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按照《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办法的通知》(办水保[2019]172号)要求,2021年4月19—23日,淮河水利委员会对山东省庄里水库工程和锡盟—江苏泰州±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淮河流域段)开展了水土保持设施自主验收核查工作。  相似文献   

2.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改革为项目法人自主验收后,对建设单位水土保持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甘肃酒泉—湖南±800 k 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水土保持设施是第一个由国家电网公司自主验收的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以此为例分析了特高压输变电工程及其水土流失特点,总结了水土保持管理经验。  相似文献   

3.
正2020年7月21、23日,黄委采取"互联网+监管"方式,分别组织宁夏和青海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新建铁路银川—西安线(吴忠—甘宁界)、新建中卫—兰州铁路(宁夏段)、新建敦煌—格尔木铁路(青海段)、青海—河南±800 k 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青海段)等4个在建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实施情况开展了跟踪检查。为了做好监督检查工作,黄委进一步关口前移,要求生产建设项目各参建单位提前将有关水土保持资料  相似文献   

4.
山西省输电线路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结合编制输电线路工程水土保持方案实例,对山西省输电线路工程的征占地、水土流失、水土保持分区及主体工程功能分别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山西省500kV输电线路征占地中,永久占地为塔基占地,临时占地为施工场地、施工道路和弃渣点占地,二者比例约为1:9;在施工过程中,产生水土流失的主要部位为施工道路,一般会占总流失量的40%~70%,是防治和监测的重点部位;输电线路可以按平原与山丘分为两个一级分区,在此基础上又可分为塔基区、施工场地区、施工道路区和弃渣点区等4个二级分区;通过分析主体工程功能,主体工程对塔基区的工程措施设计比较全面合理,而对临时占地范围内没有进行设计,编制水土保持方案应注重此方面的综合防护。  相似文献   

5.
为更好地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提高水土保持防治效果,以兴隆—容城220 k V输电线路工程为例,介绍了工程水土流失特征和产生的危害,并结合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开展情况,对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由于各种水土保持防护措施落实到位,输电线路工程防治责任范围内的扰动土地整治率、水土流失总治理度、拦渣率、土壤流失控制比、林草植被恢复率、林草覆盖率等6项指标,均达到设计的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减少了工程建设对地表造成的扰动和破坏,极大地避免了工程施工所造成的水土流失,实现了输变电工程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1 咨询内容一《水利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加强水土保持监管的意见》(水保[2019]160号)第三条(二)款"强化监测和监理"明确: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项目,应当依法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而以前的要求是动用土石方达到一定数量才开展监测,现在只要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项目都应该开展监测吗?如果工程已完工,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是补报的,监测工作还需要开展吗?专家答复:问题一:按照《水利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放管服"  相似文献   

7.
从中卫黄河隧道穿越工程实际监测需求出发,结合原有水土保持方案设计,对工程建设期水土保持监测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建议结合实地情况增设监测点;在完善原有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基础上加大对植被措施的治理力度,特别是加强植被的后期管理与养护;提高扰动区植被的自我修复能力,同时加强监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为后续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8.
2008年12月26—29日,湖北省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组织全省13个“长治”工程县的技术人员,对“长治”七期工程2008年度水土保持监测资料进行了系统整编。“长治”七期工程水土保持监测是湖北省开展的第一个重点工程水土保持监测项目,综合采用了地面观测、农户跟踪调查、样方调查等水土保持监测方法,重点监测了“长治”七期工程的水土保持效益。截至目前,已连续开展了4年的监测,积累了一大批重要的数据,为分析“长治”七期工程水土保持效益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总的思路和要求是把工作重心切实转变到监管上来,水土保持监测是水土保持监管工作的重要基础,而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监测是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重要内容。以新建郑州至万州铁路重庆段工程为例,介绍了工程概况、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开展情况,其主要做法有利用高新技术、创新监测制度与机制、制定数据采集及数据提取标准等。  相似文献   

10.
黄河源区生态问题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自然、社会等因素的影响 ,黄河源区水土流失日趋严重 ,草场退化、土地沙化加剧 ,鼠害日益猖獗 ,水源涵养功能减退 ,生物种类和数量锐减。近年来 ,为了遏制河源区生态不断恶化 ,黄委组织开展了源区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生态修复和遥感监测等工作 ,取得了初步成效。为了从根本上保护和改善黄河源区生态环境 ,应尽快开展黄河源区综合治理规划 ,完善源区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体系和法规制度体系 ,加大源区预防保护工程投资力度 ,启动“黄河源区水土保持预防保护监督工程”二期项目 ,大力实施生态修复 ,全面启动生态环境监测工作 ,加强科研试验和政策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