烧心病与主要气象因子关系的分析,结果表明,空气湿度是直接影响干烧心病的主要气象因子,降水量、日照和温度是间接影响干烧心病的气象因子.即在大白菜生长季节中,降水量多、空气湿度大、寡日照和气温低的年份,大白菜干烧心病发病较轻;反之,降水量少、空气湿度小、日照时间长和气温较高的年份,大白菜干烧心病发病较重。  相似文献   

2.
张丽  荣强 《长江蔬菜》2019,(13):59-60
干烧心是大白菜种植过程中发病率很高的一种生理性病害,多发生于重茬种植、干旱少雨、过量施用硫酸型肥料的菜地。重茬、干旱和大量施用硫酸型肥料,均易使土壤中的水溶性钙缺失,锰的含量降低,最终导致干烧心病的发生。通过适期播种、改善种植环境、加强水肥管理、补施钙素、叶面追肥等综合防治措施能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正大白菜因耐贮运,食用方法多样,为东北地区冬季的主食蔬菜之一,种植面积广泛。但在种植过程中,由于气候、肥水和贮藏不当等因素的影响,大白菜干烧心病给农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而且呈现出日趋严重的趋势,为农民的生产带来一定的困难。本文在介绍大白菜干烧心病的症状特点、发病原因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1症状特点大白菜干烧心病一般在莲座期开始发病,心叶边缘干黄、向内倾卷,嫩叶边缘呈水渍状、半透明,脱水后萎蔫呈白色带状,有  相似文献   

4.
橘红心娃娃菜新品种九千娃娃菜1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千娃娃菜1号是山东春秋大白菜育种研究中心以自交不亲和系夏08-219与自交不亲和系08-371配制而成的橘红心娃娃菜杂交种。该品种生育期50~55d,矮桩合抱舒心炮弹型,类胡萝卜素含量55.7mg·kg-1,单球质量0.32~2.1kg,做娃娃菜栽培667m2可种植0.8万~1.2万株,做大白菜栽培时4000株左右。抗病毒病、霜霉病、软腐病、干烧心等多种病害,适宜全国大部分地区晚春、夏秋季栽培。  相似文献   

5.
采取综合措施防治大白菜干烧心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宜生 《蔬菜》1998,(4):18-18
采取综合措施防治大白菜干烧心病00081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刘宜生大白菜干烧心病在生产中时有发生,经常给消费者的食用带来很多烦恼,严重时造成减产减收,特别是影响出口创汇。大白菜干烧心病是由于某些不良环境条件造成植株体内生理缺钙而引起的生理性病害。...  相似文献   

6.
<正>大白菜干烧心也称夹皮烂,是一种生理病害,多于莲座期和包心期开始发病,受害叶片多在叶球中部,往往隔几层健壮叶片出现1片病叶,严重影响大白菜的品质。其典型症状是:外叶生长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证明,在大白菜的莲座期和结球初期,水分控制时间超过17天以上,0~10厘米的土壤含水量,低于12%以下,氮肥量施用过多(每亩追肥量折合纯氮高于40斤以上)是引起大白菜干烧心病的重要环境条件,多氮区发病率较其它低氮区高4~7倍,病情指数高5~14倍。它们对大白菜贮藏期发病也有明显的影响,随贮藏时期的延长而加重。干烧心发病严重部位,与健康株相比,其同叶位的叶柄与叶片含钙比值最高,叶片中的含钙量也比正常株显著减少,而含氮量较高,Ca/N比值小。在干烧心发病地块,注意浇水,保持土壤和近地面空气湿度,适量控制氮素肥料的施用是减轻或防治干烧心病的农业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8.
大白菜干烧心在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一般发病率在 2 %~ 2 8%之间。大白菜干烧心在莲座期即可发病 ,起始边缘干枯 ,向内倾卷 ,生长受到抑制 ,包心不紧实 ;到结球初期 ,球叶边缘出现水渍状 ,并呈黄色透明 ,逐渐发展成黄褐色焦叶 ,向内卷曲 ;结球后期发病株外表未见异常 ,剖视其内部 ,叶片黄化 ,叶脉呈暗褐色 ,叶内呈干纸状 ,叶片组织呈水渍状 ,具有发粘的汁液但不出现软腐 ,也不发臭 ,反而有一定的韧性。病健组织间具有明晰的界线。干烧心病影响大白菜品质 ,病叶有苦味 ,不宜食用 ,且叶球不耐贮藏。1 发病原因1.1 土壤通透性差 大白…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大白菜钙敏感性鉴定的便捷指标,以20个大白菜品种为试材,研究不同钙水平对大白菜不同生育期干烧心指数及植株生长量、叶片叶绿素含量及钙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大白菜干烧心指数差异较大,总体上均随钙水平的升高明显降低,而相同钙水平下则随生育期延长而升高;幼苗期钙水平0 mmol·L~(-1)和莲座期、结球期钙水平0.5mmol·L~(-1)处理的干烧心指数聚类结果基本一致。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建立的幼苗干烧心指数回归模型中,仅幼苗期0.5mmol·L~(-1)与4.0 mmol·L~(-1)钙水平下的植株鲜质量及叶片叶绿素含量相对值入选,且以入选变量为参数进行聚类分析的结果与幼苗期干烧心指数聚类结果完全一致,均可将参试大白菜品种分成钙敏感型、钙迟钝型和中间型3类,说明幼苗期0.5mmol·L~(-1)和4.0 mmol·L~(-1)钙水平下的大白菜植株鲜质量与叶片叶绿素含量相对值可作为大白菜品种钙敏感性鉴定的便捷指标。  相似文献   

10.
‘九千娃娃菜1号’是山东春秋大白菜育种研究中心以自交不亲和系夏08—219--5质核互作型雄性不育系08一P258AIFI~0而成的橘红心娃娃菜杂交种。该品种生育期45~55d,矮桩合抱舒心炮弹型,类胡萝卜素含量为5.,57rag/100g,单球重O.32~2.Ikg,做娃娃菜栽培每667m2可种植O.8~1.2万株,做大白菜栽培时4000株左右。抗病毒病、霜霉病、软腐病、干烧心等多种病害,适宜全国大部分地区晚春、夏、秋等多季栽培。经播种栽培试验,制定其周年栽培技术规范,可实现橘红心娃娃菜的周年绿色、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11.
不同肥料和灌溉方式对生菜钙吸收和干烧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露地栽培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钾、钙水平处理以及喷灌、畦灌对生菜钙吸收和干烧心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钙肥,平衡氮、钾肥及采取喷灌的方式均能增加生菜叶片的钙含量,减少干烧心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菜豆突变体ylm 是用60Co-γ 射线诱变高代自交系A18-1 得到的黄化突变体,其叶色随叶片发育而变化。对ylm 不 同发育阶段的叶色变化、光合色素含量、光合特性及幼苗期和青熟期的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突变体ylm 幼苗期的 单株鲜质量、叶面积、茎粗和主根长均低于野生型,青熟期的单株干鲜质量、单株荚数、鲜荚产量、单荚籽粒数和豆荚长度 也显著或极显著降低。突变体总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随着叶色的加深而呈增加趋势。光合色素含量的降低抑制了光合速率, 进而影响叶片发育,也导致叶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3.
大白菜干烧心病的形态结构及生理生化变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王淑芬  张仪 《园艺学报》1996,23(1):37-44
以人为诱发大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ssp.pekinensis(Lour)Olsson.)干烧心病的方法,研究了该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叶片形态结构及生理生化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叶片中钙含量的下降,干烧心病症逐渐出现。在此过程中,光合强度降低,膜受损伤,糖含量及电解质外渗率渐增,粘液外溢于叶表;解剖结构观察可见质膜内陷,有囊状小泡形成,细胞器逐步解体;随之,可溶性果胶剧增,胞壁损伤,最后细胞解体死亡,残存固形物充塞了胞壁内外。对叶片排水器黑变与干烧心病发生的独立性检验,表明二者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外源多胺对核桃雌雄花芽分化及叶片内源多胺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以‘辽宁1号’核桃为试材,研究了外源多胺对雌雄花芽分化及叶片内源多胺含量的影响。两年试验结果表明,喷施1×10-3mol·L-1和1×10-4mol·L-1的腐胺(Put)和亚精胺(Spd)能够显著增加雌花数量,提高雌雄花芽比例。在雌花芽生理分化期,芽内Put、Spd和精胺(Spm)含量升高并达高峰,叶片内Put含量累积并达高峰,而Spd、Spm含量变化不大。1×10-3mol·L 的Put和Spd处理可提高叶片内源多胺含量,其中内源Put、Spd的含量升高早于内源Spm含量的升高。  相似文献   

15.
膜下滴灌条件下温室秋延辣椒养分吸收及分配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辣椒品种好农11为试材,在安徽和县开展田间试验,研究膜下滴灌条件下温室秋延辣椒的养分吸收及分配规律。结果表明,辣椒产量47100kg·hm~(-2),植株地上部干物质累积量8163kg·hm~(-2),收获指数0.70,植株干物质增加最快时期为膨果期,膨果期干物质累积量占整个生育期的33.3%;辣椒整个生育期吸收的养分钾氮磷,氮(N)的吸收量186kg·hm~(-2),磷(P2O5)的吸收量61.0kg·hm~(-2),钾(K2O)的吸收量313kg·hm~(-2),植株吸收的氮磷钾主要分配到果实中,氮磷钾的收获指数分别为0.59、0.78、0.58,膨果期辣椒氮磷钾的吸收量最高,分别占整个生育期的37.6%、28.5%、38.4%;钙镁硼的吸收量钙镁硼,钙(Ca O)的吸收量135kg·hm~(-2),镁(Mg O)的吸收量74.9kg·hm~(-2),硼(B)的吸收量0.13kg·hm~(-2),钙镁硼的收获指数分别为0.08、0.32、0.46,钙镁在叶中的累积量最高,分别占植株吸收总量的79.8%、54.1%,而硼主要分配到果实、叶中,分别占植株吸收总量的46.2%、39.2%,膨果期钙镁硼的吸收量最高,分别占整个生育期的34.6%、33.3%、38.2%。  相似文献   

16.
转光膜是一种可以吸收太阳光中部分紫外光,并将其转化为可为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蓝紫光和红橙光的功能性农膜。以草莓品种红颜为试材,研究转光膜对草莓生长及品质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膜相比,转光膜可使棚内日平均温度提高0.39 ℃,生育期积温增加75.0 ℃ ;盛果期,转光膜处理的草莓叶片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普通膜处理,分别增加了14.3% 和14.0%;转光膜处理能够显著促进草莓的早熟和增产,与普通膜相比,转光膜处理的草莓可提前10 d 成熟,每667 m2 增产219.9 kg;转光膜对改善果实品质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草莓第1 茬和第2 茬果实的VC 含量比普通膜处理分别增加了16.1%、24.4%,可溶性糖含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菜豆(油豆角)炭疽病菌的分离鉴定及抗病资源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侵染菜豆(油豆角)品种群的炭疽病菌进行分离鉴定,并对该品种群进行抗炭疽病资源筛选。结果表明,通过形态学和分子鉴定,确定从油豆角炭疽病样本中分离纯化的病原菌为菜豆炭疽菌。利用该菌液分别侵染48份油豆角品种的苗期叶片和成熟期嫩荚,发现苗期抗病品种为44份,感病品种为4份,其中1份为高感品种;成熟期抗病品种为40份,感病品种为8份,其中高感品种为3份。以叶片和荚的病情指数为变量显示苗期和成熟期的抗性呈极显著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Kendall:0.315,Spearman:0.411。  相似文献   

18.
Leaf tipburn of strawberry, a localised calcium deficiency causing malformation of emerging leaves, was induced by high relative humidity and alleviated by diluting the nutrient solution or by reducing the level of potassium, magnesium or nitrate in otherwise standard solutions. Increasing the phosphate content of the solution had no effect, while supplementing the calcium nitrate to above sufficiency levels of calcium increased tipburn. Leaf calcium (% dry weight) decreased temporarily during leaf emergence and was lower in affected emerging leaves than in comparable healthy ones  相似文献   

19.
Heading Chinese cabbage (Brassica campestris ssp. pekinensis Rupr.) grown with low Ca or B developed dark tan lesions near the leaf margins. A synergistic effect of low Ca and low B accompanied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symptom. Plants grown under humid conditions were free of tipburn. Plants grown under less humidity developed tipburn. Total chemical analysis revealed a steady decrease in total Ca from the outer to the inner leaves. Fractional chemical analysis showed 7 times more water-soluble Ca in the outer than in the inner leaves, and 2 times more 1 N NaCl-soluble Ca in the outer than in inner leaves. Threshold concentration of water-soluble forms of Ca for tipburn was around 3.0 mg/g dry weight. Data suggest that root pressure flow is required to move adequate amounts of water-soluble Ca to the wrapper leaves to prevent tipburn of Chinese cabbage.  相似文献   

20.
萝卜花芽分化过程中茎尖和叶片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萝卜冬性品种‘一点红’和春性品种‘短叶13’为材料,研究花芽分化过程中茎尖和叶片以及萌动种子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变化。萌动种子在5℃下处理20 d,然后在温暖(>15℃)、长日照(16h)下生长,于不同花芽分化时期测定可溶性总糖、蔗糖和淀粉含量。结果表明:在花芽分化期间,无论是茎尖或是叶片,可溶性总糖、蔗糖和淀粉含量的变化趋势在两个品种之间较为接近。随着花芽分化的继续,可溶性总糖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蔗糖和淀粉含量则一直呈现上升趋势,在花芽分化完成后再下降。叶片中可溶性总糖、蔗糖和淀粉含量始终低于茎尖。冬性品种的蔗糖和淀粉含量在整个花芽分化期间始终较低,但在花芽分化初期的可溶性总糖含量则高于春性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